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聽課評課活動方案范文(通用3篇)
學校聽課評課活動方案范文 篇1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常規教學管理,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經研究決定,本學期開始學校將實施行政人員抽課聽課制度,并以此作為反饋教師教學效果、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每周一定為“行政聽課日”。
“行政聽課日”活動中,所有聽課人員必須保證在協調好自身教學工作和分管工作的前提下,擠出時間走入課堂,認真詳細記錄教學過程,關注課堂教學常規,課后及時進行評課,并做好聽課評課記錄。
一、抽課對象:(名師工作室導師除外)
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在職全體任課教師(新學年第一學期新進校老師除外)
授課人員由校長室在周四教師例會時以抽簽方式確定。
二、聽課人員:
抽課聽課由校長室負責領導,由督導處負責組織,由學校領導、中層行政人員、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組成聽課小組。
聽課內容包括:聽課、評課、檢查教學計劃、教案、作業等。
三、上課安排與要求
1.上課時間:每周一下午第一節課
2.三樓多媒體教室(體育課在操場)
3.上課要求:
(1)授課老師在周一上午提供授課內容及紙質教案一份,藝體類學科教研組長需提供本學科各年
段教學內容紙質稿一份。(上交給督導處周瓊妹老師)
(2)授課教師不得采取變通的辦法,臨時有意調換教學內容,更不得拒絕或變相拒絕授課任務。
四、評課要求:
1.評課時間:聽課人員對每次聽課做到聽后即評。
2.評課角度:
要突出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議,還可以對教師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教學語言、課堂管理、作業設置、結構安排、知識密度乃至板書、教態等若干方面逐一進行評價。
3.評課人員:
根據學科性質,評課以同學科的老師為主,其他聽課老師以評課記錄表方式反饋聽課感受或建議。
每次評課由專人負責收集、整理評課記錄表,檢查、收集授課老師教案,填寫《達八小學“行政聽課日”評價反饋信息表》。
4.評價形式:
聽課行政及時向授課教師反饋聽課評價,對教學能力強、教學態度好的教師給予表揚;對教學亮點和教學特色充分肯定;對課堂教學中值得商榷的問題積極地提出來進行探討;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誠懇的提出改進辦法或建議。
五、資料的整理與歸檔:
1.每次聽課后,教案、聽課記錄表、《達八小學“行政聽課日”評價反饋信息表》等均由專人負責收集、整理,并于周三前交由督導處存檔。(名單附后)
2. 為便于積累教學資料和評課的進行,授課過程由信息中心全程錄像。
達八小學“行政聽課日”評課記錄表
授課老師 教學班級 教學內容 評課人員
學校聽課評課活動方案范文 篇2
一、導入
師:送給大家一句話:敢于展示自己是一種勇氣!記下了嗎?
生:記下啦!
師:在今天的課堂上,你有沒有勇氣展示自己?有沒有勇氣把自己的觀點和大家交流?
眾:有——!
師:說到勇氣,詞典里是這樣解釋的——敢作敢為,有無所畏懼的氣概。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欣賞、最佩服的勇氣是什么?請用“勇氣就是……”說一句話。
生1:勇氣就是面對惡勢力毫不屈服。
生2:勇氣就是明知可能做不到還敢于挑戰自己。
師:好,我們就走進美國作家狄斯妮的一篇小說,了解二戰時期一位普通的士兵和一位普通的婦女的勇氣。(板書課題、作者)先了解一下背景:
(屏幕出示,交代小說背景: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兩個帝國主義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個星期之后,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爭。1944年6月6日早晨,盟軍三個傘兵師在德軍防線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發生了……)
二、讀出故事:
師:了解了背景,請同學們把這篇小說默讀一遍。有兩點要求:第一、把不清楚的字詞標出來。第二,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開始吧!
(屏幕出示:1、默讀課文,不清楚的字詞標出來。2、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生默讀課文。)
師:都讀完了吧?我發現咱班的同學有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同學把每一段前邊都標上了序號。有沒有不清楚的字詞?(很多學生舉起手來)
師:解決字詞的途徑很多:首先,要學會利用課下的注釋;其次,可以利用工具書;第三,可以和同學交流;如果還解決不了,問老師。(學生看注釋、交流。只剩少數學生舉手了。)
生1:第九段“把門什么上”?
師:這個字哪位同學認識?
生2:讀“shuān”
師:明白了嗎?
生1:明白了。
師:人家幫你解決了困難,你應該怎么樣?
生1:謝謝!
師:好!
師:還有嗎?
生3:第一段勛章什么帶?
師:誰知道?
生4:shòu
生3:謝謝!
