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輔導活動方案(精選9篇)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1
活動主題:“增進交流,提高團隊凝聚力”
活動目的:
1.使團體成員積極融入團體,為團體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使團體成員彼此信任、相互協助、融洽相處;
3.使團體成員感受團結的力量,體會集體的溫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發揚合作精神。
活動對象: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協會成員
活動場地:待定
準備材料:報紙若干張
活動時間:50分鐘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在活動開始之前播放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營造活動氛圍。主持人說明本次活動主題及活動目的,并說明保密規定。
二、破冰之旅風吹
活動目的:讓學生放松身心,并打亂學生所站位置,便于之后活動的順利展開。
活動時間:10分鐘
活動程序:所有人圍成一個圓圈,先由主持人站在團體中說:“風吹”,學生問:“吹什么?”,主持人說:“吹…….的人”,那么所有…..的人就必須離開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尋找新的位置。沒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個節目,并作為新一輪的主持人重新提問“風吹”,如此進行下去。如有時間主持人還可以說“小風吹”,則…的人不動,沒有的…的人移開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
備注:可「吹」的資料:戴手表的人、扎辮子的人、穿X顏色衣服的人……做四組游戲
三、團體智慧心有千千結
活動目的:讓同學們體驗團結與合作的力量,從而增強集體凝聚力。
活動時間:20分鐘
活動規則:
A.同學間手拉手圍成圓圈,并記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邊分別拉的是誰。
B.記住后,當聽到主持人說放手時,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圍內走動,要求是走得越亂越好,再當聽到主持人說“停”時,家都立住不動,迅速找到原來左、右手所牽的那兩只手。
C.當手牽住后,再一定時間內恢復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
(1)一開始面對這個復雜的“結”時,感覺是怎樣的?
(2)來自不同班級卻同在一個社團,是否曾因為意見不一致產生心結,那我們應該以何種心態來面對這些“結”?
(3)要想解開這個結,靠的是什么?
四、團隊合作同舟共濟
活動目的:齊心協力,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義。
活動時間:20分鐘
活動規則:每6人一組,每一組的圈內放上一張報紙,要求每組的所有成員同時站在報紙上,尤其是成員的任何一只腳都不可以留在報紙外的地面。在行動之前每一小組可以充分討論,拿出最佳方案。再請各小組派人將報紙對折,比較各小組用時。如此下去,不斷將報紙對折,讓各小組的同學想方設法使所有成員同時站在報紙上。
分享感受:
(1)描述一下你們組剛剛是用怎樣的方法做到的?
(2)在此次活動中哪些是讓你印象深刻的?之前有無類似這樣的感受?
五、結束相親相愛一家人
讓學生發表在此次活動的感受,主持人總結學生在此次活動中的表現,讓學生之間相互擁抱,并說“有你們真好!”以此結束本次的活動。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2
一、目標:通過七個活動單元的設計,引導離異家庭孩子認識自已的成長背景,培養他們正確表達自己及分享內心想法的積極態度。
二、方式:輔導教師就設計的活動方案,以團體的分享及互動的過程來達到預定目標,在每一次活動后,輔導教師將會撰寫一份觀察記錄與報告,供學校輔導室參考,按實際需要由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配合學校輔導室追蹤及關心組員的成長情況,并建立完整個案輔導材料。
三、對象:小學四、五、六年級離異家庭的男生
四、時間:課外活動(40分鐘左右)
五、地點:學校多媒體室或適合孩子游戲的'場所
六、工作人員:心理輔導教師
七、活動內容安排內容:離異型家庭學生心理輔導輔導者收集案主資料成立“談心小組”共同確定目標、要求、原則
活動之一“我有我的小秘密”交流
活動之二“我在家庭中所感受的最痛苦”傾訴
活動之三“最愉快事件”或“我是一個……人分享”或“假如我是一個……人”的角色互換
活動之四“嚴重事件”討論
活動之五“我想要一個這樣的家”
活動之六“個人的夢想”
活動之七“健康生活輔導”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3
