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精選12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
小班生活活動我愛洗澡
1、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產生喜歡洗澡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我愛洗澡》音樂,幻燈片。
2、布娃娃一個,臉盆(替代浴缸)一個,香皂一塊,毛巾一塊。
活動過程
1、娃娃洗澡,引起幼兒興趣。
⑴出示布娃娃。布娃娃傷心地說:“小朋友們每天都和我玩,把我弄得很臟。現在我是個臟娃娃了,沒有人和我玩了!”“布娃娃你別哭,我們來幫助你吧!”
⑵教師扮演媽媽,給娃娃洗澡。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說:“寶寶,寶寶,該洗澡了!”媽媽把寶寶放進浴缸里,先洗干凈頭發,然后洗身體。搓上香皂“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滿身跑。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寶寶樂得哈哈笑。”
2、大家來洗澡。
⑴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
⑵娃娃洗澡都用到了什么東西?我們洗澡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東西,用來干什么?(看圖片洗澡用品)
⑶在前奏部分教師邊喊:“寶寶們,洗澡啦—”,邊做擰水龍頭的動作,然后給每個幼兒“抹香皂”,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扭動。
⑷請幼兒跟著音樂來洗澡,教師觀察幼兒的舞動情況,及時表揚表現得逼真、有趣的幼兒。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
3、香寶_了。
⑴在家里洗完澡會抹一點什么?
⑵表演結束,給幼兒“抹香粉”,教師聞一聞幼兒,欣喜地告訴幼兒“香極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2
設計意圖:春天來了,江南的春天雨水特別多,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經過小雨的洗刷,樹上的葉子和地上的小草都顯得更綠了,操場上也冒出了一個個小水洼。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喜歡擠在窗戶邊,看外面的小雨點“滴滴嗒嗒”地落下來,落在花上、草上、地上……,看著他們那專注的神情,我意識到孩子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新奇。于是我就趁著一個雨天,把孩子帶到戶外,讓孩子們通過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現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通過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現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2、 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已看見和聽見的現象。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想象力。
活動準備:
1、 活動在雨天進行。
2、 讓家長為幼兒準備各種雨具,如:雨傘、雨衣、雨鞋等。
活動過程:
一、 引發幼兒看雨的愿望。
1、 師:今天的天氣怎么樣?想不想到外面去看看雨?
(孩子們興奮地拍手跳起來:“想,想……”)
2、 師:我們要帶些什么就不怕被雨淋濕了呢?
幼:我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給我打了傘,我就沒淋濕。
幼:也可以穿雨衣。
幼:老師,我穿了雨鞋,就不怕弄濕了腳。
……
3、 幫助幼兒穿戴好各種雨具。
(幼兒拿出自已的雨具,穿戴好。)
4、 啟發幼兒幫助同伴。
師:李洋洋和楊怡坤這幾個小朋友早上是坐車子來的,沒帶雨傘,怎么辦呢?有什么辦法幫幫他們嗎?
幼:老師,我的雨衣很大,可以讓李洋洋鉆進來一起穿。
幼:我的傘也很大,讓楊怡坤和我一起打吧!
……
二、 帶領幼兒到操場上看雨,聽雨,“裝雨”。
1、 引導幼兒看雨。
(1) 師:小雨點真可愛,從高高的天上落下來找朋友。它和誰做了好朋友呢?我們去找找吧!
(2) 幼兒到戶外,自由分散地到處觀察,教師觀察指導。
孩子們開心地三三兩兩地分散開來,有些小朋友蹲在花圃邊看小雨點一滴一滴落在小草上、落在小花上,有些小朋友看著小雨點在小水洼里濺出一朵朵小水花,還有的小朋友把小手伸出傘外,用手去裝雨滴------他們看得很認真,一發現小雨點和誰做了朋友就爭先恐后地跑過來告訴我。
2、 引導幼兒聽雨。
師:小雨點找到了這么多的朋友,它們還在說悄悄話呢?它們在說什么呢?我們來聽聽……
幼:小雨點對小花說:“你好呀,我們來做好朋友吧!”
幼:小雨點對小草說:“你渴了吧,多喝點水吧!”
