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間防水施工方案(精選3篇)
衛生間防水施工方案 篇1
因衛生間面積小,管道比較多,如若做卷材類防水,管根部位施工比較困難,搭接比較多,質量不易保證,工序復雜。
而做衛生間涂膜防水,防水層具有整體性,且密封性可靠,管根部及陰陽角容易涂刷處理,施工比較方便,防水質量較容易保證。
一、衛生間防水涂料主要特點:
1、衛生間js防水涂料可在潮濕或干燥的多種材質的基面上涂刷施工作業;
2、涂層彈性高,拉伸強度大,耐水性好,耐久性能優異;
3、雨全防水 衛生間防水涂料無毒,無污染,施工簡便,工期較短;
4、雨全防水 防水涂料應儲存于陰涼、干燥處;
二、防水涂料施工條件:
不能在-5以下或雨中施工,不宜在特別潮濕且又不通風的環境中施工,會影響涂料干燥成膜效果。
三、施工前準備:
1、防水涂料進入現場,必須按國家標準進行復驗,材料合格后方能施工使用。
2、使用工具:短把棕刷、油漆毛刷、刮板、小桶、小批刀、鋼尺、剪刀、壁紙刀等。
3、施工人員操作時要穿工作服,配戴手套,穿軟底鞋;
四、防水施工 工具:
1、基面清理工具:錘子、鑿子、鏟子、掃帚、鋼絲刷,抹布,抹灰刀;
2、取料配料工具:電子秤,稱料桶,水桶,攪拌器,剪刀;
3、涂料涂覆工具:滾刷— 用于涂覆較稀的料;
刮刀—用于較稠的.料及嵌縫處理。
刷子:用于面層修平及特殊部位涂刷;
大面積涂覆可用滾子或刮板進行施工。
五、雨全防水 衛生間防水施工工藝:
1、基層處理:基層表面必須平整光滑,不得有坑凹不平現象不得有松動、砂眼或孔洞。如有上述現象應水泥等修補光滑平整后再進行防水施工,表面必須干燥,有管道根處收頭必須抹成八字角,下水管必須牢固,管根用水不漏封堵縫隙。
2、涂刷基層防水涂料,將雨全防水 防水涂料底膠攪拌均勻,再用長把滾刷或用橡膠刮板刮涂,涂刷防水材料時,應均勻的將涂料涂刷到基層上,涂刷時不得堆積和露底,涂刷量,每遍以0.5kg/平方米 左右為宜,第一遍完全干燥后方能再涂刷第二遍 ,干燥后涂刷 第三遍。
六、防水層的施工:
1、涂膜材料的配制:雨全防水 丙烯酸防水涂料屬單組份防水涂料,開桶后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2、涂膜防水層操作工藝:涂膜施工首先第一遍涂刷均勻,不漏底,干燥8-12小時后進行第二遍施工,第三遍達到12小時。
3、使用雙組份時按標準規定配料,用攪拌器攪拌均勻至無粉及團料,攪拌時間約5分鐘。
4、若涂料有沉淀應隨時攪拌均勻;下層與無紡布及上層要連續施工,無紡布鋪墊要平直,涂料要完全潤濕無紡布,不留空鼓。
5、涂刷時要盡量均勻,不能有局部沉積,要求多滾刷幾次使涂料與基層之間不留氣泡,粘結嚴實;若厚度不夠,可加涂一層或數層涂料。
6、各層之間施工時間間隔,以前一層涂膜干固不粘為準,在20露天條件下約5小時。現場濕度大,溫度低,通風差,干固時間長些,反之短些。
七、雨全防水 衛生間涂膜防水層質量要求:
1、涂膜防水層要求涂布均勻,不得過厚、過薄,更不允許出現露底現象,涂膜厚度均勻一致。
2、涂膜防水層與基層之間必須粘接牢固。不得有空鼓、折皺、砂眼、脫層等現象的存在。
八、工程檢驗:
防水施工完畢后,應認真檢查工程各部位,涂膜防水層不應有裂紋,脫皮,鼓泡,皺皮,流淌現象。
蓄水實驗,須待涂層干固后進行,一般情況需48小時;
九、成品保護及安全注意事項:
1、操作人員應嚴格保護已做好的涂膜防水層,并及時做好保護層。在做保護層之前,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以免損壞防水層。