師:哪一位同學能夠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一下這篇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5:本文講述了一個法國女人救美國傘兵的故事。
生6:文章敘述了二戰期間法國女人不怕危險,兩次救助美國傘兵的故事。
(板書:美國傘兵法國女人)
三、讀出人物:
師: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很多,大家再細讀一下這篇小說。找出描寫人物的句子,說說你最欣賞的是誰的勇氣。
(屏幕出示:細讀課文,著重研讀人物描寫的句子,用下面句式回答:我認為______最有勇氣,我最敬佩他(她),因為他(她)______。)
(生認真讀課文,思考相關問題。)
師:有答案的同學舉手。
生1:我認為法國女人最有勇氣,我最佩服她,因為她勇敢的兩次救了那個美國傘兵。
師:能不能結合具體的句段說說?
生1:第6段,“‘哦,當然啦。”法國女人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這是對法國女人的語言描寫,從這里我看出了她的勇氣。
師:說的好,對法國女人的語言描寫還有嗎?
生2:有,在第16段“哦,當然啦。快!”
師:這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話?
生2:這是第二次救美國傘兵時說的。在第一次救他的時候,法國女人的丈夫被德國士兵無情的殺害了。
師:能不能把這兩句讀一下?
(生讀)
師:這兩句有區別嗎?
生2:有,第二句多了一個“快”字。
師:那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生2:應該讀出她的堅定、勇敢。
師:這是在她付出沉痛的代價之后,當機立斷,包含更大的勇氣。法國女人說的話似乎少了些,在這兒讓她多說幾句行嗎?
生2:不行,這時候情況緊急,德國兵很快就要追來了。
生3:“她毫不遲疑的把他送進壁爐邊的碗櫥里。”“毫不遲疑”寫出了法國女人的干脆、果斷。
生4:我更贊賞美國傘兵,我佩服他的勇氣,他是一個機智勇敢的人。
師:說的好,你能具體的解釋一下他的機智、勇敢表現在哪些地方嗎?(板書:機智、勇敢)
生4:他遇到危險,毫不猶豫的求救。
生5:還有被捕以后,及時從窗口逃生。
生6:從窗口逃生后,再次返回到法國女人的家里。顯示了美國傘兵超人的智慧,
師:是啊這個情節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學院多大的勇氣呀!他知道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于是,他賭了一把。他求救時怎么說的?
生7:讀第5段和15段。
師:第一次去法國女人家,知不知道法國女人會救他?
生7:不知道。
師:應該怎么讀?
生7:慢讀。
師:第二次說這句話時的心情和處境怎樣?
生7:很內疚,很危險。
師:應該讀得……?
生7:快些。
師:你們兩個能不能把這兩次對話給大家再讀一下?
(生讀)
師:這兩句“愿意把我藏起來嗎”含義一樣嗎?
生1:不一樣。第一次意思是說你愿不愿意幫助我?第二次是說,我已經給你的家庭帶來了不幸,你還敢不敢幫我?
師:盡管是給人家帶來了那么大的不幸,但還是返回來求助人家,這需要有……?
眾:勇氣!
生2:我認為法國女人的丈夫最有勇氣。
師:呵呵……為什么?
生2:讀第7段。
師:對,她和法國女人的意見是一致的。
生3:我也認為法國女人最勇氣,我最欣賞她。因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善良。
師:從哪里看出的?
生3:第4段,“她長得并不漂亮,雖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這是對法國女人的外貌和神態描寫,從這里可以看出法國女人是善良的。
師:好,“她長的并不漂亮”告訴我們什么呀?
生4:這是外貌描寫,說明法國女人并不特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
師:那為什么寫她“不是笑容滿面”呢?
生4:暗示那是戰爭年代,法國女人經歷了很多的苦難。
師:我認為這段有兩個詞非常重要,你能找出哪兩個詞嗎?
生:善良、鎮定。如果不鎮定的話,美國士兵來到她的家中,她就會非常的慌亂,也就不能及時的救助美國士兵。
師:好,為什么寫她的善良?
生:如果不善良,她就不可能救助美國傘兵。
師:文中對法國女人還有一處神態描寫,能找到嗎?
生4:在第1段,“他滿臉蒼白,淚眼模糊。”寫出了她失去丈夫后的悲傷、悲痛。
師:在這句的后面有一句話:“他們面對面地,站了也許一秒來鐘。她沒有向她丈夫的尸體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視著這個美國青年的眼睛,他的到來使她變成了寡婦,孩子們變成了孤兒。”僅僅一秒鐘,這一秒里她會想到……也許還會想到……
生4:她會想到,你怎么又來了?
生5:如果再被發現很危險;也許她還會想到,應該救他。
師:因為她知道造成她家庭悲劇的真正兇手是誰!為什么她沒有向她丈夫的尸體看上一眼?
生5:她害怕看了之后悲痛會動搖她果斷的決定。
師:所以她用行動代替了語言。除了我們,還有一個人,對法國女人的精神非常的敬佩。他是誰?
