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共同體方案范文(通用3篇)
城鄉共同體方案范文 篇1
一、目的意義
1、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整合城鄉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發揮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學校教育的差距,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3、通過城鄉學校的互動,激活各校的內部管理機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帶動新課程改革和教育內需,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共同體建設形式
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原則上以城區優質學校為核心,建立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組織架構,即保持共同體內城區、鄉鎮學校的原有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領導班子、教師編制等不變,由城鄉學校雙方的校領導組成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城鄉學校共同管理機制,城區優質學校的校長為共同體發展的第一責任人,農村薄弱學校的校長為共同體的第二責任人。各成員單位對共同體負責,并互派中層及以上領導(后備干部)到對方學校工作、管理或學習經驗,共同探索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共同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切實提高共同體內學校的管理水平。
三、主要內容
1、城鄉學校領導結對:
①農村學校有培養前途的中層(后備)及以上干部,每期1~2名至城區學校掛職學習,學習結對學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
②城區學校的校長每月保證二天的時間在對口幫扶的學校上班,每學期舉辦兩次專題講座。城區學校有培養前途的中層(后備)及以上干部每期1~2名到農村結對學校頂崗支教或者擔任實質的校級領導,全程參與學校的管理。
③共同體成員干部每月要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部署總結工作,研究制定共同體之間統一的教學計劃、師生的教育活動、教研活動、校本培訓等。盡可能的幫助交流干部、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問題。
2、城鄉教師結對:
①城鄉學校凡在編在職教師,按照規定的年齡要求輪流到城鄉學校頂崗執教。原則上共同體建設學校各派出4名教師,具體人員、學科由共同體建設學校統籌安排,報區教育局人事股備案。
②城區學校凡獲得區級以上名師、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稱號的,要與一名農村學校教師結對子幫扶,開展好師徒捆綁式考核。
③區教育局、進修學校等有關股室要經常深入共同體學校進行調研,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交流教師的專項評優活動,在政策上多給予傾斜。
3、城鄉學生結對:
①共同體建設學校雙方學生通過開展“手拉手、共進步、同成長”一對一的互助活動,實現城鄉孩子心靈的溝通和交流。開展“班級與班級結對”、“學生與學生結對”的聯誼活動,建立穩定的互訪交流機制,利用節假日等開展藝體特長交流、綜合素質展示、學科競賽”等聯誼活動,促進城鄉學生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②開展共同體建設學生“生活體驗”活動。通過“走進鄉村、享受自然”和“走出鄉村,體驗城市”同吃同住同學習系列活動,讓城里孩子感受農村的純樸,讓鄉下孩子增長見識。組織他們到對方學校、家庭相互親身體驗學習、生活環境。積極創造條件開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讓城里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農作物栽培、家畜養殖、果樹管護等,培養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勞動價值觀。
③開展形式多樣的“獻愛心”幫扶活動,動員有條件的學生、家長、社會人士對農村學校學生開展圖書、學習用品、衣物捐贈等資助活動。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更好的完成學業,讓城鄉學生共享社會溫馨,共同進步。
四、參與共同體建設的交流教師
1、在編在崗教師。
2、年齡:男45周歲以下、女40周歲以下(男1966年1月1日后出生,女1971年1月1日后出生,下年度依此類推)。
3、各校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按年齡進行排序,原則上城區學校年齡長者先行列為交流對象,農村學校年齡小者先行列為交流對象。若有特殊情況,學校可根據實際進行內部協商調整。
