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網絡教育活動方案(精選3篇)
學校網絡教育活動方案 篇1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為進一步落實《z區創建安徽省第三屆文明城市和首屆文明城區實施方案》要求,不斷提高全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經研究決定,在全鄉未成年人中開展首屆“z文明好少年”網絡評選活動。現制定評選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未成年人道德素質建設為重點,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評選表彰未成年人身邊的典型,鼓勵更多的未成年人自覺踐行道德規范,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品格,做文明小市民,進而營造“人人都是主角”的文明創建工作氛圍。
二、評選主題
孝老愛親、誠信守禮、助人為樂、自強自立
三、評選范圍
各校在校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能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在孝老愛親、誠信守禮、助人為樂、自強自立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且社會形象好、群眾認可度高,并積極參與文明創建的均可參加本屆“z文明好少年”評選。
四、評選標準
1、孝老愛親。孝敬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能主動分擔家務,能積極主動關心、幫助非親老人和孩子。
2、誠信守禮。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紀守法,能模范遵守學生行為規范,辦事公道,待人真誠,重信守諾。
3、助人為樂。關愛集體、樂于奉獻、熱心公益,能積極參加公共服務、志愿服務活動,為弱勢群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自強自立。勤奮進取、意志堅強、樂觀向上,能獨立面對困難,不依賴家長,勇于承擔責任,贏得師生公認,得到家長、社區群眾好評。
五、名額分配
各學校必須嚴格把關,切實將符合評選條件的候選人推報上來,每校限報1名。
六、組織領導
經研究,決定成立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組織、領導、協調等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活動辦公室,z辦公室主任。
七、時間安排
1、8月8日前,各學校組織評選活動,并將候選人推薦表(1式2份)、先進事跡材料(不少于1000字)報送至區教育局,同時報送文檔的電子稿及候選人近期生活照電子檔。
2、8月9日-8月10日整理候選人材料,考評確定“z文明好少年”參評入圍人選。
3、8月16日-9月15日開展網絡投票評選。
4、9月中下旬總結表彰。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此次評選表彰“z文明好少年”活動是落實《z區創建安徽省第三屆文明城市和首屆文明城區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各學校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廣泛發動、創新形式,把此項工作作為文明城市創建及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活動。
2、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學校要把“z文明好少年”評選活動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充分運用學校主題班會、主題隊會等各種載體,廣泛文明好少年的先進事跡,在學校形成學習文明好少年、爭當文明好少年的良好風尚。
3、嚴格程序、保證質量。按照評選要求,各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可行的評選方案,嚴格評選程序,保證評選質量,利用各種形式,廣泛發動青少年學生踴躍參與,使評選表彰過程變為學習宣傳“z文明好少年”先進事跡和優秀品德的過程,使做“z文明好少年”成為廣大未成年人的自覺行動。
學校網絡教育活動方案 篇2
__市消防大隊與__師范學校聯合舉行“消防安全”網上知識競賽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廣泛宣傳普及消防知識,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減少火災事故發生,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
一、活動主題
消除火災隱患,構建和諧社會
二、活動時間
20__年3月8日至3月22日
三、參賽范圍
此次活動面向溫嶺師范學校全校師生。
四、活動形式
采取網上競賽的形式。所有參賽人員自3月8日起通過互聯網進入“消防安全”網上知識競賽活動頁面,即可參加活動。
五、競賽規則
此次“消防安全”網上知識競賽活動,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競賽活動截止后,3月25日晚在第“溫嶺人網杯”通俗歌手大賽現場,將邀請溫嶺公安消防大隊領導與學校領導共同現場抽取并公布此次活動的各獎項得主。
六、獎勵辦法
本次活動設有:
一等獎1名,頒發榮譽證書、獎勵價值500元獎品;
