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精選3篇)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 篇1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根據《XX區黨委辦公廳 XX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XX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按照“全域整治、突出重點、搞就搞好、逐步拓展”的基本思路,堅持“共同締造”,深入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因地制宜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則。
黨建引領、群眾主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動員、組織協調作用,發動群眾廣泛參與。
綜合整治、美化環境。持續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整合適用項目集中投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傳承文化、突出特色。傳承發展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突出風貌分區差異化。
建管并重、注重長效。嚴格實施農房管控,補齊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短板。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三)目標任務。
全域環境整治。完成x.x萬個村屯基本整治,完成xx個縣(市、區)全域環境整治。
特色風貌塑造。完成.x萬棟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涉及x個縣(市、區)的x個村屯。
農房管控。構建完善的農房管控機制,推動建房辦證、帶圖報建、按圖驗收、違法建設查處等工作落到實處。
保護傳統村落。大力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完成x個傳統村落、x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和x個傳統村落項目建設計劃編制。
二、主要內容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抓好脫貧戶住房安全保障動態清零。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探索推廣烈度為x度及x度以上抗震設防地區農房抗震加固實用技術。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邊境一線農房居住功能提升。完成全區行政村(含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行政村和街道辦事處下轄行政村)范圍內所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和排查出的用于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整治,有序推進其他農房安全隱患整治工作。
(二)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持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改造升級,積極推廣適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完成xx個鄉村垃圾中轉站和x個村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鎮區污水收集管網,推動實質性收取污水處理費,加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補貼力度;持續提升村屯公共照明水平,完成x個村屯公共照明建設任務;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屯內道路硬化。
(三)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
1.深入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堅持把“三清三拆”環境整治作為鄉村風貌提升的重要基礎工作。全力推進清理村莊垃圾和禽畜糞便、清理亂堆亂放和道路障礙物、清理池塘溝渠,以及拆除亂搭亂蓋、拆除違規廣告招牌、拆除廢棄建筑等工作。采用“微田園、微菜園、微果園”等生態治理方法,廣泛開展房前屋后、道路沿線環境整治,加大對視線廊道內影響美觀和視覺通達的廢棄建筑物、構筑物、廣告招牌等的清拆力度,確保村屯環境整潔、干凈、通透。引導村屯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推動成立村民理事會或相應的管理組織,不斷優化基層治理。建立健全村民分片包干管護環境衛生以及公共器材、設施的長效管護機制。
2.因地制宜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點推進“四化、五網、六改”項目建設。
(1)推進“四化”建設。一是亮化。按照“簡潔、實用、滿足需要”的要求,開展村屯公共照明項目建設,推廣使用新型節能照明燈具,鼓勵和引導村民參與路燈建設。二是綠化。保護鄉村自然生態,推動實施村頭村尾、公共區域的綠化,開展“綠美鄉村”建設。三是美化。保護鄉村美景,增強鄉村韻味,因地制宜推動村口景觀、水體景觀、綠化景觀等村莊特色景觀塑造。四是文化。弘揚農耕文明,保護傳統格局,充分挖掘村莊文化內涵與歷史,建設宣傳欄、文化景觀小品、村史館,留住鄉愁。
