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上學期教學反思(精選3篇)
幼兒園小班上學期教學反思 篇1
我們時常會聽到家長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呀。孩子在幼兒園里到底學了什么呢?長期以來我們片面地追求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過學習《綱要》,使我們領會到除了學習知識,幫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為重要,特別是小班的孩子,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階段,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有很長遠的意義。通過一學期的摸索和實踐,使我們對小班生活活動有了一定的感悟,那如何開展生活活動更有意義呢?
第一, 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了解生活教育的目標是什么。根據目標有計
劃地將生活教育內容滲透到一日活動中的有關環節。也可以在有關活動中體現生活特點。比如說,在操作活動中,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整理,把廢紙之類的送到垃圾桶。這樣便很自然地讓孩子接受并養成整理和不亂扔垃圾的習慣。
第二,組織活動時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的教學方法也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說教的方式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小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他們感興趣的事。老師可以說一些比較形象的詞語,比如孩子忘記關水龍頭時,可以說水寶寶要哭了;鞋子沒放好時說鞋寶寶喜歡和好朋友在一起;整理玩具時說送玩具寶寶回家等等。又比如,孩子進餐時,雖然我們要求孩子樣樣都愛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們組便開展了一次《吃飯香噴噴》的活動,活動中既生動地講述了吃飯時的要求,也包含了排序方面的知識,孩子始終都是在主動的學習中進行的。活動后的效果也是可喜的,孩子的進餐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可見教學方法的重要。
第三,學會挖掘生活活動中的價值。生活活動多姿多彩,形象具體。都是關于具體的事情。在這類活動中我們主要是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孩子的動作發展。比如,讓孩子學脫衣服,剛開始總是困難的,但通過多次學習還是學會了,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了解堅持努力后的成功。在其他活動中,孩子就會遇到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是先嘗試,而不是急著退縮或者是放棄,這對孩子的將來都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在平時,老師要更好的引導孩子。
第四,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模仿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別人來獲取經驗和習慣,喜歡模仿別人的語言和動作。而老師是孩子最喜歡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平時,老師自己要文明用語,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會帶動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當然,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畢竟孩子更多接觸地是家長。
第五,耐心教育和指導。當然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耐心教育和指導,幼兒的每一種經驗的獲得不是孤立的,每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日積月累逐漸養成的,而且孩子的這種習慣有反復的特點。生活教育強調在做中學,做中培養,要注重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練習。
第六,關注個別差異。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進行生活教育時要注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對于能力強的孩子,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而相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師更要有耐心,適時的幫助幼兒,使他們有信心,在原有的生活技能上有所提高。
總之,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就更加重要,對幼兒以后的生活影響很大。我們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發展幼兒的動作,并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上學期教學反思 篇2
新的學期開始,很多幼兒一時還不是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昨天在家里還是一個眾心捧月的寶貝,現在又要來幼兒園生活了。可是我們都知道,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要想在短短的時間里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地坐一段時間等。讓我們營造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再次走進幼兒園,說聲:“幼兒園真好”,讓幼兒園在幼兒心目中變得可親可愛。
我所上的《幼兒園也是我的家》運用手偶講訴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比較簡短,文字很簡潔,中間有部分是重復的,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丁丁的小朋友非常喜歡幼兒園,而且也說明幼兒園比家里好玩的地方。這個故事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跟每個孩子心理想的是一樣的。故事平實的語言中透露著溫馨,在講述的時候,老師平和溫柔的語言,很容易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很喜歡我手中的手偶,始終是很安靜地傾聽故事。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了個別提問。而是采用讓孩子反復傾聽,多聽多感受,再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說說故事中丁丁的話,從而理解故事,說說我們覺得幼兒園哪里好。讓孩子一起說,一方面讓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比較完整的說出故事的情節以及自己感覺幼兒園的好地方,幼兒都笑著告訴我: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通過這個活動,我感覺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學形式,關鍵是讓孩子對你的教學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需要。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重復,對孩子來說,重復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重復的過程中把老師所教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上學期教學反思 篇3
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上完了,可大部分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卻已忘得差不多了。必須進行認真復習,才能鞏固和掌握以前的學習內容。如何讓學生對復習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呢?我將課本中所學過的內容先進行了歸類總結。首先我讓學生打開目錄總的了解本冊書的重點是什么:歌曲一共有幾課?重點調是什么調?讀譜知識都講了哪些標記?欣賞課主要讓大家聽賞和提高哪些內容等等。
在復習欣賞課的內容時,我不再讓學生一遍遍地聽了,而是用電子琴彈奏一兩句旋律,請學生猜是哪首樂曲的主題曲。同學們很感興趣,紛紛舉起小手,讓我檢查他們的聽辨能力是否有進步了。假如學生判斷準確了,就一起再唱一唱,使每個學生熟練掌握每首欣賞曲的主題旋律。
讀譜知識,讓學生以三人小組為單位相互說說,寫寫來掌握。歌曲識譜集體唱熟后,再讓學生分小組用自己的手形五線譜來記憶。
歌曲和綜合訓練中的聲樂練習曲則通過學生集體齊唱、小組竟唱來解決。
課堂上,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和同學們一起將歌曲、綜合訓練、讀譜知識及所有的欣賞曲,用大家喜歡的填空、多項選擇、連線、問答式等形式表現出來,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都在認真地思考答題的方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再也不會是師問生答的枯糙的教學模式,每個班的教學任務都是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的。
這種形式學生喜歡,我上課也很輕松,希望以后與學生之間能不斷創設出更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及藝術魅力吸引學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