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宣傳講話稿(精選3篇)
推普宣傳講話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秋風送爽,金桂飄香,在這個豐收的季節,我們迎來了第xx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傳承了巍巍中華上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普通話,不但是中國各民族、各方言區之間進行交流的通用語言,還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我們的國家需要普通話,它不僅體現了語言的魅力,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且還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工作與社會生活。用普通語、規范字來交流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和諧,充滿溫馨。20__年的上海世博會以及中國承辦的各種事項,都建立在普通話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地進行交流。所以,我們希望,大家都從我做起,一起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努力營造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和社會、家庭環境。
老師、同學、家長們,在普通話成為一種素質要求的今天,讓我們走出“母親語言”的小田園,跨向民族共同語的大天地。“愛我母語,愛我中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大力推廣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形成推廣規范語言文字的良好風氣,通過推普宣傳周活動,進一步深入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重視并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弘揚,使語言和文化相得益彰,成為建設與維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載體與依托。人人重視講好普通話,時時、處處寫好規范字。讓普通話、規范字成為我們走向明天,走向未來的橋梁!
推普宣傳講話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國講話的題目是: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構建和諧語言生活。金色九月,秋高氣爽,在這充滿豐收喜悅的季節,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們迎來了第xx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同學們,我國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共同語的普及程度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更好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1986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年把推廣普通話的方針由原來的“大力提倡,重點推行,逐步普及”調整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這12字方針的調整對全國推廣普通話工作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自1998年起,經國務院批準,又將每年9月的第三周確定為全國推普宣傳周,今年是全國第xx屆推普宣傳周。
同學們、老師們,語言文字是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載體,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是我們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能力,也是體現我們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積淀,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是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內容。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同時應該是一個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好學生、好老師,我們應該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寬容,學會禮讓,學會尊敬長輩……。在平時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多用:請、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使我們的校園更溫馨、更和諧。
同學們、老師們,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陣地,“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意識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師,乃至每一位在校學生自身素養的體現。因此,在本屆推普周期間,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1、在校園內,開展“啄木鳥”糾錯行動,各班對黑板報、學習園地、作業等進行檢查,發現不規范用字馬上予以糾正,開展查找錯字、不規范字的社會實踐活動,強化用語用字的規范意識。
2、在校園內,積極倡導人人“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共創一個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
3、在課堂中,積極倡導將“推普周”宣傳的主題內涵融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
4、在生活中,積極倡導讓普通話成為我們的生活語言,做一位樹形象的楷模。
推普宣傳講話稿 篇3
20xx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之一,它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所在,是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懈努力、敢于犧牲、為民服務的精神,需要共產黨人立足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大力弘揚、代代相傳。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奉獻精神所彰顯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的屬性決定了在建黨伊始,就必然把“為公”“為民”四個大字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
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同志提出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強調,全黨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都是為了實現好、發展好和維護好人民的利益。強調,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更是反復告誡全黨:“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三萬多字中有200余次提到了“人民”。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步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清楚地向歷史、現實和未來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近百年所行大道的真諦。這條人間正道就是:中國共產黨產生、發展、壯大的歷史,就是為中國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無私奉獻、勇于犧牲、永遠奮斗的偉大歷程;就是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砥礪前行的偉大進程,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行程。
1939年12月和1944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分別為兩位犧牲的共產黨人撰寫了紀念文章,這就是廣為傳頌的《紀念白求恩》(原名為《學習白求恩》)和《為人民服務》。一位是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同志,一位是八路軍的普通士兵張思德同志。毛澤東為什么要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什么樣的精神品格?毛澤東同志說:“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在《為人民服務》中,他鄭重指出:“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
新時代的共產黨人修好“立黨為公、忠誠為民”這門黨性必修課,關鍵在于切實做到堅守理想的“知”與敢于奉獻的“行”的辯證統一。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一個干部是否堅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大多能從他的行動上判斷出來。有的共產黨人在尋常時候就看得出來、在關鍵時刻能站得出來、在生死關頭豁得出來,歸根到底就是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各項工作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繼續弘揚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繼續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滿足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跳出歷史周期律,才能不斷為中國強起來聚合磅礴的力量,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