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總結(精選5篇)
2023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總結 篇1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重要內容的指示精神,在20_年清明節來臨之際,我校根據官文明辦〔20_〕9號《關于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迅速行動,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精心組織,要在全校范圍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現將工作方案擬定如下:
一、領導重視
我校將成立福德中心學校“網上祭英烈”簽名寄語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校長王文瓊任組長,副校長陶樹生為副組長,成員還有溫月琴、李曉蕊、李江萍、陳潔、孫艷波,各班班主任。
二、“網上祭英烈”活動內容、形式
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簽名寄語活動。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簽名寄語:
(1)、利用信息課及自習課時間,分年級分班級組織學生在微機室進行網上簽名留言。(2)、組織學生回家后在家長的指導下,在家庭上網參加活動。
(3)、低年級小同學及家里沒有電腦的同學將自己的寄語交給班主任,由班主任在學校備課室、微機室指導幫助留言寄語。(4)、學校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表揚鼓勵,如:進行寄語展評,精彩寄語集錦、摘錄等。
三、其它清明節活動內容、形式
1、20_年x月x日召開班主任會議,部署“網上祭英烈”簽名寄語活動。要求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改革開放和民族團結教育。唱
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2、20_年x月x日,舉行周一升旗儀式,進行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追思勵志做棟梁”的國旗下講話。
3、20_年x月x日,周五下午第二節課開展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追思勵志做棟梁”的班隊活動。
4、在四月份每班出一期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追思勵志做棟梁”黑板報,并進行打分評比。
5、在四月份組織每班同學出一期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的手抄報,先在班級上進行評比,選出秀的2張上交到大隊部參加學校評比。
20_年x月
2023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總結 篇2
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中,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烈士們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跡,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先烈們那種堅貞不屈、英勇無畏的高貴品質和革命精神。他們紛紛表示不能讓烈士們的鮮血白流,要向英烈們學習,沿著先烈足跡,接過先烈手中的接力棒,繼承先烈的遺志,勤奮學習,奮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擔,為使中華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動是一次震撼學生心靈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它帶給學生的影響卻是深刻而又長久的。此次活動使早已遠離戰爭、身處和平的同學們重溫了為國家獨立、民族自強、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繼、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心里迸發出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當代青少年更應感到自己所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打好基礎,培養全面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國家的和平穩定、富強、繁榮,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蓄力量。前事不忘,后世之師,重溫歷史,警醒現在。“網上祭英烈”活動使每名學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堅定了保衛祖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信念。
2023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總結 篇3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意識,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情感,我校根據官文明辦〔20_〕9號《關于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于4月x日—4月x日在全校青年教師和全體學生中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并結合“網上祭英烈”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清明節活動。
一、網上“網上祭英烈”活動
4月x日星期一升旗儀式,我校五(2)班王珊同學進行了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追思勵志做棟梁》的國旗下講話。我校大隊輔導員李老師在升旗儀式上對此次“網上祭英烈”活動作了動員和全面的布置,要求全體同學積極參與上網祭奠英烈,網上鞠躬、獻花,寄語留言等活動。
活動形式主要是集中組織活動與同學分散在家活動相結合。在學校里,信息技術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課組織學生進行“網上祭英烈”,家里有上網條件的同學在家訪問中國文明網參加活動。
據統計,我校共有753名學生先后上網訪問了中國文明網等相關網站,學生在網上向革命烈士鞠躬的有753人次,獻花的有753人次,留言的有753人次。
二、其它清明節活動
1、班隊活動
4月x日星期五下午第二節課,全校30個中隊組織開展了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追思勵志做棟梁”中隊活動。隊員們活動前積極收集
