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通用6篇)
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交流分享對“勇氣”的認識,理解勇氣的含義。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的表達,反思自己需要哪些勇氣。
3.勇于接受挑戰,體驗付出勇氣后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1.掛圖43號;磁帶及錄音機,紙、紅、黑筆。
2.《勇氣》ppt及繪本。
3. 小桌子、愛心網、安全墊
活動過程:
(一)什么是勇氣——初步理解勇氣的含義
師:聽說過“勇氣”這個詞嗎?什么叫勇氣?你覺得你是個有勇氣的人嗎?一起來看一本書吧,書的名字就叫勇氣,仔細看哦,也許里面就有你的影子。
(二)勇氣有哪些?——了解勇氣表現的多種方式
(1)教師演示PPT講述前半段,師:剛才看到的是我們生活中平平常常的勇氣,原來勇氣會有這么多種(出示PPT場景)這里有一座勇氣之村,每座房子里藏著書里講到的一種勇氣,你能記住哪些,能用響亮、清楚的聲音講一講嗎? (幼兒根據記憶表達書中的勇氣,教師顯示相應圖示)
(2)教師操作PPT,出現空白場景:勇氣之村中還有一座空房子,那還會藏著什么樣的勇氣呢?(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擴散勇氣的相關經驗。)
(3)師:原來在我、你、他,所有人身上都有可能藏著各種各樣的勇氣。
(三)我有勇氣嗎?——表達分享自己、同伴獲得勇氣的感受和經驗
(1)師:每個人身上擁有的勇氣都一樣嗎?在各種各樣的勇氣中你已經做到了哪些呢?你是怎樣做到的?說說你勇氣的故事吧。
(2)師: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平平常常的勇氣哦。獲得這么多勇氣,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比如可以讓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使自己更快樂;讓自己更健康、更勇敢、使環境更美麗、生活的更舒適、可以讓親人放心等等)
(3)教師總結:真不容易,有的勇氣需要我們付出膽量、有的勇氣需要我們堅持、有的勇氣需要我們不怕艱苦、有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克服苦難。看似平平常常的勇氣,也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
(四)不一般的勇氣——認識更高一層的勇氣
(1)繼續觀看PPT后半段
師:剛才這些是我們平常能夠做到的勇氣,還有一些勇氣可不一般。
(2)師:為什么說這些勇氣不一般?看到了太空,讓你想到了誰?
做警察或者消防員需要什么特別的勇氣?
除了勇敢之外,要做這些了不起的事情我們還應該做哪些準備?
(3)師:是的,勇氣不單需要勇敢的膽量,能吃苦、能堅持的精神,還需要我們認真學好各種本領,做好準備,才能得到更厲害,更不一般的勇氣。
(五)勇氣大挑戰——感受同伴的支持與自己的勇氣
(1)介紹規則:想讓自己變成更加勇敢的人嗎?考驗大家的時間到了,這是一個勇敢者的游戲,需要我們大家的合作,一個人站在桌子上,背對著大家,其他人一起拿一張大網張在桌子的邊上,桌上的人不能轉身,直接向后倒在網里,拿網的人要接住他。
(2)活動前提問:拿愛心網的孩子們,你們能保證成功的接住朋友嗎?怎么做才能保證成功?
(3)活動后提問:站在高處的孩子,站在高高的桌子上,你在想什么?為什么你能勇敢地倒下去。
(4)師:相信朋友,是朋友使你增加了勇氣,朋友為你加油也是在給你勇氣(出示ppt最后一頁)勇氣就是互相給予信任和幫助。。
(六)續寫勇氣——收集記錄自己現在的、以后的勇氣
1.師:其實勇氣就是一本書,翻到每一頁都有不同的內容,在這里,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本你們自己的勇氣之書,書名就叫《我的勇氣》看看里面,(老師翻閱)都是空白的,送給你們,當你得到一種勇氣的時候,就把它記錄下來,當你把它記滿、甚至記不下的時候,你就成為一個渾身充滿勇氣的、了不起的人了。
2.延伸活動:幼兒繪畫《勇氣》
請幼兒把自己認為很有勇氣的行為畫下來,并且要讓別人一看就明白你想表達的是什么勇氣。
總結: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勇氣,說明我們都很棒,其實生活中需要這些勇氣的地方還很多,所以我們要和勇氣成為永遠的好朋友,讓自己的小勇氣慢慢變多變大,那時你們就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附:《勇氣》
勇氣有許多種,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
總之,不管是哪一種,勇氣就是勇氣。
勇氣,是你第一次騎車不用安全輪。
勇氣,是你有兩塊糖,卻能留下一塊到第二天。
勇氣,是剛搬到新地方,大方地說:“嗨,我的名字叫威利,你們呢?”
