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長反思總結(精選3篇)
初中生成長反思總結 篇1
女兒利用初三寒假去美國中學插班學習一個月,回來后總結了些所見,所想。比較雜亂,但細細品味,每條都是用心之發現。
1、會有打著各種耳洞,穿各種釘的人,盡管他們看起來像是超級怪胎,但都很友好。
2、可以有個性,不要沒禮貌,不要不尊重別人。
3、多和他們講中國,他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人以為中國沒有手機,電腦這樣的科技。
4、雖然文化差異很大,但是盡量不要反復強調差異,那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和他們很不同,你會很難融入。
5、學會友好地對別人,各種稱贊,微笑,鼓掌,和認識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不這樣做別人會覺得你很冷淡,不好相處。
6、字母也是有筆順的,盡量不連筆寫,別人會看不懂。
7、美國人生活中不用厘米,米,但是中國人在科學課上會因為對厘米,米了解而覺得比美國學生容易。
8、學會美國學校的學習方法,這比學科英語更重要。
9、你寫中國字的時候,他們會覺得那是神跡一樣的東西,會問你:“你怎么把它劃出來的?“
10、女生可以隨便化妝,隨便穿各種高跟鞋和裙子在學校里,每人會覺得奇怪。
11、女生的筆袋里不只是“筆”,他們的筆袋容量超級大。
12、基本沒有歧視,注意時“基本”。
13、中國學生的理科成績出去時沒有問題的,出國黨尤其要補習文化背景,俚語,體育,藝術。女生也要會各種運動,包括籃球,網球等。
14、他們認為中國人的乒乓球,羽毛球打得非常好。
15、老師會講完一小段后停下來問有沒有問題,請在這個時候問,不要在中間隨意打斷。
16、學會自己做決定,有自己的想法。
17、沒有人會肯定地說你錯了。
18、請一定要有素質。
19、控制自己的飲食,因為真的很難找到低熱量的。
20、課間時間很緊張,初中時三分鐘,高中是7分鐘,下課時你要從教室跑到你的箱子,再跑到下一個教室,所以上課有問題的話,不要下課問,最后一節是自習,可以跑回教室去問。
21、上課時要各種積極,一定爭取各種演講機會。
22、學校的走廊總是很吵很恐怖。
23、學會用計算器。
24、學會說幾句臟話,平時不用也要會一點兒。
25、實驗IB的硬件在天津算很不錯的,但和我所在的這個中學(地點比較偏,不是頂尖的)相比,稍差一些。
26、美國人不常說Homework,他們說assignment
27、美國學生用鉛筆比較多。
28、教室里有專門放轉筆刀,膠帶,空白紙的地方,可以隨時起立去拿。
29、做各種報告,論文,杜絕個人觀點,要客觀地陳述。
30、比起循規蹈矩,表達你所有的想法,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初中生成長反思總結 篇2
很抱歉要向您遞交這份檢討書,關于反省我在學校吸煙的錯誤。首先我必須鄭重地向您道歉一下:老師我錯了,我真的知道錯了!其次我有必要向您坦白我吸煙的經過,已經清楚地告訴您我是怎么學會吸煙的,又是為什么喜歡上了吸煙。
3月11日,星期四下午第二節下課,我和班里的孫金龍同學一起往了教學試驗區走廊玩。然后我看四周無人,就拿出了口袋里的一包中華香煙。就與孫金龍在走廊里吸煙了,原本想到試驗區廁所里吸煙,但沒想到當時試驗區有很多班級上完實驗課下課之后,很多同學和老師就往了試驗區廁所。于是我們只好躲在走廊里吸煙,一根煙很快就吸完一半了,眼看就要抽完一根回到教室上課。
但萬萬沒想到在我那根煙還剩1/4的時候,我被您發現了。您看到了在吸煙急急忙忙地就跑了過來,將我和孫金龍抓個正著。在這里我要解釋一下老師,這件事真的不關孫金龍同學的事情,是我遞給他香煙讓他也抽一口的。
關于我吸煙的經過要從高一上學期開始,當時我剛考進這所重點高中,與其他同學不同的事,我是被父母花錢買進來的。父母對我的期看很大,要我天天用功讀書。第一學期我很專心地讀,但可惜我的成績還是上不往,于是我就熬夜看書,精神和生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后來我聽到了大人們說吸煙可以緩解疲憊,于是我就嘗試地吸煙了,就到了現在這個情況。
關于我的檢討和反省:首先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吸煙的危害性,首先香煙的組成成分之一是尼古丁、焦油,都是一種致癌物質,因此香煙極度危害人體健康。其次我還是一個未滿18周歲的高中生,從法律意義上講就沒應該吸煙,這也是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再者我在學校吸煙更是錯上加錯,學校的規章制度明確表明學生不應該在學校學期期間打架、斗毆、酗酒、吸煙。但我卻明知故犯,實在是非常不應該。
檢討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初中生成長反思總結 篇3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么,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并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導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采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內容以思考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并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要啟發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贊賞學生的大膽見解,并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后,師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防止養成思維隋性。
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場所是在教室,中學生物學教學絕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筆,重復一年又一年。學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著,面對黑板,面對書本,單調地重復學生像籠中小鳥,我發現適當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學需要大膽離開教室,更換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場所,那里有做各種實驗的儀器設備,那里有用于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型、標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氛圍,所以我有很多課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效果很好,學生可以動動手,培養操作能力,學生可動動眼,培養觀察能力,學生也不是一直坐著,根據需要時站時坐。再如: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系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我試著把同學們帶到農民大棚里,為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并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求知欲增強,教學效果如愿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現在:(1)教室是學生必需去又有所厭倦的地方,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2)在新的環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欲。(3)在教室里可能接觸不到新環境中的信息,教學內容單調。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么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么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欲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后,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于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么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循環”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么學”、學什么“。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于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后,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