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門店營銷方案(通用3篇)
兒童節門店營銷方案 篇1
一、活動由來
為慶祝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讓小朋友們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節日,給家長們創造關心孩子的機會,x餐廳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美味可口的兒童套餐、精美的禮品,六一期間童真蕩漾,讓孩子們在歡樂的天地、繽紛的美食世界中度過一個快樂難忘的“六一”兒童節。屆時x將推出系列精品兒童菜肴和美食,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提高x在北京的美譽度,吸引更多的家庭來x消費,讓家長和小朋友們來x餐廳分享美食、體驗快樂。
二、活動時間:
6月1日--6月5日
三、活動主題:
歡樂童年,精彩無限
四、活動內容:
屆時,x餐廳策劃主題活動給參與活動的兒童朋友一個驚喜、一份快樂、一份難忘的記憶、一個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活動一、6月1日——6月5日期間,凡帶兒童到x餐廳燕莎店就餐者 9 折優惠(不含酒水服務費)。
活動二、6月1日——6月5日活動期間,帶兒童來x餐廳各店用餐者,均可免費獲贈水果沙拉一份。
五、活動宣傳:
1、背景音樂:6月1日當天在餐廳和包間里播放兒童喜歡的歌曲。
2、視覺宣傳:5月30日(提前兩天)開始宣傳,主要宣傳畫、服務員口頭向新老客戶介紹等多種形式推廣,以達到最佳的效。
兒童節門店營銷方案 篇2
一、發展的大趨勢:
二、校園發展背景:
作為一所擁有超過二萬人的,我們學校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縱使學校有著兩大飯堂,若干個小賣部和零散的小,但在水果送貨上門服務這塊市場依然十分空白,追求健康的消費,有時為購買水果,要走到校外相當遠的地方購買。因此,我們打算在學校內開立水果宅急送業務,主營產品是各類新鮮的水果。我們致力于為學生提供超值新鮮的水果產品,并宣傳相應的水果知識,提高學生們的生活質量和飲食健康。
三、可行性分析:
水果,這種大眾消費品已逐漸轉變為生活必需品,是大眾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們學校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使我們學校的在校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現在大概有20000多人。如此大的校園必然對水果的需求巨大,經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在家都有經常吃水果的習慣,他們在校同樣對這方面具有強烈的需求,只不過,要到外面買,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了。再說現在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身體的健康了,經常也會買一些水果來補充一下營養,特別是女有些人可以把它當飯吃。水果店,很小的投入就可以運行,所以從理論上講,開設水果店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四、宏觀環境分析:
重要組成部分。宏觀環境有利于校內水果店送貨上門的發展。
五、市場容量和趨勢:
長期固定于食堂幾種樣式食物的消費,使本身營養不夠完善的同學更加營養失調,我們致力于平衡膳食的需要,為同學們提供及時的健康的食品供應。水果賀卡,鮮榨果汁,水果零售,水果搭配,更是會讓我們引領出一個新的潮流和送禮方式。再加上價格方面我們是充分考慮了學生活水平,以物美價廉來定位的。所以,只要是學生就是我們的'客源,而且我們提供上門服務,便利的服務體系讓學校里面的輔導員以及給教職工也是我們的客源,經過調查,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用心經營,努力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和保證產品的,水果產品最重要的是安全,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培育我們的顧客群,每天有100的客源量。而且,隨著超市知名度的提高以及管理的改善,客源量會有增加的趨勢。
兒童節門店營銷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二、工作目標:
1.參與園所管理,發揮橋梁作用。努力營造家園合力的教育環境,提高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家園關系的親密度和融洽度。
2.營造育人環境,提高指導實效。
3.豐富活動形式,確保活動質量。
4.立足社區服務,做好宣傳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參與園所管理,發揮橋梁作用。
1.積極發揮家委會的作用,由集團家委會牽頭,發揮各班家委會成員作用。
2.建立家委會群。要求家委會成員與班級家委會成員之間,建立qq群,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橋梁作用,參與管理和督查各方面的工作,提高辦園質量。要求家委會成員共同參與幼兒園各重大活動的籌辦和策劃工作,真正為幼兒園的發展獻計獻策。
(二)營造育人環境,提高指導實效。
1.開展有主題的專題講座,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水平。
(1)發放家長問卷調查表,針對“共性問題”,根據家`需要,以園級或班級為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家長授課活動。
(2)邀請“家庭教育指導”為家長們作專題性的家庭教育指導講座,刷新教育理念,提高指導能力。
2.開展沙龍研討活動。要求圍繞班內“焦點問題”和“熱點問題”展開交流研討,在互動交流中切實解決“真”問題。
3.開好有主題的。會上,除了向家長介紹班級情況之外,更主要的是對一些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開展專題講座、專題討論、經驗交流,如對剛入園兒童的家長開設“三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教育要點”以及“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組以“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如何加強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大班組圍繞“如何培養幼兒的自制力和堅持性?”及“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等方面講座,從而豐富家長的教育經驗,以形成共識,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