一、暖身:握手比賽(3分鐘)
規則:在指導者喊“開始”后所有成員必須面帶微笑問好的不停的和不同的人握手,一分鐘之內與所有的人握一次手,問一聲好。在指導者喊——停后所有人馬上停止所有動作,此時,每個成員會和另外一個成員的手相互握著,此時兩人一組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問對方自己感興趣的一些問題。
目的:迅速暖身和相識
二、知你知我(4分鐘)
規則:指導者喊“四人組合”后,兩人一組一起找到另外一組成員, 并向另外一組成員介紹自己的伙伴。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確 定介紹次序。如果時間允許,同學狀態不錯,可以繼續喊“八人組合”。 目的:讓成員進一步相識,產生親密感
三、解開千千結(5分鐘)
規則:讓一個自然班每一位手拉手成為一個圈,看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拉著的是誰,確認松手后,在圈內自由走動,指導者叫停,成員定格,站在此時走到的位置不動,手拉一開始左右手拉著的成員的手,由此而形成許多結或扣,不能松手,但可以鉆、跨、繞,要求成員設法解決難題,恢復到起始狀態。需要成員有耐心,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當排除困難解決問題時,可請成員分享活動感受。
手拉手報數分組,每個自然班分成2~3個組。
目的:團體合作,靠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體會團體支持對個人的意義和重要性。
四:我們的家(25分鐘)
目的:加強團體認同,增強團體凝聚力
活動規則:
按照活動三中的分組,讓小組內成員相互介紹(循環介紹方法,比賽哪個小組記得又快又好)。指導者會發給每個小組一盒彩筆和一張白紙讓小組成員一起設計本小組的代表標志,標語,以及五條活動契約。并讓小組成員自己推選出組長。
設計好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所有的成員解釋本小組的設計。然后所有的小組成員一起喊出自己小組的口號和契約,將小組的設計貼在墻上。
注意事項:知道盡量適當的關注每個小組的創作過程,如有機會可適當的參與進去。
留三分鐘時間給成員分享(靈活掌握此環節)
五、和我一樣(5分鐘)
目的:尋找彼此間的相識性,加深彼此認同,強化團體安全感。 規則:根據前面活動分成的小組開展,從小組中某個成員開始,大聲喊出:“我很想知道,在我們小組中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可以是相同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是相似的身體特征等等)”如果有一樣特征的呃成員則一起向前跨出一步,每個成員至少輪回一次。
注意事項:指導者可鼓勵成員提出有創意能活躍團體氛圍的相似特征。
六、集體創作——“四川是個好地方”(25分鐘)
2.完成之后,小組內相互交流畫作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東西。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給所有的成員講解本小組想要表達的內容。 目的:建立團體的力量和支持,提供團體資源同伴間獲得支持,突出文化特異性,團體凝聚力進一步形成。
作畫15分鐘+分享8分鐘
注意事項:指導者要尊重小組的創作成果,不對作品做任何評價性描述。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4
一、輔導目標:
總體目標:撫平學生心理創傷,穩定其情緒,使其正確認識車禍事件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困惑,端正自己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善待人生,學會感恩。
具體目標:
從認知上正確地看待車禍,通過情緒的宣泄、放松訓練,降低學生的焦慮感,積極適應生活;培養學生建立積極合理的認知方式,助其樹立自尊、自信,提高他們面對困境解決困難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輔導準備:學生凳圍成一圈、紙箱、筆和白紙、《感恩的心》視頻、《陽光總在風雨后》視頻
三、輔導對象:車禍受牽連的同學、老師。
四、輔導過程:
第一步:講明意圖,建立信任
今天我們開一個主題班會,是因為,我們有兩個同學在車禍中離開了我們!想起他們我們依舊心痛不已!平時他們總是給我們帶來歡笑,老師知道他們的離去給你們帶來了巨的痛苦!所以借這個班會課讓在坐的同學對這兩位逝去的同學表示祝愿,把我們對他們的愛通過特殊的方式傳遞給他們。
這件事情的發生,除了帶給你們巨的悲痛,可能還有震驚和困惑:生活中的苦痛真的可以通過死亡來解脫嗎?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我們該怎樣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及痛苦,甚至絕望的情緒?
