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范文(通用3篇)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范文 篇1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學生上下學乘車安全,積極營造我鎮教育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根據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堅持“政府領導、部門配合、規范管理、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針,全面加強學生交通安全制度建設和管理,逐步構建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的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
二、工作原則
鎮政府、學校齊抓共管,摸清各校學生實際上下學情況底子,以“依托公交、家長接送、學生步行”為原則,積極宣傳,防止“黑車”,做好我鎮學生上下學安全工作。
三、工作目標
積極解決學生上下學的實際困難,積極聯系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力爭在兩年內學生上下學無后顧之憂。
四、實施時間、范圍
學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實施時間為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實施對象為:難以保障就近入學且不能依托公共交通上下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其中以小學生為優先解決對象。條件原則上為學校所在地與村委會所在地3公里以上。
五、監管職責
為全面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營運,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和單位的監管職責。
鎮安監站:指導、協調、檢查、督促落實學生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領導責任制、工作督查制和責任追究制;積極改善本行政區域的道路交通條件,保證車輛行駛安全順暢;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學生分布情況制定學生接送車行駛線路和學生候車點建設調整方案;積極協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部門、學校查處學生乘坐車輛超載現象,積極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提高轄區內居民的交通法規觀念,切實做好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工作。
村頭鎮中心學校:負責抓好學生乘車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要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課程教學計劃,提高學生自我防范能力;嚴格把握學生乘車條件,做好學生乘車的組織工作;與提供接送車服務的營運公司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及時做好乘車學生數和學生分布情況等信息的匯總、上報工作,建立健全學生接送安全工作臺賬。
六、工作措施
(一)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或在寄宿制學校入學,減少交通風險。要妥善處理小學布局調整與就近入學的關系,堅持寄宿制學校建設和低年級學生就近入學并舉,對于無法實現接送的偏遠地區學生,應通過寄宿的辦法解決上下學的交通問題。
(二)積極推進校車工程。對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的有關行政村,鎮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按照實事求是、積極推進的原則,建立校車制度。可依托專業道路客運企業,成立學生校車運營公司,也可吸收依法取得校車服務資質的社會力量參與運營。要確保學生接送車輛符合校車安全技術標準。
(三)進一步規范學生接送車管理工作。嚴格準入制度,把好審核關、源頭關、行駛關、監督關、教育關的“五關”責任機制,做到定人、定車、定座、定時、定點、定線路的“六定”要求。密切防范、杜絕“黑車”接送學生現象。
(四)摸清底子,重點整治。鎮政府和學校一起對全鎮學生乘車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下面是全鎮中小學的學生上下學情況統計表。
從調查情況看,尤其是村頭初中住宿學生星期五放學和芳林小學的士谷、小溪邊學生上下學問題,由于公司公交車運力不足,特別是星期五下午放學,初中學生乘車嚴重超載,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針對這一問題,鎮政府與學校一起將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以家訪的形式對家長做工作,宣傳教育學生不要乘坐無牌無證、假牌假證、套牌套證及三輪車、農用車、報廢車和拖拉機等車輛。存在不穩定的安全隱患,要求他們在沒有通公交車的情況下,對子女上下學要一對一接送;
2、與家長簽訂安全協議,明確和增強家長的責任感;
3、積極聯系利群客運公司,盡量能開通村頭—匯坑—士谷—小溪邊村的早晚班車,以方便學生上下學;
4、與利群客運公司協商,村頭初中住宿學生星期五放學回家時,增加班車幫助解決。
5、協同有關部門堅決查處無證駕駛、無證營運的“黑車”,減少學生安全風險。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范文 篇2
全力打造 景區良好交通秩序,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樹立 良好形象,特制定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平安 暢通 建設為動力,以創建國家級山水園林縣城、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和 5A 級景區為載體,按照政府牽頭、部門包干,聯合執法、疏堵結合、規范管理的原則,加強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科學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文明、安全、暢通的交通長效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
(二)目標任務
禁限大貨車、拖拉機、三輪車(貨運)入城管理。
1.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
項目施工車輛冒裝、棄渣沿街散落、野蠻行駛等行為進行專項整治,
2.針對公交車、出租車不文明行為。解決無序運行、管理混亂問題。
提升國家級景區形象。優化區域內全面實施交通大循環,
3.規范 景區交通管理。強化對各類交通違法違規現象查處力度,提高駕駛員文明行車意識,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環境,為創建國家級山水園林縣城、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和 5A 景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領導
