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周邊交通整治方案范文(精選3篇)
學校周邊交通整治方案范文 篇1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周邊交通管理,有效解決上放學重點時段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問題,按照市教育局相關工作要求,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充分調研論證,科學制定“一校一策”治堵方案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1.學校共有中小學生20__人,其中步行1660人,乘坐公交200人,私家車接送140人。
2.學校共有三個校門用于錯時上放學,其中東門臨某某胡同,南門和東南門臨某某路。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一個校門錯時上學,兩個校門錯時放學。東門不臨主街,放學時段交通壓力不大。南門和東南門上放學時段交通壓力較大。
3.學校按照要求在校門前設置硬隔離設施,同時上放學時段由學校值班人員、保安、家長志愿者組成“護學崗”,疏導校門前交通秩序。
4.學校東南門有交警在校門前的扶余路疏導交通。
二、目標任務
堅持問題導向,落實雙重機制和安全主體責任,本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則,根據學校所在區域實際,認真分析校園周邊道路交通情況,科學論證,優化方案,先治標后治本,確保校園周邊道路安全暢通。
三、學校周邊交通狀況及造成交通擁堵原因
1.緊鄰居民小區,東側是單行線,南側和西側是雙向通行,這些路段多為師生上放學必經道路,校門前和兩側非停車位經常有社會車輛隨意停放,影響學生上放學,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2.學校附近商鋪、居民區、胡同較多,車輛、人員密集,存在車輛隨意掉頭、加塞等違法行為,加劇了上下學期間區域交通擁堵。
3.學校東南門(上放學門)前及附近存在某路交通站點(某某站),造成上放學交通擁堵。
4.學校南門和東南門所臨某某路道路狹窄且雙向通行,允許車輛掉頭或車輛長時間停放造成擁堵,交通指示標識不足,影響上放學交通通行。
四、具體措施
1.實行錯時錯峰上下學措施。根據本校實際,中小學部科學安排學生錯峰上下學,分散化解學生集中入校、離校壓力,減輕上下學高峰期間家長接送學生造成的交通擁堵狀況;建議步行15分鐘以內的學生上放學采取步行方式,超過該距離的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學。
2.開展文明交通出行宣傳教育。積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通過以“致家長一封信”“大手拉小手”網上網下、群內群外宣傳和有效提示等宣教模式,引導家長與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注意出行安全,鼓勵高年學生自行上下學,呼吁綠色出行,倡導家長文明交通,提高學生文明綠色出行意識,讓廣大家長共同遵守道路交通秩序,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有序、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3.警民聯動加強“護學崗”建設。學校積與交警部門聯系,充分發揮“護學崗”作用,上放學時段安排值班人員、保安、志愿者協助交警在校門前疏導交通,引導學生安全、有序進入學校。
4.完善校園周邊交通設施設備。積聯系交警部門,在校門前設置黃色網格線,與交警部門聯系配置違停抓拍設備,網格線內禁停并配備硬隔離設施;爭取設置限時單行、“潮汐車位”,實施違停抓拍。其中校門前附近50米禁停,其它50-100米范圍,調整路內泊位類型,將固定泊位調整為限時停放車位,限時停放車位采取“限時停車”方案。即工作日上午6:30-8:00,每輛車限停3分鐘,下午17:00-18:30,每輛車限停3分鐘。在以上時段,泊位內超時停車進行違停抓拍。其余時間段,私家車可正常停放,寒暑假期間,不遵循以上規則。(限時停放車位限時時段可與學校上下學同步調整)。
5.加強校園周邊交通隱患的排查治理。針對校園周邊交通標志、標線不齊全、不清晰和交通安全設施缺失等情況進行排查,對存在的問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移交交警部門。與住建部門聯系完善學校附近區域慢行系統,規范各種交通標志標示,保證靜態設施設備齊全。
6.提高綜合治理能力。積聯系街道、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對小販擺攤、占道經營等擾序行為開展聯合整治,x大限度改善校園周邊道路交通秩序,筑牢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防線。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保障。按照職責狠抓工作落實,細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架構,保障學校周邊交通治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強化責任落實。制定方案,做好安全教育,強化責任落實,按分管領域各負其責,確保工作落實。對工作不力,造成交通事故,導致學生生命財產損失的,依法依規依紀嚴肅追責問責。
學校周邊交通整治方案范文 篇2
活動名稱:開學季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歡迎新生,推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新學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對象:全體學生(包括新生和老生)
活動時間:每年的開學季(具體日期根據學校安排確定)
活動地點:學校校園
1. 活動開幕式:
- 由校長或學生會主席致辭,歡迎新生加入學校,并對全體學生表示祝賀。
- 舉行升旗儀式,唱國歌。
- 新生代表發言,表達對新學期的期待。
2. 新生師兄師姐系統:
- 根據每位新生的專業和興趣,為其配備師兄師姐。
- 在開學季進行新生與師兄師姐見面會,讓新生與師兄師姐相互認識,并進行互動交流。
- 師兄師姐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負責指導新生適應學校生活和學習環境。
3. 新生迎新晚會:
- 舉辦一場歡快、活潑的新生迎新晚會,展示學生的才藝和風采。
- 包括舞蹈、歌曲、小品、樂器演奏等節目。
- 設立抽獎環節,給予新生一些實用的'禮品。
4. 學習交流活動:
- 安排學科導師或老師主持一次學習交流活動。
- 學生可以提前報名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課程討論班。
