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家長學校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為指針,以基礎教育改革為契機,以推動家長走進新課程與子女通行為重點,辦好家長學校。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家庭教育已成為人類早期教育的自然延伸,家長學校將為溝通學校和家庭,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通過開辦家長學校,進一步密切家長與學校的聯系和合作,縱深素質教育,使家庭成為學生素質教育的又一主陣地。
二、工作目標
1.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家庭教育的新形勢、新特點,構建學校、家庭、社區教育科學體系。
2.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的三種觀念,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幫助孩子解決信仰危機、理想危機、道德危機、心理危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明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育兒觀,要變“養兒防老”,“望子成龍”為“為國育才”。
3.幫助家長改進教育子女的方法。變“主觀型”為現實型,變封閉型為開放型,變獨斷型為民主型;變突擊型為經常型。
4.幫助家長掌握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時做好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疏導,引導孩子安全渡過“危險期”。
5.使家長熟知“家長行為規范”全部內容,并明確嚴以律己與子女良好道德形成的關系。
三、具體要求與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到四落實
1、組織落實:健全組織機構,成立學校“家長學校”委員會,每學期召開一次到二次各級家長委員會會議,研究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動態,商討辦好"家長學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時反饋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協調并參與學校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的實效。
2、時間落實。"家長學校"上課學習時間,一般每學期安排1-2次,每次授課可集中進行,也可分年級進行,每次課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與家長見面交換意見。
3、教師落實。家長學校聘請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教師,聘請家庭教育方面的有關專家作家長學校顧問,并作理論報告。
4、教學內容落實: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到有計劃,有序列地進行,使教學內容序列化,系統化。并且要求認真備課,力求課上得精彩、實用。
(二)健全制度,規范管理
1、建立各項制度,實行制度管理
①建立考勤制度。制訂《家長學校家長上課簽到表》和《家長學校上課制度》;
②建立考評制度。對每學期所學內容,利用問卷形式對家長進行知識考查,了解家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③建立教員備課制度。要求教員認真落實學校家長學校工作計劃,積極準備,認真備好一節課,上好一節課。
④建立意見反饋制度。學校制定征求家長意見表,定期發給家長,然后回收反饋,并對班主任建立家訪制度。
2、建立評先表彰制度。制訂《優秀家長評選條件》每學年評選一次優秀家長,評先的優秀家長由學校發給榮譽證書。
(三)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
1、定期組織家長委員會成員召開會議,研究并解決家庭教育有關問題。
2、定期組織教員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提高業務水平;
3、利用適當的機會組織教員與兄弟學校進行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