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精選9篇)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1
xx年的金秋九月,為了使剛走入教育戰線的新教師能夠迅速成長,在中心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校特地對安樂小學與段家壩小學進行了新教師與骨干教師師徒結隊的幫扶活動,近一個學期以來,在我校骨干教師的耐心、精心指導下,各位新教師通過自己的虛心學習,使他們在教育教學及班級管理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現將結對幫扶活動開展以來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績做一下梳理、總結:
指導老師不僅在方式、方法上進行指導,課堂永遠為新教師開放著,并進入新教師的課堂進行實質性的指導教學,手把手的教給他們一些教學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研中,每個老師都敢于發表意見,有時爭論很激烈。不管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普通教師還是骨干教師,大家都是平等的。老師們不僅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常常說得有深度,有價值,給人以思考和啟發。現在老師們已經習慣于把教研當作大家的事,形成了教學共同體。
1、精心組織集體備課。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深入鉆研教材,能做到提前備課、詳細備課,骨干教師課前檢查新教師的備課,并給與指導,充分利用我們語文組和數學組的集體備課,使新教師認認真真的學,同事們手把手的教,具體到每一個細節,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互相聽課和議課。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事學習教學方法,在我們學校聽課學習的機會比較多,這對剛工作不久的年輕教師來說,便能夠聽評我們學校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基本上每堂課都去聽,用心學,逐漸積累經驗。
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聽完課之后,把那些教師上課時的教學流程詳細的記錄在聽課本上,去指導自己備課,努力將其他教師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3、及時做好課后反思和總結。
骨干教師還指導新教師如何寫好反思,用好反思,總結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2
十月的陽光溫暖、和煦。為了更好地加強城鄉學校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城區學校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10月22日,城關第一小學一行6人在楊秋霞校長的帶領下赴善化小學進行結對幫扶交流活動。
善化學校的張倩、袁西峰和王倩老師分別上了一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學課,各授課教師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提前做好充分準備,教學中教法靈活恰當,語言精煉,教學層次分明,優雅的教態和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校黨娟麗老師給善化學校全體教師做了一節《可能性》微課,黨老師從故事引入,巧妙的把“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關鍵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整節課注重了學生思維拓展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可能性應用。
郭偉榮老師的微課《比大小》,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動作,寓教于樂,把5以內數的比大小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落地生花。
善化小學的大課間活動,雖然孩子人數少,但課間活動內容豐富。幼兒園孩子的律動、小學生們的課間操、花樣跳繩,有序、有范、活力四射,贏得在場老師們的陣陣掌聲。
最后在交流反饋會上,老師們進行了積極熱烈的互動交流,從教師成長的角度出發,城區老師真誠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對今后課堂的建議和意見。善化老師就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和城區老師達成共識。
楊秋霞校長真誠的談了此次交流活動的感觸,肯定了善化學校老師的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并對兩校今后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五點建議。善化學校席校長對我們學校的送教活動表示感謝。兩位校長共同表示今后兩校要加強聯系,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交流,是學習更是促進。我們將借交流之機,在相互學習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學校工作立足常規扎實做,打造特色鑄品牌,提升質量保品質。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3
等閑過了一年春,雨后風光夏日新。不知不覺,春華小學和雙塘鎮中心小學對口支教幫扶活動已近一學年,為了加強學校間的溝通交流,了解支教老師的教育生活,更好的開展幫扶工作,6月15日下午,春華小學陳慧敏校長、陳士勇副校長及池春華副校長一行三人來到雙塘鎮中心小學,進行城鄉結對幫扶交流活動,雙塘鎮中心小學孔令平校長、胡兵校長以及吳新明主席帶隊的熊良梅、李嘉雯、李圓圓、葛紫涵五位支教老師參加活動。
在活動中,春華小學和雙塘鎮中心小學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談及本學年的支教幫扶活動,從教研到教師,大家各自訴說著收獲及遺憾。在收獲與遺憾里,陳慧敏校長、孔令平校長及吳新明主席對接下來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確,希望暑假里能夠坐下來,共同商議下學年的幫扶工作,把支教幫扶工作做細、做實。
接著,陳慧敏校長問及五位老師的支教生活,他們暢談了這一年來的教育感想,言懇意切,情意濃濃。陳慧敏校長對五位老師的支教給予了大大的贊賞,感謝他們對雙塘鎮中心小學和春華小學所做出的犧牲與奉獻,同時希望他們把這難得的經歷給寫下來,讓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下這精彩的一筆。
