次北固山下課堂反思(通用3篇)
次北固山下課堂反思 篇1
這節課上完后,我才發現自己的教學存在很多問題。
1、課前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預習時間,所以課堂的各個環節都顯得很拖沓,學生與教師都顯得手忙腳亂。
2、課前預設不夠,特別是沒有站在一個初一學生的角度看待自己設計的問題。導學案上的問題設計有點難,不在學生能夠自學的范圍之內。
3、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不合理。詩意的疏通可以放在課前預習的環節解決,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挖掘課文,深入課文。
4、教學時間把握不到位,整節課前松后緊,導致整節課下來重難點問題沒有突破,重難點體現并不明確。當堂檢測也沒來得及完成。
5、學生對詩歌的意境并沒有身臨其境的“走進去”。
6、自身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教學不能做到從容不迫,教師的點撥不夠簡潔,教師的語言有些啰嗦繁瑣。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大進步,我會多積累經驗,虛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次北固山下課堂反思 篇2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主要寫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途經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大多數詩歌的特點,同樣也是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為了貫徹我校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這節課我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次北固山下課堂反思 篇3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劃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復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后小結: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并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后,我發了一片課外閱讀《父親的巴掌》,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親巴掌”這一細節來體現父親對我的愛。在課堂中,我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串整個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