幼:小雨點對我的小傘說:“滴嗒滴嗒,你好你好。”
幼:小雨點還親親我的小手:“我真喜歡你。”
…
(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描述了很多小雨點與朋友的對話。)
3、 把雨點帶回“家”。
師:小雨點真可愛,我們想辦法把小雨點帶到我們的教室去好嗎?
孩子們活動起來,有的用小手、有的用小手帕、有的用小樹葉、有的用小袋子……裝好了小雨點,回到活動室。
三、 回活動室,集中交流總結。
1、 師:小雨點找到了那么多的朋友,它們是誰呢?它們在說什么 呢?
讓孩子們互相交流自已看到的、聽到的,豐富經驗。
2、 師:小朋友回家再找找看,小雨點還有哪些朋友,它們在說什么悄悄話?
延伸活動:
1、 水洼與腳印。(雨停后,到操場找水洼,做踩水洼游戲)
2、 小雨滴。(讓幼兒用各種繪畫材料來表現小雨滴從空中落下的景色)
活動反思:
1、教師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研究,教師始終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幼兒創設了想說、敢說、愿說的寬松環境,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活動的愿望。
2、本活動是由幼兒的興趣生成來的,所以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是自主的、大膽的和富有創造性的,特別是那些,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在描述雨點與朋友的對話時也極富想象力。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
3、 活動中圍繞“李洋洋、楊怡坤……沒帶傘怎么辦”的討論,讓幼兒懂得了,同伴間應互幫互助、互相關愛。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全景圖來回顧故事內容,同時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感。
2.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圖大書
活動過程:
一、創設故事情節,激發幼兒興趣。
1.這是一個美麗的池塘,池塘里面和周圍住著許多的小動物,它們會經常串門做客。想知道它們是怎樣串門做客的嗎?
2.教師出示大圖書,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指做出蟲蟲爬的動作,幼兒自由做。
蟲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
教師:還可以爬到哪?
出示第二幅圖,引出第二句內容: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教師:還愿意飛到哪呢?(幼兒做動作)
三、聽音樂:呱、呱、呱,提問:是什么在叫?
引出下面的內容:
青蛙青蛙跳,調到魚兒家。魚兒魚兒游,游到誰的家?
四、幼兒進行猜測,進行續編。
教師出示圖片,問:孩子們看,這是什么?那我們的小朋友怎么辦?幼兒各說出自己的辦法。
小朋友跑啊跑,跑到自己家。
師:這就是我們好看的書,那我們再來看一次。
五、教師再次放圖片,請幼兒看圖書內容。師:那我們配上節奏來一次。
幼:我喜歡快的,我喜歡慢的。
師:那我們就用拍手打節奏的方法來讀兒歌。
六、分組看書,四人一組,幼兒邊看圖書邊讀。
教師出示小動物卡片,幫小動物找家。
七、請幼兒邊朗誦邊用動作表演。
活動反思: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接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變為主要憑借事物的具在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后,和孩子逐頁的觀察和閱讀時除了觀察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還有部分細節的觀察,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專注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鍛煉了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活動中猜測的部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感受到了享受美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與孩子之間還形成了溫馨、和諧、信任的關系,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是孩子閱讀的原動力,是讓孩子自主閱讀的前提,是孩子們快樂閱讀的開始。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將各色色紙剪成大大小小的圓,貼在磁鐵黑板上。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以講《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興趣
隨著故事情節讓幼兒猜猜波波畫的是什么?“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么,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么呀?”波波說:“這個圓圈里有兩只手,一只長,一只短,從早到晚繞著轉。”哥哥說:“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么?”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于知道波波畫什么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幼兒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么
(三)帶領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一頁,啟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5
設計意圖:
在小朋友已經基本上適應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后,有很多的行為習慣都是有禮儀講究的。喝水是一項最常見的活動,在孩子們喝水的過程中,有很多隱性的安全方面的知識需要我們大家去注意,比如說水的溫度比較高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讓水燙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還有在喝水的過程中,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去開展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注意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養成喝水時坐在固定位置,并用兩只手端起杯子喝水的習慣。
2、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增強幼兒喝水的有關安全知識。
活動準備:
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杯子、飲水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過程:
直截了當進入主題,教師:“現在,老師要給小朋友們示范的是如何喝水,請小朋友們一定要仔細、認真的看哦!”
