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角活動指導方案(精選5篇)
區角活動指導方案 篇1
區域游戲是體現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形式好之一。本學期,我班結合每月的主題活動,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區角材料,給他們創設一個寬松、自主、自由的學習環境。因此我班開設了小巧手(美工區)、我會搭(建構區)、動手動腦(益智區)、圖書角、美味廚房(角色扮演)等區角,并堅持每周二到周五開展區域活動。
一、區角的設置
1、因為我們幼兒園特殊的環境,沒有更多空余的地方來安放我們的區角,我們班就因地制宜的創設出適宜我們教室地理環境的區角,盡量將每個區角獨立劃分出來,即保證孩子們足夠的活動空間,又能滿足基本區角的要求,比如:做到區角與區角之間的動靜是否適宜,進區路線是否合適等因素。
2、我們班設置區角時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一起制定區角規則,這樣孩子們在玩區角時就能主動的去遵守。
二、材料的投放
1、我們區角材料的投放會結合當月的主題活動,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如:11月份的主題活動是《拜訪大樹》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供孩子們剪、撕、貼。如:我們根據12月份的主題活動《親親的我的臉》在動手動腦中投放小鏡子的材料等。這樣孩子們通過對主題的了解認知,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玩起來就更的心應手,更感興趣了。
2、我們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及年齡特征,投放一些同類的難易程度不一的材料,如(我們在動手動腦的區角里投放的拼圖,就分圖形復雜、簡易的。在美工區投放填畫,……這樣孩子們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投放材料時,我們還結合了我們幼兒園會自理的培養目標投放了小背心,讓孩子在里面進行穿脫衣服、扣扣子的訓練練習。
4、家園合作,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學期開學,我們家長們就齊心湊經費,為孩子們添置了很多的成品區角材料(如:磁鐵、祺類等),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我們建構區飛人瓶蓋、美工區的扣子,樹葉等等)這些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三、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我們班的孩子在玩具角游戲時,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并提前通知孩子們,讓他們前一天就構想好自己明天要玩區角,第二天早晨一入園就插區角卡,也可以商量選擇好自己的玩伴。晨談是可以談談自己的想法及小結一些上次玩區角的情況,并提出一些要就。
2、在孩子進區游戲時,我們老師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自主表達,只有玩耍的氛圍。
在此期間,我們根據孩子的玩區角進行了整體觀察,個別觀察,材料觀察。
、俑鶕⒆觽冞M區游戲時,針對材料進行了觀察篩選,對于不符合孩子們的年齡、興趣的材料,我們給予及時更換,(如:動手動腦里面的串珠,孩子們不是很感興趣,一個是難度不適宜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及時將串珠贈與小班,將串珠改為穿扣子)這樣孩子們很是感興趣。
、谠趨^角,對孩子進行短期的個別觀察,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進行一個針對性地了解,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如:我們班的黃凱楊小朋友,開學前,每次區角游戲時間都會選擇小巧手里面的橡皮泥,他會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創造力想象力十分豐富。為此我們也做了一些引導工作,后來他慢慢地嘗試進入其他區角游戲。
四、區角游戲結束總結:
1、每次區角結束我們班就會提前幾分鐘告訴孩子,還有最后幾分鐘結束游戲咯,一是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不會感到很失落。二是讓孩子們提前做好真理材料的準備。對于在區角里沒有完成好作品的孩子,他們在下次進區繼續完成。
2、每次區角結束后我們都要進行一次具有針對性的小結:
、傥覀儠鶕⒆觽兊某空剝热菪〗Y。
、跁鶕⒆觽兊淖髌愤M行小結。
③會針對個別小朋友突出的行為進行小結。
、軙槍κ欠駵适赜螒蛞巹t,愛護整理材料進行小結,并在一次次的總結中制定出新的規則,(如,凡是不愛惜材料,不準守游戲規則的孩子給予停玩一次)。這樣一次次的總結孩子們從中得到新的經驗,玩區角的秩序也一次比一次好。
最后,學無止境,在區角游戲領域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充電,不斷的摸索,不斷的總結才行。
區角活動指導方案 篇2
材料及制作方法:
把塑料積木固定在桌子四周,可以作為花園的圍墻,又可以作為花壇。把吸管剪成分叉的樹枝狀,插在橡皮泥或其他可以固定的物體上。再準備一些小房子、桌椅、汽車、小動物等情景玩具,供孩子擺弄。
玩法:
孩子們運用團、捏等方法制作彩泥花,插在用吸管做成的樹枝上,然后在“花園”里擺弄“樹”和上述情景玩具,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說明:
托班孩子喜歡彩泥,但常常會把彩泥搞得滿桌、滿手、滿地都是。經過觀察,我發現原因在于孩子們的小肌肉動作發展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這類易于造型的材料。孩子們要么整塊使用大泥團,要么在分泥過程中把彩泥撒落在地上,而過小的泥塊孩子又不易拿捏。因此提供湯圓大小的彩泥較為適合,不僅易于孩子們團、捏、搓,還容易造型,只要一團一插就可以做成小花。
建議:
1、為了引發孩子們的興趣,游戲前可先在“花園”里投放小房子、家具等情景性材料,關注活動時孩子如何選擇材料和表達,并及時引導。
