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活動方案范文4篇
昌樂一中初中部
“主題閱讀,快樂成長”讀書演講比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深入推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主題閱讀陪伴學生快樂成長,同時給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和舞臺,促進學生良好閱讀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演講水平的提高。
二、活動主題
主題閱讀 快樂成長
三、參賽范圍
七、八年級學生均可報名參加比賽,分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比賽小組。
四、程序安排
分班級比賽和校級比賽兩個層次進行。
班級比賽由各班的語文老師組織,每小組推薦2人參加班內的演講比賽,分別評選出班級比賽一、二、三等獎。獲獎名額,七年級依次是2、4、3人,八年級依次是3、2、2人。4月30日前完成,
校級比賽由各級部語文備課組長組織,由各班的一等獎獲獎同學參加。各班推薦1人擔任評委,七年級5月12日進行,八年級5月13日進行。。按照成績,分別評選出校級比賽一等獎。5月14日,用電子表格報送獲獎學生及輔導教師名單,同時報送學校和班級組織初賽活動的圖片。
五、演講要求
1.要圍繞本次活動主題確定演講內容,暢談自己在“主題學習”實驗中的閱讀體驗、內心感悟、收獲提升以及難忘經歷等。演講題目自擬,時間不超過6分鐘。
2.演講稿要求主題突出,內容充實,思想鮮明,感情真摯,語言優美,感染力強,具有教育意義。須為原創作品,不得抄襲。
3.要求演講者采用站立式脫稿演講,使用普通話,抑揚頓挫,富有激情,恰當使用肢體語言,能夠對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等起到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
六、評分標準
評分采用10分制,計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1.演講內容(4分)。主題鮮明,思想性強,格調積極向上;內容能結合演講主題,富有真情實感與文采。
2.演講技巧(3分)。語言標準,口齒清晰,感情豐富,抑揚頓挫,姿態變化,停頓恰當,鼓動和感召力。
3.氣質形象(1.5分)。感染力強,表情自然,舉止得體,肢體語言使用恰當,上下場致意答謝。
4.服裝(0.5分)。演講選手服裝得體,儀表大方。
5.演講時間(1分)。不少于3分鐘,控制在6分鐘以內,超過規定時間和少于3分鐘的,按每10秒扣0.1分的標準進行扣分。
希望各級部認真組織此項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引導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研究,有效整合語文教學資源,創新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和學的效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一、活動目標
1、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社會,體驗人生,從對生活的觀察中理解人性美的純正一面,能從中吸取有利于人生健康發展的積極因素,為人生觀、世界觀的奠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通過廣泛搜集、品讀、觀看有關廉政資料,增長見聞,深化思想認識,鍛煉學生搜集信息,明辨是非,提煉觀點的能力。
3、閱讀、朗誦、創作有關廉政內容,提高學生朗讀、分析思想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4、在作品的教育中,引導學生積淀廉潔美德,走出廉潔純正的學習生活之路。
二、師生準備
1、本次活動若想開展得深入、成功,須事先做好精心、充足的準備。比如搜集有關視頻資料,要在一兩天之內完成是不容易的;視頻播放時間的長短、時機都要事先預見,搜集有關廉潔的正面故事與反面故事的內容,如何展現、時間安排,學生能否創作廉潔警句,如何引導都要事先謀劃。所以,作為教師最好提前一月準備,把該學生準備的資料、活動要提前布置、督查,讓學生盡心搜集。
2、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器材應盡可能地準備和使用,事先謀劃,檢測到位。
3、學生分組活動安排,各項內容的布置要及時指點幫助。
4、廉政資料內容的品讀要做到心中有數,給學生恰當的理解,又能設定其自由表達的空間。
三、活動過程
1、活動準備
課前把學生分成5組進行活動準備(以自愿分組為原則,教師適時調整、搭配)。