(2)推進“五網”建設。一是推進電網建設,持續完善農村電網網架結構,增強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加快農村電網向智能化轉型,加快新電力區域農村地區供電補短板,解決供電過載和嚴重低電壓問題。二是推進路網建設,優化村屯內路網設置,提升村屯內道路硬化水平;采用石板、青磚、碎石、鵝卵石等鄉土材料鋪裝巷道。三是推進互聯網建設,實現行政村寬帶網絡全覆蓋,并向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屯延伸。四是推進廣播電視網建設,因地制宜采取衛星傳送、無線轉播、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農村數字廣播電視覆蓋和入戶接收,滿足農村居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五是推進排水網建設,結合村屯道路硬化等項目,推動村莊有組織排水,切實解決排水無序問題。
(3)推進“六改”建設。一是改房行動。強化現代農房設計,完善農房使用功能,整體提升農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風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綠色建材應用和農房新型建造方式。二是改水行動。實施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完善農村供水設施,強化水源地保護,確保農村飲水安全。三是改廁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戶用廁所改造,實施行政村所在自然村或集中連片x戶以上自然村的公廁、集貿市場公廁、中小學校公廁、鄉村旅游景區公廁等改造建設,探索建設切合當地實際的農村黑灰污水處理利用設施。四是改廚行動。開展以“改灶、改臺、改柜、改管、改水”為主要內容的改廚工作,建設干凈整潔衛生、滿足基本功能、管線安裝規范、煙氣排放良好的清潔廚房。五是改圈行動。全面治理人畜混居,完善儲糞房、沼氣池或儲液池配套設施,加強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基本實現人畜分離。六是改溝渠行動。開展清淤疏浚行動,持續推進村屯內部河塘溝渠治理。
2.加強農房特色風貌塑造。以《壯族XX區農村房屋特色風貌管控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為指導,以“兩高兩道”(即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國道、省道)等沿線區域為重點,全面推動農房特色風貌塑造,彰顯桂風壯韻。加強規劃引導,以“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或村莊設計為引導,開展村莊整治和建設;編制當地農房建設圖集,供農戶新建或改造農房選用,實現帶圖報建。突出特色風格,根據《導則》和地方傳統民居特色,全面實施坡屋頂改造建設,開展墻面功能提升美化;坡屋頂應根據村屯和農房實際,采用硬山頂、懸山頂等中國傳統屋頂形式進行改造建設,并運用好屋脊、檐口、瓦當等傳統建筑元素充實完善;墻面色彩和材料、門窗構件、勒腳等要簡潔美觀,與村莊和農房風格整體和諧,確保改造后農房特色鮮明。優選建筑材料,既要經濟也要質量可靠、經久耐用;充分利用鄉村山清水秀生態美的自然條件營造景觀,避免采用x石等脫離鄉村實際的裝飾材料。
3.嚴格實施農房管控。聚焦宅基地管理、建房辦證、帶圖報建、按圖驗收、違法建設查處等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農房管控工作體系,嚴格落實部門和地方責任,確保農房管控落到實處。強化建房審批,制定農房建設規劃管控辦法或村莊規劃設計通則,做好規劃許可管理工作;推廣應用農房建設圖集;制定公布簡潔實用、通俗易懂的審批流程,方便群眾辦理。強化管理隊伍力量,提高鄉(鎮)“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機構履職能力,統籌使用好隊伍力量,明確負責農房管控工作的人員,提升其能力水平,使其掌握辦證、指導建設、組織竣工驗收等工作技能。強化違法建設查處,加強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對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等行為開展執法,加大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力度,受理群眾舉報和投訴,及時發現、制止和處置涉及宅基地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防止產生新的違法占地建房現象;因地制宜構建巡查舉報網絡,設立舉報電話、信箱,落實村級協管員,推動實行農房管控成效與村干部年度績效獎勵掛鉤機制。強化考評獎懲,制定公布考評細則,將農房管控納入相關考評體系,獎優罰劣。強化輿論宣傳,組織開展農房管控系列宣傳活動,加強正面引導,提高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意識。
