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峰復課方案范文(精選3篇)
錯峰復課方案范文 篇1
園后、進食前、如廁前后、從戶外進入室內、玩耍前后、接觸污漬后、擤鼻涕后、打噴嚏用手遮掩口鼻后、手弄臟后,均要洗手。洗手時應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正確洗手法徹底洗凈雙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7、盡量選擇樓梯步行或扶梯,并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與他人正面相對;若乘坐廂式電梯,與同乘者盡量保持距離,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過多。
8、嚴格落實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個人防護措施。嬰幼兒應在充分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離家到托幼機構,因嬰幼兒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議戴口罩;托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食堂工作人員還應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潔,清潔消毒人員在配制和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9、通過多種形式面向教職工、嬰幼兒和家長開展預防新冠肺炎的宣傳教育。教會嬰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嬰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遮擋口鼻。指導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帶嬰幼兒去人員密集和空間密閉場所。
10、境外師生未接到托幼機構通知一律不返園,新生不報到。返園前確保身體狀況良好,返園途中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入境后嚴格執行當地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醫學觀察,每日健康監測并填報健康卡,解除隔離后且身體健康方可返園。
11、鼓勵具備條件的托幼機構教職工開園前自愿接受核酸檢測。
(二)重點場所防控。
1、加強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保持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等場所環境衛生整潔,每日定時消毒并記錄。對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床圍欄等高頻接觸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
2、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等場所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也可采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全空氣系統應關閉回風。
3、應當加強對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地面和公共區域設施等場所的清潔,定期消毒并記錄。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加強飲食衛生。做好餐車、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貼名,一人一具一消毒。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或采用熱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消毒后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洗干凈。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服應當定期洗滌、消毒,可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后常規清洗。
5、加強飲水衛生和手衛生。飲水設施應每天進行必要的清潔工作,每天對出水龍頭至少消毒一次。要確保操場、廁所、食堂、宿舍等場所或附近洗手設施運行正常。
6、加強嬰幼兒個人用品消毒,包括玩具、毛巾等,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在通風處晾干。
7、加強托幼機構內垃圾分類管理。垃圾日產日清。日常使用廢棄口罩按生活垃圾處理。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三、出現疑似感染癥狀應急處置
1、教職工或嬰幼兒每日入園前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呼吸急促、精神弱、嘔吐、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向托幼機構報告,并按有關規定采取居家觀察或就醫排查等措施。
2、在園期間,教職工或嬰幼兒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呼吸急促、精神弱、嘔吐、腹瀉等可疑癥狀,應當立即上報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第一時間采取隔離,嚴格按照“點對點”協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去定點醫院就醫。盡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應全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3、教職工或嬰幼兒中如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托幼機構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在疾控機構指導下采取相應疫情防控處置措施,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管理。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干咳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
4、托幼機構要安排專人負責與接受隔離的教職工或嬰幼兒家長進行聯系溝通,掌握其健康狀況。教職工和嬰幼兒病愈后,托幼機構根據衛生健康部門要求查驗應提交的返園健康證明材料。
錯峰復課方案范文 篇2
一、開園前
(一)組織保障和制度要求。
1、各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風險級別和疫情應急響應級別調整情況作出科學開園的決定,周密準備、有序推進托幼機構開園。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單位責任和個人家庭責任,扎實做好托幼機構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安排。
2、落實主體責任,園長為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托幼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分解、任務落實和督促檢查。細化各項防控措施,制度明確,責任到人,確保每個細節、每個關鍵步驟落實到位,組織教職工進行培訓、演練操作。
3、建立完善疫情防控聯合工作機制。托幼機構應加強與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轄區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溝通協調,配合屬地街道(鄉鎮)、社區(村)等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形成教育與衛生健康部門合力,建立托幼機構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確保開園前托幼機構疫情防控業務指導、巡查和培訓全覆蓋。
4、制定防控方案。托幼機構應圍繞關鍵環節和重點措施,制定專門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流程和制度。如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返園證明查驗制度等。
