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月考學生獎勵方案范文(精選3篇)
初三月考學生獎勵方案范文 篇1
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凝聚班級的競爭力,形成必學趕超的教學和學習氛圍。特制定本方案:
一、獎懲時間:每學期月考考試
二、獎懲對象:初三年級全體任課教師及學生
三、獎懲辦法:
1、每次考試后,學校對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代兩個班或多個的教師,所代班級的學科成績均在前列。獎勵該教師獎金100元。
2、每次考試后,學校對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獎勵該學生每人獎金50元。
3、年級學習成績優秀班級獎,學校核算出班級參考學生總分平均分進行排隊設獎如下:
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
一等獎100元,二等獎80元,三等獎60元,獎金由班主任支配。
4、以上三項獎金由學校支付。
本方案由教導處起草,校委會研究決定,教代會通過,由教導處操作實施,解釋權歸校委會。
初三月考學生獎勵方案范文 篇2
為了更好地端正學風,提升我班文化素質,完成班級奮斗目標,特制定以下獎勵辦法。
一、獎勵經費來源:班費,勤工儉學費。
二、考核小組成員:班長,學習委員,科代表。
三、監督小組成員:團支部書記,學生代表:楊桐、范欣、梁上坤。
四、考試弄虛作假者取消評獎資格。
五、獎勵細則:
1、特優獎:月考年級位次前100名學生,獎學金20元。年級前50名學生,獎學金50元。
2、學習標兵:月考年級位次101—150名學生,獎學金10元。
3、優秀獎:月考年級位次151—200位學生,獎學金6元。
4、目標升位獎:符合下列條件者發獎學金5元,前100名者上升10名,前101至200名上升20名,201至300名上升25名,301至400名上升30位,401至500名上升35位,500名以后上升40名。目標以上一次月考成績為基礎,班主任修訂公示。
5、優秀科代表:學月考試達到班級學科奮斗目標即為優秀課代表,發獎學金5元,超目標1位依次遞增獎學金10元。
6、單科獎勵,年級第一位獎學金10元,班級前三位獎學金依次為4、3、2元,(不重復計算)
7、優秀學習小組長:每次月考小組成員升位平均數前5名者為優秀小組長,發獎學金5元。
8、優秀室長:以月為單位,班級考核扣分最少的兩個寢室室長為優秀室長,發獎學金5元。
9、懲罰:學月考試成績下降較多,符合下列條件者,交—班費5元。年級前100名者下降30名,101至400名者下降25位,401—500名者下降30名者,500名以后下降25名者。
10、年級前400位優生,學科未達到優生線,每科扣0、5元。
11、目標升位獎與(1、2、3、4項獎勵可以重復計算)。
初三月考學生獎勵方案范文 篇3
績效工資正式實施以來,教師待遇普遍提高,學校之間的待遇差距基本消除,對優質師資的流動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促進了區域優質教育均衡。但是,在學校內部,也產生了一些負效應,一些教師只愿意做好“分內”工作(與績效掛鉤的工作),還有一些教師“小富即安”,專業發展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當務之急是尋找并消除不利因素,放大績效工資的正向效應,促進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
一、獎勵性績效工資方案折射出的問題
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占總量的70%,按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確定分配方式和辦法。也就是說,學校對教師進行考核的是獎勵性績效工資部分。
筆者通過比較常州市鐘樓區20所小學、2所中學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方案發現,各校基本以《鐘樓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指導意見》為藍本,設崗位津貼、工作質量獎、工作量獎、教育科研獎四大塊考核項目。各項目所占績效比例根據學校具體情況略有差異,但均把基礎性工作的達成度作為考核重點。方案的操作性都比較強,體現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分配原則。在方案中,各校呈現出“四個傾斜”:(1)向語、數、英教師,特別是畢業班語、數、英教師傾斜。(2)向班主任傾斜。各校在規定的班主任津貼外,另通過星獎班級、優秀班級的評選對優秀的班主任進行獎勵。(3)向老教師傾斜。如設立“園丁獎”、“老黃牛”獎等獎勵項目。(4)向優秀教師傾斜。真正體現了“根據考核結果,在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
同時,筆者發現,在各校的方案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不足正是績效工資實施后教師發展放緩的重要原因。
1.價值導向不夠清晰
獎勵性績效工資不僅僅是對教師工作“量”的評價,更要體現“質”的內涵。縱觀各校的方案,最常見的關鍵詞是針對“量”的扣減,如:“校級教研活動或集體活動缺席一次扣20元,遲到一次扣10元”,“聽課節數不足,每少一節扣5元”……同時,在方案中,對考試科目的關注也使教師對“質”的理解不夠全面,如:“班級人數超50人,語、數、英老師每月加獎50元”,“所教學科在校、區各類測評中成績較好,或優秀率、平均分明顯高于平行班,酌情加獎”……有一所學校語、數、英學科的教學質量獎占整個獎勵性工資的40%,是綜合學科教師教學質量獎的2倍。