4.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各級各部門應結合鄉村風貌提升,發展特色產業,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將生態環境、文化資源、特色風貌等方面的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鄉村風貌提升所形成的.鄉風文明、基層治理、群策群力優勢轉換為發展鄉村經濟的強大動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和增產增收。注重系統謀劃,從規劃引導開始,將人居環境整治、設施完善、特色塑造與產業發展結合推進,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四)加強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和實施。完成x個傳統村落和x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編制;年內組織開展一次傳統村落申報評選;多渠道整合資金,推進傳統村落防火等防災減災設施和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開展傳統民居和歷史環境要素摸底建檔和掛牌保護,精準核定保護對象;推動傳統村落各類傳習場所和基地建設,促進建筑藝術和傳統文化傳承利用;將傳統村落作為農房管控的重點區域,按照規劃來管控建設行為。組織開展村落之外的傳統民居調查摸底,探索建立單棟民居保護機制。
三、實施步驟和工作程序
(一)實施步驟。
1.啟動階段(x年x—x月)。下達項目計劃、資金。制定公布全域基本整治驗收考評細則和鄉村風貌提升初期考評細則。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推動x年第一批農房特色風貌塑造項目盡快全面開工。
2.實施階段(x年x—xx月)。原則上x年x月xx日前基本完成第一批農房特色風貌塑造任務,xx月xx日前基本完成第二批農房特色風貌塑造任務。組織開展x次鄉村風貌提升初期評估。開展農房管控專項督促指導,進一步夯實各級各部門職責。適時召開全區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現場推進會,推廣經驗做法。
3.驗收階段(x年xx月)。開展全域基本整治、農房特色風貌塑造、農房管控等工作驗收評估。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謀劃x年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程序。采用“八步工作法”組織實施。第一步,制定工作計劃。第二步,編制規劃設計方案。第三步,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第四步,開展村莊“三清三拆”環境整治。第五步,推動村莊基本公共設施建設。第六步,開展農房特色風貌塑造。第七步,落實農房管控要求。第八步,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四、資金籌措
(一)資金來源渠道。積極統籌 (二)XX區獎補標準。x年,全域基本整治按照x萬元/村標準進行補助,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按照x.x萬元/棟標準進行補助。x年第一批任務于x年x月xx日前完成的,給予x.x萬元/棟獎勵;第二批任務于x年xx月xx日前完成的,給予x.x萬元/棟獎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將鄉村風貌提升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構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XX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要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研究制定年度計劃和文件政策,組織檢查指導和工作考評,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XX區各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各市縣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當地鄉村風貌改造建設,確保年度任務全面完成。
(二)整合資源投入。要按照項目主體不變、資金渠道不變、使用性質不變、管理權限不變的要求,統籌整合各部門適用項目資金集中投入鄉村風貌提升重點區域,著力推進“四化、五網、六改”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著力拓寬投資渠道,充分挖掘政策性金融支持、社會投入等潛力,減輕籌資壓力;要探索“增減掛+、旱改水+、低效閑置資產利用+、農村集體資產開發利用+”等籌資模式,用好用活政策。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共建,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指導服務。組織動員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規劃院所、建筑企業等選派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組建XX區、市、縣三級專家指導組,經統一培訓后開展巡回指導。通過網絡培訓、視頻培訓、實地教學等方式加強業務培訓,每一位具體操作實施的工作人員熟悉鄉村風貌提升的政策、技術要領等。加強農村工匠指導培訓,推動技術下鄉,探索建立農村工匠管理新模式。
(四)嚴格檢查考評。制定出XX村風貌提升、農房管控等初期考評和驗收考評細則,強化考評結果在鄉村振興等相關工作中的運用,全年完成x次初期評估,年內完成驗收考評。加強推進過程中組織模式、改造風格、建設質量、綜合成效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及時糾偏,確保建設質量。
(五)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微信等渠道,以及召開群眾大會、發放致群眾一封信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典型案例宣傳引導,向群眾講清楚鄉村風貌提升的重要意義,提升群眾認可度。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 篇2
