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十篇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1
幼兒園托班社會活動設計――大馬路
名稱一:嘀嘀――汽車開來了
目標:
認識常見的車輛
材料:
汽車玩具、汽車卡片、掛圖
過程:
1.將幼兒帶進布置的汽車區里,幼兒自由地玩玩具車。
2.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對汽車的了解程度,傾聽幼兒的發音,及時糾正。
3.游戲:汽車開來了。
4.教師邊念兒歌,邊將玩具車開到幼兒的身邊問:――“什么汽車開來了?
5.幼兒拿到車后說出這輛車的名稱,說不出可以用“嘀嘀”的叫聲代替。游戲重復進行。
建議:
1.提供哪些汽車,由幼兒認識汽車數量的多少決定。
2.此游戲可改為幼兒做汽車,教師做警察,警察停在哪輛“車”的面前,這輛“車”要說出自己的名字。
3.帶幼兒去馬路邊指認汽車。說說哪輛車可以乘人,哪輛車可以裝東西。
4.在區域活動中與幼兒一起念兒歌《來來往往真熱鬧》
附兒歌:來來往往真熱鬧(正可)
馬路寬又長,
車輛多有多。
嘀嘀叭叭叫,
來往真熱鬧。
名稱二:紅綠燈
目標:
根據信號改變行動
材料:
紅綠燈(紅綠兩色的替代物)、方向盤
過程:
1.教師扮警察,手拿紅綠燈指揮交通。幼兒扮小汽車。
2.教師邊發出“綠燈’的.信號邊出示綠燈,幼兒見綠燈四散跑,同時出示紅燈,幼兒則立即原地停止。
3.游戲中教師要經常改變站立的位子發出信號。
建議:
1.活動中也可以請幼兒當警察,教師幫助其控制發信號的節奏。
2.此活動進行時,場地要大些,避免幼兒在奔跑中互相碰撞。
3.體育活動前,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在區域中完成美術《紅綠燈》的內容,便于幼兒加深對紅、綠兩色的認識。
名稱三:小汽車
目標
手眼協調地粘貼
材料:糨糊、抹布等
過程:
1.教師出示玩具汽車,讓幼兒指認汽車的車身、車輪。
2.教師演示粘貼小汽車車身、車輪的過程:先貼車身再貼車輪。
3.幼兒操作。
4.陳列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數數有幾輛車。
建議:
告訴幼兒抹完糨糊后,手上的殘留物要擦在抹布上,而不要擦在身上。
托班整合活動設計――大馬路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整理教師活動,體驗與大家一起勞動的快樂。
2.能幫助家人、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模仿并學習哥哥姐姐整理教師。
活動準備:
事先與大班的教師取得聯系,做好本次活動的準備。
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起商議活動內容。
--提問:我們準備到大班去,和哥哥姐姐一起整理教師,你們想要了解哪些事請?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了解幼兒的想法并簡單記錄。
--教師歸納幼兒想法。如看看哥哥姐姐怎么做、模仿他們、請他們教我們等。
2.組織幼兒到大班去勞動,鼓勵幼兒大方地向哥哥姐姐介紹自己,表達自己愿意一起勞動的想法,和哥哥姐姐一起勞動。
3.展開勞動后的談話。
--提問:今天你和大班哥哥姐姐在一起干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最高興的.是什么?
--幼兒結伴交流,教師巡回傾聽。
--請部分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4.請幼兒試著整理本班教室。
活動建議:
1.活動后,鼓勵幼兒回家幫媽媽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事。
2.本活動不要拘泥于時間的限制。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能大膽講述自己開心、生氣時的情緒體驗,與同伴進行情感交流。
2、學習表達自己對別人的安慰、關心,感受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貼有笑臉、生氣臉的`靠背2個。
2、音樂一段。
3、哭臉、笑臉娃娃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歌唱導入,幫助幼兒回憶開心和生氣的情緒經驗。
(1)師生共同歌表演《表情歌》。
(2)教師提問:“剛才歌曲里我們唱到了哪兩種表情?”
“歌曲里你用哪些動作來表示開心或生氣的?”
“想一想除了剛才那些動作表情,還有哪些動作表情也可以來表示開心或生氣時的樣子?”
