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獲獎感言(精選6篇)
主持獲獎感言 篇1
首先要感謝的應該是電視節目主持人這個職業!感謝她!能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電視這一行,了解了從事這份工作中的甘與苦,并有幸成為這支強大的電視隊伍中的一員。雖然在這條路上有過很多輾轉,但不同的路程和不同的風景也讓一個普通人的人生變得豐富而多彩;感謝她!讓我從一名主持人,成長為《津沽樂韻》節目的制片人、國家一級導演、天津電視臺文化娛樂頻道的副總監。這個過程中實在有著百樣滋味,正是這些酸甜苦辣的不同養分滋補了我、觀眾青睞的目光鼓舞了我,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堅持與努力的可貴品質。
我還想說:感謝那些與我并肩努力的同事們!在一起走過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團結與協作的道理。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使我們有了今天的成績!
最后我想感謝的是集團、臺領導對我們播音主持隊伍的支持與關注,為我們這支年輕的隊伍創造了良好的施展空間。今天,當我們面對這份榮譽時,它是鼓勵更是鞭策,我將用更好的成績和更多的努力去回報大家的厚愛!
主持獲獎感言 篇2
尊敬的各位:
你們好!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大多數人跑快了便喜,跑慢了便悲,迷迷糊糊地跑到了頭,一切都沒有了,居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開始跑?我不愿這樣,我跑我該跑的路,你超過我,落下我,都與我無關。我生來不是為跑步,而是為我的路而生的。"——參加主持人大賽前,我看到了這樣的話,于是,很霸道的把它記在心里。今天,謝謝這些字句成全了我的此刻。
當我站在第六屆央視主持人大賽頒獎典禮的舞臺上,接過沈力老師和李瑞英老師手中的獎杯,我突然覺得無比惶恐。我們在年齡上的差距讓我清晰的觸摸到了時代的刻度,而無論時代怎么前行,主持人心里這把衡量社會價值觀的尺子是統一度量衡的,我只有不斷調校著它的精確度,才有資格站在這盞燈光下。我問自己,我調好了嗎?時間停止了,這半年多的回憶瞬間風起云涌,裹挾著曾歷經的忐忑與糾結,跌撞與疲憊,打磨與堅定,填滿了我的血肉。我發現,原來真正的時間無法用任何記憶換算,它早已在我們不知曉處的暗夜,筆直向前,然后,等待著我們蹣跚而來…
從復賽開始的半個月,感冒就像抽絲一般綿軟著我的精神,但是有朋友說,感冒的時候,人最放松。事實證明,她是對的。
整個參賽的過程我都在看蔣勛的《孤獨六講》,他說孤獨是必須捍衛的美學,保持孤獨的狀態可以讓人在專注里忘卻雜念和傷害。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人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這一點在比賽中透徹了很多。始終覺得,主持人間的比賽原本沒有輸贏,沒有第一只有唯一。走出賽場就必須放下。書上說,眷戀過去固然美好,但懂得適時放棄才是珍貴。事實證明,它是對的。
和那么多優秀的同行并肩,從沒想過自己能得到金獎。也許,黑暗有時能導致清醒,光明有時也能造成渾濁,只有放下得失,不懼名利,心便自由。
今天,是收獲,也是歸零。還是有太多太多的感激。仍要寫出,此生不忘。
謝謝我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謝謝我的深造中國人民大學,謝謝鍛造了我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謝謝豐富了我的北京電視臺,謝謝我曾經血肉相連的節目《讀書》《養生堂》《傳奇》,謝謝讓我無悔扎根的'《文化正午》,謝謝央視主持人大賽中每一個讓我堅定的目光。
謝謝我的媽媽,默默無語的陪在我的身邊,日日夜夜。讓我即使在最無助的時候,也不會放棄自己。還有,我的親人們,謝謝你們每天都發來的短信,只有愛,可以使奮斗變暖。
當然,還有未來。時間終將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取決于我們如何期許自己。我仍將繼續耕耘在文化的土地上,做個踏實的勞作者,種出一個沒有浮躁的時代。
謝謝大家!
