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至的活動方案總結(通用4篇)
關于冬至的活動方案總結 篇1
一、活動目標
1、鍛煉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培養自力更生的意識。
2、感受集體勞動的快樂。
3、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以校訊通、黑板報形式告知家長時間、地點、家長需要準備的物品(提前兩天通知家長)。
2、幼兒園廚房準備:餃子餡、包餃子面廚房以班級為單位分好,廚房12月22日上午9:40之前準備好餃子餡、包餃子面.等待班級生活老師來領取。
3、班級準備:洗手、帶好圍裙
三、活動過程
包餃子階段(30分鐘)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
四、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2、班級生活老師:負責廚房領取包餃子面團、和指定家委會人員負責把包好的餃子送到廚房;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師:負責維持班級秩序、指導家長孩子搟餃子皮、包餃子、活躍班級親子包餃子氣氛;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五、煮餃子階段(20分鐘)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集中包好的餃子送進廚房并負責把煮好的餃子送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教師協同家委會:組織孩子開展兒歌、唱歌、故事等活動(班主任設計好)(等待餃子煮熟);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
六、吃餃子階段(30分鐘)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負責把煮熟的餃子分發到小朋友的餐盤中,請小朋友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2、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和維持秩序
七、活動結束
1、家長品嘗完畢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家長回到班級門口填寫表格、順序離開幼兒園。
2、班級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動結束。
3、活動總結、找補不足。
關于冬至的活動方案總結 篇2
一、活動目的:
1.在冬至來臨之際,讓所有在院的同學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異地的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溫暖、集體的溫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讓全院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更多具體的工藝,學習能力。
3.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二、活動主題:冬至暖人心
三、活動時間:2月22日下午制作:16:30-20:45派發:20:45-21:30
四、活動地點:院餐廳(教師餐廳)
五、參加對象:全院師生
六、活動內容:“湯圓和餃子”的制作及吃湯圓、餃子共慶冬至佳節
七、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
(一)宣傳:海報、廣播站宣傳、微信公眾平臺
海報:1張貼在宣傳欄
(二)參加方式:排隊領取“免費劵”(每人只限1份)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三)會場所需物品:照相機1臺。攝像機1臺。一個音箱,兩個移動話筒
八、活動流程
1.16:30-19:40湯圓、餃子制作
2.19:40-20:30蒸餃子
3.19:30-20:00煮湯圓
4.20:30-20:45餃子裝袋5.20:45-21:30派送6.21:30結束
九、活動的后續工作
1.集體照合影。
2.主辦方做總結。
關于冬至的活動方案總結 篇3
一、活動主題
弘揚傳統文化,喜迎冬至佳節。
二、活動目的
冬至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通過包餃子比賽活動,讓大家感受節日的溫暖,使大家放松心情,緩解工作壓力,同時促進交流,加強團隊合作力和凝聚力。
三、活動時間
12月20日(周五)中午13點
四、活動地點
合筑會議室
五、活動人員
公司全體員工
六、活動食材
每組一份餃子餡、90個餃子皮,食材由綜合服務部負責提供。
七、活動規則
1.通過自由組合的形式,每組9人參加比賽。
2.每組每人10個餃子,以接力的形式包餃子,一人包完10個后第二人方可繼續。
3.所有組同時進行比賽,率先包夠90個餃子的組為獲勝組。
4.所有餃子中外形包的看的個人為獲勝個人。
八、獎項設置:
1.團體獎:1個,冬至大禮包。
2.最美餃子獎:1個,冬至進口禮品。
九、活動宣傳:
本次活動評選團體獎由轉發微信朋友圈集贊產生!在當天下午18點全組集贊總和為團體獎獲得組。集贊個人者為人氣獎,有精美小禮物相贈。
關于冬至的活動方案總結 篇4
《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彼赃@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度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一、活動目的
1、讓同學們更深切、透入地了解冬至團的制作方法和制作過程。
2、使學生對家鄉美食了解的更加細徹。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自己的.能力提供足夠空間。
二、活動計劃
1、了解冬至節的來歷及其相關資料。
2、上一節如何過好傳統節日—冬至節的班隊課
3、在冬至節那天跟父母一起做湯圓、過冬至節、并拍照留念。
4、寫一篇過冬至節的日記。
三、活動總結,形成成果
1、由教師進行活動總結和反思。
2、拍的好的照片進行展示匯報、根據學生的日記評出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