五、共同體建設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高度重視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建設工作,把它作為提高農村薄弱學校辦學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認真實施。共同體學校要成立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分解相關工作任務,落實教育相關職能的責任,加強督查,確保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建設順利實施。
(二)合理規劃,全面實施。區教育局和進修學校要認真分析現有學校情況,積極搭建平臺,規劃城區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全面結對幫扶。要幫助城鄉學校找到相互間最佳結合點、增長點,有關學校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配套制度。
(三)重視過程,加強管理。區教育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日振;成員:吳榮川、廖正海、盧仲蘭、吳謹、趙建夫、廖志華、林俊、吳文芬。成員單位:督導室、人事股、中教股、初教股、政教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人事股。區教育局、進修學校有關股室、要切實加強共同體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管理,重視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并解決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建立簡報制度,及時總結工作經驗,適時組織研討,推廣成功做法,促進城鄉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六、考核評價
(一)對共同體建設學校的考核:區教育局將根據文件的要求制定具體的考核方案,對共同體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行全方位、捆綁式聯動考核,納入常規檢查綜合考評,年度綜合量化。
1、共同制定完整的共同體建設工作方案,提交完整的周工作計劃。
2、城區優質校除安排干部、教師交流任教外,還應定期派各年級的學科帶頭人或優秀教師到交流學校上公開課或示范課,每月至少1次,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
(二)對交流干部考核:
1、每人擔任一個學科的教學,完成足額的工作量。
2、每學期舉行1次以上公開課,聽評課不少于20節。
3、第一學期結束時應撰寫一篇關于改進學校教學工作或學校管理建議的文章,學年結束時應撰寫一篇交流工作的述職報告。
4、參與交流單位學年度考核。學年度考核量化結果居該交流單位所有參加考核人數的前1/2者,由交流單位出具交流鑒定后,回原單位任教;未進入該單位所有參加考核人數的前1/2者,延長交流時間1年或由教育局重新安排交流學校任教。
(三)對交流教師的考核:
1、每人擔任一個學科的教學,完成足額的工作量。
2、每學期至少承擔2次教學公開課或示范課(城區教師上示范課,農村教師上公開課),聽評課不少于20節,參加或參與指導該校至少一個課題的研究,城區教師至少指導一位農村年青教師教學。
3、交流結束時應撰寫一篇交流工作的心得體會上交教育局。
4。參與交流單位學年度考核。參照交流干部考核。
七、紀律要求
1。超編學校的教師或超編學科的教師由教育局根據學校及學科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各校不得私自借出、借入教師。7月10日前私自借用的教師一律回原學校報到。今后若私自借出、借入教師將嚴肅處理(①追究借出、借入學校校長的責任并嚴肅處理,②借出教師視同離崗)。
2。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不報名或者報名后不服從安排的,當年年度考核只能定為合格;新一輪交流繼續不報名或者報名后不服從組織安排者,崗位聘任時予以緩聘;按照規定的年齡,凡沒有在農村工作經歷的,今后一律不得晉升或聘任高一級職務。
3。各校要嚴格按照程序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質保量地把共同體建設工作完成好。如有弄虛作假,造成嚴重影響的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八、其它
1、參與共同體建設的干部、教師交流期限為一學年,參加20xx~20xx學年交流的干部、教師,一年期滿后返回原學校任教,新一輪共同體建設工作按本文件精神執行。
2、凡自愿申請到農村學校支教三年,經教育局審批后,已取得任職資格且未聘的教師可以聘任;三年支教結束后,經考核表現優秀的,可以續聘。
3、對自愿交流的教師,在今后晉職、評優等方面將給予傾斜,在調配考試中將給予適當加分。
4、各校的交流人員名單于8月10日前上報教育局人事股,城鄉共同體學校建設的工作計劃于9月10日前上報人事股。
九、城鄉共同體建設學校安排
共 同 體 學 校
參與城鄉共同體建設的學校重新安排,9月起遵照本文件執行,今后將按學校常規工作常年開展,各校要把該項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在人員、經費、課程等方面統籌安排,確保活動正常開展。