勇氣,是蔬菜時不做鬼臉,先嘗嘗再說。
勇氣,是和別人吵架后你先去講和。
勇氣,是你知道個大秘密,卻答應對誰也不說。
勇氣,是愛它,卻不摘它。
勇氣,是不開燈就上床睡覺。
勇氣,是從頭開始。
勇氣,是上探太空,下探深海。
勇氣,是立志做一名消防員,或是一名警察。
勇氣,是我們相互給予的東西。
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 篇2
一、主題來源:
在每天的營養餐中都有不同的水果,而水果在我們的生活中顯而易見,一天,一位小朋友在吃蘋果的時候突然說:“這是蘋果寶寶”,其他的小朋友都圍繞“蘋果寶寶”的話題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這些蘋果是從樹上摘下來的”,有的說“媽媽說,吃蘋果要削皮”,有的小朋友還說“我也經常吃水果,我們家的水果都是在家誼超市買的。”看到小朋友對水果這么感興趣,我想,我們班何不開展一個關于水果的主題活動呢?“水果寶寶”的主題探究活動由此而產生。
二、教育目標的預設:
*情感目標:1.學會傾聽同伴的說話,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講述。
2.體驗活動的快樂。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態度目標:1.積極參加外出活動,并能按要求做,懂得如何與別人交談。
2.能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清楚地表達出來。
3.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和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
*能力目標:1.能用各種美術方法表現水果,創意地在水果上想像添畫。
2.跟隨音樂節奏做動作。
3.增進手眼協調能力,促進肢體各部分的協調能力。
*知識目標:1.知道各種水果有不同的吃法,它們的家在哪里。
2.知道常見水果的食用方式。
3.知道果汁有營養,了解制作的過程,并學習做法。
4.知道繞口令是中國特有的兒歌形式,并感受樂趣。
*技能目標:1.學習用塑料刀切水果。
2.學習短小的創編歌曲。
3.學習用多種水粉色彩表現自己喜歡的水果。
家長配合工作:
1、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水果的圖片。
2、為幼兒記錄活動前的調查問卷。
3、參與親子活動:水果時裝舞會。
本期討論話題:
小一、小二、小三班的家長們,您們好,請問您對您孩子所在班,所進行的主題活動有何感想?有更好的建議嗎?歡迎您用書面的形式向老師提出您對本次活動的提議。把孩子教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也少不了您的支持,謝謝!
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和特點,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知道腳會隨著人體而慢慢長大,激發幼兒對生活及自己成長的熱愛及渴望。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音樂磁帶。
2、用橡皮泥做成的泥塊。
3、大小不等的腳印,標記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腳步律動,和小腳一起跳舞。
二、引導幼兒在玩的'時候探索腳,感受腳的特征。
1、邊念脫襪子的兒歌,邊脫襪子。
2、你的腳上有什么?動一動。(點數腳趾)
3、摸腳背、腳底、腳跟,知道它們的名稱及所在部位。
4、通過身體動作引導幼兒了解腳的作用。
師:我們的小腳可以干什么?
三、操作活動:比腳印
師:瞧,這些是什么?(出示腳印)
猜猜這是誰的腳印?讓我們來給腳印排排隊吧!
講一講你是怎么排的?(從小到大、從大到小)
小結:我們在慢慢長大,腳也會跟著慢慢長大。
四、印腳印
讓我們把腳印印在泥上留個紀念吧!橡皮泥是油的,摸過腳,腳上的細菌
都到手上去了,讓我們去洗洗手吧!
