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建設方案(精選3篇)
社區治理建設方案 篇1
一、工作要求
(一)黨政牽頭、社區動員,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二)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原則,做好社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現、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
二、相關定義
(一)社區。
本方案中“社區”是指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所轄的城鄉社區(即城市社區和村)。
(二)社區疫情劃分
1.社區未發現病例。
指在社區居民中,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2.社區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
社區出現病例,是指在社區居民中,出現1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現續發病例。
暴發疫情是指14天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棟樓同一單元等)發現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病例間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3.社區傳播疫情。
指在社區居民中,14天內出現2例及以上感染來源不清楚的散發病例,或暴發疫情起數較多且規模較大,呈持續傳播態勢。
(三)疫點、疫區的劃分
1.疫點。
如果社區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將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圍確定為疫點。原則上,病人發病前3天至隔離治療前所到過的場所,病人停留時間超過1小時、空間較小且通風不良的場所,應列為疫點進行管理。疫點一般以一個或若干個住戶、一個或若干個辦公室、列車或汽車車廂、同一航班、同一病區、同一棟樓等為單位。
2.疫區。
如果出現了社區傳播疫情,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將該社區確定為疫區。
(四)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發病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護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后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后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三、社區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社區未發現病例
實施“外防輸入”的策略,具體措施包括組織動員、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區返回人員管理、環境衛生治理、物資準備等。
1.組織動員:社區要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以街道和社區干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家庭醫生為主,鼓勵居民和志愿者參與,組成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社區、樓棟、家庭進行全覆蓋,落實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種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識宣傳,積極倡導講衛生、除陋習,摒棄亂扔、亂吐等不文明行為,營造“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圍。
使群眾充分了解健康知識,掌握防護要點,養成手衛生、多通風、保持清潔的良好習慣,減少出行,避免參加集會、聚會,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時做好防護,戴口罩,避免接觸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禽類或其糞便。
3.信息告知:向公眾發布就診信息,出現呼吸道癥狀無發熱者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就診,發熱患者到發熱門診就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到定點醫院就診。
每日發布本地及本社區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風險。
4.疫區返回人員管理:社區要發布告示,要求從疫區返回人員應立即向所在社區報告登記,每天上午9點,下午3點自測體溫兩次,并將體溫和健康狀況每天下午4點前向社區報告,主動居家隔離14天。
街道辦事處每天下午5點前將匯總報表(附件2、3)報嶗山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疫情防控組金宏。
體溫超過37.3℃立即電話報告社區,社區要立即向街道辦事處、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報告。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安排120救護車轉運到發熱門診就診,并將信息立即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環境衛生治理:社區開展以環境整治為主、藥物消殺為輔的病媒生物綜合防制,對居民小區、垃圾中轉站、建筑工地等重點場所進行衛生清理,處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蠅等病媒生物孳生環境。
及時組織開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與消殺,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資準備:社區和家庭備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資,如體溫計、口罩、消毒用品等。
(二)社區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
采取“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策略,具體包括上述6項措施,以及密切接觸者管理、加強消毒。
1.密切接觸者管理:充分發揮社區預防保健醫生、家庭簽約醫生、社區干部等網格管理員的作用,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并實施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有條件的應明確集中觀察場所。
每日隨訪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狀況,指導觀察對象更加靈敏的監測自身情況的變化,并隨時做好記錄。做好病人的隔離控制和轉送定點醫院等準備工作。
2.消毒:社區要協助疾控機構,做好病例家庭、樓棟單元、單位辦公室、會議室等疫點的消毒,以及公共場所清潔消毒。
(三)社區傳播疫情
采取“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策略,具體包括上述8項措施,以及疫區封鎖、限制人員聚集等2項措施。
1.疫區封鎖:對劃為疫區的社區,必要時可采取疫區封鎖措施,限制人員進出,臨時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2.限制人員聚集:社區內限制或停止集市、集會等人群聚集的活動,關閉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等公共場所。
