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ㄋ模┩七M科技創新和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切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主攻鋰電新能源、生物和新醫藥、機械電子、新材料等優勢高新技術產業,以創新型企業為實施主體,以重大科技項目為主抓手,以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和優勢創新團隊為重要支撐,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盡快建立產學研協調推進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加快科技孵化園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孵化成長。繼續推進科技入園、科技進村和科技惠民工程,切實強化科技服務手段。積極開展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和引導企業以自研、引進、聯合開發等方式進行創新。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圍繞重點產業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高新技術和高科技人才。切實抓好知識產權保護,全市專利申請量年增長20%以上。
大力促進節能減排。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嚴格實施生態市規劃,嚴把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關,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減排計劃。加強環保監控,抓緊完成市污染源監控中心和全市重點污染企業自動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全面推進縣(市)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建設,加強管網配套建設,確保一年內運行負荷達到設計能力的60%,三年內達到100%。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企業,重點在煤炭、竹木、化工、建材等行業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全力促進工程減排,重點抓好豐城電廠發電機組脫硫工程。推進生態建設,年內新增1個省級生態縣、5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
注重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精心培育消費熱點,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突出抓好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促進住房消費。切實把國家、省下調減免有關住房交易稅費等政策落到實處,把握調控力度,穩定市場預期。加快推進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城鄉危房改造。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防止房價大起大落。突出抓好擴大消費政策措施的落實,促進農村消費。認真落實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摩托車下鄉、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雙百”市場工程、“信息下鄉”工程,加強銷售網點、配送體系、售后服務和信息系統建設,切實做好補貼資金審核兌付工作。繼續支持和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營。突出抓好旅游業發展,促進旅游節慶消費。繼續推進以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為龍頭的旅游升溫戰,加大旅游促銷力度,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推動全市旅游業發展由“升溫”轉為“升級”,力爭實現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增長22%,旅游總收入突破60億元,增長24%,其中,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接待游客100萬人次,增長33%;旅游綜合收入達6億元,增長20%。啟動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精心籌辦好第四屆月亮文化節,著力拉動節慶消費、會展消費,進一步打響“月亮之都”品牌。
。ㄎ澹┥罨攸c領域各項改革,努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全面完成企業改革任務。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分級、分口負責,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制。在完成職工身份置換、分流安置的基礎上,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資產處置和推動后續改革上,按時間節點要求,確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國有非工業企業改革。
穩妥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規范實施51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力爭實現90%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達到國家規定建設標準,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效能建設。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精心部署,嚴謹實施,確保按時間節點全面完成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深入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基本實現市縣鄉三級黨政群機關無紙化辦公。深入推進廉政陽光工程建設和行政審批制度“兩集中、兩到位”改革。開展網上行政審批和電子監察,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不斷強化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功能。認真落實和完善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嚴格執行超時默許和缺席默認制度。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監督、規范管理,開展以“服務在窗口、滿意在中心”為主題的標準化窗口創建,建立健全“雙優”工作績效考核機制,進一步規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站建設。嚴格執行涉企收費“三零兩減半”制度,嚴格入企檢查準入,健全投訴受理、處理、督查和舉報獎勵制度,形成直查快處反應機制,真正做到“有報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到位”。
深入推進財政金融改革。大力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公務卡制度改革試點和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改革試點。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對擬上市企業的優選培育,根據企業意愿,積極支持和幫助企業通過各種途徑上市。爭取華伍制動盡快上市,正邦化工完成輔導并向國家證監委上報上市材料,爭取百神藥業進入輔導期,更多的企業啟動股改,基本形成上市一批、儲備一批、輔導一批的梯次格局。繼續加大異地融資力度,支持外埠金融機構在我市開展業務,在加強信貸合作的基礎上,爭取引進更多的外埠金融機構入駐宜春。推進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規范發展,積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市場投資,力爭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為設立本土銀行積極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