2、嚴防施工工具或尖硬物品損壞防水層,禁止在防水層上拌制砂漿。
3、存放材料地點和施工現場必須通風良好。
4、存料、施工現場嚴禁煙火。
十、安全消防事項:
1、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對所使用的材料性能及安全措施全面的了解,并在操作中嚴格勞動保護制度。
2、施工人員應戴好安全帽,禁止酒后作業。
3、防水施工每天下班前,應碼放材料,清理雜物,確保工完場清。
4、施工用料及防水材料多屬易燃物質,在存放材料的料庫和施工現場,必須嚴禁煙火。
5、現場設制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定期進行防火檢查。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災等安全事故的根源,施工現場嚴禁吸煙。
十一、文明施工:
1、施工現場整潔有序,工完料凈場地清。
2、項目部各級領導從宣傳文明施工著手,制定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提高施工人員職業道德和文明施工意識。
3、將各項措施切實落實到班組和每個施工環節中,切實體現出雨全防水安全文明施工的企業形象。
十二、工程回訪:
工程完工后,在規定的保修期內,建立巡查和回訪制度。保修期以內,我公司保證隨叫隨到及時維修,達到用戶滿意。
衛生間防水施工方案 篇2
一、工程概況:
要求對工程名稱、工程地點、建筑面積、層高、梁、柱類型、截面尺寸、跨度、樓板厚度等內容進行簡單介紹。
二、材料選擇:
1、要求明確所選擇的模板、木楞、支撐系統所采用的材料名稱、規格及使用部位。
2、層高超過4m的支撐系統必須采用鋼管支撐。
三、相關驗算:
1、要求進行驗算的內容:
(1)支撐系統的強度驗算;
(2)支撐系統的穩定性驗算;
(3)連接扣件的抗滑移驗算。
2、關于驗算步驟的規定:
(1)注明驗算所采用的計算方法及依據;
(2)根據最不利荷載,選擇計算部位,建立力學模型;
(3)根據建立的力學模型及計算依據進行驗算。
四、施工方法:
1、基本要求:要求明確梁、柱、板、墻模板采用的材料、規格、木愣間距、支撐立桿的間距、水平牽杠的設置數、間距、斜撐或剪刀撐設置的角度、桿件間連接的扣件個數、是否采用頂軋、在什么部位采用,采用的個數等。
2、技術保證措施:要求對模板的支、拆,支撐系統的支、拆的施工工序進行簡要描述,同時對關鍵步驟所采取的技術措施進行詳細闡述。
3、勞動力的安排:明確在模板工程施工中各個工種所需的人數,對技術人員配置數量的要求,各工種及管理人員的職責及責任人。
4、施工進度的要求:根據施工總進度計劃的要求,對模板工程施工進度進行細化,并明確各專業工種作用時間和銜接時間。
5、安全生產保證措施:根據工程特點和評價后的重大危險源,建立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明確各相關工種和管理人員的安全職責,同時編制專項安全保證措施。
6、文明施工保證措施:根據工程特點和評價后的重要環境因素,重點圍繞落手清和環境保護編制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衛生間防水施工方案 篇3
一、概況:
20xx年1月11日上午9時許,我單位組織人力敷設老廠區1339變電所至新廠區808b配電室A1柜ZR-YJYHD-4×185+1×95低壓電纜。電纜總長700米,因電纜重量大,拐彎多,跨度長,且氣溫較低,工人沒有敷設電纜經驗,電纜敷設過程中不能相互間很好的配合作業。電纜敷設至新橋架與老廠舊橋架交接的拐彎時,電纜被新橋架底棱邊劃傷。發現電纜劃后立即停工,對拐彎處橋架進行處理。
