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書的反思(通用3篇)
檢討書的反思 篇1
當偉浩同志通知要求班委每個人都要寫一份檢討書以及工作并即將開一次嚴肅的班委會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心虛,無比心虛!作為班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綜合委員”,我深感歉意,有負當初同學們對我的信賴及推薦。在此,我向各班委、全班同學做深刻的檢討。
回想換屆會議上,我并沒有要競選某個班委職位,但是我表達了樂意與班委一起工作、交流,為同學獻出一份力,因此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并成為綜合委員。然而,或許因為職位的懸殊,沒有實際的分工及負責領域,沒有像其他班委有相對明確的職務;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因為個人的熱情在減少,慵懶與頹廢的毒蟲侵蝕了頭腦,不但使自己的學業跌入低谷,挖了無底洞,同時也阻礙了班級建設的順利進行。“加熱的鍋,麻木的青蛙”,很不幸,我成為那只麻木不仁卻跳不出將煮沸的鍋中的青蛙。我是罪人,我不配做一名班干部。
在班干部中,我的工作主要有;1、做好班里推優入黨的工作,包括推選入黨積極分子、重點發展對象,向黨支部匯報、推薦候選人及擔任入黨介紹人等相關工作。2、協助班長及其他班委完成相關工作。除了第一項,我的工作顯得空泛而無明確。
但是在第一項工作中,我并沒有做好。大二第一學期新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上黨校學習已經開始,本來要我主持的“入黨積極分子推優會議”由于提前舉行而沒有參加。這是我的失職,我向全班同學道歉!有關偉浩、億文、澤帆等三位同學作為入黨重點發展對象候選人的工作在艷屏的費心費力下進行中,我曾一度協助艷屏,但是完成工作不及時且質量差的問題帶給艷屏極大的不便。在此,我鄭重地向艷屏說聲“對不起!”。之后,對以上三位同學向黨支部推薦及作為入黨介紹人的工作中我將全力以赴,讓三位優秀的同志早日加入黨組織。
關于第二項工作,協助班長及各班委完成相關工作,也就是完成在各項活動分配的任務。換屆以來,在期末歡送會、幾次班委會、院運會、鼎湖山秋游班級活動中,我都有參與相應的工作,然而積極性不高使完成的質量有所打折。在此,我再一次向全體同學道歉!
自從上大學后,我犯了嚴重的享樂主義,虛度光陰、揮霍青春,不但荒廢了自己的學業,而且阻礙了班級的建設,影響極為不良!自己的內心也不斷的遭受譴責!在本學期中,我曾多次因跟不上課程進度無法聽懂老師授課而曠課,自作聰明自以為可以自學然后趕上進度,然后不必浪費每一節經濟價值100斤米的昂貴課程。不勞無獲,其實我在不斷挖深坑埋自己,自作孽不可活!在此,我再再一次對羅潔同學說聲對不起,表示沉痛的歉意!是我嚴重影響了你的紀檢工作,對不起!在之后的課程中,我會準時出勤,即使聽不懂、百般無奈,絕不無故曠課!
個人的學生本職都沒做好,何談為班級的建設做貢獻?!在你們這一批優秀的班委面前,相比之下,我倍感自卑與齷齪。你們不但學習成績優異,科研有成,而且工作積極,處心積慮搞班級建設。這些都是我近期無比仰望卻無法達到的成就,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特別敬佩偉浩同志奉獻精神,在刻苦學習研究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全心全力盡職盡責兼顧班級建設,而且默默無聞無怨無悔。
檢討書的反思 篇2
拿到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十冊課本,打開目錄一看,出現《書》這個主題單元,帶著一種新鮮感我仔細看了看《憶讀書》這篇主題課文,一遍讀完不知講了些什么內容,頓時我感到這冊教材的難度,而后又認真瀏覽了這冊教材的總體要求,但是,心里還是沒有太大的把握,時時擔心教學中的難度,可是就在今天我上完了《憶讀書》一課后,讓我進一步體會到北師大版教材學生自主意識的體現這一教學特點。
本課教學由學生自己根據“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提出三個問題學習課文,這一教學設計較難,學生操作起來較難。因此我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質疑的優勢,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確,作者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讀書,正因為讀過很多的書,作者才能成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但因為本課涉及的名著較多,學生對名著的內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課前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作業,這就為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檢討書的反思 篇3
通過前后兩次的授課實踐,預先設置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實現,但其中仍出現了不少問題。經過師傅和組內各位老師的指導,我又習得了些經驗體會。
首先,問題還在于課堂不夠形象、生動。正如張老師所說,導入部分原本完全能讓生長在海邊的學生調動最大的生活經驗,進入與海浪、海岸的溝通,但由于我沒有給學生以視覺化的大海情境和形象化的海浪聲音,造成原本熟悉的海遠離學生的課堂學習。而在問題設計上,教師的語言尤欠生動,過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其次,對文本主題的探究還不夠全面。第一次授課時,我在引導學生挖掘這首散文詩的第二個層面的主題時,對作者紀伯倫做過相關的簡介,但沒能結合他的身世和經歷,從詩人與祖國的情感方面來探究。雖然這點在第二次授課期間得到了補充,把它插入在第一層面主題與第二層面主題之間。但從課堂的總體架構來看,這部分內容的加入破壞了課堂設計的整體性,有點“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感覺。而這個愛國主題又不得不說,因此左右為難。后來,還是葉老師幫忙解決了這個難題。那就是將愛國主題放在最后——由詩人出生地環境與文中的海的環境做一聯系,再用創作背景的相關說明做一個巧妙的過渡并出示詩人流亡海外,為祖國的獨立而奔走呼告的經歷,那么讓學生理解文中所表現的那份對國土的思戀和赤子深情便水到渠成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還要學會對課文相關資料與課文內容的結合與轉化運用。而有時一個巧妙的過渡就能讓左右為難的事變成兩全齊美。這也是師傅經常向我強調的。
最后,就是朗讀問題。總所周知,語文學科的朗讀非常重要,更何況是這樣優美的散文詩。陳老師不止一次給我們年輕教師指出,教師的朗讀能夠帶動學生的品讀,調動學生的情感。但是,在我們自己做學生時,默讀、速讀已經成為習慣,對于高聲朗讀確乎十分陌生。然而我還是相信“勤能補拙”這句話,反復的練習定能夠提高我們現有的朗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