2、“吸管樹”的枝葉可以修剪出不同層次,這樣不僅便于孩子們插花,而且能讓孩子們感受層次美。
3、觀察孩子們運用彩泥造型的動作。
區角活動指導方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日常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圖形:圓圓的皮球﹑方方的餅干﹑長方形的小床﹑三角形的帆船﹑半圓形的西瓜……各種圖形組合在一起,可以千變萬化,讓幼兒充滿好奇和驚喜。各種各樣的圖形積木更是讓幼兒愛不釋手。利用生活經驗的積累對圖形進行加工﹑改造,引導幼兒進入神奇的圖形世界。
活動目標
1.鞏固對五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征的認識。
2.在愉悅的游戲情境中,初步培養幼兒圖形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圖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用泡沫墊制成一條“小路”,上面刻大小不同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土坑”,將刻下來的圖形涂上顏色即成“石塊”。
2.小熊頭飾(1張)
3.小汽車卡片若干和拼圖塊、瓢蟲拼圖塊。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以情境式“小熊去參加森林博物館畫展”引入課題。 教師戴上小熊頭飾扮演小熊馬特:你們看,我是誰?(小熊)
今天小熊要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可要去博物館必須經過一條小路,但是這條小路損壞了,我想請小朋友幫助我把路修好。你們愿意幫助我嗎?
二、 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1.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后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2.游戲“踩石頭”。
教師與幼兒一起唱《小司機》的歌,停下來時請幼兒說出:“我踩的是…圖形。”
三、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圖形拼圖。
師:剛才小朋友們很能干,幫助小熊把路修好了。我也想去看看博物館里有什么神奇的東西,你們想看嗎?(出示汽車卡片)原來今天博物館里展出的是用圖形拼成的畫。
1.請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啟發幼兒觀察并說出其名稱及由什么圖形組成。
2.師:小朋友們想不想試一試,自己拼一拼?
先請兩名幼兒上黑板來自己拼一拼,并說說自己拼的方法
3.教師示范小汽車的拼法,引導幼兒按照從上到下的方法認真細致地觀察小汽車圖卡,并按順序說出先拼什么,再拼什么,邊說教師邊操作。
小結:小朋友要記住,拼圖的時候,大圖形放下面,小圖形放上面,要不然小圖形就被擋住,看不見了。用圓形和半圓形能拼成小汽車,把拼好的汽車拆開又可以變回很多的圓形和半圓形,圖形是可以組合和拆分的。
4.再請幾名幼兒上黑板來,按照老師教的方法拼一拼。
四、自由創作
1.師:博物館要舉行拼圖比賽,請小朋友們用你手上的拼圖塊設計出漂亮的作品。
(幼兒回到操作區,用瓢蟲拼圖塊自主創作),
2.點評:老師也可以用相機把幼兒的作品拍下來,連接多媒體展示幼兒作品集體評議。
教學反思
上課前幼兒已有一定的認識圖形的基礎,整個教學過程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操作,學習,教學過程流程清晰,幼兒鉆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師幼配合互動融洽,幼兒興趣高漲,活動目標完成,獲得聽課老師們的好評。
區角活動指導方案 篇4
目的:
學習數物對應,比較數字的大小,學習6以內的加減法。
準備:
磁性釣魚竿若干,寫有數字或式題的紙。
玩法:
1.把釣到的魚放到寫有相應數字的魚池中。如:釣到寫有數字4的魚,就把魚放到4號魚池。
2.把釣到的魚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魚池中去。如:釣到寫有數字3的魚,就把魚放入4號或2號魚池中。
3.根據釣到的魚身上的加減式題,把魚放入相應得數的魚池中去。如:釣到的魚上寫有式題“1+2”,就把魚放入3號魚池;釣到的魚上寫有式題“2-1”,就把魚放入1號魚池。
建議:
該活動適合中、大班幼兒?梢砸粋人玩,也可以合作玩。
區角活動指導方案 篇5
一、活動的內容
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勞動就是家務活。因此,無論是在哪個年齡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戲的中心主題。并由此擴展出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如餐廳、超市、醫院、郵局、工廠、圖書館、火車站、博物館等。小班的角色游戲區的主題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戲區就出現了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大班的角色游戲區的主題則更加的豐富多樣。
角色游戲主題應從幼兒的生活中來,要求是幼兒熟悉、了解和接觸過的或是感興趣的。也可以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幼兒參觀、游覽,從中產生新的主題。例如,“和書交朋友”的主題。參觀了圖書館,在角色游戲區內就可以產生“圖書館”這個游戲活動。
在產生一個新的角色游戲以前,不妨與幼兒共同討論,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一位幼兒剛剛去吃過自助餐,就會提出開一家自助餐廳;也許一位幼兒在街上看見過禮品店,就會提出開一家禮品店……這樣,角色游戲區的活動將越來越豐富有趣,幼兒在玩的時候也會很投入。
