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活動總結(通用3篇)
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活動總結 篇1
由于歷史原因,農村15—40周歲青壯年人口,有文盲、半文盲42萬人,占農村青壯年人口的40.5%,嚴重制約了全市社會經濟的發展。5個縣都是國家扶貧縣,兩個區是省扶貧區。
人們年年盼豐收,而干旱年連年絕收,外出打工成了許多農民無奈的選擇。而外面的門是怎樣向他們打開的呢?在天水采訪時,記者聽到了這樣的幾則“故事”:
幾個農村青年婦女,迷迷糊糊跟著別人到新疆摘棉花,苦干了兩個多月,在回家途中卻被人騙得高價買了假車票,車上又讓列車員罰了兩倍票錢,回到家幾乎是兩手空空;幾個不識字的農村青年到小煤窯去挖煤,在一次塌方事故中險些丟了命,但由于缺少相關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們沒有得到一分錢的傷殘賠償……
像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事例讓天水人深深感到:沒有文化,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發展。
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活動總結 篇2
天水市以農業為主,338.49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占了294.54萬人。境內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區域性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盲呈現“三多三大”的特點。“三多”:一是偏僻山區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婦女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的一半以上;三是少數民族文盲多,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文盲在全市比率。“三大”:一是文盲數量大;二是文盲年齡偏大;三是分布面大。面對掃盲工作的嚴峻形勢,天水市政府在充分摸底調查、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行政職能作用,統籌規劃,逐層落實,責任到位,逐步形成獨特有效的掃盲工作思路和方法,展開了一場全民掃盲活動。
天水市掃盲工作從兩條線展開。政府系統包動員、包入學、包鞏固、包籌措掃盲經費;教育系統包教、包學、包掃盲、包杜絕復盲。兩線貫通,雙管齊下,掃盲任務落實到村、戶、人,工作扎扎實實,效果十分明顯。
——深入宣傳,廣泛動員,營造良好的掃盲氛圍。結合廣大農民群眾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對知識渴盼的心理,通過各種形式深入宣傳、廣泛動員,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治窮先治愚”的道理,在全市上下營造出了“要摘文盲帽,趕快上夜校”、“有文化的都來教,沒文化的都來學”的濃厚掃盲氛圍。
——因地制宜,以點帶面,重點抓好婦女掃盲工作。天水市42萬青壯年文盲中,婦女文盲有24.43萬人,占文盲總數的58%,市政府把掃除婦女文盲作為全市掃盲工作的重點,針對婦女實際,開展婦女“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比自立”活動,并籌措資金,創辦春蕾女童班20個,成立婦女脫盲班25個。在教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認識自身的價值,通過學文化、學技術,改善經濟狀況,提高家庭、社會地位。文盲婦女杜秀珍曾交了一個月的學費學習服裝裁剪,但只學了16天,就因不識字終止了學習。通過婦女脫盲班學習,她認識了字,一些實用技術書籍能讀懂了,再去學裁剪,兩期下來,就熟練掌握了服裝裁剪和加工技術。她用學到的技術開了個服裝加工部,使家庭步入了小康。
——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突破少數民族掃盲難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回族聚居區,開展掃盲時,動員文盲入學很難,動員婦女入學更難。當地教育部門與統戰部門協作,請有名望的阿訇出面,先動員自己的親屬參加掃盲班,再召開大會,號召黨員、干部家中凡是有文盲的,都要帶頭把文盲家屬送入學習班。由于尊重民族感情,工作到位,掃盲班呼啦啦來了許多學員,少數民族聚居區掃盲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活動總結 篇3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沒有硝煙的戰爭。它的名字叫“新型冠狀感染肺炎”,短短幾天時間就席卷了整個中華大地。來自闔家團圓、歡度佳節的幸福感戛然而止。然而,就在這生死攸關之時,卻有一批“白衣天使”依然決然地成為了“逆行者”,縱身投入到與病毒抗戰之中,爭分奪秒的挽救生命!
這種“病毒”傳染力特別強,但是“白衣天使”們不怕,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來到武漢。他們不分晝夜的照顧著被感染的人,他們一天下來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有你們這樣的付出,目前各大城市有幾萬患者康復出院。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留在崗位上,并不是命令,也不是為了金錢,而是出于自愿。在這個談“冠”色變的時期里,人人都對“病毒”避之不及!甚至對武漢這個城市都產生了抵觸感,只有你們我敬愛的白衣天使們迎刃而上……
我一直以為世界上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的人都是傻瓜,現在才知道我錯了,那些人和你們都是中國的英雄。你們以區區凡人之力,比肩神明!正如同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所說:"我們從古以來,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些人都是中國的脊梁”。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在此向你們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