最后,陳慧敏校長親切的和雙塘鎮中心小學的學生代表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及學習狀態,送給他們裝滿學習用品的、沉甸甸的書包,愛在孩子們那緊握書包的雙手及聲聲感謝的話語中傳遞著……
此次幫扶交流活動,加強了春華小學和雙塘鎮中心小學間的溝通交流,讓支教老師們感受到支教生活中的溫暖,讓雙塘學子們感受到春華小學的愛心,同時也為接下來的結對幫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4
近日,江油市太平鎮學校一行五人在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的帶領下到布拖縣老吉小學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活動內容主要根據布拖縣老吉小學管理及教學需要安排,分別開展了學校管理交流、德育教育講座、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研討、學前教育課堂示范及學前教育教師培訓等內容。
課堂上,老師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中心,開展問題探究,啟發學生尋找典型事例,抓事物特點,并針對重點句進行各種形式的品讀,品味語言描寫的特色,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各項活動內容充實、有趣,符合實際,具有教育意義,得到了布拖縣老吉小學全體行政及近40名參與教師的一致好評,取得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活動后雙方對后續結對幫扶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安排。一是繼續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網絡平臺互通有無,優質分享,共同提高;二是加強學生間的手拉手結對活動,促進兩校學生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共同成長;三是太平鎮學校為老吉小學領導、教師提供學習提高平臺,布拖縣老吉小學有計劃的安排學校行政及教師到太平鎮學校跟崗學習,互相交流,學習優秀經驗和做法。
活動最后,江油市太平鎮學校校長代表學校向布拖縣老吉小學師生捐贈了一批文體用品及生活物資,為布拖縣老吉小學的師生們生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5
本學期,我校舉行了師生幫扶活動,通過內化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大大地被調動起來,不管是優等生或是學困生,現已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學習風氣較以前有明顯的變化,以前是“要我學”,現在是“我要學”。通過不斷的加強訓練,老師幫助學生獲取一個個小成功,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現對這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理解、尊重、寬容,善待差生
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語言;切忌向家長及班主任告狀。這些差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有些教師也指定他們是班級的“敗類”,“包袱”。在社會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心里有一種壓抑感,在厭學情緒。自信心不強我主動采取適當的形式去栽培他們。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工作過程中能個體分析、群體分析,確立發展目標和措施,找出每個學生的優點、缺點、潛在的優點、缺點,新的生長點。用發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別人。積極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勵性評價,各科任老師能熱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學生能安心于課堂的學習,把學困生的厭學,逃學情緒抑制在一個最低點上。
三、對癥下藥,開發非智力因素
差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他們由于各種因素造成了成績差。作為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各個突破,自卑,性格孤僻,學校主動給他們母親般的愛,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心。學校還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況。決不把他們當作包袱,不鄙視他們,不放度他們,了解他們特長,愛好,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
四、爭取差生家長的配合:
平常的教學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差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學校抓住家長一般都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利用家長會,及家長來訪、常和他們聯系,爭取他們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這對差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給差生指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學校在對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六、學校在生活上還給予貧困生的幫助
學校給他們發放蛋奶、組織他們和父母親情的視頻、同時校領導多次給孩子發放學習用品。給他們以父母般的關懷,使孩子們有了歡樂!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6
體育路學校一直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確保學校辦學的正確方向,并積極創建載體,推進與兄弟學校進行結對共建。為了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工作,按照中山市教體局和石岐街道教體文旅局的統一部署,體育路學校于4月13日上午與博羅縣石壩中心小學進行線上結對幫扶會議和協議簽訂儀式,成為結對幫扶學校。
