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精選9篇)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感應回旋曲曲式:前-A-A-間-B-A-A-C-A.
2、能夠大膽地用肢體動作創編不同的化石造型。
3、積極參與角色扮演,體驗奧爾夫音樂活動的歡樂。
活動重點:用肢體創編不同的化石造型。
活動難點:感應回旋曲式。
活動準備:化石圖片 鈴鼓 ppt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扣扣扣、”從地底下傳來一陣敲打聲,大家又驚又喜地朝著聲響處探索,原來地下王國的化石們也興高采烈地來參加晚會。
二、音樂活動
1、化石介紹
通過圖片簡單介紹化石的由來。
2、音樂律動
(1)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肢體各部位,嘗試模仿化石舞蹈時的僵硬感。
(2)全體圍坐,教師帶領幼兒伴隨音樂感應A段節奏。
三、感應回旋曲式。
全體站立,教師帶領幼兒在A段音樂做出不同的化石造型。
四、角色扮演
教師將全體幼兒分組,伴隨音樂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
五、活動結束。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出活動室。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優美歡快熱情的節奏。
2.啟發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學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音樂。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筆、畫紙、錄音機、樂曲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律動進場《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題:《BR》《P》《/P》“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不僅僅山美、水美、人美,音樂也很美。我們一齊來聽聽《瑤族舞曲》。”
3.完整欣賞樂曲。
第1遍: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有幾段?
第2遍:哪幾段聽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什么感覺?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與第三段感覺是一樣的,都是緩慢優美的節奏,第二段是歡快熱烈的節奏。
4.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相結合。
(1)曲子里快的節奏、慢的節奏,我們能夠怎樣表現?(動作、線條、顏色、繪畫)
(2)出示色塊圖,讓幼兒講講圖上有哪些顏色?快的節奏能夠用些什么顏色?慢的節奏能夠用些什么顏色?
師小結:紅色、橙色、黃色讓人感覺很熱情,同它來表現快的節奏;藍色、白色、粉色讓人感覺柔和,用它表現慢的節奏。
(3)出示多媒體課件。這天,老師帶來了4幅畫,此刻請小朋友一邊看著這些畫,一邊聽音樂,找一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A:借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
B:聽第二段音樂,找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和第二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5.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樂曲。
小朋友聽了這么好聽的音樂,看了這么美的畫,也想自己動手來畫。你喜歡哪一段,就把這一段的感覺畫下來。畫完了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哪一段?為什么要這樣畫?
6.幼兒相互欣賞交流,結束活動。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3
內容與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征,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名稱:樹葉
活動目標:1 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關注自然現象的興趣。
2嘗試使用音樂符號來替代他物并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紅色和黃色的小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秋天的秘密(關注:幼兒的想象力)
1教師:深秋到了,你們在路邊發現什么多了?
2教師:樹葉寶寶都飄落了下來,你們覺得樹葉寶寶會飄到哪里去了呢?
師總結:樹葉寶寶飄到了這么多地方,他們感到非常的快樂。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小黃葉和小紅葉來做客,我們用歌聲來歡迎他們好嗎!
2小紅葉說我的顏色是紅紅的,我和mi寶寶是好朋友,小黃葉說我的顏色是黃黃的,我和sol寶寶是好朋友,請你仔細聽一聽鋼琴媽媽和誰做好朋友?如果你聽到的是mi寶寶請你站到小紅葉那邊去,如果你聽到的是sol寶寶請你站到小黃葉那邊去。
師生合唱歌曲《秋天》,最后彈到mi或sol音上,幼兒站到相對應的樹葉前。
3請你找一個樹葉寶寶做朋友,并向他們打個招呼。
第一遍:我們再聽聽看這是是誰的朋友來了.歌曲《秋天》,mi,mi,mi,這是誰的朋友啊(小紅葉),小紅葉和mi寶寶是好朋友,那讓我們手拉手圍個圓圈圈,一起數數有幾個好朋友。
第二遍:幼兒手拿樹葉邊飄邊唱歌曲,sol,sol,sol.......
教師總結:今天鋼琴媽媽找來的小黃葉和小紅葉是一樣的。
4教師:請你找一個跟自己不一樣顏色的樹葉寶寶,想想你要飄到哪里去?
幼兒回答自己飄到了哪里。
重復一遍
三送樹葉回家(關注:幼兒游戲的規則意識)
教師:天已經很晚了,小黃葉和小紅葉該回家了,你們準備用什么交通工具來送他們?