生1:空軍將領。讀第20段。
師:這時候法國婦女遭受了失去丈夫的不幸,三個孩子也已成了孤兒。為什么將軍卻說“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你對幸福怎樣理解的?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
生2:因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所以她是一個幸福的人。
師:她的信仰是什么呢?
生2:她的信仰是“和平”。
師:其實,它還強調了幸福的條件:要想幸福,就要有信仰。(板書:愛和平、有信仰)
師:這句話適用于法國女人嗎?
生3:不是,像她這樣的人還很多,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
師:對,我們不知道她(他)是誰,但我們知道她(他)為了誰!
師:法國女人為了人類的和平,為了自己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說她是幸福的。你還知道這樣的事例嗎?
生4:我們可以坐在教室里學習,是幸福的。
師:嗯,還有嗎?例如:文天祥為正義不怕犧牲,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幸福嗎?
眾:幸福!
生5:日本地震后,50名志愿者在明知道可能會在兩周內死亡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死守核電站。他們在精神上也是幸福的。
師:說得好!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面對生與死,這位二戰中普通的法國農婦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抉擇!此刻,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生6:我想對她說:我佩服你,佩服你的勇氣和善良!
生7:你為了和平,不惜一切代價。值得我們尊重,我們會因你而幸福。
師:請大家齊讀最后5段。(生讀)
四、讀出感悟:
師:上課前,我們談了對勇氣的理解。學了本文,你對勇氣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
生1:我們要做一個機智、勇敢的人。
生2:做一個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總結:
2篇文章教師都很好的將情境帶入,學生對課堂的參與非常積極,然后最后引出對本堂課的理解,讓學生明白,從中學到了什么,該做個怎么樣的人。
學校聽課評課活動方案范文 篇3
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也是最具活力,最能體現教師的生命價值的地方!這學期我將更多關注課堂,走近課堂去尋找精彩瞬間,去感受老師們的快樂!我想,我應該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傾聽,去感受!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與老師們對話,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心得,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上午第二節課,我走進五年級二班的教室。上課的內容是,鄭振鐸的《燕子》。
簡單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春天邁著輕快的腳步來到了我們身邊,你感受到了嗎?(學生答:春雨來了;變暖了;)
師:春天的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燕子來了;(介紹燕子))現在讓我們一起走近文字感受春天,感受燕子!
二、教師范讀
1.要求:聽準字音,文中哪些文字是描寫課文插圖內容。
2.學生回答,找出文中描寫插圖的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學生回答,教師及時點評、引導。)
三、認讀生字
開火車認讀生字;教師講解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四、講讀課文
1、檢查學生預習閱讀的情況:抽讀(要求:聽聽這個同學的字音是否讀準?是否流暢?是否有丟字、添字?讓學生及時點評)
2、全班齊讀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4、文中是怎樣來描寫燕子的呢?閱讀后可以與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5.生:特點:燕子的樣子;燕子的重要(春天的使者);燕子飛行的姿態;燕子停歇的樣子
五、教師小結
聽課反思:
1、在教學中,王老師用清新明快,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帶著學生走近文本,走近春天,走近燕子,和孩子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絢麗多姿,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語言的魅力是巨大的,賦有感染的語言很容易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現場教學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在交流、討論、分享中一起感受著學習的樂趣。
2、在平時的聽課和上課中,我發現很多學生沒有靜心傾聽的好習慣。沒有傾聽就沒有學習,傾聽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這對于學生學習語言是很重要的。在我們平常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忽略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在王老師的課堂中,她很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學會傾聽。在教學中王老師讓學生帶著任務(評價)去傾聽同學們的朗讀、同學們的發言,然后通過生生之間的評價來檢驗學生傾聽的效果。這樣帶著任務的傾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學生的學習也變得主動積極!
3、課堂的主人是誰?那當然是學生。我們的教學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效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習者的生活經驗上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一定要多“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實情”,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王老師今天所執教的課文內容是有關春天的。春天,對于深圳的孩子來說很多都沒有真實體驗、感受過,這樣就出現了教師導入新課學生回答干癟,不真實的現象。那應該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想,如果在教學伊始,教師利用多媒體(圖片、視頻),為學生創設春天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美麗的春景中感受春天,學生的感受真切,體會會更多,表達的也會更豐富。
4、在整堂課中,我總感覺學生學得很浮躁,理解沒有深度,感悟不夠真切。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不夠。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教師、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之后,師生的感悟才會真切。學生也才能走近文本,走近春天,走近小燕子,真正領略到春天無窮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雖然為學生創設了很多的閱讀機會,形式也多樣,但學生的參與深度卻不夠,各個環節也只是蜻蜓點水,學生沒有真正靜下心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