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反思(通用3篇)
爬天都峰反思 篇1
《爬天都峰》一課主要講了天都峰的高和險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解決困難爬上天都峰的。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體會善于從別人身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解決困難的道理。
課堂上,我首先對生字和詞語檢查過關,然后就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這一課中我把朗讀感悟重點放在了對天都峰的高和險上以及我和老爺爺相互激勵的話語上面。這里重點說一直對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在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如:“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峰的高;通過“掛”等詞體會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這些詞語時,卻碰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對于“掛”這個詞語,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這里的時間就相對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過知識的遷移來使學生理解,我舉了《望廬山瀑布》的例子,通過這里的“掛”字來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掛”字,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所以這樣一來就比較容量理解了,我也認識到有些東西的學習對三年級剛升上中段的學生不能太強求了,要通過知識的遷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幫助才能行!
爬天都峰反思 篇2
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極其準確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次奇異的游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游這個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洋溢著的生活氣息。這篇課文我是第一次教,因此自己做了認真的準別,閱讀文本,熟悉教材,設計合理有效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完成本科的教學任務。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草蟲世界。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目光感受到這奇異的、靈幻的、快樂的世界,這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不足之處學生讀文時感情不夠充沛,缺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只限于對文字的了解缺少探索精神,今后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認、熱愛生活、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這篇課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一只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在作者的想象中,草叢變成了茂密的森林,小黑甲蟲變成了英勇的武士,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成了俏麗的南國少女……在教學時,我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融入課文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蟲,進入到草蟲的世界中去。
爬天都峰反思 篇3
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教師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感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本的解讀和回應,然后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這種課堂策略當然受教師敏感度和經驗度的影響,我在這方面明顯是欠缺的.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 一年級的孩子,對名字包含一定意義,簡潔上口這兩個特點和名字與稱呼的區(qū)別都還不能很好地把握, 因此,讓他們初讀課文后找到人物的特點并不難,但要將之轉化名字這種形式,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因此,在課堂上,我費了較多的時間,還是不能引導學生自己想出比較合適的名字,有點生硬灌輸?shù)奈兜?
2,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如請孩子勸勸懶獅子就是一個挺好的訓練點.
3,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于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于飽滿,使得最后合作讀讀,演演的環(huán)節(jié)沒能充分展開,非但不能體現(xiàn)原本指導比較細致,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4, 對待那個"冷不丁"冒出來的不同的聲音,我的處理,雖然從整體上是對路的,但方法上顯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寬容一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如:"哦,你的思維真活躍,像孫悟空坐上筋斗云一樣,一下子跳那么遠去了!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這個話題說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認真聽聽,我們等一會兒再聽你的高見,好嗎 " 或許孩子能在淡淡的詼諧和輕松的微笑中領會老師對他的肯定與建議,課堂的氣氛也許會更活躍寫些,他也許會更好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