二等獎2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勵價值200元獎品;
三等獎3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勵價值100元獎品;
優秀獎10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勵價值50元滅火器一只;
幸運獎若干名,各獎勵價值15元的獎品。
七、抽獎辦法
按答卷得分情況分四成類,A類為95分以上(含95分)的答卷,B類為85分以上(含85分)的答卷,C類為80分以上(含80分)的答卷,D類為70分以上(含70分)的答卷。
在A類答卷中抽出一等獎一名,然后將剩下的答卷滾入B類答卷中,進行二等獎抽獎,依次類推,直至抽完最后一名幸運獎。
分值在70分以下的答卷不參與評獎。
學校網絡教育活動方案 篇3
一、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目標與內容
說明: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大、中、小班三個年齡段分別設計一個社會教育活動。
根據主題確定教育目標(注意層次性:直接目標與間接目標;主導目標與次要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精選內容(基于主導目標篩選教育內容),收集素材(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生活經驗選擇適宜的教育材料)。
1、幼兒的多元文化生活。通過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習俗、語言、食物、音樂、價值觀、家庭關系、生活類型、文化慶祝和民族遺產等,提供給幼兒必要的技能、知識,發展他們對自己的良好接納以及對別人的積極認識,理解在快速變化的、復雜的、獨立的社會中生活的豐富與合作。
2、幼兒的心理和價值觀。社會和物質環境以尊重為關鍵特征,為幼兒提供一個屬于他們的位置。特別關注幼兒獨立
意識的發展;如何處理嫉妒、害怕、攻擊性的情感、與別人玩的能方和友誼的發展;如何控制他們生活中的想象角色的發展等方-面;同時,也關注幼兒道德發展的三個方面:對道德的思考、自我評估及抵抗偏差想法和行為的意識,從而促進幼兒的道德行為。
3、對歷史的感知。幼兒的過去(個人歷史或生命歷程)、遺傳、家庭歷史及其他幼兒的家庭歷史都是幼兒歷史教育有效的手段。幼兒在活動中建立起對歷史理解的同時也建立起對時間的理解。
4、地理。在幼兒園階段,地理學習主要把焦點放在三個方-面:解釋不同區域(地區、國家、世界)的人和地方有什么不同;描述和評價物質和文化世界的關系(人類大陸的關系,包括環境保護和守恒);確定由物理和經濟因素造成的問題(包括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5、幼兒作為消費者。社會科學課程選擇了10個經濟概念用于學前兒童學習:消費欲與需要、缺乏、區別資源(人類資源、自然資源和資本財力)、計劃、目標排序、購買的先后、主次)、商品(我們買的東西)和服務(別人為我做的事)、買者和賣者、生產者和消費者、錢(知道錢的作用,認識和命名錢)、選擇(消費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每個人能用他們有限的資源做出最可能的選擇)。
6、幼兒對年齡、衰老和死亡的認識。幼兒缺乏對這三個
概念的清楚和正確的認識。社會科學課程給予幼兒情感支持;對幼兒關于年齡、衰老和死亡的問題給予正確的事實回答;幫助幼兒鑒別關于年齡、衰老和死亡的公式化的人物與神話;讓幼兒知道死亡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增加幼兒關于老齡的信息;促進幼兒對所有年齡的人的尊重;給幼兒提供訓練傾聽、自我表達、同情和價值判斷的機會。
(二)教育模式與方法
說明:
基于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選擇最匹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每個教育活動確定一個教育活動模式,但同一種模式下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構成教育過程的不同環節。
1、教育模式
主題教育模式、方案教育模式、區域教育模式、旅行教育模式
2、學前社會教育的一般方法
實踐練習法、社會調查法、參觀法、表演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3、學前社會教育的特殊方法
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
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格式
(一)活動名稱
(二)設計思路(教育模式與方法的選擇依據與實施活動的教育意義)
(三)教育目標
(四)活動準備(材料準備、經驗準備)
(五)活動過程(基于教育內容及其進度劃分若干環節或步驟,包括每個環節或步驟的教育指導方法;文字描述困難時可以配合情景圖)
(六)參考資料
(七)附件
三、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撰文要求
(一)以小組為單位,明確責任、分工合作,集體討論,組長負責整理文稿并且注明每個成員在設計中的任務及其貢獻。
(二)每個小組在指定范圍內選擇一個主題(不得重復),設計一個系列活動(大中小班各一個)。整個系列活動的字數控制在4,000-5,000字之間。
(三)注明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的參考資料及其出處。
(四)教育活動中設計的輔助材料一律作為附件,附在正文的后面。
(五)完成時間: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