教師:我們請兩位司機來送他們吧。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和語言節奏感受樂曲的性質。
2、樂意用身體動作跟著音樂表現自己,體驗摘果子的快樂。
3、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準備】
《采果子》伴奏音樂、ppt、
【活動過程】
(一)律動激趣:去果園(感受樂曲的性質)
1、看這片美麗的景色,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地方?這是一片果園,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讓我們跟著音樂去果園看看吧?(老師用語言節奏引導幼兒)
2、小朋友們你們是怎么到果園的啊?讓我們再跑進果園的深處去找找果園里有些什么果子成熟了,要進果園了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3、小結:大家跑跑跳跳找到了果園。
(二)節奏游戲:我愛吃水果(語言節奏練習)
1、果園里的果子可真多啊,看看哪些是在秋天成熟的?有蘋果、橘子、石榴和柚子。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
2、你最喜歡哪一個水果呢?你愛︱吃什么︱我愛︱吃蘋果︱
(三)感受、創編
感受摘果子
1、這些果子這么誘人,你們都想吃吧,誰會把它們采下來,怎么采?(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
2、看看大家是怎么采果子的呢?(為幼兒的后期表演鋪墊經驗、提升經驗)
3、小結:原來可以一只手采,也可以兩只手采,還可以用工具采。
感受音樂,創編動作
1、你們想不想也來采一采?你想怎么采呢?……請若干名幼兒表現,大家互相模仿(生生互動,模仿同伴經驗)
2、讓我們跟著音樂用你喜歡的動作一起來采果子吧,老師最喜歡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四)結束部分
采了這么多好吃的水果,讓我們一起拿給老師們去看看吧。幼兒隨音樂離開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透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幫忙幼兒理解歸納整理歌詞,并能用體態動作創造性地表現.
2、用歡快活潑的情感演唱歌曲,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并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正確唱法.
活動準備:
1、活動背景圖一幅,節奏譜二張,圖譜一張.
2、符號標志若干,《郊游》、《歡樂頌》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份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室。
幼兒在《郊游》歌聲中歡快的邊動作邊進入。
二、練聲、節奏型練習。
引導幼兒看節奏譜,模仿動物叫聲:
①/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②/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題,并理解歌詞資料。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①師清唱,邊唱邊指圖譜。
②提問:a、聽了剛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師指圖譜)
b、解釋腳印:因為我們大家多么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腳印。
2、完整朗讀歌詞。
四、掌握歌詞資料。
1、用各種動作創造表現歌詞資料。
①個別幼兒表現。
②自由組合表現。
2、老師指圖譜,幼兒坐下安靜完整朗讀。
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動作邊朗誦邊打出節奏。
五、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放錄音磁帶)
2、用象聲詞“啦”唱,熟悉旋律。
3、幼兒自指小圖譜,聽音樂學唱。
4、師生共同指大圖譜唱。
5、出示符號、,引導幼兒唱好頓音、連音和強音記號。
6、訴幼兒歌曲名稱。
7、合唱:
①幼兒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詞。
②幼兒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詞。
六、結束:
幼兒手持話筒,邊唱歌邊走出活動室。案5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衣服被風吹動的樣子。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樂意合作,體驗表演活動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風來了》的音樂磁帶和課件(課件一:掛在衣架上的靜止的衣服;課件二:衣服在小風中的動態;課件三:衣服在大風中的動態)。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觀察衣服被風吹動的樣子。
活動過程:
1、看課件(一),自由模仿表演掛在衣架上的衣服。
2、嘗試表現衣服被小風吹動的動態。
①請幼兒發揮想像,用動作表現衣服在小風中的狀態。
②啟發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創編的動作,并帶領幼兒互相學習。
③看課件(二),引導幼兒觀察衣服在小風中的動態。
④鼓勵幼兒隨表現小風的音樂節奏表演自己創編的動作。
3、嘗試表現衣服在大風中的動態。
①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自由用動作表現衣服在大風中的動態。
②啟發幼兒合作表現衣服在大風中互相纏繞的造型。
③看課件(三),引導幼兒觀察衣服在大風中的動態。
④鼓勵幼兒隨表現大風的音樂節奏表演自己喜歡或創編的造型。
⑤完整欣賞課件《風來了》。
4、游戲:風來了。游戲可進行一至兩遍,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現。
活動延伸:
1、欣賞音樂劇《頑皮的風》,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表演的欲望。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其他物體(如樹、湖水等)在風中的景象。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精神。
2、通過道具、肢體、律動、演奏等,熟悉兒謠節拍和節奏。
二、活動準備
音樂碟一張、木條人手一份、木魚、碰鈴、鈴鼓、蛙鳴筒
三、活動過程
1、節奏問好
(幼兒進入活動室找個位置坐好)打招呼
師:我是甘老師幼:我是
師:坐姿好的聲音一定好聽,試試
2、故事引入
出示掛圖,邊講邊問:小螞蟻能搭成舞臺嗎?經討論得出道理:團結合作力量大。
3、理解音樂
聽音樂,小螞蟻是怎樣團結合作的?老師跟隨音樂邊做搬、抬等動作
問:小螞蟻用幾種方法搬木材?
