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案(通用4篇)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欣賞,使幼兒初步知道《茉莉花》是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使用了薩克斯演奏。
2、根據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并能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能按音樂的節奏用動作來表現。
3、鼓勵幼兒樂意與同伴合作,分角色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圖譜、錄音機及磁帶、薩克斯
活動過程
(一)隨《新疆舞》的音樂跳入場。
師:剛才我們跳了什么舞?(《新疆舞》),你覺得新疆舞的音樂聽起來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說出新疆舞的音樂很歡快,很高興)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爸爸老師,我們掌聲歡迎,爸爸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呀?你們知道嗎?(不知道),那請爸爸老師告訴我們吧。(這是薩克斯)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問爸爸老師呢?(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問問題)
(二)欣賞樂曲,感受樂曲ABA結構。
1、師:今天,爸爸老師還給我們用薩克斯帶來了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2、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很流暢、很舒服、很優美)師:這段音樂就是由薩克斯吹奏的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蘇南地區的民歌聽起來比較慢,給人的感覺就向你們說的很舒服、很優美。好,我們再來欣賞一次,拿起你手中的小畫筆,我們一起來畫音樂吧。(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3、師:你們畫的真不錯,閉上你們的小眼睛,看,誰飛來了?(蝴蝶飛來了)它飛到我的花園里。(出示圖譜)(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師:你們發現我的花園圖譜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你覺得這段音樂說了些什么呢?除了蝴蝶在飛,你還想到了別的什么呢?(讓幼兒自由地說,再請幾個小朋友上來表演。)
4、幼兒隨音樂自由地表演。(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三)欣賞A段音樂,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
1、組織幼兒聽A段音樂,感受A段音樂的起止。
師:蝴蝶來到花園里,飛一飛,歇一歇,飛一飛,又歇一歇,讓我們來看一看它歇了幾次呢?(A段音樂1次、停止)
2、啟發幼兒用開花的動作表示A段音樂的起止。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當蝴蝶飛到花上歇一會的時候,我們手中的花就開一次。(A段音樂1次、停止)
3、啟發幼兒用各種動作來表示A段音樂的起止。
師:我們除了可以用開花的動作來表現這八個樂句外,你們想想看,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幼兒自由回答,并給予幼兒肯定。)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把你想的各種動作跳出來。(A段音樂1次、暫停)
(四)欣賞B段音樂,結合圖譜表現B段音樂。
師:花園里除了有蝴蝶飛,還有什么想和花做好朋友的呢?(還有小蜜蜂、有云彩、有蝸牛)誰來做花?(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動物們和花兒一起唱歌跳舞啦。)(B段音樂一次)
(五)欣賞最后一段音樂,幼兒隨音樂表現。
師:天黑了,小動物們該回家了,它們飛一飛,歇一歇,飛一飛又歇一歇,高高興興回家了。(A段音樂一次)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用薩克斯演奏的一首蘇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讓我們聽著《茉莉花》的音樂一起去春游吧,來,坐上我們的小船,準備出發羅!(音樂一次、CD加薩克斯)
(七)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活動反思
《茉莉花》這首樂曲非常優美,它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的江南民歌。但對于我們北方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茉莉花的認識還是膚淺的陌生的。那么如何讓幼兒欣賞,從哪方面欣賞?于是我們煞費苦心,認真分析歌曲內容、旋律性質。最后決定從情感的熏陶入手,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朵朵形態各異,充滿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投入,陶醉其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了各領域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得當,都有小結與教育意義。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觀察并模仿幾種動物的飛行,體驗韻律活動中的協調、交流、合作的快樂。
2、根據音樂情景,學會用聲音、動作、表情表達情緒;
3、分析全曲節奏并感知變奏。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掌握語詞并能角色扮演及律動。
教學難點:將節奏重組使全曲變奏,并拍念出來
音樂分析:
兒謠《風箏與小鳥》共四段八句話,與詞中出現了四種飛行的動物(小鳥、蝴蝶、蜻蜓、蜜蜂),兒謠節奏感強,并能感受出音色和情緒的明顯變化(主要表現在語詞“真生氣”與“別生氣”。),CD中每句節奏均體現為_______。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好,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有個小孩子,名字叫寶寶,春天來了,寶寶的媽媽爸爸要帶著他去郊外春游去,寶寶玩得可高興了,他先和節奏寶寶寶玩游戲,可是,寶寶太小,不會拍節奏,我們來幫幫他吧。
1、教師出示十六宮格,請幼兒根據磁鐵排出的節奏摸拍。
2、教師來拍節奏,幼兒用磁鐵貼出相應的位置。
3、教師彈琴,幼兒感應節奏。(高音拍手,低音踏腳。)反思:大部分幼兒能夠聽辨教師拍的節奏,并且拍出相同的節奏,還能用磁鐵在十六宮格中貼出相應的節奏型,但是個別幼兒還學要教師和其他幼兒的幫助,他們對ta和titi掌握得好,但是tiri-tiri就會聽成兩個titi。
二、基本部分
我們教會了寶寶拍節奏,寶寶可高興了。現在小寶寶拿出了自己的風箏準備放呢,郊外的空氣真好,寶寶抬頭看到了好多小動物在天上飛著,寶寶的風箏和他們還做起了游戲。你們猜猜看他都看到遇到什么動物了?