城鄉共同體方案范文 篇2
一、活動背景
校園內擺放的垃圾桶為我們帶來方便,也為我們良好的校園環境做出了貢獻。由于垃圾桶常年擺放在戶外,又擔當著盛放垃圾的重要使命,風吹日曬讓它們的外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春意盎然之時對校園環境的美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此背景之下,我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這次為垃圾桶穿新衣,貼海報的活動,旨在為美化校園貢獻力量;
二、活動目的
為垃圾桶穿新衣,貼海報;美化校園環境;
三、活動時間、地點
活動時間:20xx年3月19日(星期三)下午1:30活動地點:校園
四、活動開展方式
為垃圾桶貼上海報;畫彩繪;
五、活動流程 活動前
策劃部:完成活動策劃和具體的活動流程;
宣傳部:完成并張貼宣傳海報;為垃圾桶設計并制作海報備用; 外聯部:為活動購買紙、顏料、膠水等用品; 財務部:做出活動預算;
辦公室:將活動宣傳發布到網絡平臺;
活動部:統計校園內垃圾桶個數,將各部活動區域及范圍內所需完成的垃圾桶個數進行劃分;
活動中
活動部:負責分配任務,并檢查任務完成情況;
所有參加活動部員自備抹布一條,在實驗樓前集合,在宣傳部領取海報和畫筆,按照活動部劃分的范圍,以“部”為單位進行活動,為垃圾桶貼上海報,或即興涂鴉,旨在美化垃圾桶;
活動后
活動部、宣傳部合作 :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對有瑕疵的作品進行修改;
各部完成后,及時清理垃圾廢物
辦公室:做出活動總結和簡報,將活動圖片發送到網絡平臺上;
財務部:做出財務報表,列出支出明細;
六、活動意義
院團委 社團聯合會 青年志愿者協會 20xx年3月14日
策劃部:張璦麒
城鄉共同體方案范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按照縣防指的統一要求,以“四個確保”作為防汛抗旱工作總目標,發動全系統干部職工積極投入防汛抗旱工作,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盡全力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組織領導
成立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防汛抗旱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同志任組長,任副組長,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巡邏隊、搶險隊、后勤組,巡邏隊隊長,副隊長;任搶險隊隊長;為副隊長;兼任后勤組組長;任辦公室主任,兼任后勤組副組長;
辦公地點: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機關
聯系人:
防汛抗旱值班電話:
巡邏隊、搶險隊、后勤組人員名單詳見附件。
三、防汛搶險規定
1.水位達到39.2米至42.3米(含42.3米,保證水位),由巡邏隊負責責任堤段護堤、巡邏、查險,巡邏人員每100米5人,我局與冶社區、核電辦共同負責堤段為300米,由每組人員輪流值班。
2.水位達到42.3米至44米(含44米,相當于歷史最高水位),由巡邏隊負責責任堤段護堤、巡邏、查險,巡邏人員每100米10人,我局與冶社區、核電辦共同負責堤段為300米,一、二組合并值班,以此類推。搶險隊做好搶險準備,后勤組備好搶險物資。
3.水位達到44米以上時,每100米堤段100人,由搶險隊根據縣防指或分指的安排進行搶險。
4.上堤巡邏實行24小時不斷崗,按每24小時3個組、每組巡邏8小時排班,每班巡查情況必須在《巡邏查險記錄本》進行詳實記錄,有關險情必須在換班時簽字交接。
5.水位42.3米(不含42.3米)以下,每小時查巡三次;42.3米以上24小時不間斷進行查巡,查險巡邏范圍擴大到大堤內坡角外100米。發現險情要及時向分指報告,分指值班電話:。
四、物資及車輛安排
1.后勤組準備彩條布100米,纖維袋300個,鋤頭40把,箢箕40套,鐵鍬10把,帳篷1頂(或根據分指要求準備)。
2.環衛所準備鏟車2臺,裝載車4臺。
3.路燈所確保防汛照明正常,并做好應急照明器材和人員準備。
五、防汛搶險紀律
(一)嚴格落實上堤巡邏查險責任制。巡邏隊員在接到上堤命令后,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到崗到位,嚴格按照防汛搶險規定進行巡邏、查險。
(二)嚴格落實搶險責任制。搶險隊在接到搶險命令后要在半個小時之內趕到指定地點待命。
(三)扎實儲備好防汛物資。后勤組和各相關單位必須保質保量準備好各種防汛物資,確保防汛物資及時調配。
(四)嚴明紀律,服從指揮。防汛搶險工作按縣防指的命令統一行動,領導小組服從分指的指揮,各隊(組)服從領導小組的指揮,各隊(組)隊員服從隊長、分管領導或組長的`指揮。搶險期間,除老弱病殘外,局系統所有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上堤搶險,必須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不得延誤推諉。汛期局系統原則上任何人不得外出,確因特殊情況需外出的,須按有關規定辦理請假手續,各股室、直屬大隊(室)、二級機構主要負責人向局長報告同意后方可外出,其他人員報各單位、股室主要負責人審批并經分管領導同意后方可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