幼兒A做推的動作,請大家學一遍。
幼兒B做堆的動作,請大家學一遍。邊做邊念語詞,結束前老師問木材堆完成什么?一下搭成一個大舞臺。
4、游戲理解音樂
好朋友游戲再次感受音樂,鼓勵幼兒找朋友抱一抱。
兩位老師分別扮演木材和螞蟻做游戲
問:拉、推、堆的動作怎么做?幼兒紛紛嘗試
問:小螞蟻在哪里?大木材在哪里?
游戲一段后,音樂間奏時老師說:真是太累了、洗洗臉、喝喝水,你們想不想交換一下,小螞蟻、大木材在哪里?
師:有三角形、圓形的房頂,還有什么形狀的房頂?
5、道具練習
出示木條,這些是搭舞臺的材料,強調合作,不要碰到旁邊的小朋友,問:你手里是幾塊?誰手里多了,趕快送回來,每個人一塊木材多了小螞蟻搬不動。
(1)搬木材:一邊念語詞一邊做動作,間奏時放松檫汗。
(2)引導幼兒多說其它的辦法:幼兒說了扛、滾、拿、抬、頂,表揚幼兒:給自己拍拍手
(3)提供樂器讓幼兒想象它們像什么?當幼兒說像甘蔗或羊肉串時,老師引導:你們拿去快吃,拿兩個吃飽點等。
(4)任務:說一個字,小樂器就敲一聲,老師一邊念幼兒一遍敲,第二遍跟著音樂敲,這時老師指揮幼兒念敲
(5)評價幼兒的樂器伴奏。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 感知兒謠的節奏,能根據語詞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動作。
2. 體驗游戲中的快樂。
教具準備: PPT、鈴鼓、刮弧、打棒、響板、《小螞蟻》,磁扣,積木
活動重點:體驗"搬""推""拉""堆"四個動力語詞。
活動難點:感受十六分音符,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導森林里將要舉辦一場昆蟲選美大賽。大賽需要搭建一個大舞臺,那搭建舞臺額任務交給誰了呢?(小螞蟻)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是怎么工作的?(邊聽音樂,邊感知動作)
二、感知,體驗兒謠中的動力語詞。
1、理解兒謠中的動作。
小螞蟻是怎樣工作的?
2、幼兒感受4種動力。
老師協助演示搬,推,拉,堆。
3、幼兒合作游戲。
幼兒合作游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樂器演奏
1、傳遞游戲,發放樂器。
喊著節奏口號傳遞樂器:拿----給----拿------給------
2、樂器演奏--------師:我們三個隊伍一起來,請注意,嘴巴念的每一個字都要拍到樂器上哦,小手小嘴,準備開始!
--------分組輪奏表演,要求嘴巴念的每一個字都要拍到樂器上。
3、結束選美大賽馬上要開始了,我們快去看看吧。隨音樂離場。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唱唱、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學會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隨音樂節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戲。
3、體驗與同伴、老師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并促進目標的達成,我做了以下準備:
1、場景布置(在地面上畫有一個“大鍋”寓游戲于情境中)
2、幼兒會說靖江民謠“炒豆子”
3、自制圖譜、鼓、游戲用“鏟子”一個、圍裙(口袋內有“紅豆、綠豆、扁豆、毛豆”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進行節奏練習。
教師:孩子們,快把豆子抬進來羅。(來羅)
(通過老師的語言提示,幼兒“抬豆子”狀三三兩兩隨著鼓聲的強弱、快慢打著號子“嘿喲、嘿喲”進入室內,巧妙地將音樂節奏練習融入在語言情境中)
(二)在邊說邊玩的氛圍中感受靖江民間游戲的快樂。
1、教師隨機互動:“哇,抬了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頭上都冒汗了,我幫你擦擦吧。”
2、教師帶領幼兒兩兩結伴邊說民謠邊玩游戲。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奶奶小時侯有趣的游戲“炒豆子”。
幼兒:炒蠶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頭。
教師:我們再來炒炒“紅豆”、“綠豆”。
幼兒:炒紅豆、炒綠豆,噼里啪啦翻跟頭。
教師:還有扁豆、毛豆沒炒呢。
幼兒: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頭。
(這個環節不僅激發了幼兒游戲的興趣,還為下面幼兒區分歌與歌曲內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筆)
三、借助圖譜,自主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
“你們是邊說兒歌邊玩游戲的,我呀還可以一邊唱一邊玩這個游戲呢,你們聽?”(請一個幼兒配合)
2、幼兒說說歌曲與民謠的不同之處
“老師唱的這首歌曲和小朋友說的民謠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3、 根據幼兒的回答揭開相應圖案,形成圖譜。
(1)用拳頭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們的小拳頭來試一試。”
(2)區分4個“翻跟頭”
“前面兩個翻跟頭跟后面兩個翻跟頭有什么地方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