室內活動:區域活動
重點:會整理自己玩過的玩具,能按標記收放
戶外活動:
1、游戲:高人走、矮人走
重點:能沿著黃線,一個跟著一個走
2、游戲:摘蘋果
重點:能跨過障礙物
3、自主活動:器械等
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學習兒歌的樂趣。
2.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
3.通過兒歌能體會到伙伴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
活動準備:
1.音樂《找朋友》。
2.小金魚和透明魚缸。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的興趣。
1.老師發出嘆氣聲,作愁眉苦臉狀,提問:你們聽到什么聲音了嗎?
2.(出示一條小金魚)提問:它為什么要嘆氣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幫助幼兒理解孤孤單單的意思)。
3.學習第一句歌詞:一條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愁。
4.提問:有什么辦法能幫助它,讓它快樂呢?小朋友們討論。
5.小結第二句歌詞:二條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
6.提問:你們還想幫助它們找朋友嗎?(出示三條魚)
小結第三句歌詞:三條魚,水里游,快快樂樂做朋友。 二.欣賞兒歌《小金魚》。
1.欣賞兒歌。
2.老師和幼兒一起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
3.根據兒歌進行表演。(邊唱兒歌邊做動作,加強對兒歌的進一步的理解)。
三.學唱兒歌《小金魚》。 四.聽音樂玩游戲。
播放音樂《找朋友》和《小金魚》,幼兒自由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藝,體驗一起游戲的樂趣。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唱歌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展示自己的才藝。 生活活動(9:30-9:40):
幼兒有序的上廁所,洗手,喝水。 操前準備,整隊出操(9:40-9:50): 幼兒分男女二隊,排好隊形,有序的出操。
早操(9:50-10:10):
幼兒精神飽滿,在規定的位置站好,和老師一起做早操。 區角活動(10:10-10:30):
安排幼兒有序的組織區角活動,不大聲的喧鬧。 生活活動(10:30-10:40):
安排幼兒有序、安靜的入廁,洗手,喝水。 戶外活動(10:40-11:10):
1.《熱身操》,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模仿老師的動作,律動身體。
2.游戲《吹泡泡》,能隨兒歌做動作,體驗一起游戲的快樂。
3.自主活動。
餐前準備(11:10-11:25):
老師做好幼兒碗勺的消毒和擺放,幼兒有序的入廁,洗手,做好就餐準備。 午餐(11:25-12:00):
1.幼兒能安靜的'、有序的、獨立的愉快進餐 ,盡量保持桌面干凈,不隨意撒飯。
2.幼兒不挑食,飯菜搭配著吃。 餐后散步(12:00-12:10):
幼兒吃飽后,有序的排好隊去操場散步,要做到不推擠。 午睡時間(12:10-14:10):
在老師的幫助下脫衣服后,幼兒能安靜,迅速的就寢,不說話,不吵鬧。 起床,入廁,穿衣,梳頭(14:10-14:40): 午睡后能安靜的起床,不哭鬧,在老師的幫助下穿衣后有序的上廁所,洗手,在午點區坐好。 午點(14:40-14:50):
安靜的吃午點,不大聲說話,不把點心到處撒。 午間操(14:50-15:05):
幼兒注意力集中,不大聲喧嘩,跟隨老師做操。 游戲活動(15:05-15:25):
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小薯片捅,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小桶發出聲音。
出示空的小桶,“今天小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
教師搖動空小桶,“你們聽,怎么沒聲音?”
