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道德講堂總結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4年道德講堂總結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篇1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換而言之,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因此,我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提醒自己。無私奉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為每顆純潔心靈的塑造而竭盡全力。
一、樹立事業心,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極大限度的作用。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用無限的師愛,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無限的師愛,可以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讓一切學生的心靈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
三、用規范的言行,凈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范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還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己,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應該是無私的。
身為教師,我們不能把教書育人降低到只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通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道德講堂總結(三)
通過此次道德講堂的學習,我感觸良多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市民,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通過學習,了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但是道德講堂內容豐富,調理清晰,給我們從本質思想能動性上帶來積極作用;覺得這次對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有趣,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
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公路建設發展,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從事公路行業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公路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學習提高公路工程職業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公路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立志在本崗位多為公路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道德范疇很寬泛,每個人所說的一句話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崗位和職業也都肩負著不同的社會責任。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正義感的社會人,都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極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認真踐行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使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中華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
大家都這樣做了,個人素質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整個中華民族也就有了希望,在以后工作中,我也要始終遵守各種國家的法律法規及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使自己真正成為了一個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收費員,在工作中用微笑面對車戶,用熱情問候車戶,司機有困難時要熱情主動幫忙,樹立了一個良好的交通窗口形象。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認真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全心全意為過往車戶服務。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2024年道德講堂總結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優化服務質量,推動水文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以“強化針對性、突出實效性、提升參與性、把握操作性”為原則,引領廣大水文干部、職工主動走進道德講堂,不斷修身律己,爭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推進了道德講堂陣地建設
1、不斷增強道德建設宣傳度。發揮水文網站作用。在湖南水文網、長沙水文網發布信息100篇,增強媒體宣傳影響。在《湖南日報、《瀟湘晨報》、《長沙晚報》、人民網、紅網、新華網等報刊發表新聞報道40余篇次。在新浪、騰訊上發貼,發博客73次、微博916次。
2、不斷建立道德建設激勵制。在全局范圍內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競賽獎勵活動,對在講道德、樹新風方面獲得爭取榮譽獎、創新成果獎、理論文章和新聞報道獎均給予獎勵。
二、推進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設
組織學習xx大報告,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組織干部職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統作風建設視頻會議、全省水文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視頻會議上的講話,開展“做群眾貼心人”、“入黨為什么為黨干什么”大討論,舉辦業務管理培訓班等。緊緊圍繞水文現代化建設目標,把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
三、推進了道德實踐工程建設
1、典型感召實踐。組織開展“黨員先鋒榜”和“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一批先進典型已高高樹起。在這支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隊伍中,就有3名水文人的事跡被傳誦,“全國水利系統職工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楊小康、湖南省直工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俊、“長沙市水環境監測技能競賽”第三名——蔣飛紅等等都已成為我們身邊鮮活的榜樣。
2、獻愛送暖實踐。開展發善心,送吉祥活動,弘揚助人為樂、誠實可信、敬業奉獻、尊老愛親的道德風尚,好人好事倍出廣大黨員干部涌躍慈善捐款分別達5600元。
3、“一對一”幫扶實踐。實施新老結對“一對一”道德養成工程。我局認領了雨花區華云社區的劉玉珍老人為幫扶對象,在積極幫助劉玉珍老一家解決生活困難的基礎上,向他們宣傳黨的好政策,引導他們克服思想消極畏難發愁等情緒,從情感上貼近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樹立生活的信心。引導幫扶對象家人加強學習,開闊視野,進一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從學習上支幫助,幫助他們學好功課,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益活動的開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推動了扶貧濟困、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2024年道德講堂總結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篇3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努力學習新課標及課改精神,并根據學期初制訂的教學計劃,采用相應的措施,積極進行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許多不足,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學工作,揚長避短,我校進行了第一輪道德課堂展示,現總結如下:
一、轉變教學觀念,讓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
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要成為教學過程活動中真正的主人,這是現在教學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作為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他們都是特殊的個體,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從課堂教師語言,教學方法方式入手,嘗試放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言等,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見解呢?”、“你想到什么?”、“你怎么想就怎么說”、“誰還有不同的想法”等等,營造一種寬松的環境,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尤其是后進生,更需要關心和指導,課堂上要多留意他們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這樣才能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從而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以實現教學目標,通過這一學期以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情緒有了很大的扭轉。課堂上,學生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探索,質疑問難,踴躍發言。
二、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自主創新地學習。
現代創新教學觀認為: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的目的,而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因此要改變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的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要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的興趣是對所學材料發生興趣。”興趣愈濃求知欲愈強,參與意識就愈高。因此,高占森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常常借助學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加強操作實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人的智慧來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與實踐包含和孕育著學生的天真和創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制學具、操作教具等。請保留此標記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積極參與學習,發展空間觀念。例如:高占森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圓的周長、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制圓片,通過用繩子繞圓周一圈,將圓的周長曲線轉化成直線,通過將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等,化抽象為具體,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滲透了轉換思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加強操作,以及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3、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盡量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道數學與顯示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明白數學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時,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張文標老師說:“尤其是口算,由于本班學生大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口算速度很慢,對此,我堅持利用每節課前3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的口算能力又明顯的提高,但仍不夠理想,在期末復習考試中,全班有80﹪的同學能達到要求,在四則計算方面,通過課堂的算理講解以及平時的加強練習,全班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期末考試全班同學平均錯誤率在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