2.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對教師的考核應有完善制度的保障,個別學校的績效工資方案制定得比較“粗放”,在管理上表現出的是“人治”,在個別學校的方案中竟然出現了向某位校長請假之類的文字表述。獎勵性績效工資是一種高激勵的'外在報酬、高爭議的變動性工資,當績效工資發放產生偏離時,教師可能會產生不公平感。獎勵性績效工資方案考核的內容涉及到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學習進修、教育科研等各個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一定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保證。
3.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績效考核主要是由管理部門(領導)對教師進行考核,而績效工資與教師的工作掛鉤,與經濟掛鉤,因此教師們會把績效工資的高低與學校對自己工作優劣的評價等同。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讓教師產生“被考核”的心理壓力。
二、績效工資背景下教師管理的策略
1.重價值引領,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教育事業是“育人”的事業,是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基的事業。在績效工資實施的當下,我們更應該思考:我們的工作是為了什么?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教師?因此,覓渡教育集團策劃了一系列的師德建設活動。通過“今天,我們怎樣做覓渡教師”的大討論、“讀書與人生”沙龍、“發現身邊的偉大,贊許動人的平凡”先進事跡宣講、“覓渡教師”評選等活動,使講職業道德、講為人師表、講奉獻精神成為主流,比鉆研精神、比教育態度、比工作實績成為常態。
對于績效工資重“量”輕“質”的現象,我們同樣進行了思考。《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把升學率作為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這是對傳統的以學業成績衡量教師成績的糾偏。但是,不可避免的,種種因素使教師仍舊不得不注重分數。為了弱化分數,強化質量,要在獎勵性績效方案中適當調整平時教學常規與期末質量的比重。在考核過程中,更要避免出現緊抓學業成績不放的不正常現象。在覓渡的管理理念中,所有的課程都應該對學生的成長負責,要淡化學業成績,強調學業質量,因此,多年前,學校就在充分征詢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將教學質量獎改為所有學科老師一視同仁。在獎勵性績效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中,集團沿用了這一做法。
2.科學人性管理,激發教師職業的幸福感
考核制度的健全能帶來較為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結果,科學人性的管理則能激發教師職業的內驅力。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的過程中,一位老師的話給了我們很大啟發:“為什么總是要扣(錢),而不是加(錢)呢?”的確,獎勵性績效工資的實施是為了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激勵教師更好地教書育人,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一定要突出“獎勵性”。
在征求全體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各校可以對原有獎勵性績效工資方案進行修訂,使之更合理。崗位津貼、工作質量獎、工作量獎、教育科研獎四大塊考核項目的比重可以適當調整,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要通過各級各類的評選,特別是校級層面的評優評先,讓這些教師感受到被肯定、被欣賞的喜悅。
3.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構建科學考核程序
在績效考核中,如果學校管理層不能對教師的工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可能會打擊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一方面,針對目前獎勵性績效考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的現狀,需要引進多元評價機制。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部門、學生、家長,通過教師自評、部門復評、家長問卷、學生座談等方式進行綜合 評議。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考核程序。我們績效考核的基本程序是:教師參與方案制定,教代會認可方案,進行多元評價,評價后考核小組與教師進行溝通,最后教師本人確認。
4.重合作分享,鼓勵個人和團體共進
獎勵性績效首先需對教師個體進行考核,但教育工作需要團隊合作與分享,因此,考核既要肯定個人的成績,也要強調團隊的合作,通過獎勵先進個人激發個體積極性,通過獎勵先進團隊凝聚發展合力。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我們設立了項目獎,根據學生需求,教師自愿申報短期和長期活動項目,學校對優秀的項目給予獎勵。這種激勵機制催生了“乘著音樂的翅膀飛翔”新年音樂會,催生了“篦梁燈火”年畫展等優秀項目。而在項目活動中,教師的創造能力被高度激發,帶動了特色團隊的形成。我校美術教研組人人投入到年畫的創作中,并且形成了團隊后續研究的目標,組建了區級名師工作室。我校的音樂教研組被評為區優秀特色團隊,獲得區政府五萬元的高額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