資料,準備節目,活動中通過小品、朗誦、相聲等形式將自己對革命先烈的敬意,對祖國母親的愛表達的淋漓盡致。
2、黑板報宣傳
我校組織班級在四月份出了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追思勵志做棟梁”主題黑板報,一共30塊,并評出了一、二、三等獎。
3、手抄報比賽
在四月份組織每班同學出了一期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的手抄報,先在班級上進行評比,選出秀的2張上交到了大隊部參加學校評比,大隊部及時評比出了一、二、三等獎。
本次悼念活動,反響強烈,學生參與面廣,是一次震撼學生心靈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用實際行動倡導社會文明祭祀的新風尚,它帶給學生的影響將是長遠而又深刻的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它帶給學生的影響卻是深刻而又長久的。
福德中心學校
20_年x月x日
2023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總結 篇4
當下,疫情尚未結束,戰斗還在繼續。目前,全國已有多省市對清明祭掃作出相關安排和規范。3月1日,天津首先發布通告稱,今年清明節期間,殯儀館、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服務,暫停集體共祭、植樹區安葬等群體性活動。廣東、遼寧、北京、上海以及南京、無錫、溫州、錦州、鞍山、深圳等省市,也陸續發出通告,暫停組織公祭、江祭等群體性公祭活動。但網絡祭掃、云祭掃等新方式,為市民打開了另一扇窗。這些“因時而變”的舉措,就是為了有效避免人員聚集,阻止疫情的傳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也體現了一種公共責任。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明祭掃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親人的一種“剛需”,具有一定的儀式感,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也是清明節得以傳承的原因之一。但我們在承認傳統儀式的同時,也不能拘泥于儀式,而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進入新時代,更應“因時而變”,讓文明祭掃成為清明的主基調。傳統的“現場祭掃”,不僅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還會帶來諸多安全隱患,而今又面臨疫情的風險,實行清明祭掃預約制,或暫停現場祭掃活動,更是確保安全的需要。特殊時期做好自我防護,也是對逝者的告慰。
近年來,各地通過移風易俗、大力倡導文明低碳祭掃,網絡祭掃等新方式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現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部門推出的代為祭掃、網上祭掃等新服務,更是為我們文明低碳祭掃創造了條件。疫情關不住思念,距離隔不斷親情。只要我們懷著真摯的情感,網絡祭掃、云祭掃同樣可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
清明祭掃,未必需要讓煙灰飄散。將祭掃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不過是儀式上的變化與豐富,沒有改變清明祭奠已逝親人的精神內涵,所以也應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種方式
2023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總結 篇5
實地祭掃活動會帶來人員聚集感染的風險,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依然在人們心目中有著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會忘記給故去的親人獻上一簇鮮花,或燒上一些清紙,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節的這種習俗,既是一種與故去親人情感的交流,同時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的體現,它既是一種以實地為基礎的祭奠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活動。而人們對親人的追思,既要有實物,更要有實地,俗話說,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可供祭奠的場地越來越少,今后也只會更少,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訴求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意識到,燒紙不僅給消防安全帶來隱患,同時,也會對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而,實地祭掃雖然是一種文化習俗,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任何文化習俗,都是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活動外化的產物和表現,而任何文化習俗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會隨著社會文明前進的步伐而不斷地演變著。但任何文化的存在與延續,并不在于它最初的形態和樣式,而在于它不斷地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它抽象符號的根本意義,又要隨時調整著自己的身姿,與社會文明進步相互融合。
從根本上說,祭奠活動還是人的心理活動,而心理活動本身,有著巨大的時空穿梭的調節量。俗話說,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寬,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長。因此,祭奠親人的根本之義,并不在于非要有個實地場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須點燃的清紙,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對親人說的的那些內心絮語,只要心里存在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戶,在心里冥思故人,也會是一次對親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結束之時,清明節即將到來,在這個時候,一些地方印發通知,鼓勵以網上祭掃等方式寄托哀思。從疫情防控需要來說,這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而從文化習俗的傳承層面來說,無疑,鼓勵網絡祭掃也是一次恰當的、符合時宜的鼓勵舉措,這會使傳統文化習俗與現代文明進步的步伐產生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