二、關鍵步驟:
教師起身,拉出椅子,然后再收回椅子。
取水杯(取杯子時要雙手端拿)。
雙手拿杯去接水,接水后將杯子放在桌子上,再慢慢拉出椅子靠近桌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雙手端起水杯喝水。
喝完水后先將杯子放在桌面上,然后站起來。
收椅子,雙手端杯子,將杯子放回杯架上。
三、幼兒操作:
在組織幼兒集體喝水的時候,教師要督促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喝水。
活動延伸:
根據園所的設備,向幼兒介紹引用水桶的接水方法或其他設備取水的方法。通過談話和故事等形式,讓幼兒了解每天喝適量水的必要性,并養成幼兒主動飲水的習慣。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注意提醒幼兒正確的飲水方法。
請幼兒閱讀《禮儀教育幼兒用書》第14頁,然后提問:
“曉曉是怎樣拿水杯的?為什么要用兩只手端水杯?”
“明明是怎樣喝水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兩只手端著水杯喝水。)
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三字兒歌。
家園互動:
可以請家長協助幼兒將《禮儀教育幼兒用書》第67頁的“幼兒飲水記錄表”裁剪下來,每日讓孩子用貼紙記錄飲水量,以增強飲水的主動性。
在家中,家長可以給孩子自主飲水的機會,取水時要注意養成幼兒節約用水的習慣。
在家長園地中宣傳健康飲水小知識,并用簡短的核心要素內容公示幼兒活動的照片。
幼兒園小班禮儀教案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系單.
活動環節:
一、談話活動(一)
以圖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兒歌的內容。
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二)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體驗父母的辛苦提問設計: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嗎?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么,這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么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愿望提問設計: 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我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像均可)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像可以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
幼兒園小班禮儀教案方案篇7
教學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時對老師小朋友家長的基本禮儀!
2、老師關注幼兒的表現要給以鼓勵引導!
教學活動準備:
1、小紅花 2、記錄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老師記錄
————在小朋友來園時有一位老師拿好小本子記錄幼兒和爸媽分開的一面,是怎樣的現象
—————在幼兒進班時的表現是不是會敲門還能向老師其他小朋友問早
二、老師小結《入園》活動
————— 有老師彈琴讓幼兒安靜下來
—————老師跟全班幼兒問好,剛才老師發現我們有很多有禮貌的小朋友如在:會主動與爸媽說再見 能進教室先敲門 會見到老師其他小朋友問好說:早上好!
—————那現在老師就告訴你們是誰有這么棒呢?(有___小朋友到老師身邊來 讓班上所以的小朋友都目光注視她原來向她這樣就是最棒的還有老師獎勵的小紅花我們早上上學時要向這位寶寶學習!
三、學《入園 》禮儀要素兒歌
—————老師這有一小段兒歌你們想聽嗎?聽聽老師有表情的輕讀里面是說到什么了?(幼兒認真聽——)
兒歌:早上來—不遲到—見老師—要問好—見朋友—要問早—向爸媽—說再見!
有幼兒先理解禮儀入園兒歌里的意思再跟老師念讀
四|、游戲—模仿
————讓每位小朋友有的當爸媽 有的當老師去分換角色扮演《入園》禮儀活動
————老師又可記錄誰最棒 但要是在明天早上入園時有更多小朋友真的能表現這樣好你老師就開心了爸媽也開心,小朋友也開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2、懂得吃水果前要洗干凈手。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神秘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么?
2、出示大蘋果(今天大蘋果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二、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念兒歌一遍
問:你們剛才聽到大蘋果跟我們說了些什么呀?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及時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圖片,以方便幼兒記憶
問:為什么大蘋果要說“要是手臟別碰我?”