第二步:情境重現,情緒抒發
團體分享:
1、車禍當時,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身體有些什么應?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各種情緒,并引導這些情緒都是人在緊急情況下的正常應。)
2、車禍過后,你做了些什么?想過怎樣做?沒法可施時你有什么感受?(從學生的分享中了解學生對事件的認知,并及時引導。)
3、小組討論分享。(現在,你最擔心什么?我們能做些什么?了解影響學生心理的關鍵問題,教給一些應對的方法,樹立學生信心,助學生重建安全感。)
根據學生討論得到的情緒應,老師給予指導,讓學生知道發生車禍后自己有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
第三步:情緒羅列,端正認識
1、心理應激應
當我們遭受一些重的打擊和挫折時,由于這些打擊和挫折超出了我們個人的承受能力,因而會帶來強烈的痛苦和壓力,并引起情緒、認知、行為上的消極應。
情緒上:感到悲哀、憤怒、愧疚與自責,焦慮、孤、無助、疲倦;驚嚇、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認知和行為上:不相信、困惑、迷茫、失去目標和感覺生活沒有意義;失眠、食欲障礙、漫無目的和心不在焉的行為、社會退縮行為、做惡夢、嘆氣、坐立不安、哭泣等;
還可能出現一些生理上的癥狀:如胃部空虛、胸口緊迫、喉嚨發緊、口干、呼吸急促、缺乏精力等。
2、悲傷現象
親人或朋友的突然去世,這是非常的災難性事件,會導致我們的急性應激并出現各種悲傷應:
(1)某種形式的身心癥狀或生理不適
(2)逝者影像縈繞腦海不去
(3)對逝者或死亡當時情境感到愧疚
(4)對外界有敵意應或消極看法
(5)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6)發展出逝者曾有的行為特征
(7)產生想追隨而去的念頭等。
3、跟學生交流這段時間他們情緒、認知、行為的表現
“這些都是你曾經歷或正在經歷的,都是正常的應。但我們仍需要學會面對和接受這樣的事件,并進行自我調節,需要讓悲傷告一個段落。現在我們帶著心痛一起緬懷和悼念我們的朋友。”
第四步:深情追悼,表達情感
“你走的那么匆匆,還多想跟你把酒交心談到天亮!”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會在這里做一個哀悼儀式。如果你有什么話想跟我們逝去的同學說,就把它寫下來吧!
1、讓學生先寫下最想對逝去同學的話。
同學把寫好的紙折成心形,播放《天堂沒有車》柔和的音樂喚起學生對逝去的同學的思念。
2、哀悼儀式:接著在空曠的地方準備一個紙箱,把同學寫下的心里話燒了。然后讓他們聲說:“我的……,一路走好。”
3、默哀1分鐘
最后在原地默哀一分鐘,給這件事情畫上一個句號。引導學生逝者以已,作為有幸活著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
第五步:正視生命“假如生命還有三天”
通過這個環節,我想讓他們明白:在災難頻繁的今天,我們很有必要對人自己的生命價值做一番思索。感悟生命和凈化心靈,從而以愉快飽滿的精神去度過剩余時光,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堅強和快樂。因此從以下幾步操作:
(1)給每位學生發一張紙,每人在紙上寫出假如生命只有三天家會去做的事情。
(2)然后依次向右傳,每個人將自己寫的話讀給右邊的一個人聽。
(3)請學生們聲念出自己“三天生命的規劃”,并對他人表示深深的感謝。
(4)活動分享:讓他們明白其實每個人都有遺憾,也都想去挽回,只是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去做,與其等到那個時候,不如現在就去做。如果我們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過,那我們的生命一定更加精彩。
第六步:珍惜人生,感恩身邊的人
讓學生思考對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懂得珍惜和感恩身邊的人。
感恩生活,每一個活著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更何況我們健康地活著。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我們朋友給予我們快樂;感謝我們的老師給予我們知識……
(1)給每位學生發一張紙,每人用筆在紙上寫上對自己比較重要的20個人的身份,比如父母,親戚,姐姐,老師,朋友等等……
(2)然后將20個身份舍棄10個,再舍棄5個,再舍棄3個,再舍棄一個。
(3)引導家思考對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4)請同學回答自己的選擇及理由。
(5)然后,用電腦播放并引導參加活動的成員唱手語歌《感恩的心》
老師小結:面對災難,我們不哭,因為我們相信,苦難總要過去,希望即將來臨!我們充滿信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面對災難,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珍愛生命!面對逝去的生命,我們沒有理由不珍視親情、友好同伴。
面對災難,我們不哭,讓我們學著堅強!讓我們期待明天!……”最后老師把《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送給全體同學,愿每一個同學,每一位老師都能把傷心、悲哀、感動化作一種力量,一種源自災難的力量,一種令世界矚目的力量!快樂堅強地度過每一天!
