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國稅系統教育工作計劃
2012年全市國稅系統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市國稅工作總體思路為主線,強化思想政治引導力,展現精神文明感染力,發揮基層黨建保障力,突出教育培訓提升力,促進國稅干部全面發展,為圓滿完成各項稅收工作任務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圍繞這一思路,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重點,加強干部教育培訓
緊緊圍繞全省國稅系統教育工作要點所確定的教育培訓10項內容,按時保質,不折不扣,逐一抓好落實.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統一培訓內容,完善培訓制度,優化培訓考核驗收方法.結合實際,將教育培訓的重點放在抓好基層全員研討式培訓上,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實效性.
(一)遴選師資,為抓好全員研討式培訓提供支撐.今年省局重點培訓消費稅(不專門培訓)、稅收相關法律、稅收管理員有關知識培訓班,擬舉辦3期縣(市、區)局師資培訓班.各單位要按照培訓類別,在3月25日前將有培訓愿望、并有授課能力的人員(每個類別不低于2人,各類別人員可以重復)報到市局教育科,優中選優,由市局確定參加省局培訓的師資人選.年內,市局將陸續出臺《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重新建立兼職教師庫,對授課的兼職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才的作用.另外,省局今年擬組織編寫“系列教材”,決定對編寫人員通過招標方式予以確定.各單位要廣泛發動群眾,組織干部積極參與到投標工作中來,要組織2人以上,在3月20日前上報市局教育科.
(二)分類辦班,為抓好全員研討式培訓搭建平臺.今年,市局要繼續按照"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要求,實施全員研討式培訓.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需要,以省局今年教育培訓的3個重點類別和一些主要業務為重點,重點抓好基層中層以上干部和的培訓.統一組織6期培訓班,主要請兼職教師授課,培訓各類人員800人次.實行跟班管理,對培訓時間較長的培訓班,培訓結束后,將進行統一考試,并對考試成績進行通報.基層單位要統籌安排,抓好一般干部的培訓工作.
(三)日常抽查,為抓好全員研討式培訓提供保障.今年省局全年兩次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的內容和時間都已經明確,各單位要據此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培訓計劃,有的放矢,抓好落實.省局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的內容為:增值稅、所得稅、會計知識、消費稅、稅收相關法律、稅收管理員等6個類別,其中前5個類別為上半年考試內容,全部6個類別為下半年考試內容.省局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的時間擬定為,6月末、11月初.為督促各單位將教育培訓工作抓細抓實,抓好日常學習,市局教育科將對各單位"一訓一考一報"情況進行抽查,跟蹤教育培訓(規劃、措施、落實)的全過程,對教育培訓組織好的單位通報表揚,對組織差的單位通報批評.將教育培訓納入日常考核范疇,為抓好全員研討式培訓提供保障.
(四)全員抽考,為抓好全員研討式培訓評估推進.在省局兩次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之前,市局擬定于5月中旬和10月中旬舉辦兩次全員驗收抽考.今年市局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的內容與省局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的內容相同,主要是對各單位全員研討式培訓成果進行評估驗收.尤其是通過摸底考試,摸清現狀,查找差距,尋求對策,迎頭趕上,全力以赴迎接省局的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并力爭取得較好的成績.今年市局全員驗收抽考的人員范圍是:市局所屬各單位(含市局辦稅服務廳)的所有人員,各單位的一把手和年齡50周歲以上人員另行對待(與省局相同).每次全員驗收抽考的比例為:各基層單位班子成員的抽考比例為20%,副股長以上中層干部和一般干部的抽考比例的抽考比例均為30%;1年內不重復抽考,即上半年被抽考的人員,在下半年的抽考中將被排除.
(五)強化獎懲,為抓好全員研討式培訓注入活力.要強化獎懲機制為培訓工作注入活力,進一步完善以考促學以評促學的工作機制.市局考試結束后,對考試前10名和不及格的人員進行通報,對前者進行獎勵(前3名獎勵1000元,4至6名獎勵800元,7至10名獎勵500元.各基層單位還可另行獎勵),對后者按照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對所在單位進行扣分.市局對在省局組織的兩次全員研討式驗收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員將進行重獎,對不及格人員按照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對所在單位進行加倍扣分.將考試成績與年終的"評先選優"掛鉤,凡是在省、市局組織的各類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各單位"評先選優"要優先考慮,凡是在省、市局組織的各類考試中不及格的人員,一般不得評為征管能手、優秀稅務工作者等先進榮譽.
二、優化載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認真抓好各類主題創建和聯合創建活動,以創新推創建,豐富內容,優化載體,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
(一)認真做好聯合創建工作.爭取在保持原有榮譽的基礎上,新增各類市級以上榮譽2個以上."使巧勁,下真功",挖掘潛力,尋求突破,通過系列創建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勤勉敬業,開拓進取.
(二)加大先進典型的培養和宣傳力度.從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挖掘老典型,培養新典型,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各具特點的先進典型群體,發揮引導和激勵作用,產生強烈的示范效應和社會效應.4月底以前,各單位要選出1名以上的先進典型,形成文字材料上報市局.在省局組織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爭取有1名典型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