(3)出示兩個靠背,教師提問:“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4)師生共同為靠背命名(開心包、生氣包)
(5)幼兒相互交流自己開心或生氣的事情。
2、游戲:開心包與生氣包。
(1)聽音樂傳遞開心包,音樂結束時,請拿到開心包的幼兒抱好開心包并上前講述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2)聽音樂傳遞生氣包,音樂結束時,請拿到生氣包的幼兒用力打三下生氣包并上前講述一件讓自己生氣的事情。
3、學習幫助別人,使自己快樂。
(1)出示哭臉娃娃,教師:“這個娃娃哭得好傷心,你猜猜她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誰愿意幫助她?”“你會怎么做?”
(2)出示笑臉娃娃,教師:“這個娃娃得到小朋友的幫助變得很開心,那你們幫助了她以后你們覺得怎么樣呀?”
(3)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開心或生氣的時候,當你看見別人不開心或生氣的時候要能主動幫助他,讓他變得開心起來,同時你會覺得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4)幼兒在氣球上畫開心的表情,送給不開心的人,并對他說一句安慰的話。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4
社會活動名稱:會變魔術的稻草
適宜對象:中、大班幼兒(4-6)歲
價值指向:
1、利用稻草進行剪、扎、辮、變形、裝飾、組合等,創造出具有民間特色的小工藝品。
2、活動中能大膽嘗試,相互合作,充分感受稻草的利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
3、萌發幼兒自我欣賞和愉快的情緒,激發幼兒的創作愿望,增強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材料設計:
1、用剪斷的稻草(長短不一)、紙、木膠、各種形狀的紙片供幼兒選取拼貼成各種圖案。
2、供草簾架、包裝線、稻草,用紙線前后交叉夾稻草的方法編草簾。
3、剪稻草末端三份之一長、用細銅芯線或彩色線綁扎,做成笤帚。
4、稻草扎成稻草人,再用紙、蠟筆、塑料袋、毛線、彩紙等材料來裝飾稻草人。
5、提供稻草、扣嘴,拿5-6根稻草用線扎住,盤起來(盤到稻草一半)作草墊的中心圓盤,然后用扣嘴穿過盤中心,用兩根稻草放在扣嘴中抽出后擰緊,附在原來的稻草上,編一圈后扣嘴移置外層,依次編成草墊。
6、用兩根稻草十字放置,豎放的.一根上端往下折,然后添上一根橫著平行放在上面,把原來橫放著的稻草兩端往前翻折,依次進行,編到長約10CM左右,用線綁住下面的稻草,照此方法再編一個,兩個對合起來做成草龍。
玩法提示:
1、用長端不一的稻草拼成不同形狀的物體如“運動的人”、“各種車輛”、“形狀不一的房子”布置在活動室里。
2、用編成的草簾送到農家園里給雞庶陽。
3、用稻草扎、編出笤帚,讓幼兒打掃活動室或包干區。
4、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裝飾材料或繪畫方式裝飾不同的稻草人,放在農家園里或投放在區域里做游戲材料。
5、將編好的草龍玩舞龍游戲。
6、草墊,可當作坐墊或體育游戲材料 。(如樹樁、障礙物等)
指導要點:
在操作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和材料的互動,去操作嘗試,并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能力差異去選擇操作。
問題1、小朋友你是怎樣讓稻草斷與其它材料混合、變出其它物?
問題2、小朋友你是怎樣用稻草、包裝線編成草簾的?
問題3、小朋友你是如何用稻草、扎辮的方法做成笤帚的?
問題4、小朋友你是怎樣用稻草與其它裝飾品裝飾成不同的稻草人?
問題5、小朋友你是如何用稻草編出草龍的?
問題6、小朋友你是怎樣用稻草扣編出草墊的?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依賴成人是不對的,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培養成功感和自信心。
活動準備:電腦動畫、幼兒坎肩、鞋子、衣服、磁帶《我有一雙小小手》《不再麻煩好媽媽》、獎牌、錄音機
活動進程:
1、導入部分:猜謎——手
提問幼兒:我們的小手能干嗎?(吃飯、穿衣……)小朋友回答得對,我們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有個叫毛毛的小朋友,他也有一雙小手,他的.小手又干了些什么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中間部分:
放電腦動畫片 幼兒觀看電腦動畫
(老師與幼兒圍坐在一起)如圖,老師提問:
(1)“毛毛的小手都干了什么?”