二、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裝、奶瓶、各種飾物、梳子、毛巾等;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鐘表、電話等;廚房用具,如爐灶、鍋、碗、鏟、勺、碟、壺、杯子、筷子;各種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醫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醫生帽、護士帽、處方單、病歷本、聽診器、體溫表、藥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種食品、用品的包裝盒,收銀機,錢幣等。
(4)銀行。各種面值的錢幣(卡片)、取款單、存折等。
三、場地的設置
“娃娃家”是一個長設的區角,因此它的位置應相對固定。其他的角色游戲區角則應設在與之相鄰或相近的地方。角色游戲適宜與積木區相鄰。
各年齡班角色游戲活動的指導
對于角色游戲的正確指導,主要在于幫助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自由地開展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幼兒能夠極有興趣地毫不勉強地努力在游戲中進行學習,發展情感與培養能力。
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游戲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無目的到事先計劃好,從由老師帶著玩到自己提出游戲主題、裝扮游戲角色再進一步發展到帶領別人玩,從擺弄物品、旁觀游戲到單獨游戲、平行游戲再聯合、合作游戲。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在指導他們游戲的時候才可能做到有針對性,貼近幼兒的實際情況;才可能促進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內容、游戲技能和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及組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發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小班
小班幼兒對角色游戲是很感興趣的,但他們常常會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對于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的指導應著重于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提供角色的標志物,比如媽媽的頭巾,爸爸的手機,醫生的白大褂、聽診器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
也可以通過語言的啟發和自己的加入來提醒他們。例如,娃娃家的“媽媽”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這時教師可以對她說:“你的寶寶一個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并啟發她出門可以帶著“寶寶”一起走或者作為“客人”去她家作客,使“媽媽”回到角色中來。
在小班的角色游戲中;教師還應該通過指導、幫助,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感性認識,豐富他們的角色行為和語言,逐步充實游戲的內容和主題,培養幼兒獨立游戲的能力。
例如,一位幼兒到娃娃家當爸爸,可是他在娃娃家里東摸摸西摸摸了半天,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這時,老師走過去對他說:“嘿,你想想,你的爸爸在家都做些什么呢?”他想了想說:“寫字、看報紙!崩蠋熡终f:“那你也可以做這些事情呀!”這位幼兒聽了老師的話,開心地跑走了,坐到了娃娃家的小椅子上,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后來這位幼兒又在老師的啟發下,去幫娃娃家的“媽媽”燒飯,還幫“娃娃”洗澡。
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往往同時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個娃娃家也許有2~3位“媽媽”,或好幾個“爸爸”。這是由幼兒年齡特點所造成的,教師不用去干涉,應順其自然。
二、中班
中班幼兒常常是一邊游戲一邊想下面的情節,還沒有具備事先計劃、商量、設計出游戲過程的能力。因此,對于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指導應側重于加深他們對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兒能較正確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為和語言,并能創造性地表演。例如,“在醫院”的游戲中,一開始“護士”只知道給“病人”打針、發藥、測體溫。后來老師啟發他們想一想護土應該是怎樣對待病人的呢?他還可以怎樣照顧他們呢?于是護土便想到去攙扶病人,叮囑他們吃藥,陪病人檢查等游戲情節。
在游戲中,教師還應鼓勵幼兒共同游戲,啟發幼兒創造與固定角色有關的其他角色,并通過活動加強各主題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交往與關系,從而增加角色游戲的集體性和互動性。例如,在“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中,除了有“老師”、“小朋友”以外,還可以有“廚師”、“保健醫生”等角色的加入。
三、大班
大班幼兒對于角色游戲的經驗較豐富,反映的主題也較多樣化,游戲的內容充實、有新意,角色較多,能體現一定的社會性,且獨立游戲能力強,在游戲前能自行設計游戲情節,通過彼此的商量、協調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的重點就應放在激發幼兒角色游戲的創新意識,以及培養幼兒在游戲中自己解決問題、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游戲中,可以鼓勵幼兒為開展游戲自己制作玩具。例如,為郵局制作信箱、郵筒、郵包、郵票、印章,為圖書館制作卡片、借書證,為照相館制作相機、相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