五、輔導效果:
通過將近4周的輔導,主要通過觀察、問卷等方式來評估學生的情緒,心理有了明顯的改善,具體表現在:
1、情緒上:部分學生不再感到悲哀、焦慮、孤、無助;驚嚇、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2、認知上:正確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價值。
3、行為上:同學之間更加團結,互助互愛。
但與逝去學生有密切關系的個別學生情緒上還有點恍惚,第二天重點找他們進行一個心理測試,讓他們了解這樣的情緒、心理應還是正常的,特別讓學校心理老師跟進這些情緒較的學生。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5
一、團體名稱:
團結協作 放飛自我
二、團體目標:
提高學生之間的協調與合作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自信
三、團體性質:
封閉式、發展性、結構化團體
四、團體領導者:
五、團體對象:
六、團體規模:
七、時間:
八、地點:
學校操場
九、活動流程:
(一)熱身、熟悉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下午和大家相遇在這里。我們是(機構名稱)的心理咨詢師。今天我們是受團委的安排,承辦了“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贊助的“陽光自護”項目,利用今天下午的時間,在咱們學校來做團體輔導。非常感謝咱們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有一個機會,期待和大家度過一個開心的下午。
現在我們開始我們的活動吧。
(二)活動環節
1. 熱身活動:松鼠與大樹
規則:
以班為單位,“1、2、3”為單位報數。每三人一組,其中兩人雙手舉起對撐搭成一個“樹洞”,另一個人扮“小松鼠”,蹲在“樹洞”里。
根據主持人的口令進行變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調換到其他的“樹洞”,大樹不動。
“樵夫砍材”—— 搭建“樹洞”的兩個人分開,尋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樹洞”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變成“樵夫”,“樵夫”可以變成“小松鼠”
主持人可以不斷變化著發出口令,大家作出相應的變化。在活動一開始,將每班多余的同學安排為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充當競爭的角色,這樣在變化中必然會有新的“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
目標:(考驗同學們的反應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
“松鼠與大樹”這個游戲,通過“換房子”,讓大家感到既緊張又愉快。活動中同學們人人參與,個個心情舒暢。
這是一個考驗同學們適應能力和競爭意識的活動。當一個人處于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就相當于一只離開家的“小松鼠”,必修去尋找一個新家。他必須學會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靠自己個人的力量盡可能快地去適應新環境,找到可遮風避雨的家。這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一個考驗做到這一點十分不容易,所有我們要學會適應環境。
2、主題活動:
(1)解開千千結
規則:
全班同學手拉手圍城一圈。
放手,在圈內自由走動。
停。繼續找到原來你左手右手拉的.人,拉在一起,然后開始解開我們的千千結。
引導詞:
生命的歷程就是這樣,有時候需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手拉手,有人相伴,我們去互相支持、互相幫助,走過一段又一段人生的美好或是灰暗的時光。現在轉頭向右看看你的同學,看看這個陪伴了將近兩年的朝夕相處的同學,記住他的模樣,給他一個深情的微笑;再看看你左邊的同學,同樣的給他一個深情的微笑,記住他。
可是,人生沒有永遠的相聚。我們總是在匆匆趕路,告別昨日,去迎接每一個明天,去尋找自己新的人生和方向,你的方向在哪里?找到了嗎?
