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5篇)
中班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尋找長大的變化,讓幼兒感受自己不斷在長大和變化。
2、感受長大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而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視頻《我的變化》;
2、操作材料包:P17頁;
3、請幼兒帶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和小時候使用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成長的過程。
1、教師播放視頻【我的變化】。
提問:畫面上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你覺得小朋友是怎樣一步步長大的?
2、幼兒通過視頻了解自己慢慢長大的過程,體驗成長的快樂。
小結: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要有很多變化,一開始還不會走路,后來我們會爬,可以玩玩具,再后來我們能走路,長得又高又大,能上幼兒園和好朋友一起玩了。這樣,我們一天天的變化,也在不知不覺中長大。
二、說一說:我的成長。
1、身體的長大。
過渡:最近我們收集了一些自己長大的資料,老師請你們找找看看與小時候相比你發生了哪些變化,把你找到的這些長大的秘密和我們一起來分享。
關鍵提問:說說你找到的長大的秘密好嗎?
(1)腳變大了。
(2)身體變高了。
(3)開始換牙了。
小結:你看,長大多好呀,長高了,手臂變長了,身體變闊了,腳變大了,開始換牙了,人越長越漂亮了。
2、內在的變化成長。
(1)提問:小時候的你和現在的你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請你說一說,你和這件寶貝之間的故事。(幼兒結合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或物品來說)
小結:原來,不僅是我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我們的一些習慣和能力也發生了變化。因為,我們學會了很多事,學會了獨立吃飯、穿衣。所以,小時候有的東西,我們不再需要,因為,我們長大了。
(2)提問:你做過哪些關心別人的事呢?
小結:你們真的長大了,從你們話中,從你們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你們的成長。
有的學會了堅強,有的學會了謙讓、有的學會了合作。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都在變化。
三、做一做:我在長大
1、看看右邊照片中的小寶寶在做些什么?
2、想一想怎么給這些照片排隊?
3、幼兒自主操作,教師指導。
4、相互介紹自己的記錄:發現一些順序上的不同。(比如有的幼兒先會說話,有的幼兒先會走路等)
總結:我們有自己的長大過程,有的先學會了走路,有的先學會了說話,真是一個奇妙的過程。
四、延伸活動:
我們還在不斷地成長,你們長大后還有什么夢想呢?
中班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百人糕》是中班下建構式主題“小鬼顯身手”中的一個語言活動。它的目標:活動主要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成人世界,體察成人世界。通過故事,了解每一樣食品都是成人的勞動成果,讓幼兒了解成人的辛苦,并對勞動者產生感激之情。這個活動借助孩子經常吃的糕點,通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了一個生活哲理:每一樣物品都是凝聚了大量的勞動力,告訴幼兒在享用時,應該對勞動者產生感激之情;情境性游戲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感受到百人糕是很多人的勞動成果,告訴幼兒要珍惜糧食。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每一樣食品都凝結了眾人的勞動。
2.享用食品時,對勞動者產生感情之情。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米粉做的糕點數種;掛圖第11號。
2.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糕點哪里來。
1.老師帶來一些好吃的糕點請你們品嘗,你們覺得味道怎么樣?
2.你們知道這好吃的糕點是怎么來的嗎?
(二)“百人糕”的故事。
1.你們知道“百人糕”嗎?它是什么樣的糕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為什么這種糕點叫作“百人糕“?
3.出示掛圖,再次欣賞故事。
(三)感謝“百人糕”。
1.分成六組一組,圍成圓圈,選出其中一個幼兒扮演“百人糕”,其余幼兒扮演其它角色。
2.游戲開始,每組確定從一個幼兒開始,依次說出自己扮演的物品,最后,大家說“百人糕”做好了。
3.教師邊用形象的語言表達下列與“百人糕”相關的內容。
中班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孩子體驗玩球的樂趣。
2、讓孩子嘗試對球的各種玩法。
3、想象并體驗用各種器械跟球的各種玩法。
【活動準備】
皮球與孩子相同、輔助材料(笤帚、木棍、報紙、球拍、水、方便袋、盒子、積木、易拉罐……)、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二、出示皮球,嘗試各種完法。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想知道它是什么嗎?(出示球),你們玩過嗎?怎么玩的?(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給你們每人一個,你們玩出和平時不一樣的完法好嗎?(幼兒自由玩、教師參與到孩子中)。
3、教師隨時提醒鼓勵幼兒可以嘗試兩個、三個或多個小朋友一起玩。(發現創新玩法的小朋友教師要及時表揚)。
三、我們現在讓手里的小球休息一下,變成一個大球好不好?(坐在地上,讓孩子們把自己創新的玩法展示給大家看)。
四、出示輔助材料(易拉罐、盒子、球拍……)。
1、教師逐個介紹,然后讓孩子們用輔助材料和球玩,看誰的玩法多,誰用的材料多。
2、老師提出要求:小朋友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材料用完后放會原處,能做到嗎?(能)
五、游戲《運球》看誰用的材料多、運的快。
1、我們現在來做一個好玩的游戲《運球》,看哪個小朋友運的又快用的材料又多,好不好,準備好了嗎?