主持獲獎感言 篇3
我想對于所有的中國人來說,XX年只讓你說一個最難忘的記憶太難了,我說兩個。
大地震之后我們攝制組進入封城的北川,那天北川里頭只有我們一輛車,只有我們幾個人,鼻子里聞到的是消毒水的味道,而耳朵里聽不到任何聲音,一片安靜。
奧運會期間,我的證是可以進任何場館的。但是由于直播,我只進了唯一的一個場館是鳥巢,我在里頭坐了十分鐘,萬眾歡騰。
一片寂靜的北川與萬眾歡騰的鳥巢,可能是XX年中國人喜悅與悲傷的兩個極致。我想它對于主持人來說也有一個提醒:萬眾歡騰的時候,學會聆聽;沉默的時候,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聲音。
主持獲獎感言 篇4
我對生命所賦予的一切都心存感激。在生命的路上我走走停停,能夠看到、能夠感知、能夠傳播。在傳播中,感受新聞當事人的呼吸;在工作中,感受自己生命的樂趣。這一切我愿與電視機前的您一起分享……因為熱愛、因為感恩,所以執著、所以快樂。
我參加了中央電臺首屆"十佳播音員主持人"評選;遺憾的是沒能入選,我又參加了第二屆"十佳"評選,以排名第四的成績獲得"十佳"稱號;XX年我再次參加第三屆"十佳"評選,這次我摘得桂冠。數字變化很簡單,但對我而言,卻是對多年業務積累和工作業績的肯定。XX年至XX年,從30多歲邁入40歲,我跨入了中年的門檻。四年里,如果以流水賬般態度過日子,會懈怠、會退步,會被淘汰。而以"十佳"標準要求自己,就會有持久的動力,就會在得與失之間找到平衡。沒能入選首屆十佳,我意識到了差距。從那一刻起,擱置了多年的練聲,又成了我天天清晨的功課;回到學校繼續充電是我業余生活的主旋律,我報考了北京大學的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在職碩士;同時,我珍惜每次直播,只要坐到話筒前就興奮,就調整到最佳狀態。瀏覽信息、惡補財經、接觸科技、博覽歷史,與有識之士廣泛溝通交流……隨著知識結構漸趨合理,在每天的直播中,針對選題形成獨到見解,游走在播報、主持、評論三者之間,做高端廣播人,成了我追求的目標。榮獲兩屆"十佳"稱號的喜悅漸漸離我遠去,今后我將繼續秉承"十佳"標準。
主持獲獎感言 篇5
,我最難忘兩個表情。一個5月份我們去了地震的現場,我看到了在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里,一些剛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志愿者的撫慰下,綻放出來孩子本性的笑臉。還有就是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里,我們對奧運冠軍進行了約訪。大概20多名冠軍在人生最榮耀的時刻,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候,他們哭了。一個是巨痛之后的笑,一個是最榮耀時刻的哭,這兩個表情是兩個極致的反差,但是這兩個表情都說明了生活生命的主題:希望、拼搏、不放棄。
主持獲獎感言 篇6
從小我最怕兩件事:說話、寫文章。因為怕寫文章,保送華東師大我不去。我怕說話,開班會的時候,我一站上講臺,就失聲。
我爸奉行“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以激將法為最基礎的教育方法。現在回過頭想想,怕說話也好、怕寫文章也好,都是源于我不夠自信,我不是一個比賽型選手,甚至不太愿意和別人主動交往。
同樣因為不自信,我一時一刻也沒有放棄過學習、做人、做事。
我覺得三心最重要:敬畏心、責任心、感恩心。有敬畏心,就會自覺地按照道德準則去做人、做事。
責任意識集中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感恩心是對愛的回報。能夠被別人信任,能被別人需要,就是一個幸福的人。我享受這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