好, 停。現在繼續找到原來你左手右手拉的人,拉在一起,但是我們不能移動現在的位置,想辦法去拉到你剛才手拉手的同學。然后開始解開我們的千千結。
目標:(遵守規則;沒有解不開的結;齊心協力;體驗團隊合作的力量和快樂;在活動中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驗個人對團隊的信任與責任;發現學生的個人氣質,如團隊中的領導者,積極執行者,順從者;團隊中的溝通與協商)
沒有任何的恩怨是解不開的,我們相聚在這里做同學,真的是我們的緣分,讓我們珍惜這份緣分,帶著感恩去感謝你的同學,感謝他來做你的同學,感謝他帶給你的青春時代的美好,感謝緣分如此的美妙。
(2)一圈到底
規則:
以班為單位,站成一個圓圈。每班發一個呼啦圈。
所有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圈,用呼啦圈穿過所有人的身體,在不松手的情況下,呼啦圈回到原位。
在活動過程中,只能以語言為工具,相互拉著的手不能放開,也不能用手指去勾呼啦圈。助教幫忙計時。
目的:(團隊協作;身體協調能力)
人與人之間通過溝通相互了解,達成共識。一圈到底旨在檢視一個團隊中人員彼此溝通的狀況,同時幫助暢通溝通渠道,以推動今后的相互協作。
分享:傳遞過程中有什么樣的難處?當看到自己班級成績不理想時,你是什么樣的心情?有沒有埋怨身體協調性不佳的隊友?
3、結束活動:
(1)雨點變奏曲
規則:
下小雨,雙手拍大腿;下中雨,拍手鼓掌;下大雨,雙手舉過頭頂拍手,同時跺腳。
目標:(活躍氣氛;通過鼓掌樹立信心)
(2)一分鐘鼓掌
規則:
計時,鼓掌一分鐘。
同學們都非常的投入,我們給自己一些鼓勵的掌聲吧。
好,停,說到鼓掌,大家覺得你一分鐘可以鼓掌多少次?(留意下說的特別多和特別少的同學,一會可以讓這些同學來分享。)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實地的試一試,看看自己到底能鼓掌多少次?
我來計時,大家在鼓掌的過程中自己來數,看看到底能有多少次?
目標:(實際比預估的要好的多;有信心;樹立正確的目標)
分享你的感受,你的預估和實際一樣嗎?
所以說,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大膽的去猜測,大膽的去設定自己的目標,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的。
(三)最后總結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看到大家積極的投入到我們的活動中,我真的很感動,為大家的那份堅持、不放棄;也為大家的那份平靜、坦然面對;同時更為大家對同學們的真誠與付出。希望今天的活動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讓我們帶著這份堅持、平靜、真誠、感恩去迎接我們接下來的生活。祝福大家取得理想的成績,祝福我們今后的路程更加順暢。
同學們,去努力拼搏吧,你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6
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定的社會交往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個體無法脫離社會群體單獨獲得發展。借助良好的人際交往,個體可以在其整個人生歷程中不斷建構出各種具有不同意義的人際關系,進而更好達成個體意愿,實現人生目標。人的認知經驗、動作經驗和情緒經驗等也是可以通過人際交往獲得的。社交動機則是個體人際交往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
在此基礎上,人的個性品質得以形成,能力素質得以發展。為了適應所處的環境,讓自己更好的被他人和社會接受,個體還需要不斷學習掌握人際交往的有效行動指南。活動地點:音樂教室活動時間:60分鐘順序活動目標時間具體安排一團體建立酌情同學自我介紹小游戲二人際適應和熟悉45分鐘暖身活動10分鐘左右“火星人來了”主活動25分鐘“征兵總動員”討論與分享10分鐘三期望10分鐘寫給未來的信/畫
(一)活動團體活動——團體建立從三到五年級的學生中選27名為代表,大家分別進行自我介紹。
(二)人際適應和熟悉此活動有三個環節組成:
1、暖身活動:火星人來了
1)準備:教室、塑料充氣棒、音樂、火星人的標牌
2)師:活動語言引入選出兩名志愿者扮演火星人,一人一個塑料充氣棒,兩人必須手拉手,不能松手。他們用充氣棒觸碰任何同學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被碰到的同學說:“碰!”做出被電擊的狀態,并加入到火星人中間去,手拉手,直到所有同學都被抓到,計時。分享:
1、當你被抓到時你的感覺是什么?