1、教師設問:
你有什么辦法讓小桶發出聲音?(在小桶里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小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小桶里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
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
“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你的套桶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小桶中放了什么?(個別回答)
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
這個聲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小桶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小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里,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
“小朋友拿著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后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這一次玩了什么?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小桶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范。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裝的是什么?”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小桶里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小桶,讓幼兒比較。
“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真能干。”
“我這里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里裝的是什么?”(幼兒猜測后,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么一樣的東西,在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小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四、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小朋友的小桶娃娃發出這么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五、結束活動。
室內活動:小桶娃娃穿新衣
目標:能沿燜線撕紙,會正確使用膠棒,體驗成功的樂趣。
重點:雙手捏住燜線的兩側,上下分別用力。
戶外活動:
1、響桶娃娃操
重點:能積極參與活動,模仿老師的動作。
2、游戲:響桶送給好朋友
重點:能在平行線間自然地走
3、自主活動
重點:能按意愿進行活動,探究小器械的多種玩法。
下午:
4、生活活動:能安靜的午睡
重點:
幼兒的活動設計方案 篇6
游戲目標:
1.練習在一定的范圍內四散躲閃跑的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感受和老師、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游戲準備:
漁網一個,大圓圈(操場上),兒歌《小金魚》。
游戲過程:
1.熱身運動,播放音樂《感恩有你》,跟隨老師一起律動,活動四肢。
2.幼兒自由模仿小魚游。
3.老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四處自由模仿小魚游。
4.老師說游戲規則,老師扮演漁夫,手拿漁網在池塘邊,幼兒是小魚,在池塘里邊唱兒歌邊游來游去,兒歌唱完老師就撒網捕魚。
5.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
6.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結果。
7.再次游戲。
8.評價游戲,表揚遵守游戲規則的幼兒,貼獎勵貼。 生活活動(15:25-15:35):
有序的入廁,洗手,喝水,給幼兒隔隔汗巾。 區角活動(15:35-16:15):
有序的安排幼兒在教室的區角活動,禁止大聲喧嘩。 離園(16:15-16:40):
學會耐心等待家長的到來,走時幼兒把自己的椅子擺好,與老師道別,幼兒與家長手牽手高高興興離園。
活動反思:
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都是在一日生活中進行的,“一日活動皆課程”就意味著幼兒從入園到離園各個活動及活動之間的過渡環節都蘊含著一定的教育價值。在平時的工作中如何提高一日活動的質量,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在幼兒園一直努力追求著快樂的工作,如何讓孩子快樂的、健康的成長,并在一日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是我不斷學習和改進的目標。
1.在活動中我注重細節,把一日活動落實到計劃中。
不管什么樣的活動都離不開周密的計劃,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不會手忙腳亂。孩子從入園起就在我們的視線中,既要讓孩子快樂的游戲、生活,活動中又要讓幼兒得到發展和提高。所以在一日活動中既要有計劃又要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在區角活動中,老師既要準備好操作材料,也要有幼兒自主性選擇的材料,要充分的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又不能讓他隨便的亂選,要注意活動的整體性、有效性和銜接性,能充分的體現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
2.注重細節,并把每個活動落到實處。
“把一日活動當課上,把課當游戲做“,體現了老師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如在上音樂課的時候,我把有些尖叫的孩子的聲音用手機錄了下來,然后放給他們聽,請小朋友們討論好聽嗎?為什么?如果是你會怎么做?讓幼兒知道要有節奏的唱歌,不能亂嚷亂叫,會很難聽。從活動中我總結出了,要發現問題及時想辦法,讓幼兒先討論,在實踐,再討論,再實施,在一日生活常規中逐步建立規則,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
3.注重細節,提高活動效率。
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把教室內的物品做好歸類如:把橡皮泥、油畫棒、水彩筆之類的物品按序擺放好,讓幼兒在什么位置拿的物品玩完了之后能放回原位,把毛巾,水杯等放在固定的位置等等,只有老師有強烈的規則意識,并在平時的活動中認真的貫徹實施,孩子們也才會在班級的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從而提高活動效率。
4.注重細節,讓幼兒學會管理幼兒,提高活動的效果。
每個班上都有一些優秀的兒童,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可以多培養這些幼兒,讓他們配合老師一起管理小班級,如幫老師整理小凳子,幫老師收拾玩具,幫老師拿油畫棒等等他們力所能及的小事,既學會了自己如何去做,又能帶動其他的小朋友跟他學習,老師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日活動的工作是繁瑣的,具體的,而幼兒生活能力的獲得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引導和幫助,需要老師要有足夠的專心、耐心、恒心和愛心。在生活活動方面,老師要有堅定的立場,把幼兒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讓幼兒感受到規律、穩定、安全和被接納的心理氛圍,同時也要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那么一日活動的安排和具體的實施就非常重要,需要老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和不斷的創新,認真的做好每個活動計劃,細致又耐心的實施到教學工作中,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