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活動方案(精選3篇)
道德活動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基本要求,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基本形式,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范,不斷提升廣大師生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努力達到“教育一代人,引導兩代人,影響三代人”,為沿河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為實現爭創全省文明城市工作目標,為建設幸福沿河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工作目標
學校道德講堂建設分為兩個層面,教職工層面開設“師德講
堂”,學生層面開設“學生道德講堂”,通過宣講禮儀、規范、標準,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引導廣大師生崇尚道德,遵守公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轉化為廣大師生的價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覺行為,構建“尊重、謙讓、文明、誠信、和諧”的校園環境。
(一)“師德講堂”建設的目標:
1.深刻理解新時期師德內涵,明確師德規范要求。以提高
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引導教職工認識新時期師德的深刻內涵:“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2.自覺踐行新時期師德規范,形成良好師德風尚。堅持知
行合一的道德實踐準則,將先進的道德理念內化為群體意識,在行為上由“他律”轉向“自律”,引導教職工在實踐中“鑄師魂”“煉師能”“凝師愛”,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綜合素質,形成“團結協作、崗位建功、爭先進位”的良好師德風尚。
(二)學生道德講堂建設的目標: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要以“禮儀”為核心,認真領會和
踐行社會公德,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做有責任的社會公民。
2.模范踐行職業道德。要以“忠誠”為核心,將“愛崗敬
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理念植入學生內心,外化于行,為培養有擔當、重責任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3.大力倡導家庭美德。要以“和睦”為核心,做到尊敬長
輩、友愛兄弟、和睦家庭、團結鄰里,以自身模范行為帶動影響鄰里,營造良好社區環境,創造家庭幸福生活。
4.主動錘煉個人品德。要以“尊重”為核心,做到團結友
善,正直寬容,明禮誠信,自立自強,積極進取,以踐行道德規范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做品德高尚的中學生。
三、內容形式
(一)師德講堂
1.開展師德宣講。利用全校集中學習時間,開設“師德講堂”。面向全體教職工,精心組織宣講和點評;圍繞宣講主題和內容,開展好討論交流活動。
2.選樹師德典型。結合本校實際,選樹、培育一批師德先進
個人和先進團隊典型代表,并將其作為師德講堂的重要素材,形成崇尚師德典型、學習師德典型、關愛師德典型、爭當師德典型的良好風尚。
3.創設師德載體。除開設師德講堂外,通過專家講座、觀看
影片、座談交流、網上學習等形式,大力建設“第二講堂”,豐富師德教育載體。學期結束時,收集、編寫關于教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方面的典型案例,集結成冊,作為今后長期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資料。
4.舉行師德實踐。開展“責任與道德”主題演講、書畫展等
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塑造當代教師的良好社會形象。
5.注重考核評估。定期對“師德講堂”的講義、教職工學習筆記、反思材料等進行檢查評比。評選表彰“師德標兵”、“優秀師德講堂宣講員”,并與教職工年度考核、評先評優等掛鉤。
(二)學生道德講堂
“學生道德講堂”每周一次,由學校道德講堂宣講團成員主講;以班級為單位利用班會時間或其他課堂自行組織的。以“我看、我聽、我講、我議、我唱、我行”為主要模式,按照“唱一首好歌,講一個故事(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做一個承若,送一份吉祥”的“五個一流程”,引導學生在道德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提升。
1.我看——圍繞主題,組織觀看一部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的短片。
2.我聽——組織全體學生共同聆聽道德故事宣講活動。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站等一系列的主陣地,讓學生細心聽取身邊人的道德故事,用身邊的榜樣感動自己。
3.我講——利用道德講堂的陣地,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站講述一個發生在身邊的體現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
4.我議——聽完道德故事后,評議身邊好人好事,講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華自身境界。
5.我唱——學唱一首道德、文明方面的歌曲。學習誦讀一段中華傳統經典語錄或公民道德“三字經”。
6.我行——深入開展團員幫困助學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自覺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展示一階段的講堂成果。班級道德講堂,每周開展一次,每次一個主題,每學期形成一套內容詳實、規范有序的資料(包括電子資料及紙質資料:體現每次活動要有計劃、有方案、有活動記載、有總結,活動中注意收集照片、錄像等影像資料,上交學校道德講堂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規范管理。
學校成立道德講堂建設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主任為成員,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抓部署、職能部門抓落實的組織架構。
組長:蘭顯亮
副組長:黃廷龍、陳智、朱文藝、楊承波、郝晉黔
成員:崔云、康晏軍、崔德洪、何蘭化、肖興紅、肖明文、安華、羅勇、崔毅、郭代金、張玲、趙茂倫、崔曉紅、黎永科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陳智任辦公室主任,崔德洪、黎永科、肖軍具體辦公。
道德活動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大力宣傳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圍繞行政服務事業發展實際,在“中心”建設“道德講堂”,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形式,營造“講道德,做好人,樹新風”的濃厚氛圍,推動“中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目標任務。
以提升干部職工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為核心,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促進“中心”干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堅定、品行高尚、務實創新、團結高效、人民滿意的行政服務隊伍。
三、活動時間。
全年舉辦道德講堂6次以上,具體舉辦時間由“中心”辦公室根據情況通知。
四、活動內容。
“道德講堂”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等“四德”建設、傳承雷鋒和時代楷模精神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道德講堂建設。
