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書的反思(通用3篇)
檢討書的反思 篇1
當偉浩同志通知要求班委每個人都要寫一份檢討書以及工作并即將開一次嚴肅的班委會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心虛,無比心虛!作為班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綜合委員”,我深感歉意,有負當初同學們對我的信賴及推薦。在此,我向各班委、全班同學做深刻的檢討。
回想換屆會議上,我并沒有要競選某個班委職位,但是我表達了樂意與班委一起工作、交流,為同學獻出一份力,因此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并成為綜合委員。然而,或許因為職位的懸殊,沒有實際的分工及負責領域,沒有像其他班委有相對明確的職務;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因為個人的熱情在減少,慵懶與頹廢的毒蟲侵蝕了頭腦,不但使自己的學業跌入低谷,挖了無底洞,同時也阻礙了班級建設的順利進行。“加熱的鍋,麻木的青蛙”,很不幸,我成為那只麻木不仁卻跳不出將煮沸的鍋中的青蛙。我是罪人,我不配做一名班干部。
在班干部中,我的工作主要有;1、做好班里推優入黨的工作,包括推選入黨積極分子、重點發展對象,向黨支部匯報、推薦候選人及擔任入黨介紹人等相關工作。2、協助班長及其他班委完成相關工作。除了第一項,我的工作顯得空泛而無明確。
但是在第一項工作中,我并沒有做好。大二第一學期新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上黨校學習已經開始,本來要我主持的“入黨積極分子推優會議”由于提前舉行而沒有參加。這是我的失職,我向全班同學道歉!有關偉浩、億文、澤帆等三位同學作為入黨重點發展對象候選人的工作在艷屏的費心費力下進行中,我曾一度協助艷屏,但是完成工作不及時且質量差的問題帶給艷屏極大的不便。在此,我鄭重地向艷屏說聲“對不起!”。之后,對以上三位同學向黨支部推薦及作為入黨介紹人的工作中我將全力以赴,讓三位優秀的同志早日加入黨組織。
關于第二項工作,協助班長及各班委完成相關工作,也就是完成在各項活動分配的任務。換屆以來,在期末歡送會、幾次班委會、院運會、鼎湖山秋游班級活動中,我都有參與相應的工作,然而積極性不高使完成的質量有所打折。在此,我再一次向全體同學道歉!
自從上大學后,我犯了嚴重的享樂主義,虛度光陰、揮霍青春,不但荒廢了自己的學業,而且阻礙了班級的建設,影響極為不良!自己的內心也不斷的遭受譴責!在本學期中,我曾多次因跟不上課程進度無法聽懂老師授課而曠課,自作聰明自以為可以自學然后趕上進度,然后不必浪費每一節經濟價值100斤米的昂貴課程。不勞無獲,其實我在不斷挖深坑埋自己,自作孽不可活!在此,我再再一次對羅潔同學說聲對不起,表示沉痛的歉意!是我嚴重影響了你的紀檢工作,對不起!在之后的課程中,我會準時出勤,即使聽不懂、百般無奈,絕不無故曠課!
個人的學生本職都沒做好,何談為班級的建設做貢獻?!在你們這一批優秀的班委面前,相比之下,我倍感自卑與齷齪。你們不但學習成績優異,科研有成,而且工作積極,處心積慮搞班級建設。這些都是我近期無比仰望卻無法達到的成就,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特別敬佩偉浩同志奉獻精神,在刻苦學習研究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全心全力盡職盡責兼顧班級建設,而且默默無聞無怨無悔。
檢討書的反思 篇2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在本課中我非常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鉆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太陽”指點方向時,通過當太陽幫迷路的小孩指點方向的游戲中,巧妙地把太陽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蘊含其中,并積累詞語“旭日東升”“夕陽西下”;再如對“忠實”這一詞語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太陽為什么是個忠實的向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極星,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后,讓學生找找兒歌的后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極星的方法集于易讀易記孩子喜聞樂見的兒歌中;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溝渠里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后。讓學生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后,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為“我會填”,讓學生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
在最后,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并培養學生學會課外搜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檢討書的反思 篇3
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是《夜歸鹿門歌》,這篇課文是孟浩然的代表作,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在備課時,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找不到一個切入口,最后,以單元目標為切入口,這個單元的目標是“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據此。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環節。
以李白《贈孟浩然》詩中的前四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導入,先入為主,讓學生對孟夫子及其隱居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講“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鑒賞詩歌的三部曲方法。最后圍繞此方法設計了四個問題。自我感覺不錯,一氣呵成,重難點突出,教學目標明確。但是等我講完這篇課文,發現問題多多。
第一,問題設計有點概括化,第三個問題“展開聯想,引用意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山中的畫面,江邊的畫面,并概括畫面的特點”,在展示點評學生作業時,發現好多同學僅僅是將課文內容翻譯了一篇,并沒有自己獨特理解的含義。我在此也沒有提示學生對意象添加適合的形容詞修飾,感覺這個環節有點流于形式。
第二,老師的講解太感性,第四個問題“在這兩幅畫面中,作者喜歡哪一個畫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盡管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好,但是總感覺空落落的,原來老師在這里缺少具體的補充,比如“忽到龐公棲隱處”這句中的“忽”字的解釋不到位,一句帶過,應該重點講講,“忽”字是詩人微妙的感受,表達了詩人為大自然所融化,忘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然境界,表現出應以的情趣。
第三,“惟有幽人自來去”這句話中讀出了孟浩然看似灑脫隱逸生活背后的無奈與失落。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種感情,除了提供幾則關于孟浩然求仕的軼事外,還應該聯系孟浩然的另外一首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前兩聯描繪洞庭湖壯麗闊大而充滿活力的景色;后兩聯抒情,表達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從政的理想。這樣一聯系,同學們對孟浩然的理解更加深刻,知道孟浩然原來的初衷也并非做一名隱士,而是積極博取功名利祿。在唐朝,文人們通過正常的科舉考試得不到功名利祿時,往往選擇了隱居。一種隱居是真隱居,過著與山林禽鳥為伴的生活,與世無爭;另一種隱居是假隱居,即希望通過隱居這樣的方式得到世人的贊賞,皇帝的認可,然后圖謀一官半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終南捷徑”。孟浩然的隱居應該屬于后一種。他想得到官職卻得不到,他想受到當局者的關注于是選擇了隱居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迫不得已,并非是一種自然率性。這樣我們就越能理解孟詩這一句“惟有幽人自來去”背后的辛酸、落寞與孤單。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環節一個重要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好好地備課,而且還要備得好好的,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只要好好挖,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