(什么也不干,吃飯、穿衣、穿鞋……都讓媽媽干)
(2)毛毛這樣做對嗎?(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洗臉、自己穿鞋……
(3)小朋友你們在家是怎樣做的?都做了哪些事情?
(自己吃飯、穿衣、穿鞋……)
你們做的很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要學著做,什么事都讓爸爸媽媽做是不對的。
( 4)組織幼兒討論:你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還幫媽媽做了哪些事?
(掃地、拿拖鞋、給媽媽捶背……)
( 5)教師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自己事情自己做還幫媽媽干活,你真棒!
( 6)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衣服、鞋子,我們來比賽看誰穿得快,比比誰的小手最能干。
( 7)放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幼兒分組比賽穿衣、穿鞋。
( 8)為幼兒發獎牌,幼兒自我鼓勵我真棒,我能行。
( 9)小結: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得很棒,你們的媽媽要看到你穿得那么快那么好一定很高興,媽媽工作很辛苦,我們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再麻煩媽媽好嗎?
3、結束部分:
幼兒表演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結束。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嘗試在泥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達月餅的花紋、圖案。
活動準備:
各色手工紙、各色橡皮泥、記號筆、剪刀、廢紙框等。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
春節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敬老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看月餅,說月餅
說說月餅的不同
形狀不同——
一般多見是圓形,還有方形,心形等等
花紋不同——
月餅上都有花紋,有的是圖案,有的還有文字
餡兒不同——
豆沙、玫瑰、鮮肉……
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材料不同)——
冰激凌、冰皮、廣式、蘇式……
三、做月餅
討論: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餅
橡皮泥制作
剪剪畫畫……
重點介紹:
泥塑印花——在團好的泥團上用花片或模型輕輕壓一下,取出花片、模型即可看到留下的花紋。
四、自由結伴選擇材料制作
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范等幫助。
五、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戰士的生活對解放軍的尊敬、熱愛之情。
2、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習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1)事前和部隊聯系好參觀聯誼的事項。
(2)幼兒每人制作一件半成品的手工制品。
(3)每個班級準備1~2個兒童舞蹈。
(4)每個班組繪制一幅“壁畫”(課前請部分繪畫能力較強,幼兒完成)。
2、材料準備
(1)各種紙張若干(卡紙、皺紋紙、彩色即時貼等)。
(2)水彩筆、油畫棒、膠水、抹布若干。
(3)每人自帶水果一個。
(4)錄音機一臺、磁帶一盤、電話記錄本一個。
活動過程:
1、參觀前談話。
(1)老師:“新年快到了,今年元旦,我們要到軍營和解放軍叔叔一起過節,小朋友們一定非常高興,解放軍叔叔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節目,我們小朋友送給叔叔什么禮物呢?”
引導幼兒開動腦筋,激發幼兒對解放軍的熱愛之情。想一想自己準備什么參加聯誼會(如:唱一首歌,跳一個舞蹈,講一個故事,仿編一首詩歌,畫一幅畫或制作一個小掛件、賀卡之類的等等)。
(2)提出參觀要求
遵守紀律、懂禮貌、講文明,要注意安全。
2、組織參觀軍營。
(1)認識軍營外部特征:初步了解什么叫“哨位”,并看戰型崗的過程。
(2)觀看解放軍訓練,體驗其勇敢頑強的精神。
①軍體拳表演。②禮儀訓練。③隊列操練等。
(3)參觀戰士宿舍,體驗其整潔有序的作風,學習一絲不不茍的精神。
①觀察其物品的擺放(如:茶杯、毛巾的擺放,被褥床單的等)。
②請戰士表演鋪疊被子,并且手把手地教幼兒學習疊被子。
3、同慶新年,互結對子。
(1)幼兒和戰士結成對子,共同活動
①推選出節目主持人。
②啟發幼兒相互協調,分配角色,按意愿去表演。
(2)現場制作禮物送給叔叔,表達對解放軍的敬愛之情。
①重點指導幼兒學習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的能力。(啟發幼兒制作賀年卡、愛心卡、紅花、幸運星、千紙鶴等,鼓勵幼兒勇于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
②鼓勵幼兒主動、大方地與解放軍交談,并將自己制作的卡片和水果一同送給所結交的朋友,并且說一句悄悄話。
③互相簽名留念。
④選派幾名代表把“壁畫”送給部隊首長,表示全體師生一片心意。同時,《難忘今宵》音樂響起。
(3)請解放軍代表向幼兒提出希望:激發幼兒努力學習的愿望。
(4)全體官兵回送幼兒告別軍營、回幼兒園,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用繪畫形式與戰士通信。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8
設計意圖:
《白鼠公主的南瓜車》是一個圖畫故事,故事情節擬人化,講的是白鼠公主因為貪玩而忘記了回家的時間。在現實生活中,老師發現有的幼兒控制不好時間,形成了不良的行為。因此我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幼兒日常行為,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幼兒要有節制的玩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大意,感愛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活動難點:
幫助幼兒通過遷移生活經驗深入理解故事,并學習大膽表達。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學習有節制的玩樂。
2.能夠清楚、連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與故事匹配的課件(根據圖畫書改編制作)。
2.情景錄相(選取幼兒生活與學習中的事例)。
3.時間表及記號筆人手一份(幼兒設計用)。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并猜測。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看的圖畫故事,我們一起看一看,故事里有誰,猜猜它們在干什么?