第一組:“看看廉潔的短片”,該視頻準備,農村學校學生難以完成,最好教師準備,讓學生體會、了解在職位、國度不同的情況下人們都是在如何踐行廉潔奉公的,以短片形式讓學生觀看。
第二組:“講講謙潔的故事”讓學生依托《廉潔教育讀本》或到圖書館、網上查找關于古今人們奉行廉潔的故事,也可講中外一些有名的廉潔人士從政的故事。
第三組:“辨辨貪官的羞愧”,讓學生從各種渠道廣泛搜集一些貪污腐敗的故事,并作簡要點評,對其危害性能條理清晰地作分析,如對國家、社會、家庭帶 來的災難、損失、傷害等。
第四組:“聽聽貪官的心聲”,讓學生搜集一些貪官的懺悔、“獄中感言”,教師也可適時作下補充,讓學生從中去分析、品味“貪”之禍患、痛心。
第五組:“品品創廉的舉措”,觀看、聽取古今中外從國家到地方都是在如何開展防腐倡廉工作的,引導學生進行評議。
(說明:第一組、第五組的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可以分組進行或以班級集體的形式活動)
2、課堂活動的步聚
①導入本次活動
不久前,應城市楚劇團在我校舉行的“廉政之光”文藝演出,大家是否還記得呢?里面小品《送禮》中王局長的下場大家可能還記得吧!是的,廉,高尚;貪可恥。我們從小就讀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知道了勞動的艱辛,也從一句通俗語“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軟”中懂得了“貪”給人的畏縮、壓抑,背負的良心譴責。因此,廉潔對于我們來說確實很重要。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綜合實踐課“品廉潔之美 鑄廉潔之風”吧,(板書課題)
②按分組活動依次展開:
第一組:“看看廉潔的短片”
(問題預設:a影片中的人都是什么身份?他們的廉潔美德表現在哪些方面?b你最感動的地方是影片中的哪些情節?談談你的感想。)
第二組:“講講廉潔的故事”
(過程預設:a按事先安排,選小組代表講故事;b讓同學們討論故事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最深刻的地方在哪里?給你帶來哪些啟發?教師適時點拔一下)‘
第三組:辨辨貪官的羞愧
(過程預設:a放短片 ; b討論:這些貪官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墮落的?他們在“貪”時又是如何進行思想斗爭的?如果不貪你們覺得他們還有可能生活下去嗎?他們的人生又將是怎樣的?你覺得他們的行為如何評判?教師整合。)
第四組:“聽聽貪官的心聲”
(過程預設:a播放錄音 ;b觀看短片 ; c分析討論:貪官的心聲說明了什么?他們的悔過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d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今后如何引以為界?教師適時整合)
第五組:“品品創廉的舉措”
(過程預設:a以史為鑒,古今中外是如何反腐倡廉的 ; b國外反腐,西方各國的反腐機制,新加坡的廉政建設,菲律賓監察專員制度。教師引導學生對各國的反腐措施加以分析、評點)
(說明:課堂活動的五組安排應注意:a一定要喚起聽眾的積極參與和感情共鳴,要想盡一切辦法,激發所有學生參與和表現的熱情(讓每位學生都有口頭表達的機會,如果全班面前不行,小組討論時一定要照顧到);b當學生講述時,引導其與臺下學生進行交流,不能使其“自說自話”、“簡單的表達”,起碼做到有感情,聽眾能明其意,語調語速合理;c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有所限制,考慮不全時教師適時幫助、點撥)
3、遷移練習,成果展示
同學們,品完這可歌可泣的故事,看完這觸目驚心的教訓,我們是否對“廉潔”有了一個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呢?現在就請讓我們來說說身邊的 廉潔典范同時為自己的人生寫一句自我警勵的廉潔座右銘吧!
(a分組進行一部分學生準備故事,一部分學生動筆創作警句,教師巡視指導,讓學生合作提煉句寫出,對仗工整或比喻形象生動的警句;b分小組擇優進行成果展示)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在故事影片中體會到了什么叫作美,也在故事、影片中體會到什么叫作恥,中國自古就有“勤儉為美,勞動為榮”之說,毛澤東同學也曾告訴我們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相信同學們都記得這樣一句流行語“種自己的田,流自己的汗,自己的錢自己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相信我們憑著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打下一片輝煌的天地!