三、幼兒學念兒歌
1、看著黑板上的圖文來跟著念一念
2、請幼兒表演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香蕉(可是這里香蕉很傷心,為什么會傷心?)(因為小朋友剛才念的兒歌里都愛蘋果,所以很傷心,小朋友你們喜歡香蕉嗎?那我們也為香蕉編好聽的兒歌)
2、蘋果的歌和香蕉的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你除了喜歡蘋果、香蕉還喜歡那些好吃的東西呢?
4、通過請幼兒為“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5、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張圖片編兒歌
五、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嘗蘋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征,并對蝴蝶產生興趣。
2、根據自己的認知,運用彩筆對蝴蝶進行涂色活動。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彩筆,畫有蝴蝶輪廓的紙、以及范畫、圖片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述《三只蝴蝶》的故事,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知道它是誰嗎?”“現在,我把它請出來,你們看……”。出示蝴蝶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二、出示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感知蝴蝶的外形特征。
“你們看,蝴蝶是什么樣子的,誰能告訴我呢?”引導幼兒說出蝴蝶有翅膀、身體、觸角等等。
三、教師示范
“你們看,我手上的是什么呀?”“是蝴蝶,但是,它少了什么呀?”“那我們來給它畫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好不好。”“我們先來選一種顏色的彩筆寶寶來涂這一塊,我們涂的時候,要怎么樣啊?要用力小一點……然后我們再來涂這一塊……我們把這一塊也涂好了,現在蝴蝶已經窗上衣服了,它的頭上有什么呀?{觸角}解釋一下觸角就是蝴蝶頭上的兩根。“這樣,美麗的蝴蝶衣服就畫好了。”
提出要求:
1、現在,要輪到你們來畫了,我們先畫什么呀?在畫什么呀。
2、管好自己的蠟筆寶寶,拿自己的紙。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用力均勻、把衣服畫滿,不留出空隙;別忘了觸角。
四、結束作畫
請畫完了的小朋友到后面坐好,并發給其一個小蝴蝶,進行交流。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熟悉故事,學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并進行表演。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難點:熟悉故事,學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并進行表演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有一位老公公在種蘿卜,等蘿卜長大了,你們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嗎?
二、聽教師講故事一遍,提問:
1、老公公叫誰來幫忙了?(老奶奶)
2、老奶奶叫誰來幫忙了?(小姑娘)
3、小姑娘怎么說的?(唉,來了來了)
4、接著誰來了?(小狗)
5、小狗怎么說的?(汪汪汪,來了來了)
6、小狗喊誰?(小花貓)
7、小花貓怎么說的?(喵喵喵,來了來了)
8、小花貓叫誰呢?(小老鼠)
9、小老鼠怎么回答?(吱吱吱,來了來了)
三、大班幼兒表演故事一遍,感受欣賞活動的樂趣。
四、指導個別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團結的道理。
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活動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2、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3、通過學習故事,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誰松的土》掛圖、蚯蚓圖片、蚯蚓實物。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什么。“細細長長一條龍,天天躲在泥土中,他是莊稼好朋友,鉆來鉆去把土松。”
2、“它是誰?”“它長什么樣子?”“他生活在哪里?”“他喜歡干什么?”小朋友們聽得非常仔細。現在我們都知道了蚯蚓喜歡松土,但是有一棵小桃樹不知道。他到處尋找幫他松土的小動物,我們看看他都遇到了誰。
二、出示掛圖,讓幼兒自由表述。
1、出示第一幅掛圖,他遇到了誰?對,是蝴蝶。我們來學一學蝴蝶飛。那小桃樹會怎么問蝴蝶呢?是你幫我松的土嗎?那蝴蝶會怎么回答?不是蝴蝶,小桃樹又繼續找他又找到了誰呢?我們來看下一幅圖。
2、分別出示二、三幅掛圖,問題同上。也不是啄木鳥,那最后小桃樹找到幫他松土的小動物了嗎?我們來看最后一幅掛圖。
3、出示第四幅掛圖,最后他找到了誰?對,是小蚯蚓。小桃樹會怎么問小蚯蚓?小蚯蚓會怎么回答?原來是小蚯蚓幫它松的土。那小蚯蚓有松土的本領,其他小動物有什么本領呢?我們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三、對照掛圖完整講述故事后,表演故事。
故事講完了,故事里小蝴蝶有什么樣的本領?小蜜蜂和啄木鳥呢?好,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現在老師來扮演小桃樹,你們扮演小動物加上動作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好嗎?