經現場查看,電纜受損部分統計如下:外皮劃傷共計13處(其中一處銅芯導體裸露10cm左右),劃傷總長37m左右。使用人力敷設電纜,因措施不當導致外皮和絕緣皮損傷,并未損壞電纜銅導體。
通過使用ZC-7 1000MΩ絕緣搖表,測得該電纜絕緣電阻值為MΩ,說明該電纜雖然外表保護層破損,但主絕緣尚好或僅僅局部損傷。電纜敷設在橋架內,可以采取必要的維修措施,確保電纜送電后的安全運行。
二、編制依據:
《電氣裝臵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20xx 《電氣裝臵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xx
三、維修工藝
1、檢查電纜導體未受損。
2、檢查并確認電纜各部位外皮和絕緣受損情況,做出標記。
3、恢復絕緣和電纜外保護層。
4、在維修部位懸掛電纜牌,標記回路名稱及維修人
5、繪制維修示意圖,在圖上標記每個受損部位,作為日后檢修依據。
四、維修方案
1、對該電纜外表進行細致檢查,檢查范圍覆蓋全部700米長范圍,對發現的'所有外皮損傷部位,使用紅色塑料帶做標識,作為工人維修時的標記。
2、對外皮受損部位進行處理。在外皮開裂位臵、垂直電纜敷設方向將外保護層局部切開,注意不要傷到各相絕緣層。檢查電纜各相絕緣是否破損。
3、對各相絕緣破損的部位,使用塑料絕緣帶搭接纏繞,厚度4層,再用防水自粘帶搭接纏繞,厚度4層。纏繞時,后一層塑料絕緣帶和防水自粘帶均應長出前一層10mm以上。
4、同一部位多相導體出現絕緣破損的,要分別進行絕緣處理,不得將兩相纏繞在一起。
5、處理完各相絕緣。搖測電纜絕緣符合《電氣裝臵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xx)要求。
6、整理電纜,具體做法:將原電纜護套梳理平順,使用白布帶將其緊密地纏繞,便于外防護層的包扎。
7、恢復電纜外保護層,具體做法:使用塑料絕緣帶纏繞2層,接著使用防水自粘帶纏繞4層,最后再使用塑料絕緣帶纏繞4層。外保護層纏繞時,后一層塑料絕緣帶和防水自粘帶均應長出前一層20mm以上。
8、纏繞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1)纏繞時的搭接寬度控制在1/2左右。
2)需將絕緣帶用力繃緊纏繞,絕緣帶不得打褶。
2)纏繞第一層時,確保將破損部位全部覆蓋。
3)纏繞時后一層時比前一層沿著電纜延長米方向兩端依次長出、完全覆蓋。
4)處理完畢的部位,用尼龍扎帶綁上電纜牌,作為受損維修過的標記。
9、再次搖測整個電纜的絕緣電阻,符合《電氣裝臵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xx)要求。
10、將電纜橋架蓋板敷設完畢,綁扎牢固,減少雨雪水對電纜的浸泡。
11、檢查該電纜前端負荷開關過流動作、漏電動作無異常。對該電纜送電試運行,密切注意電纜運行情況。
12、當出現漏電、過負荷等導致回路跳閘,需檢測電纜絕緣有無異常,排除此次維修問題。
13、整個維修過程在業主或監理的監督下完成。
五、電纜維修方法示圖
1、電纜截面示意圖
2、塑料帶及自粘帶纏繞搭接示意圖 絕緣帶纏繞方向、搭接寬度
3、導體絕緣纏繞覆蓋示意圖 第二層絕緣帶第一層絕緣帶、受損絕緣絕緣層導體
六、電纜維修部位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