2.完整欣賞課件及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白鼠公主為什么要到黑鼠王國去做客?
(2)黑鼠王子是怎樣招待白鼠公主的?
(3)白鼠公主想開車回家了,這時發生了什么事?
3.情景設疑。
(1)情景(一):做客
A、這段錄像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B、紅紅這個時候還在別人家對嗎?為什么?
C、告訴幼兒,如果去別人家做客,一定要注意控制時間,以免造成主人的困擾。
(2)情景(二):看電視
A、小朋友在做什么?
B、如果換了是你,你覺得應該怎么做?為什么?
C、告訴幼兒,要遵守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不能因為貪玩而忘記了時間。
4.遷移經驗。
(1)說說自己是不是也有過因為貪玩而忘了時間,結果太晚回家了、遲到了,把重要的事情忘記了?
(2)制作“時間表”,學會按計劃做事情。
(3)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我們可以玩,但是開心玩的同時記住要控制好時間,不然會影響到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活動延伸:
將時間表貼在家里,跟爸爸媽媽一起遵守時間,按計劃做事情。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好看的圖畫故事導入,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然后借助動畫片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再通過觀察錄像、語言講述等形式再現幼兒生活;最后遷移生活經驗,支持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制作“時間表”知道了盡情玩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時間,做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綱要》主張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學科的綜合是其一,其二就是形式、手段的綜合,讓幼兒有了多種體驗和感受,從而得到多方面的刺激與發展。
附故事:白鼠公主的南瓜車(學會有節制的玩樂)
白鼠王國位于寬闊的原野上,這里有一片廣大的農場。農場里種植了各式各樣的糧食。白鼠們整天吃得飽飽的,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白鼠王國里有一位公主。她卻覺得這種耕田的生活很單調,很無聊。她常常站在城堡上,望著遠處黑鼠王國的城堡,心想:如果能去那里玩,一定會很棒!
有一天,白鼠公主終于做了決定,要坐車到黑鼠王國的城堡去看看。然后,她找來很多工匠,要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一輛車子來。于是,白鼠工匠們四處收集做車子用的材料。他們發現一個大南瓜。“嗯,是做車子的好材料。”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挖門窗,有的裝方向盤……漂亮的南瓜車就做好了。可是,輪子還沒裝上呢!白鼠工匠們想了好久,想不出來要用什么當輪子。白鼠工匠向公主報告說:“公主,我們找不到適合做輪子的材料。”“你們怎么那么糊涂!前些日子收了很多馬鈴薯,用它們來做輪子不是很合適嗎?”公主不耐煩地說。白鼠工匠很快地把四個輪子做好了。輪子裝上車后,整部南瓜車終于完成了。白鼠工匠把南瓜車拉給公主。
白鼠公主坐上南瓜車出發了。一路上,風景非常美。沒有離開過白鼠王國的白鼠公主十分開心。不知不覺中,她已經快到達黑鼠王國的城堡了。這時,許多小黑鼠從地洞里鉆出來迎接白鼠公主。到了城堡,有人送上鮮花,有樂隊演奏音樂,白鼠公主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黑鼠王國的工匠用大豌豆做了一輛很別致的跑車。黑鼠王子開著豌豆跑車,帶著白鼠公主四處參觀游玩。黑鼠王國的景象和白鼠王國完全不同,有許多古跡和雕像。白鼠公主看了,覺得很新鮮、很有趣。她越玩越開心,舍不得回家了。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黑鼠王子也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無法再陪伴白鼠公主游玩。白鼠公主一個人玩,覺得有點孤單。她開始想家了,最后,她決定返回白鼠王國去。白鼠公主離開城堡,來到停放南瓜車的地方,她這才發現,漂亮的南瓜車爛掉了,輪子也發芽長到土里去了。
車子不能開了,該怎么辦呢?沒有車,白鼠公主只好走路回家了。唉,回家的路這么漫長,真不知道要走多久,她才能回到家呢!