成立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副縣長張力任組長、副縣長陳愛軍任副組長,為確保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的順利實施。縣政府辦、法制辦、信訪辦、督查巡察辦、公安局、市政局、交委、城鄉建委、農委、商務局、發改委、旅游局、景區管委會、鎮政府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公安局交巡警大隊)由縣公安局副局長 任辦公室主任,交巡警大隊長陳輝任辦公室副主任,具體負責該方案的組織實施(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后)
三、優化區域及規范重點
(一)優化區域。優化區域為我縣 景區范圍路段。
(二)規范重點。對拖拉機、三輪車(貨運)和核載0.5噸以上貨車、車身高2.4米以上貨車實施禁限通行。
1.指定車型禁限通行。禁止拖拉機、三輪車(貨運)和核載0.5噸以上貨車、車身高2.4米以上貨車在7:00至21:00進入優化區域。
即:以 三角塔為入口至 岔路口路段直行和沿途各路口右轉彎至城東大道通行;其他車輛單向循環通行線路與以往不變。
2.單向循環通行。禁限車型在禁限時段內禁止進入禁限區域。禁限時段以外實行指定線路單向通行。
不受禁限約束。
3.特殊車輛實行持證通行。居民日常生活品配送車、垃圾清運車、施工車輛等經審批后可持證通行。
進出口必須是從三角塔進入,
4.蔬菜運送車輛設固定場所。將蔬菜運送車輛中轉地轉移至 貨運停車場。卸貨后從停車場經三角塔出城。
四、方法步驟
共分為三個階段。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工作從4月1日起至6月30日結束。
(一)宣傳發動階段(4月1日至4月9日)
落實工作人員,研究制定優化方案。召開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工作動員大會,縣電視臺播放、報》刊登《通告》成員單位召開物流及貨運等企業座談會、發放宣傳資料、組織車輛巡回宣傳。
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優化 景區道路交通工作由縣政府組織。嚴厲查處各類交通違章行為。
3天內將 停車場清理規范和平場,1.交通設施完善組。由縣市政局負責。可確保80-100臺貨車停靠,負責停靠 山、 方向需進城卸貨車輛,對縣城道路標志標線及安全管理設施進行規范設計整治。由縣公安局負責在城外( )完善提示性標識,為整治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抽調交巡警6人、運管執法10人、市政監察8人,3.城內整治組。由縣交委牽頭。分3個執法隊,交巡警、運管、市政各明確1人負責,加強縣城內交通秩序整治,重點開展客運市場整治和管理(方案另行制定)
市政、交巡警、運管配合進行整治(方案另行制定)4.施工車輛規范組。由縣城鄉建委牽頭。
發改委、鎮政府配合,5.信息掌控組。由商務局牽頭。負責對縣城物資供應、物價波動進行監控,保障縣城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供應,嚴厲打擊借機哄抬物價行為。
公安局、交委、市政局、鎮政府配合。負責做好群眾的宣傳教育、解釋疏導工作,6.疏導穩控組。由縣信訪辦牽頭。對無理取鬧、尋釁滋事、違法上訪的組織者和挑頭者進行教育打擊,同時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咨詢工作。
對階段工作進行督查,8.督察巡查組。由縣委縣政府督查巡察辦負責。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三)鞏固提高階段(6月21日至6月30日)
建章立制,總結經驗。確立長效管理機制。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切實增強責任感,下大力氣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確保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二)加強領導。又要密切配合,各成員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三)依法辦事。既要處理違章人員,又要注意工作方法,防止引發社會矛盾。對措施不落實、責任不到位,未達到預期工作目標的要嚴格追究有關單位的責任。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范文 篇3
(一) 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指導思想
以教育局交通安全整治動員大會精神為指導,結合我中心實際狀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突出重點,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堅決防止群死群傷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秩序,保障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三)工作目標
在全中心內深入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著力提升廣大師生、家長及接送學生人員的交通安全意識和避險能力。確保我中心學生不發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工作內容
1、學校周邊交通安全設施排查整治
我中心只有x幼兒園校門正對著小公路,所以已和村委會協商,裝警示牌。
2、校內排查
杜絕學生騎自行車現象,并要求家長接送孩子車輛有序。
3、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我校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宣傳欄、發放交通安全手冊,召開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及校輔導員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教育學生在道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不準追逐打鬧。并按照《中幼兒園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規定,加強安全教育,全面開展安全知識進課堂,并嚴格做到教學計劃、教材、課時、師資、考核“五落實”,充分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范避險能力。
教育學生不乘坐超員、超載、超速、無牌、無證等不符合安全技術要求車輛。并將其危害性以《致家長一封信》、召開家長會、與家長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等形式告知家長,工作過程留有影像資料及文字記錄,并做好存檔工作。
4、將學校開放和關閉時間告知家長
我校堅持在上課半小時前開放校門,方便學生進入學校。校門開啟后,有一名學校領導帶班,負責安排值班教師維持秩序,以確保學生進出學校安全。并以《致家長一封信》、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將學校作息時間和開閉校門時間告知家長,向家長提出履行職責要求,明確家長教育管理子女的責任、義務,按規定時間合理安排好學生到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