活動反思:
《廉潔教育讀本》是中學生的一本人生修養的必備書籍,對于培養中學生“勤儉節約 廉潔奉公”的品質起到了必要的基礎性作用,但是“廉潔”二與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看好像聯系不是很緊密,如何讓他們既有深度的認識,又是一種必須學習的緊迫性認識,要解決好的問題,為此教者作了如下努力:
一、借看賞加深廉潔的必要性認識
這一節課,通過觀看短片、讀文體會,讓學生從中認識到廉潔的美德,也認識到了廉潔對于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的發展的積極意義,學生在典型的例子、精僻的文、名言警句,觸目驚心的短片中,由淺入深,正反審視,從入情入理入心的角度,啟迪了莘莘學子,讓他們從小培養廉潔之德,立廉潔之志,敬廉潔之人,踐廉潔之行,為將來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揚聽說讀寫深化廉潔的實踐性。
本節課圍繞“廉潔教育”這一中心,充分調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讓他們把“廉潔的認識落實到實踐中。在聽的活動中感受到廉潔的啟發,受到心靈的教育;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廉潔與貪污,受賄能從源頭說起,能從根本上予以剖析,在正反對比中積淀了廉潔之德,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課的結尾同學們談了身邊的廉潔人物,并寫出了廉潔的自我警示座右銘。通過寫的形式,升華了對于“廉潔”的認識,為踐行“廉潔”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廉潔”教育影響未來,青少年廉潔教育是影響著祖國明天的發展,“國運運昌盛系于教育!”國家的發展系于青年,“少年強則國強!”對于廉潔教育,我想這是我們這一代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把廉潔教育深入、有實效性地開展下去,更是我們今后所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
案例題目:常中初中小記者俱樂部第二課堂活動
課題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貫徹落實好《語文課程標準》,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我們要在上好語文學科課的同時,開設語文活動課,通過開展小記者俱樂部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個性。
活動目的及意義:
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和新聞普及教育,激發青少年對新聞的興趣,豐富青少年的社會實踐生活,提高青少年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發現和培養新聞事業的后備人才,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
組織構架:
1.顧問:古松濤、吳志堅
2.部長:羅福彬、陳燕芬
做好小記者站全體小記者的組織工作,做好我校小記者站與上級報社銜接工作,認真調度、發表各班上交的文章,組織小記者更好地參加小記者站的活動。
3.指導員:各班班主任、語文老師
負責學生文章的發表,認真挖掘小記者的文章,積極將學生平時文章加以修改并發送至教導處,完成每月1篇的文章上交任務,并努力突破。
活動內容:
1、系統地學習“新聞知識”、“小記者采訪與寫作”等內容。
2、組織小記者參與各類大型活動的采訪,為小記者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
如,采訪村委會,敬老院,科技館,圖書館,貧困山區,電視臺,鎮或市里主要領導等等。
3、由優秀語文老師指導小記者進行寫作并批改,及時向小記者提出合理建議和意見。
4、以《東莞時報》、《東莞日報》、《常平報》等新聞媒體為依托,為小記者的優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臺。
活動時間:
1、集體授課或活動時間一般安排在雙月的星期日上午,特殊情況除外,具體時間以電話通知為準。
2、社會實踐時間:因采訪任務而定,一般安排在課余時間,特殊情況另行通知。
招收對象:
1、七至九年級學生,身體健康,有一定寫作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
2、校通訊員、學校廣播員和作文競賽曾獲獎同學優先錄取。
3、建議初一、初二由老師推薦(每班人數最好在2個以上),初三原則上自由報名。具體名額不限。
備注:
一、常平中學初中部小記者優惠政策:
1.所有常中初中小記者俱樂部成員可獲一張小記者證,成為出入各大采訪場合的重要憑證。
2.市小記者站、校小記者俱樂部將組織各特色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增強觀察寫作能力,拓展知識面。
3.小記者還能將優秀文章刊登于時報上,提高小記者知名度。
二、各班要求完成的文章指標
要求七至九年級每班每月至少有1篇文章上交,各班主任、語文老師可以將學生平時積累的文章加以修改發送到教導處。
注:校記俱樂部將在學期末公布各班文章上交及發表情況,同時俱樂部還將根據各班小記者人數及小記者文章上交、發表數在學期末評選出若干信息靈通班,同時發表文章將同各指導老師的獎勵相掛鉤,請各位教師將發表的文章保存好。
三、信息靈通班考核辦法:
1.小記者人數達標加5分,在達標基礎上每增加一人加一分。
2.文章上交數達到兩篇加5分,每增加一篇加1分。
3.文章發表于校刊每篇加2分,《東莞時報》等校外報刊每篇加3分,國家級每篇5分。
為深化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學校決定在學生中開展以“感恩、關愛、與責任”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特制定本次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和知行相統一、教育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學校、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對別人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報他人。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之于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培養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于祖國、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動意義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開展感恩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需要。