1、老師放兒謠《風箏和小鳥》,請幼兒聽找語詞中的四種動物,老師出示圖卡,并介紹飛行特色。
2、角色扮演
小鳥:拿著彩條上下揮舞
蝴蝶:手持紗巾,前后開合當翅膀
蜻蜓:手臂伸直,左右傾斜飛舞
蜜蜂:手縮起振翅狀
反思:
帶孩子進入動作創編環節中,本以為讓幼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得進行活動,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為,讓孩子快快樂樂得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沒有考慮到環境對幼兒影響的問題,孩子當時特別的興奮急躁,老師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和時間去組織,老師沒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幼兒得行為。
(1)教師請幼兒傾聽兒謠,注意四段不同動物的語言,請幼兒逐句換音色,真生氣可以用跳或踏腳來表現情緒,別生氣可以用拍手或擺手等動作表現。
(2)請幼兒一句語詞用兩種音色表現。
(3)請幼兒兩人對話的形式對話。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受具有勞動號子的音樂風格,學習用雄壯有力的歌聲、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
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嘗試創編動作。
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重難點:
1、重點:初步學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具有勞動號子的音樂風格。
2、難點:理解勞動號子在劃船比賽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電子琴、自制圖片、圖譜、劃船比賽的VCD、一面小鼓。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劃船比賽VCD,感受劃船比賽時你追我趕的氣氛。
1、教師提問:他們在做什么?他們是怎樣劃船的?(引導幼兒學做劃船動作)
2、結合練聲,氣息練習,引導幼兒用“嘿呦!嘿呦!嘿嘿!”“加油!”的助威聲為劃船比賽鼓勁兒,同時感受勞動號子的作用。
二、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1、教師有感情地清唱歌曲。
提問:在歌曲中你聽到了些什么?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第一段。
提問: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這首歌?(引導幼兒用雄壯有力的聲音唱歌)
3、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嘗試創編動作。
4、初步學唱歌曲第二段,嘗試創編動作。
(1)提問:哎呀!不好,起風了,風浪越來越大,小船搖搖晃晃的,怎么辦?
(2)引導幼兒創編多人合作劃船的動作。
(3)幼兒跟著老師學唱歌曲第二段。
三、進行勇敢、團結的品德教育。
四、完整學唱歌曲,并進行表演。
1、分組進行表演。
2、教師敲小鼓,幼兒聽鼓點進行表演。
五、幼兒做劃船動作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們雖然較感興趣,但是他們都一直在跟我做動作,創造表現的機會不多,在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標過于籠統,而且重點不明確。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視聽、律動、繪畫、游戲、情景表演、節奏樂敲擊等形式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2、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鼓勵幼兒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經驗:會基本的五線譜知識。
材料:錄音機、磁帶、樂譜。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1、齊唱歌曲。
2、邊拍手邊唱星星譜。
3、邊拍手邊唱五線譜。在活動中再度熟悉音樂主題。
二、音樂欣賞:《小星星變奏曲》片斷。
1、認識音樂家---莫扎特。
2、聆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和表現心中的感受。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三、師生共同創作《小星星的夢》。
1、教師示范創作,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變化。
2、幼兒改編音樂主題或變換形式進行創作。
當部分幼兒創作時,教師引導其余幼兒隨著音樂的變化邊律動邊感受音樂的變化。
啟發幼兒把前階段美工活動"自制星寶寶"的經驗遷移到音樂創作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的創作活動提供支持性服務,如:音樂軟件的提供、小樂器的準備等等,方便幼兒即興創作。
四、小結。
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的創作,并能大膽評價同伴之間創作的優點,互相學習。
思維延展點:
能通過對音樂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來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