2、教師找幾個能力強的孩子說一說自己用的什么材料,怎么玩的等。
六、出示神秘禮物(看大屏幕播放背景音樂)認識各種球。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神秘禮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出示屏幕認識健身球、臺球、羽毛球等。
七、(放松活動)聽音樂,編球操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讓孩子們回家找一找還有什么球?應該怎樣跟它做游戲等。
【活動反思】
優點:因為球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玩的一件玩具,所以在活動中他們玩的非常的投入,也玩出了許多新的玩法,而且他們合作精神也特別好,有好幾個小朋友合作把球抱在胸前開起了火車,有兩個孩子背靠背把球夾住跳來跳去的非常可愛……,尤其是他們在用球與輔助材料玩的時候,活動達到了_,孩子們玩的如火如荼,活動目標就這樣輕松的完成了。
缺點:由于剛出示輔助材料時,孩子們感到特別的新鮮、好奇,老師沒有及時的提出要求,致使孩子們的秩序有點亂,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吸取經驗教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對孩子們提出適度的規則與要求。
中班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4
一、主題名稱
綠色家園
二、主題選取的緣由
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屢遭破壞,氣候惡化,自然災害屢屢發生。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環境教育作為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務必從娃娃抓起,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生來就對大自然中的水、土,大氣,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為培養幼兒的環保技能,鼓勵他們用心參與環境保護,就要把幼兒熟悉的或相關的真實環境作為教育的資源和教育的場所,所以,我設計了“綠色家園”這個主題。
三、主題目標
(一)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資源;關心周圍環境,樹立愛護周圍環境的意識。樂意用自己的行為保護環境;
(二)會觀察,比較環境變化,有初步環保意識,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禮貌習慣;
(三)透過活動,使幼兒對地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喜歡了解和關注保護環境有關的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運用各種感官參與環保活
動能夠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明白“保護胡環境,從我做起”理念。
四、主題網絡圖
五、活動方案
活動一、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活動目標:
(一)明白水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二)明白水是無色無味的;(三)教育幼兒多喝白開水。活動準備:
(一)自來水凈化圖一幅;
(二)用水洗衣服,洗菜、拖地,洗手等卡片。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到戶外登山運動,使幼兒感到口渴,然后回到教室穩定幼兒情緒,再進行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爬山有什么感覺,此刻有什么需要嗎?”
2、給每一位幼兒一杯涼開水,讓幼兒喝,然后問:“水是什么味道?”
(二)明白水的來源。我們喝的水,用的水是從那里來的,然后出示自來水凈化圖片,向幼兒介紹自來水凈化過程。
(三)討論自來水與人們的聯系。
1、“你們看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用自來水干什么?”(讓幼兒自由討論);
2、讓幼兒講出自來水與人們的聯系;
(四)讓幼兒講講怎樣節約用水。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節約用水,好好保護水資源。
教育幼兒多喝開水。“多喝開水對身體有好處,我們就應多喝水,少喝飲料,因為飲料內含超多糖分,喝多會影響身體健康,對牙齒不好!”
(五)總結分享
幼兒講講還有哪些生物離不開水。
活動二、環保小衛士
活動目標:
(一)能大膽說出環境污染的來源,認識其危害,感受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懂得保護環境,有強烈的環保意識的行為。
(三)能與同伴交流環境受污染及保護環境的感受。
活動準備:
(一)制作幻燈片;
(二)大圖畫紙、水彩筆、環保標語;
(三)有初步的環保知識,并與家長探討過相關問題。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山河受污染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提出問題:“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透過發現小魚死的死,逃的逃,從而認識到水污染)
(二)交流分享
1、認識和了解各種污染(分組讓幼兒討論并記錄在畫紙上);
2、出示幼兒的記錄,分享;
3、出示各種污染的圖片,讓幼兒認識污染的危害。
(三)討論怎樣保護環境
提出問題:我們該怎樣保護環境?讓幼兒討論(結合各種污染,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能做到的環保行為,并給予肯定,適時出示保護環境的圖片。
(四)爭當環保宣傳員
讓幼兒把對污染和環保的認識講給身邊的小朋友及家人聽。
(五)延伸活動
利用周末和家長一齊對環境進行打掃和清理。
六、活動設計思路: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是非辨別潛力得到提高,而且電視中也時常有社會公益廣告宣傳,他們有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完美愿望。透過這次活動,讓他們在討論交流后,能夠了解污染有哪些,怎樣能夠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明白人類愿意生活在完美的綠色環境中,對于臟、亂、差要用心想法整治,并將自己喜歡居住在秀麗綠色家園的心愿用自己日常生活方式和習慣表現出來,從而初步培養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中班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釣魚、分魚的活動,練習將三個數按組成關系排四道題,發展心算能力。
2、培養積極思維及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魚若干(魚上面數字1~8)、貓頭飾若干。
學具:每組若干只盆子及魚(也有數字)。
【活動過程】
一、釣魚出示池塘,你們看有什么?(魚)今天老師做貓媽媽,你們做小貓,一起來玩游戲好嗎?(好)今天貓媽媽要帶小貓去釣魚,這些魚上都有1個數字寶寶,請小貓釣三條魚,要求三條魚上的三個數能排出四個算式。
1、老師先釣數字為1和8的兩條魚,請幼兒再釣一條(數字為7),可排出四個算式。
引導幼兒說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
2、剛才那么多小貓只吃這么點魚,太少了,我們再來釣兩條,多吃一點。
老師再釣數字為6和2的兩條魚,請他們補釣一條魚(數字為8),三個數也能排四個算式。
引導幼兒說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
3、請幼兒獨自釣三條魚(魚的數字分別為3.5.8或4.4.8),分別請幼兒進行三個數排四個算式的口算練習。
二、分魚每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條魚。
1、要求各組的幼兒協作分魚,每只盆里放三條魚,這三條魚上的數能排四個算式
2、幼兒動手分魚鼓勵幼兒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如在分魚過程中,有一只盆里的魚不成功,就應想辦法將不同盆里的魚進行調換,使五只盆里的三個數都能排四道題。
三、獎魚(活動延伸)
今天小貓真能干,釣了許多小魚,貓媽媽也釣了許多大魚,這些魚要獎勵給貓寶寶,貓媽媽有要求,要求把魚后面的題目做對,才獎給你。(到區域角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