(一)社會公德建設。“中心”干部職工要做遵守社會公德的表率,大力宣講服務規范和服務禮儀,促進作風轉變,實現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職業道德建設。針對地稅系統直接面對社會服務的特點,把服務對象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水平的重要依據。推進服務創新,繼續深化“優質服務窗口”、“優質服務標兵”品牌的創建工作,把“講道德,做好人”的教育貫穿到各個方面,激發干部職工的道德意識,帶動行政服務事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
(三)家庭美德建設。通過“我聽、我看、我講、我議、我選”的方式,有效引導干部職工講述身邊的感人故事,身體力行,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四)個人品德建設。以“友善”為核心,教育廣大干部職工,將朋友同事的幫助之情、師長的教育之恩、組織的培養之德,轉換為對他人、對社會、對環境的關愛之心。在社會交往中寬以待人,為人處事多為他人著想,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活動。
五、活動流程。
為確保“道德講堂”活動扎實成效,“道德講堂”要按照“八個一”的規范流程組織實施。圍繞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學一點禮儀、講一個故事、作一個承諾、作一番點評、送一份吉祥八個環節進行。
六、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
為提升“道德講堂”建設的內涵和質量,成立了“道德講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部署、組織、協調、指導“道德講堂”建設工作,并在落實宣講隊伍、宣講陣地、宣講經費等方面給予保障。
組 長:周 舒
副組長:黃紅雨 王翠琴 于海洋
成 員:張會娟 李月琴 白志剛 彭海燕 趙俊祥 肖艷紅
領導小組下設活動辦公室:
成 員:張會娟(兼主任)李月琴 白志剛 彭海燕 趙俊祥
肖艷紅
各股室、窗口單位要充分認識建設“道德講堂”的重要意義,要帶頭積極參與“道德講堂”建設的各項活動,并充分發揮示范表率作用。
2.認真組織實施。
“道德講堂”主陣地設在“中心”二樓會議室。各單位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挖掘身邊的凡人善舉,積極推薦道德模范和宣講員,認真組織參加“道德講堂”的各項活動,按照““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要求,切實增強主人翁意識,人人爭做道德模范,把“道德講堂”共同建設好。
3.注重工作實效。
各股室、窗口單位要從實際出發,著眼于本股室、窗口中心工作,尋找道德建設與推動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要注重發揮各類陣地的宣傳作用,營造崇德尚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通過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煥發熱情、激發斗志,提振信心,從而凝心聚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勇立新功。
4.強化指導檢查。
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期間,領導小組將加強對各股室、窗口單位的督促和引導,并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品牌創建活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機關行風建設活動,通過實地旁聽、調查問卷、查看臺帳等方式,組織對各單位學習踐行“道德講堂”活動的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建立激勵機制,發現培育一批道德講堂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基層單位和一批“自身素養強、道德素質高、文化修養好”機關干部職工。
道德活動方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培育道德之人。
把誠信友愛、樂觀向上、進取創新的品格融入學生的血液之中,以倡導“責任教育、奉獻社會、提升自己”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樂群向善、立己利人的校園風尚;吸引和帶動學校、家庭、社會成員共同參與道德建設,努力達到“道德講堂”建設覆蓋校園以及“教育一代人,引導兩代人,影響三代人”的目標。
2、健全推進機制。
在實踐及活動層面扎實推進我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政策、物質、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學校“道德講堂”工作機制。
3、加強素質提升。
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增強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調適能力,學會自我表達和情緒管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二、工作原則
1、實踐性與實效性原則。
以青少年親身實踐、參與活動、體驗感悟為主要方式,通過團隊日活動及開設活動課、實踐課、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開展工作;活動要具有趣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整合與互補原則。
要使學校“道德講堂”與學校各類教育活動相互補充,與家庭、社會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各校長期開展實踐教育、體驗教育活動的工作經驗,綜合利用各類已有陣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推進。
3、全體性與主體性原則。
面向全體青少年,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鼓勵青少年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強,促進青少年健康教育整體氛圍的形成。
三、活動內容
1、講堂布置。
講堂外面醒目位置要有宣傳欄等。講堂主席臺要有背景、宣講臺、橫幅等,背景制作主要由雷鋒頭像、“道德講堂”(四個字)、“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經典名言)等“基本四要素”組成。墻上要布置經典道德理論的宣傳標語,充分體現“自強、厚德、崇儉、尚義、守信、明禮、報國、盡孝”八個詞條,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襯托講堂,營造濃厚的道德建設氛圍。
2、開講流程。
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時,參照以下“五個一”流程進行,即“唱一首歌曲”:每一次開講前,組織學唱一首道德講堂主題歌曲;“看一部短片”:圍繞主題,組織師生觀看一部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的短片;“誦一段經典”:組織師生誦讀一段中華經典語錄、時代理論格言或道德名句;“講一個故事”:講述一個發生在大家身邊的體現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作一番點評”:由師生評議身邊好人故事,講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華自身境界;“背誦一句格言”:組織參加活動所有人員背誦一句格言;“送一份祝福”:組織師生對當天活動先進人物送去祝福,如: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報等。“發善心”:參加活動的人表示做一個講道德的、善良的好人。
3、隊伍建設。
組建專兼職結合的宣講隊伍,一是要發揮學校黨、團的負責人、師德模范、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的帶頭示范作用;二是要整合家庭、社會資源,邀請其中的優秀代表參與學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要特別重視發動各級美德少年、優秀團員、三好學生作為宣講員,發揮身邊好人的作用,邀請他們現身說法,以點帶面。
4、宣講對象和內容:
主要對象是在校學生。以倡導“五心教育”(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奉獻社會、提升自己”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對在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吸引和拉動學校、家庭、社會成員共同參與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