四、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
1、今天老師把小蚯蚓和他的家一起請來了,閉上眼睛等他出來。小蚯蚓什么樣子?什么顏色?他生活的土是什么樣子的。對,它是活在濕潤的土里。
2、我們摸一摸它看看是什么感覺。軟軟的,滑滑的,很好。我們讓他休息一下。
五、幼兒自由討論蚯蚓生活習性,并自由表演。
1、蚯蚓是怎樣松土的呢?請小朋友用好看的動作表演一下。(教師總結提升動作,然后請幼兒一起跟著表演。)
2、那小蚯蚓吃什么呢?小蚯蚓怎樣保護自己呢?小朋友們非常聰明,小蚯蚓吃一些腐爛的樹葉或是從土里吸收一些東西,遇到危險時可以鉆到很深的土里。它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本領就是被砍成好幾節時還是可以活下來,是不是非常厲害!
六、情感教育。
小桃樹長得這么健康是因為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幫助了他,他非常感謝他們。他的好朋友也感到非常的高興。那你想幫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事呢?(教師總結)
七、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非常棒,我們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送小蚯蚓回家,我們一起去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辦家家”是幼兒愛玩的游戲,最近我時常發現我班小朋友經常三個人在一起玩“辦家家”游戲。于是,我借此機會組織一次“喂娃娃”主題活動,幼兒可以親自動手喂娃娃,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自己的能力,體會到一種自我發現的價值。在動手喂娃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操作、觀察、,有機融合各領域內容,提高感知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活動目標
1、通過喂娃娃主題活動,讓幼兒體驗獨立進餐與分享的快樂;
2、學習兒歌《喂娃娃》,學會正確的吃飯方法;
3、通過游戲《辦家家》,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培養幼兒合作的能力。
4、教育幼兒從小養成飯前洗手、飯后漱口、吃飯不掉飯粒、會用自己的手絹擦嘴的好習慣;
5、教育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瓶娃娃、小勺若干;豆、米若干分別裝在碗里;手絹若干。
(2)幼兒進餐圖片或錄像帶(一個是幼兒獨自吃飯的;一個是大人喂飯的)。
2、經驗準備:
學習歌曲《辦家家》,欣賞兒歌《喂娃娃》;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集中幼兒注意力。
拍拍小手點點頭,
拍拍小手叉好腰,
我把小手舉起來,
我們大家做得好!
二、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誰愿意勇敢的告訴老師,在家里吃飯的時候,你是自己吃呢?還是讓大人喂?(幼兒紛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可真棒,是啊!我們都已經上幼兒園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得自己來做,不給大人添麻煩,這才是乖孩子呢!(出示瓶娃娃),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瓶娃娃,他們的肚子餓了,我們怎樣幫助他們呢?(幼兒說出解決的辦法——喂娃娃)。
三、教師示范正確拿勺喂娃娃的方法。
1、學習兒歌《喂娃娃》:小小手,真靈巧,
三個指頭捏小勺,
輕輕舀,慢慢送,
我的本領真不小。
2、教師示范喂娃娃,幼兒朗誦兒歌,學習正確拿勺方法。
四、幼兒小組合作;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肚子餓的瓶娃娃,小朋友快幫幫忙,喂飽它們吧。
2、游戲:辦家家。
幼兒自由結伴,兩人合作,一個做爸爸,一個做媽媽共同來喂娃娃,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1)復習歌曲《辦家家》。在唱歌之前,教育幼兒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2)游戲規則:兩人合作,邊喂娃娃邊說兒歌。訓練幼兒正確拿勺,將米盛到勺里,再送到娃娃嘴里,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把米撒在桌子上或地上,在此過程中,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正確使用勺子盛東西。
五、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
1、小朋友,娃娃都吃飽了,快用手絹把它的嘴擦干凈吧!
2、小朋友們可真能干,我們一起帶著瓶娃娃按順序去漱口吧!