一、組織領導
為落實我鎮集鎮交通環境大整治專項行動工作任務,保障整治工作有序高效推進,成立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如下:
組 長:鐘小飛 黨委副書記 鎮長
副組長:符開玉黨委委員 副鎮長
陳任賢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教導員
謝道強派出所所長
成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道交辦、派出所、城鄉管理中心、永安社區
二、整治時間及目標
20xx年11月8日至20xx年12月31日為集中整治時間,20__年1月1日起集鎮停放車輛收取停車費,力爭通過專項行動規范亂停亂放,創造優美環境,改善集鎮形象。
三、工作職責
(一)派出所:負責處罰各類交通違法違規行為;成立專門整治道路交通工作組,對集鎮道路交通秩序進行維護;警務助理配合日常夜間巡邏。
(二)道交辦:交管站督促永安社區客運站加強對營運車輛站內安全管理、嚴格履行出站安全檢查、組織駕駛人員安全學習;加強對營運車輛行車路線管理,聯合派出所對站外違停行為進行處罰;組織網約車駕駛員進行約談,督促網約車嚴格落實網上下單,合法營運,嚴禁違停,并聯合派出所對違停行為進行處罰;聯合派出所對非法營運車輛進行取證,并移交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進行查處。
(三)城鄉管理中心:負責整治集鎮亂占停車位、占道經營等行為。
(四)永安社區
1.宣傳發動。11月20日前由包組干部組織召開轄區內群眾代表會、聽證會;11月30日前由居委會組織召開居民代表、黨員代表會聽取關于集鎮范圍露天停車場停車收費群眾意見,積極處理群工矛盾。
2.停車管理
(1)按鎮黨委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集鎮范圍內停車秩序、臨時停車位的管理和群工工作。
(2)停車位收費標準通過聽證會認定收費標準。
(3)集鎮轄區內露天停車場按需設置車位義務管理員,實行兩班輪換值守,車位義務管理員主要在沿街熱心公益事業、身體健康的群眾中挑選。
(4)車位義務管理系群眾自發義務服務活動,由永安社區統一管理,適當給予服務補貼,補貼標準由社區“三委”研究后報居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執行。
3.利益鏈接機制。所有停車位經黨委會審議后劃轉永安社區 股份經濟合作社,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則,作為集鎮環境維護專用。
四、工作要求
為確保集鎮交通環境大整治專項行動對標對表按時完成,鎮級將加大對此項工作的問責力度,推動部門履職盡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把解決集鎮車輛亂停、亂占、非法營運、停車不規范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切實扛起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責任。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 篇3
目前,已進入6月中旬,根據以往的經驗推斷,我縣高溫季節已經來臨,從7月份起會出現連續高溫干旱天氣,日平均最高氣溫可持續在37℃以上,對大量新植苗木、行道樹的成活率將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保護縣城的綠化成果,保障新植苗木花卉喬木的成活率,最大限度減少因干旱造成的苗木損失,確保把園林處的抗旱工作落到實處,根據旱情發展情況及園林處工作實際,制定園林處抗旱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防大旱、抗大災的'思想,同心協力,共抗旱災。
二、工作目標
在抗旱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分片負責,責任到人,科學調配,最大限度發揮灑水車輛作用,確保園林處各項抗旱工作任務的落實,保障新植苗木、喬木的成活率。
三、具體措施
1、成立園林處抗旱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園林處管轄范圍內的道路、綠地內苗木的抗旱工作。
2、需調用抗旱作業車4臺。目前,園林處現有灑水車2臺,因2臺車都已老化,工作不正常,遠不能滿足全城抗旱工作需要,為做好此次抗旱工作,在發揮灑水車的最大功效下,滿足全城抗旱需要,還需抗旱作業車3臺。(晚班需要)
3、抗旱作業車司機由環衛處派人,園林處安排工作任務。駕駛證必須是B照及以上,工作時間18:00—00:30。
四、工作要求
1、各園林工作小組應密切關注其管轄地段苗木旱情,發現應及時匯報。各小組組長及園林處小組負責人為管轄范圍內的抗旱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旱情的監測上報并監管抗旱工作質量。
2、園林處每天檢查抗旱情況,做好抗旱工作記錄并及時上報。
3、每輛灑水車負責一個責任區,服從安排積極做好抗旱工作。
4、每日工作時間分為早、晚兩個班,暫定為:上午5:30—10:30,下午18:00—00:30,遇特殊情況需調配時再另行通知。
5、各路段責任人及灑水車輛應認真負責,服從抗旱領導小組統一安排調配,嚴格遵照灑水車工作時間要求,保證澆水質量,每日澆水數量應有記錄,不折不扣地完成承擔的抗旱工作任務。
園林處的每個工作人員必須發揚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團結協作,勇挑重擔,冒著酷暑,迎難而上。尤其是黨員干部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如旱情持續發展,我處將采取歇人不歇車24小時連續輪班抗旱。最大限度保證苗木花卉成活。做好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