5、保障物資儲備。做好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消毒劑、嬰幼兒口罩、手套、體溫計、嘔吐包、紫外線消毒燈等防疫物資的儲備,洗手處配備足量的洗手用品。建立環境衛生和清潔消毒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托幼機構全面清潔消毒工作,包括清潔消毒用品管理、組織實施、工作監督等。
(二)場所和人員要求。
1、開園前對托幼機構環境和空調系統進行徹底清潔,對物體表面(如戶外大型玩具、門把手等)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對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洗手間等)等所有場所開窗通風。
2、在托幼機構內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設立提醒標識,應有單獨使用的衛生間,配備專人負責,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癥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3、托幼機構教師做好嬰幼兒每日健康狀況統計,與家長密切聯系,向衛生保健人員進行“日報告”與“零報告”。托幼機構衛生保健人員每日掌握教職工和嬰幼兒健康情況,做好“日報告”、“零報告”的收集與管理,并上報主管部門;對全體教職工等開展防控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宣教。
4、家長每日做好嬰幼兒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并如實上報托幼機構,確保開園前身體狀況良好。開園前做好嬰幼兒看護和防護物資準備,注意增減衣物防止嬰幼兒感冒,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如必須外出,做好嬰幼兒防護。
二、開園后
(一)人員管控。
1、登記排查入園。提前掌握教職工(包括食堂、保潔、保安等后勤服務人員)和嬰幼兒健康狀況,建立健康狀況臺賬,做好健康觀察。要求所有教職工和嬰幼兒做好入園前至少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并如實上報園方。對有發熱、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相關癥狀的人員,應督促其及時就醫,暫緩返園,不要帶病到園、工作。原則上外來人員不得入園,嚴格執行家長“封閉式”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要全面實施場所“封閉式”管理制度,嚴控人員進出,除教職工和學生外,禁止其他人員進入培訓場所。所有進出培訓場所人員均須落實“測溫登記放行”的工作流程,相關人員須佩戴口罩。停止舉辦任何進入培訓場所的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等活動。
2.嚴格實行教職工和學生身體健康動態監測管理。做好每次培訓缺勤學生原因動向記錄,嚴格落實因病缺勤學生病因追查與登記報告制度,進行跟蹤監測,并根據情況進行處置。一旦發現教職工和學生有發熱、咳嗽等異常癥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做好隔離,依規處置,同時根據屬地管理要求,及時報告所屬社區、業務主管部門及區疫情防控指揮部。
3.科接送嬰幼兒不入園制度。
2、各班級錯峰、錯時入園和離園,防止人員聚集。教職工和嬰幼兒每天入園時測體溫,不發熱方可入園,嚴格落實嬰幼兒晨午晚檢和全日觀察制度。晨午晚檢時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3、嚴格日常管理。堅持早、中、晚“一日三報告”制度和點名制度,每日掌握教職工和嬰幼兒動態、健康情況,加強對教職工和嬰幼兒的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門報告。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記錄,發現因病缺勤的教職工和嬰幼兒及時進行追訪、登記和上報。
4、建立嬰幼兒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報告制度,每日由家長向主班老師報告。
5、從嚴控制、審核、組織舉辦各類涉及嬰幼兒聚集性的活動,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6、做好嬰幼兒手衛生,盡量避免嬰幼兒直接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接觸后及時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注意嬰幼兒個人衛生,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注意咳嗽禮儀。入
錯峰復課方案范文 篇3
根據學校教學工作整體安排,為做好我院疫情防控下的教學工作,按照學校統一部署,特將有關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理論課程教學
1.學生返校復學后前兩周(第14、15教學周)理論課繼續線上教學;第16周后,鼓勵教師繼續采用線上教學,按教學計劃開展復習迎考工作。
2.為了給實驗課程預留時間,經學院研究決定20xx-20xx第一學期專業必修課程采取線上教學形式,安排在短學期和暑假期間完成,課程結束安排線上考試。下學期理論課程老師應提前做好教學準備,部分長課時的課程,在與學生溝通情況下,可以從5月18日起開始。
3.授課教師需做好課程的過程性評價,量化在線課堂學習評分表,增加交流質疑、課堂測試、讀書報告、班級展示等考核環節。評價時將學習態度、團隊合作、自主創新、積極交流、學習成果等同時納入考察范圍,關注學習實質和效果,努力讓評價更科學、公正。
4.不返校學生的教學由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錄播、直播,或利用優質網絡課程資源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達成教學目標,保證課程教學質量。任課教師要做最大努力、盡最大可能,幫助不返校學生完成本學期各項教學任務。
5.實施錯時上課。按作息時間表(第1—9節課):20xx級提前10分鐘上課,20xx、20xx級正常上課,20xx級推遲10分鐘上課;第10節及以后課程統一推遲10分鐘上課;公共體育課按原定時間上課。
二、實驗課程教學
1.按照學校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和學院研究決定,本學期不安排線下實驗課,全部順延至下學期開展。
2.各學科統籌利用實驗室資源,根據學生空余時間組織統一補課,按照必修課程優先安排原則合理安排實驗課程。1-8周優先安排20xx-20xx第二學期實驗課,20xx-20xx第一學期實驗課程順延至下半學期。
3.對于本學期既有理論又有實驗課的單門課程,理論部分先行安排考試,暫不錄入系統,待下學期實驗課考核完成后再合成綜合成績,并錄入系統。
三、考試工作
本學期所有理論課程考試(包括補、緩考)都采取線上考試,可通過開卷或題庫的方式進行,積極組織學科老師進行線上教務平臺培訓,可以直接加釘釘群34536572(直播時間4月29日下午6:30開始),也可觀看直播回放學習。
實驗課考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在下學期組織完成實驗教學后,再另行安排考核。線上考試請任課老師收集好試卷檔案材料。
有關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1)補(緩)考:5月25日—31日(通識①課程在5月30-31日),補緩考名單現傳群共享,具體考試時間見補緩考安排表,如有沖突,老師可與學生商議后確定考試時間,并反饋教務辦。涉及到補緩考的任課老師建立相應課程群,并填寫問卷,完成后學院統一通知學生加入補緩考課程群,任課老師在考試前將考試鏈接發布到相應課程群,考試結束后任課老師對試卷進行批閱,及時錄入學生補緩考成績。
(2)上半學期課程考試:5月23日—6月7日,考試時間由任課教師與學生協商自行安排,并反饋教務辦。任課老師在考試前將考試鏈接發布到相應課程群,考試結束后任課老師對試卷進行批閱,及時錄入學生成績。
(3)期末考試:6月11日—17日,具體時間安排待學校通知。老師在群里考試前發布進入端口,考試結束后任課老師對試卷進行批閱,及時錄入學生成績。
錄成績時,注意教務系統期末成績分項打鉤后再提交,平時成績不低于50%,期末成績不高于50%。期末考試成績不及格總評成績默認不及格。
四、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1)時間:5月底前完成。學生返校復學兩周內不安排線下答辯。
(2)答辯形式:根據實際情況可采取線上答辯。
詳細安排見《生化學院關于做好20xx屆本科畢業論文中后期工作的通知》。
五、畢業實習工作
學校不再安排校外線下實習。各學院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線上實習過程的統籌安排,于5月底之前做好實習成績考核及線上實習答辯等工作,確保實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