2、為什么人越多的時候就越不容易抓人?
3、彼此之間拉著手去完成共同任務時的感受是什么?
2、主活動:征兵總動員
1)活動準備:音樂、抽簽紙
2)師:語言引入學生圍站成一圈,由我抽簽選三人當“小隊長”,限時十分鐘,允許小隊長自由教室里走動,邀請其他同學加入自己所在的隊伍,如果游說成功,則新加入的隊員與其他隊員手拉手,一起幫隊長加快“征兵”行動;如果游說不成功,不能強行“征兵”。比比哪小隊人數最多,就是勝利者。時間寬裕的話,可以輪換小隊長,重復游戲。分享與討論:
1、你通常用什么方式認識新朋友,跟別人介紹自己?
2、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就說服別人,而有的人則不行?
3、你喜歡跟什么樣的人呆在一個小隊里?
4、如果你當小隊長,你認為如何進行“征兵”最有效?
(三)活動暫時結束:
寫給未來的信/畫兩張信紙,可以用畫也可以裝飾信封。你們可以在信上寫下你那時的自己期望,你可以使用這些詞匯來表達你的計劃,例如“學會……”“改變……”“成為……”“實現……”等,信被保存在一個地方,我們將在不久的時間內發到主人手上,那時對照一下,自己是否實現了自己承諾的那些行為?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7
一、活動目的:
同伴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以不同的形式帶來更有效的效果,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過程。通過朋輩輔導員對我校“三困生”進行個案工作,可以擴大心理教育的服務對象,相對于專業咨詢而言,更能為這些有需要的群體和個體提供及時有效的社會支持和心理扶植。更能協助各個學院心理協調部的工作,輔助各個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開展,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問題預警、干預機制,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和有效干預。
二、承辦單位:
荊楚工學院理工系團委
承辦單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
協辦單位:大學生會心理協會心理協調部
三、參加人員:
荊楚工學院20xx年級全體學生
四、活動具體時間:
20xx下學年度—20xx上學年度
五、前期準備:
1、策劃:學生會心理協調部策劃活動,制定活動預算。
2、朋輩輔導人員選拔:在各個分院20xx級同學中挑選負責,認真、有耐心對心理工作熱衷的同學。
3、培訓: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朱晟華老師和大學生心理協會工作人員進行前期培訓。
4、對于同伴輔導人員,進行相應的班級分配,本科生對應本科班,專科生對應專科班開展相關工作。
六、活動內容:
第一:采取小組或團體培訓的形式來開展,改變傳統單一的灌輸方式,綜合運用多種培訓方式進行,充分調動團體的資源促進朋輩輔導員的成長。
第二:培訓內容注重科學性與實用性結合,初步構建輔導的知識與技能體系,深入淺出,結合個案和朋輩輔導員自身發展來展開,促進自我認識,增強對輔導的信心。
第三:運用心理測驗手段進行效果的評估,不斷總結和調整培訓內容和方法,增強培訓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尤其是通過心理測驗使朋輩輔導員的培訓與選拔、督導更好的銜接。
第四:“朋輩輔導”是主體性輔導。在朋輩輔導中,各位班級心理輔導員要有“主人翁”的意識,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他們以主體角色參與心理教育輔導的全過程。
“為了我們”、“我們輔導—輔導我們”,凸顯朋輩輔導的特色。
第五: “朋輩輔導”是分享性輔導。各班心理咨詢師在遇到問題時,應與心理委員、心理協調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進行溝通
教師應溝通并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技能。
第六: “朋輩輔導”是互助性輔導。“一人幫大家,大家幫一人”。
在一種場合,朋輩群體集中大家的智慧,各分院班級朋輩輔導員與心理協調部成員相互協助工作。互相評價、互相提醒、互相支持、互相幫助。
第七: “朋輩輔導”是情境性輔導。調察心理教育現場,參與心理教育活動,咨詢心理教育案例。整個心理輔導工作都放在學校心理教育的真實自然的心理教育情境中。
第八:“朋輩輔導”是成長性輔導。通過指導,每各班級得以些學生和班級輔導員可以成長,最終受益于學生的心理成長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七、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記得在活動期間對個人隱私保密,以防泄露。
