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講話稿(精選3篇)
2023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講話稿 篇1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攸縣20xx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主要是為了營造“人人終身學習,創建文明攸縣”的氛圍,通過活動大力宣傳全民終身學習理念,廣泛動員全縣人們積極參與到 “學習型社會”建設中來,共同推進創建文明縣城建設,以此提高全縣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水平。
大力倡導和積極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長期地系統工程。因此我希望大家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得新知,增長才干。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將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把終身學習作為一種行為習慣,立足本職工作崗位,不斷充實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
二要正確理解學習與工作的辯證關系。工作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黨員干部要在學習中求發展、求進步,擠出時間多學一些,學透一些,學深一些,努力成為全員學習的帶頭人。
三要整合教育資源、創新學習形式。各社區要積極組織學習,創新學習活動載體,開展系列主題活動,豐富學習內涵,積極為社區市民搭建學習成長的平臺,終身學習,快樂學習,幸福生活。
四要完善制度、培養典型。要以這次終身學習活動周為契機,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著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序開展,要樹立學習典型,挖掘學習亮點,營造“人人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
這次活動周之后,各相關部門要精心組織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激發起群眾對學習的興趣,為群眾參與全民學習活動提供廣泛的機會。 針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送科技下農村、進社區活動。組織群眾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主動參與教育、培訓和群眾性的創造發明活動,形成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學以致用的良好社會風尚,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
同志們,“學習創造未來,知識改變命運”。讓我們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全民終身學習活動中來。為把我縣建設成為“智慧攸縣、實力攸縣、魅力攸縣、幸福攸縣”的學習型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3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講話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為受人尊敬的人,也都希望成為知書達理的人,如何才能做到知書達理呢?孔子有一句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君子能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又能以禮教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要求我們既要勤奮學習,博學多才,掌握科學技術和生存技能,同時還要遵從社會道德規范,自覺地進行品德修養,知書達理,這樣才不會離經叛道而成為禍害社會之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同學們,英國思想家培根還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如何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來做什么,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合理地利用時間來學習,不斷提升我們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閱讀素養。
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讀書是為了豐富人生,讀書更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象全國人民都愛戴的偉大的周恩來在青少年時那樣,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天讀書一小時”,捧起書本,與傳統對話,與經典對話,與學者對話。讓好書開啟我們的心智,陶冶我們的情操,愉悅我們的身心,升華我們的境界,豐盈我們的人生。
老師們、同學們,從今天起,金壇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就將開始,按市教育局統一要求,我們要開展以政策法規、文明禮儀、人文歷史、生活百科、科普知識等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我們將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精心組織一系列學習活動,希望老師、同學們踴躍參加,并以此為契機,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播種下一顆生命力強大的知書達理種子!
最后,預祝本次“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2023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講話稿 篇3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指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也當秉持這樣的態度。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推動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生產力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從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漸成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穩步推進。從中國人民的面貌看,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充分顯示了13億多中國人民作為國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從大國擔當看,我國連續數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些偉大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也要看到,雖然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出來,需要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加以破解。因此,今天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歷程,我們為成功而歡欣鼓舞,但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驕傲自滿,更不能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要在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
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也是當代人類社會變革史上的一個創舉;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對人類更好社會制度進行的不懈探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回顧改革開放歷史,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態度,發揚實事求是精神,全面理性地總結歷史經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回顧歷史,是為了把握歷史規律。在博鰲亞洲論壇20xx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引用了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天論》中的名言:“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此處講的“常”,就是客觀規律。如能順應規律治理國家和社會,其結果必然吉祥。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大吉”,基本的一條就是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這里有“常”(規律)可循。回顧改革開放歷史,就要從改革開放40年豐富多彩的實踐素材中科學把握歷史規律,深刻認識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回顧歷史,是為了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變革創新、開拓前進,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淮南子·汜論訓》在論及變革時寫道:“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當今世界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尤其需要繼續改革創新、開拓前進。要通過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把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