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15年工作規劃
xx年,民政工作的總體規劃是:
一、發揮民政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促進保穩定要求的貫徹落實
(一)加強矛盾調處工作。認真排查民政工作中影響穩定的矛盾和突出問題。加強各項優撫安置政策督導落實,做好部分復員退伍軍人解困工作;繼續研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帶來的行政區劃問題,深入開展平安邊界建設,推進地名公共服務工程;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難點村”治理,維護村民合法權益,解決存在的問題;重視金融危機對社會福利企業的影響;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加強救助站管理;重視家庭和睦,提倡孝老愛幼,協同有關部門調處家庭關系;繼續做好清明節文明祭掃安全保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穩妥地對公墓進行清理整頓,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群眾的接受程度,防止和化解殯葬改革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
(二)發展城鄉基層民主 。一是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實踐。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積極擴大城鎮居委會直接選舉的覆蓋面,豐富居務公開內容和形式,發揮居民小組、社區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物業組織等在擴大基層群眾自我管理上的積極作用。二是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建設。xx市社區建設示范創建活動,推動個性化、標準化、信息化服務進入居民家庭。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實驗活動,探索農村社區設置、農村社區建設推進途徑、步驟和方法。三是大力完善城鄉社區服務設施。繼續實施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建設項目,推動形成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主體、各類專項服務設施相配套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結合新農村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和治安設施。四是積極推進城鄉社區志愿服務。開展農村志愿服務,探索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申報等有效途徑,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發揮志愿服務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推進社會組織有序發展。 一是有序加快社會組織發展。繼續重點培育和扶持行業協會、公益慈善類組織、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社區社會組織,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民辦非企業單位。二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積極作用。開展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優化行業協會布局。引導行業協會提振企業和企業員工信心,促進企業冷靜有效應對金融危機。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扶持政策,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加快形成公共財政資助機制;支持社會組織組織匯聚社會資金,促進就業、提供服務,鼓勵公益性社會組織對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生活困難群體提供幫助。四是加強執法監管。引導社會組織健全運行機制,完善治理結構,增強自主運作能力;繼續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完善社會組織評估體系,培育社會組織品牌;完善社會組織執法機制,探索形成社會組織突發事件預警體系和快速反應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社會組織和非法組織的查處力度。
二、提高“三個群體”生活保障水平,促進保民生要求的貫徹落實
(一)保障和改善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一是嚴格遵循上級的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切實保障農村貧困家庭、城鎮困難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二是適度擴大社會救助范圍。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群眾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xx市新產生的生活困難家庭,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關注城鄉低保邊緣群體和農民工家庭的困難。對一時生活困難的家庭先進行臨時救助。三是切實落實分類施保措施。按照“以收入定低保對象、按支出搞分類救助”的辦法,提高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高齡老人和兒童以及缺乏勞動力的家庭、零就業家庭、單親家庭等補助水平。四是大力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和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改進完善醫療救助辦法,搞好與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醫療救助的惠及范圍和補助水平。抓緊建立、完善臨時救助制度,落實救助資金。五是切實做好冬春期間救災救助工作。結合“送溫暖、獻愛心”活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受災群眾過冬的棉衣被需求,推進災區農房恢復重建,做好受災群眾自建過渡房的保暖、加固和安全工作。根據上級部署,發放“兩節”期間低保補差資金。六是進一步搞好政策銜接。及時將生活困難的災區群眾納入冬春救濟救助范圍,將符合條件的納入城鄉低保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