三、目標要求
1、提高感恩素養。明確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進校園和諧,融合師生關系,促進校園平安。3、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
4、促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具體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既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盡孝心,在學校獻關心,在社會獻愛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輩,孝敬老人,講文明禮貌;在學校,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在社會,遵守公德,遵紀守法,尊老敬賢,關愛他人,關愛社會,愛護自然。
四、主要內容
感恩父母——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會孝敬父母長輩;
感恩師長——感謝老師的教誨,尊師重教;
感恩社會——感悟社會的饋贈和祖國的關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樹立報效祖國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謝大自然的賜予,熱愛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感恩他人——感謝同學、朋友(包括學校等集體組織)愛心相助,促進互助互愛。
五、步驟與日常要求
1、制定計劃,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各年級各班班主任根據本方案,在班級中具體落實。各班把感恩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情況報德育處。
2、宣傳發動:主要通過班會、學校廣播站、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該項活動的目的、意義進行宣傳教育。印一封告家長書、播放有關感恩電影等,為活動開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日常要求
1、感恩社會的關愛
開展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引導他們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故事會、演講比賽等形式,使學生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至關至愛。繼續利用 “服務敬老院活動”、“第二課堂”等形式,激發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刻情感。
2、回報父母養育之恩
開展為父母多做事,每天為家里做一件家務,如做飯、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物;對父母多說知心話,每天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誠的交流;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每天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腳;認真傾聽父母講述的事情,用心觀察父母為我所做的事情,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3、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
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每天送老師一句溫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學時向老師問好;在校期間,遇到老師自覺向老師點頭問好,標準語言是“老師早”、“老師好”,聲音宏亮。遇見年長者(不管是校內工友、教師家屬,還是校外來校辦事人員)自覺點頭問好,標準語言是“您早”、“您好”,聲音宏亮。要主動讓道;聽老師的話,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4、感恩他人(同學、親友)的真誠幫助
見面后要主動問候;得到幫助后要真誠地說聲“謝謝”,做錯事后要主動說聲 “對不起”;定期為同學或班級做好事,或開展“今天我值日”活動,掀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熱潮,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每學期幫助一個在學習或者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恩情較大的同學或者親朋,通過一封信、電話等通訊工具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5、感恩自然的賜予
開展愛護自然,愛護環境活動。要求每一個同學主動植一棵樹,養一盆花,保護一片綠地,自覺成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自愿者。開展謳歌大自然對人類恩賜的書、畫比賽和演講比賽,使學生能夠形成感激自然給予的情感,使“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成為同學們的自覺行為。
6、切實組織開展觀看感恩影片,吟頌感恩詩歌,傳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講感恩之言的活動。
7、建立感恩記錄本:及時記錄自己的言行和體會以及家長的評價,班主任并做好指導工作。
8、本方案作為長效教育機制,根據學段、學情安排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