必要時停工、停業、停課。
社區治理建設方案 篇2
一、編制依據
本預案根據國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新冠肺聚集性疫情處置指南(修訂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xx〕75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方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xx〕92號等編制。
二、應對措施
1.發現高危人員。村“兩委”(網格員)對返鄉人員信息登記摸排,發現高危人員(14天內到過有疫情發生地或感染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立即安排專人陪同前往縣(市、區)定點醫院做核酸檢測,并送至留觀室等候。
2.迅速轉運感染者。鄉(鎮)政府、村“兩委”發現疫情后立即上報縣(市、區)疫情應急指揮部,2小時內轉運感染者。鄉(鎮)政府、村委會積極協助做好轉運服務。
3.實施封閉管控。對于發現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村立
即實施封閉管控,所有村(居)民居家醫學觀察。規范設置進村檢疫點,實行交通管制,實行24小時值守,嚴格落實查證、測溫、驗碼、掃碼、詢問、登記、消毒等措施,實行“只進不出”。封控措施可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擴展到鄉(鎮)內其他村。
4.開展流調溯源。鄉(鎮)政府、村“兩委”和村醫積極配合、流調工作,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感染來源追蹤、涉疫人員管控等工作,迅速查找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配合做好對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轉運隔離管控及醫學觀察工作。
5.實行分區管理。鄉(鎮)政府、村“兩委”按照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劃分,實行分區管理。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控區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防范區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
6.實施全員核酸篩查。鄉(鎮)政府、村“兩委”組織開展發生疫情的村、疫點、疫區等封閉管控范圍內人員全員核酸檢測,設置樣本采集地點和核酸檢測點,有效配置核酸采樣檢測隊伍,分區域、分時段有序開展。必要時組織開展多輪核酸篩查,排除潛在風險。
7.開展環境消殺。鄉(鎮)政府、村“兩委”對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發現點、居住點、公共場所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和重點場所等涉及的行動軌跡進行全鏈條、徹底消殺。對疫區生活垃圾應當消毒并外運集中處理,對隔離人員產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并由相關部門處理。同時,對城鄉接合部、隔離場所周邊農村地區等易出現疫情傳播的重點公共場所,加大消毒消殺。重點場所消毒前應開展環境采樣和核酸檢測。
8.限制人員聚集。鄉(鎮)政府、村“兩委”立即取消村內自發組織的群眾性聚集性活動,停辦壩壩宴、農貿集市、廟會等公眾活動,關閉超市、農家樂、民宿、麻將館、茶館、棋牌室、村文化活動室等重點場所,嚴防人員聚集。
9.加強督導檢查。鄉(鎮)政府、村“兩委”發揮村干部、黨員和志愿者作用,建立巡邏制度,通過發放告知書、懸掛公示牌、每日上門等方式,督促居民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強化落實單人單間隔離、核酸檢測、體溫檢測等措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10.加強生活物資保障。鄉(鎮)政府、村“兩委”做好封控區人員生活物資供應和配送工作。對農村孤寡老人、無人照看殘疾人,及時安排專人照顧日常生活。
11.加強農業生產保障。鄉(鎮)政府、村“兩委”建立農業生產服務先鋒隊,幫助開展莊稼收種、瓜果采收、畜禽喂養等農業生產工作。建立農業生產物資和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保障農業生產正常開展。
12.強化防控宣傳。鄉(鎮)政府、村“兩委”提高應急廣播、村村響宣傳頻次與力度,時刻提醒群眾嚴格遵守各項防控措施,引導群眾養成主動就醫、出現異常及時報告的意識,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
13.強化輿論引導。鄉(鎮)政府、村“兩委”引導村民群眾相信政府、相信科學,堅定疫情防控必勝信心。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不在網上發表不利于疫情防控的不實信息,有問題合理合法反映。
三、應急預案終止
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專家,結合全省實際情況和農村地區疫情形勢,對疫情進行分析研判,動態調整防控策略與措施,并綜合評估適時提出終止應急預案的建議。
四、附則
本預案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社區治理建設方案 篇3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發生84周年,為充分發揮革命紀念日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載體和帶動作用,根據東教委[20xx]25號文件部署,決定在我校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紀念九一八事變84周年活動。
二、活動目的:
著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艱苦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在廣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和動員廣大青少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三、活動安排:
1、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在全校組織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華”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辦黑板報手抄報、讀一本抗日戰爭題材好書、聽報告會等各個層面不同內容的紀念活動,教育和激發青少年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勤奮學習。
2、開展紀念抗戰英雄人物活動。組織師生收看、收聽、閱讀電視臺、電臺、東港通迅等主要媒體刊發的我市在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和英烈事跡。
3、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紀念九一八事變84周年征文活動。提倡高年段班級開展演講活動。
四、活動時間:20xx年9月18日。
五、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全校師生要充分認識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84周年群眾性紀念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策劃,周密部署,認真組織師生開展好各種紀念活動。
2、認真組織,保證實效。由學校少先大隊牽頭,按方案實施,并督促班主任教師做好指導工作,切實保證活動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