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反思(精選3篇)
隆中對反思 篇1
一般來說,文言文學起來會讓學生有晦澀難懂的感覺。所以,要想上好 這一課,老師必須在課外花大量的工夫。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對三國 歷史的了解以及設計各種豐富的表現形式,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 。
總結這節課之所以上得比較生動有趣,是因為我準確地抓住了一些興奮 點來設計教案,并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制造興奮點。如 “ 激趣 導入 ” 部分中的 “ 漁樵 ” 、 “ 扁舟 ” 、 “ 雪花 ” 、 “ 三國地圖 ” 、 “ 古箏 曲 ” 、 “ 找位置 ” 等景物和環節,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 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 “ 天下 三分 ” 的策略。在 “ 進入角色 ” 的環節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 就必須認真研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當然,這少不了 他人的幫助。這一環節使學生感受到了 “ 團隊精神 ” 的重要,這和諸葛 亮 “ 隆中對策 ” 中所提倡的 “ 用賢 ” 有很多相似之處。 “ 龍爭鳳斗奪紅旗 ” 的環節再次調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揮了其 “ 主角 ” 的作用 ,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 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課前廣泛閱讀所起的作用。最后 “ 古今對話 ” 的環節,更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使他們了解了古人與今人對人生觀 、價值觀的不同理解。
隆中對反思 篇2
《隆中對》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考慮到這一 課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有利于初三學 生知識的融會貫通,所以我設計了 以上的教學思路,總體來說效果很好。因為有七年級上冊學過《出師表 》做基礎,所以我有意識的把教學設計進行了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
通 過教學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重要,如 果能讓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會隨之 大大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當然,教無定法,學無止境 。同所有上過的課一樣,這一課還是有不足之處,比如學生概括諸葛亮 對策的要點時,表現為語言不夠簡練,要點不夠全面,意識不到對話所 涉及到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老師再認真設計富有啟 發性的引導語。
隆中對反思 篇3
“問題——活動”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文言文的方式。作 為教師,我們應該正視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 的方法。近年來,筆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運用討論閱讀法進行教學 ,收到了一點收獲,在此拋磚引玉,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范例四 通過教學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重要, 如果能讓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會隨 之大大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當然,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同所有上過的課一樣,這一課還是有不足 之處,比如學生概括諸葛亮對策的要點時,表現為語言不夠簡練,要點 不夠全面,意識不到對話所涉及到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問題, 需要老師再認真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引導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 盡量彌補這一缺失,力爭把每一課都上到最好。
即刻反思、調整。下午在七班上課時,去掉文本解析環節,插入與課文 相關的《三國演義》中的視頻,突出了學生的朗讀訓練。視頻中的人物 對白與課本基本吻合,學生借助畫面加深的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朗讀效果較好。拓展訓練的題目是:
質疑諸葛亮:“操既擁百萬之眾,此誠不可與爭鋒”,你為何不投奔曹操 盡快統一中國結束民不聊生的日子?
男生對此話題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參與者情緒高漲。
教訓:授課內容寧精毋濫。與其水過地皮濕,不若揀起一粒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