3、放音樂:漱口。幼兒隨著音樂走出活動室,本次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幼兒回家后,自己動手用筷子練習夾豆喂娃娃。
2、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動手裝飾漂亮的瓶娃娃。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0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啟發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3、給葡萄編。
“現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區域設置和日常活動組織
在語言活動區放置其它水果圖片,引導幼兒為它們編《水果歌》。
與家長溝通.計劃
可請家長帶幼兒認識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顏色,并將其編進兒歌,建議家長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創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
附兒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猴手偶4個、課件(餐桌)、果盤人手一個、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活動重難點:
感知4的形成。
活動過程:
1、隨音樂《玩具進行曲》入活動室。
2、游戲《抱一抱》復習3以內的數,為學習4的形成做好知識鋪墊。
3、以小猴子一家來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禮儀。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導幼兒點數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怎樣招待客人。
師:"小猴子一家來我們幼兒園做客,該怎樣招待他們呢?"
4、(出示餐桌課件)準備餐具,強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師:"餐桌上有些餐具準備的不夠,寶寶們幫老師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導幼兒把不夠4個的餐具添1變成4個)
5、操作游戲分水果,進一步感知4的多種形成。
(1)盤子里的水果有1個的、2個的、3個的,要求幼兒把每個盤子里的水果都變成4個。(幼兒分組操作)
(2)師檢查是否每個盤子都是4個。
(3)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把水果變成4個的。
6、游戲《貓捉老鼠》鞏固提升幼兒對4的形成的感知。
游戲:準備4個洞,每個洞里最多住4只小老鼠,大花貓來的時候小老鼠們趕緊到洞里躲起來。大花貓打破一個洞,洞內的小老鼠馬上分散到另外3個洞,最多住4只小老鼠。幼兒集體出洞,每人取4個沙包,把大花貓打跑。
7、結束歡送小猴子一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愿意跟讀兒歌,能與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2、知道上幼兒園是很快樂的,小朋友在一起很開心。
3、幼兒能積極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課時:
一、活動準備:
1、幼兒園的背景圖
2、兒歌中的動物圖片
3、字卡
二、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生談話
1、小朋友們喜歡幼兒園嗎?
2、表揚班上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引出兒歌中的小動物。
(二)、教師運用字卡和圖標展示兒歌,幼兒欣賞。
1、看看有誰來上幼兒園了?
2、它們來幼兒園的時候怎么樣?
3、小朋友來幼兒園的時候怎么樣呢?
(三)、看字卡和圖標,逐句理解兒歌內容。
1、看字卡、圖標學念兒歌。
2、邊念兒歌邊表演。
(四)、總結:幼兒園真好,有許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戲,很開心。
(五)、識字游戲
三、活動建議:
動物圖片要做得形象、美觀、能吸引幼兒。
四、活動評價:
1、有喜愛上幼兒園的情緒。
2、會獨立地念兒歌。
第二課時:
一、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故事字卡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操作幼兒用書(紅纓幼兒用書),感受、復述故事
P9:幼兒練習翻書、定位
(二)提問:
1、圖上有哪些小動物?(引導孩子能以小象的口吻自我介紹“我是一只……,這是我的好朋友……”)
2、請你摸一摸。(讓孩子逐一摸圖中的小狗、小貓、小兔、小鳥)
3、用“我是……”句式,以小動物的口吻自我介紹。
4、瞧!這些玩具朋友變成小頁碼是什么樣子的?你能在后面找到他們嗎?(讓孩子找一找小狗、小貓、小兔、小鳥所在的頁)
P10—P13:教師帶領幼兒邊指圖邊復述
(三)提問:
1、P10-P11:誰來上幼兒園了?他們怎么來幼兒園的?
2、P12:小雞在幼兒園里做什么?
3、P13:小朋友在幼兒園做什么?他們開心嗎?
4、P13:你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嗎?
(四)、識字游戲,復習鞏固關鍵字[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傾聽散文的同時,感受到語言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附兒歌:大家來上幼兒園
小貓來上幼兒園,
看見老師笑瞇瞇。
小狗來上幼兒園,
排隊走路一二一。
小雞來上幼兒園,
唱歌跳舞做游戲。
我也來上幼兒園,
朋友多呀真開心,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