- 導師或老師進行相關學科的知識普及和學習方法指導。
5. 實踐活動:
- 組織一次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親身參與其中,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 活動可以選擇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或藝術展覽等主題。
- 學生可以自主組成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
6. 高年級學生分享會:
- 邀請高年級學生在開學季期間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和生活感悟。
- 高年級學生可以從選課、實習、社團活動等方面向新生提供指導和建議。
- 同時鼓勵新生提問,與高年級學生進行互動。
7. 結業典禮及展覽:
- 在開學季的最后一天舉行結業典禮,總結和表彰學期中的優秀成績和獎項。
- 展示學生在藝術、科技、體育等方面的成果。
- 同時開放給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觀。
活動預期效果:
1. 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學校環境和生活節奏,提高學習成績。
2. 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潛能,提高綜合素質。
4. 提升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和榮譽感,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
5. 增強學生和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助,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注:本活動方案僅為參考,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學校的特點和資源進行調整。
學校周邊交通整治方案范文 篇3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教育局要進一步加強對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舉措,強化工作落實,確保中小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工作取得實效。各中小學校也要根據市縣的安排部署,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加強分工合作,切實保障所有學生均能在線學習。
二、狠抓工作落實
(一)市教研所要按照各學段國家規定的課程設置要求,結合課程標準,加強對全市網絡教學的教法、學法的指導。要組織專職教研員、學科帶頭人以及各類名師加強對全市線上教學進行培訓,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進行指導,提高在線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市電化教館要整合各類優質數字資源、優秀在線教育平臺等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要深化“渭南e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收集、整理優質課例資源向縣市區和學校推送,供師生下載學習,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構建“覆蓋全體、科學方便、免費公益”的學習服務體系。同時,要向縣市區和學校推薦免費優秀線上教育平臺,供縣市區和學校選擇使用。
(三)縣市區教育局要深入推進并指導區域內中小學校線上學習工作的開展,組織縣域內的學科骨干和教學名師,錄制并遴選優秀同步課例實錄,供網絡教學使用。同時,要通過網絡形式開展遠程培訓,讓教師掌握在線教學的技術要求和基本方法,要指導、開展網絡教研,提高信息技術技術環境下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實效。對于不具備條件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縣市區要指導學校登錄省教育廳門戶網站“信息化”專欄。
“教學資源”欄目免費試用相關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四)各中小學校要按照縣域內的安排部署,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線上教學工作方案和具體的落實措施,要制定詳實的課程安排表、課程內容設置、課程進度、學生每天學習時長等,合理安排線上教學計劃。要落實和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人,加強對學生在線學習的考勤,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按照課程安排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要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成效的檢測,利用微信、QQ和電話等形式,加強家校溝通、組織輔導答疑等活動,確保學生線上學習達到預期效果。
三、提高工作成效
(一)確保經費投入。各縣市區要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必要的活動經費投入到位,保障活動正常開展。同時,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二)深化政企合作。各縣市區要加強與電信運營商和優秀線上教育平臺的合作,擴大優質教育課程資源,更好的服務學校和學生。
(三)加強督導檢查。各縣市區要加強在線教學工作的督導檢查,確保在線教學工作全面有效實施,確保教師在線授課活動科學規范。
四、提前謀劃開學工作
各縣市區教育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提前謀劃春季學期開學工作,制訂開學工作預案,要創造條件設置校園隔離區域,提前做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洗滌、口罩、紅外體溫測量儀等物品的儲備,做好學生晨檢、午檢預案等防范措施。
各縣市區教育局于2月7日(星期五)前,將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教學工作方案以及負責人、聯系人信息(包括單位、姓名、職務、聯系方式)報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