2、朋輩輔導員遇到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上報不要盲目進行輔導。
3、活動中遇到阻力時,應及時與心理協調部成員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教師溝通,尋求幫助。
4、班主任不得以輔導為名做與此無關的事情。一旦發現,他們將被取消資格。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8
班會目的:
經過學生考試緊張心理自測,使學生懂得對待考試會有適度緊張心理,但要注意消除過度緊張心理。
活動過程:
一、做游戲,初步體驗
⑴師述: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過平地獨木橋”的游戲(學生過獨木橋)
⑵述:讓獨木橋升高些。我們再過一次橋。(學生過升高的獨木橋)
⑶讓同學們談體會,述:第一次過獨木橋和第二次過橋心里有什么不一樣感受
⑷小結
第一次過橋,大家很順利地過了,第二次過橋,獨木橋升高了,有的同學緊張得心亂跳,還有的`同學的腳也在發抖,因為大家都害怕掉進河里,越緊張,越容易掉進河里。由于大家過度緊張,所以影響了大家正常水平的發揮。
二、引導學生:
師述:其實,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緊張的情緒,教師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給同學們上課也十分緊張。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亂跳,就是此刻我也有些緊張,這是十分正常的。
⑴問:同學們,平時你在哪些情景下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出示:考試。
⑵問:你們在考試前、考試時、考試后會有哪些緊張的表現
⑶讓同學們討論:(4人一組)
出示:考試前,考試時,考試后
考試
考試前考試時考試后
⑷交流,你會有哪些緊張的表現(自由談)
三、我們怎樣克服這些過度緊張的情緒呢
兩種途徑:
x一是自己調節
⑴教師介紹:有三種減輕緊張情緒的簡便技術。
x二是什么
⑵那么,我們怎樣在考試期間克服過度緊張的情緒呢
A、A、注意學習生活節奏。
B、B、學會自己調節。
C、C、考試增加自信心。
四、小結:
教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做到自己調節考前做好準備,考試時相信自己必須能行,必須能克服緊張情緒。
五、實踐:“做個小記者”
用學到的方法,采訪身邊教師,并談談體會。
六、總結:
對考試漠不關心,抱“無所謂”的態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學生對待考試的不正常心理,同樣應幫忙他們認識其危害性,引起足夠重視。經過本節課的活動,讓學生學會了克服過度緊張情緒的方法,同學們能夠用學到的方法,在學習中進行嘗試,克服過度緊張的情緒,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潛能。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篇9
一、活動意義:
第X屆心理健康周活動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幫助師生和家長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提高我校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發揮學校班主任老師心理健康指導的功能,本屆心理健康周活動重點是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二、活動主題:
身心健康 筑夢校園
三、活動組織:
在校長室、德育處的直接領導下,由學校心理健康教研組成員及全體班主任共同組織參加。
四、活動安排:
1、活動時間:20xx年11月25日~ 11月29日
2、活動內容
活動一:周一國旗下講話。
時間:20xx年11月25日
地點:學校操場 主講人 :顧麗華 宣傳發動
活動二:開設一節心理輔導公開課。
時間:20xx年11月27日 下午第一節課
開課老師:束會琴
開課地點:七言樓三樓開課教室 注:請全體班主任前往觀摩。
活動三:各班班主任上一節心理班會課,時間定在各班的班會課上。
活動四:團體輔導
周一至周五大課間活動時間由班主任帶領本班學生開展團體輔導。
可選擇:鉆呼啦圈 、小推車 、兩人三足等游戲,在此顧老師攜她們班級的同學隊各項游戲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