本次協議簽訂儀式,體育路學校黨支部書記孫華校長及博羅縣石壩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陳少文校長攜兩校行政出席,由體育路學校羅鏡雄副校長主持。會上,體育路學校展示了“雙減”和“勞動教育”的成果視頻,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發展理念和工作亮點。羅鏡雄副校長介紹,體育路學校以黨建引領內涵發展,落實立德樹人,實施五育并舉,堅持普惠辦學,以優質的課后服務、創新的德育活動、特色的體藝培訓贏得社會的'高度評價,取得令人矚目的辦學成效。這些優越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辦學經驗,為本次結對幫扶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接著,體育路學校全體行政聽取了博羅縣石壩中心小學提出的幫扶需求,結合雙方學校的實際,就幫扶時間、形式、內容和要求等進行了討論和交流,雙方達成共識,并簽訂結對幫扶協議書。
最后,黨支部書記孫華校長肯定了結對共建的重要意義,她強調,體育路學校將充分發揮優秀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采取雙向互訪、專題交流、線上線下等方式,把結對幫扶工作做實做細,促進石壩中心小學在學校管理、教學質量、師資素質、辦學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實現共贏共進。
在兩校的友好溝通中,本次簽約儀式圓滿結束。本次會議正式確定了兩校的結對幫扶關系,確立了共同努力的方向,起到了教育資源共享、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未來的日子里,體育路學校定會以百倍的熱情,認真積極地做好幫扶工作,促進兩所學校共同進步。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7
根據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廣西20xx年“扶貧日”活動方案〉的通知》(桂扶領發〔20xx〕8號)和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關于組織開展“結對幫扶行動月”活動的通知》(桂扶領辦發〔20xx〕8號)精神,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及時部署,迅速行動,結對扶貧工作扎實推進,成效明顯。現將相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領導重視,及時研究部署。
今年是首個“扶貧日”,時間緊,任務重。為開好頭、起好步,我局主要領導專門召集相關處室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以“扶貧日”為載體,深入開展好“結對幫扶行動月”活動進行了研究和部署。一方面,通過會議學習討論,我局認為,從20xx年起,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并出臺專門工作方案,對扶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關心愛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從我區的情況來看,水庫移民是最大的貧困群體、弱勢群體,脫貧解困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會議要求全區水庫移民工作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學習貫徹關于設立“扶貧日”的決策部署,深入做好水庫移民脫貧解困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的部署,深入我局定點扶貧點——大化縣達悟村村屯調研、進一步深入開展幫扶工作。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該村貧困群眾情況的基礎上,我局及時制定了《自治區水庫移民工作管理局20xx年“結對幫扶行動月”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細化了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二)行動迅速,各項幫扶舉措抓緊實施。
一是開展訪貧問苦活動。專項活動部署后,我局駐村工作隊員按要求隨即進一步走村串戶,深入開展摸底調查,弄清了達悟村現有困難群眾的.底數,共有貧困戶213戶734人。10月20日,局主要領導帶隊,赴達悟村開展專題走訪調研活動。局長一行進農家,親切看望特困群眾,了解群眾致貧原因,分析脫貧方法,并對6戶特困農戶進行了慰問,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在走訪和調研的基礎上,當日,我局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在達悟村召開調研座談會。會上,大家坦誠相對,暢所欲言,更全面透徹地掌握了達悟村的貧困情況和貧困原因,進一步明確了扶貧工作的重點和具體工作方案。
二是開展行業扶貧專項活動。走訪調研結束后,局主要領導立即組織召開局務會議,商討幫扶措施,結合行業優勢決定落實130多萬元切實解決達悟村當前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投入資金40萬元對達悟屯、東紅屯各實施一個人飲安全工程,受益群眾達1058人;第二,投入資金70萬元對達悟屯吾三、吾四村民小組至紅水河碼頭的屯內道路實施硬化工程,受益群眾達653人;第三,投入資金約13萬元,于11月中上旬,組織包括村“兩委”班子成員、隊干、黨員農戶、移民中心戶在內的70名村民群眾,前往黃竹崗廣西水庫移民培訓基地接受培訓,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第四,投入資金8萬元,于12月上旬組織50名身體健康、發家致富愿望強烈的適齡村民到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參加農村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提高生產經營技能,助推脫貧致富。通過上述四條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切實解決定點扶貧點貧困群眾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三是引導開展鄰里幫扶活動。“結對幫扶行動月”期間,我局充分發揮駐定點扶貧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作用,督促、指導其開展了一系列引導村民群眾互幫互助、鄰里相幫的幫扶活動。截止目前,共有效開展了五項互助活動:第一,成立了甘蔗種植互幫互助服務隊1個。248戶240多名成年勞動力甘蔗種植農戶參加,同時推選出蔗管員1名,幫助其加強與大化糖廠業務員之間的蔗務聯系;第二,疏通銷售渠道,解決蔗農后顧之憂。積極與糖廠聯系,經溝通,糖廠決定從12月10日糖廠開榨起,達悟村即可獲得每天砍蔗約110噸的批額,直至砍完為止,有效解決了群眾賣蔗難的問題,激發了群眾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第三,建立互助小組,結對幫扶弱勢群體。在刁蘭屯、外蘭屯引導成立了殘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戶和留守兒童幫扶小組3個成員9名,對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行鄰里幫扶;第四,成立互助隊,開展屯里互助幫扶。引導刁蘭屯和東紅屯建立村屯幫扶服務隊1個成員10名,實現屯與屯之間的互助幫扶;第五,引導籌辦達悟村農業養殖合作社。根據村里家庭式的養豬、養牛、養羊等養殖業也已具備一定基礎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農戶成立達悟村農業養殖合作社,力爭實現技術、信息、市場共享,逐步提高養殖效益、提高群眾收益。
(三)組織發動,營造濃烈的輿論氛圍。
二、存在問題
由于活動部署的時間緊,任務重,致使各項準備工作略顯倉促,專題走訪調研的面也相對較窄,在輿論宣傳的力度上還需要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局將以“扶貧日”為載體,以“結對幫扶行動月”為契機,組織全區水庫移民工作管理部門深入學習并深刻領會中央和自治區的決策、部署,立足本職認真分析研究水庫移民扶貧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結合廣大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尤其是定點幫扶貧困村的實際,通盤考慮,精心謀劃,制定出針對性強、可操作且能出實效的幫扶措施,千方百計抓好抓實全區水庫移民的扶貧工作,為全區水庫移民與全區人民一道實現小康社會而不懈努力。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8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
我局歷來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年初就成立了由局長為組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并建立專家組,制定了《縣衛生局20xx年度城鄉醫院衛生對口支援工作實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到人。分別與縣中醫院、縣鎮中心衛生院、木里縣人民醫院、縣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
二、團結協作,勤奮工作
依據方案計劃,20xx年4月1日—20xx年9月30日我局安排縣級單位分批的向受援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駐思想作風好、業務水平高、管理潛力強、身體健康、能夠指導受援醫院醫務人員工作的`高年資中級職稱以上的醫療、管理、護理或醫技等人員近100人,根據受援醫院管理和臨床實際工作需要免費為受援醫院規范化培訓醫院管理人員和臨床醫務人員6人。專家組成員和派駐醫務人員在受援醫院內開展臨床查房、臨床教學、會診、技術培訓、手術示教、疑難病例和死亡病例討論等,指導受援醫院醫師開展疑難危重病癥診療;培訓受援醫院醫務人員;對受援醫院的管理工作提出推薦;幫忙受援醫院建設重點科室;充分發揮上級醫院的綜合潛力與優勢,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
三、工作扎實、成效顯著
通過對口支援,我縣縣直醫療單位與受援醫院結成了長期穩定的對口支援和協作關系,受援醫院在醫院管理、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控制、基礎設施、學科建設、醫療服務潛力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20xx年共計開展學習講座80余次,帶教查房120余次,各種疑難病例、危重病例討論30余次,開展手術示教30余次,從而大大提高了各受援醫院的業務技術水平。全年減免進修學習費用2萬余元,向受援醫院捐助無影燈2臺,胃鏡2臺,腸鏡2臺,救護車及檢驗設備共計價值70余萬元。各受援中心衛生院整體到達一級甲等醫院標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達衛生主管部門驗收標準。在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復查驗收活動中,均以高分通過,獲得了評審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四、20xx年計劃
20xx年我局將繼續根據中、省、市、縣相關工作要求,繼續扎實推進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從以下幾方面加大對口支援工作力度:一是加強考核力度,確保落實對口支援工作資料和工作效果;二是明確職責,繼續加大人才輸出的力度,加強對口支援雙方的溝通,共同做好支援工作;三是建立對口支援工作的長效機制,擴大對口支援的范圍和內涵,鞏固對口支援工作成果,進一步提高受援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業務潛力。
學校之間結對幫扶活動總結 篇9
暖陽紅花開,二小送教來。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縣教科體局結對幫扶的精神,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發揮我縣骨干教師隊伍的引領和輔射作用,提高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和課堂教學水平,縮小城鄉教育發展之間的差距。5月12日,甘泉縣第二小學教務主任一行6人深入到下寺灣中心小學、下寺灣第二幼兒園開展送教活動。
此次活動涉及一、三、五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內容全面,形式多樣。上課的教師精心準備,課堂各有千秋;聽課的教師仔細聆聽,認真記錄。上課結束后,三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研討。圍繞如何說課、作業設計策略等幾個方面,做了詳細講解和專業引領。任黎明校長表示,所有的感動與驚喜匯成三句話:第一是歡迎兄弟學校的'到來,第二是感謝第二小學的領導和上課教師為此項活動的辛勤付出,第三是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機會來下寺灣中心小學指導工作。頒發師徒結對幫扶聘書。
教而研則深,研而作則專。本次“結對幫扶”送教活動,有效搭建了城鄉學校教育聯系的橋梁,實現了城區學校與鄉鎮小學之間教育資源的互補,增進了城鄉教師的相互學習與交流,推動了學校之間的教育發展,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更主要的是為農村的孩子送去了一縷清新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