一、活動名稱:《狂歡節》
二、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家長和小朋友共同活動帶來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
3、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展示自我。
三、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布置環境,讓活動室充滿節日氣氛。
2、搜集門票若干,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幼兒參與設計門票,并帶回家邀請自己的家長參加聯歡會。
3、競選主持人:通過講故事、背兒歌、表演節目等活動,讓幼兒評出心目中的最佳主持人,提前排練。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談話,啟發幼兒對自己節日的認識。
(二)、基本部分:
1、語言活動:
(1) 節日獻詞:我們的節日。
(2) 你我互動:主持人與小朋友交流,在你們自己的節日里,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 詩歌朗誦:集體或分組朗誦《甜甜的》、《慶六一》等。
(4) 故事大王:本班的幼兒為大家講故事。
2、才藝展示:
(1) 歡樂小百靈:演唱本學期學過的歌曲,如《唱起來》或自己排練的歌曲。
(2) 小小表演家:舞蹈表演和歌表演,如《新疆舞》、《敲起來》、《幼兒園里好事多》
(3) 說學逗唱:表演在幼兒園里排練的節目、相聲小段等和家長與小朋友一起排練的家庭小品。
3、開心一刻:
(1) 家長表演:魔術、笑話、絕活等。
(2) 親自活動: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如搶椅子、揪尾巴、踩氣球、摸人等娛樂活動。
4、節日狂歡:
(1)邀請舞:“找朋友”,讓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跳舞。
(2)集體舞:幼兒與家長、老師手拉手邊唱邊跳,使幼兒充分感受節日的快樂。
五、活動延伸:本活動的組織,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靈活、創新的實施
一、活動名稱:《我們都來做元宵》
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制做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過程中感知滾動、沉浮等生活、科學常識。
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三、活動準備:
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種餡、水、電爐、鍋等。
教師、家長、幼兒提前收集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告知家長此活動的意義,可邀請家長參加。
四、活動過程:
n 開始部分:
教師向孩子講述故事《元宵的來歷》,并提出有關問題。
n 基本部分:
教師和幼兒共同將自己收集到的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元宵的來歷、品種等內容介紹給大家。
幼兒嘗試做元宵。首先,引導幼兒猜想:元宵是怎么做成的?重點討論并總結: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然后,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討論的方法制作元宵,重點引導幼兒用團和滾的方法將元宵做圓,感知元宵的滾動。
分組煮元宵。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元宵從沉到浮及從小到大的變化,鼓勵幼兒思考并探究;在煮元宵的過程中,元宵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元宵剛開始是沉下去的,后來就浮上來呢?
大家一起吃元宵。可邀請家長、幼兒園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吃元宵,分享勞動成果。
n 結束部分:引導孩子用泥做元宵,并且讓他們說出元宵的基本做法。
活動延伸:回家把做法交給家長做,并說出元宵的來歷。
一、活動名稱:《我會整理》
二、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使幼兒掌握整理的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講述。
三、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游戲以后》。
教室中布置雜亂的環境:散放的書、彩筆、畫紙,書包旁亂放的玩具,堆在一起的衣服,吃剩的小食品袋,沒疊的床鋪等。
四、活動過程:
n 開始部分:
講述家中的書籍是怎樣擺放的或是雜亂的。
n 基本部分:
1. 參觀雜亂的教室,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理解生活中整理的重要性。
2. 請幼兒將雜亂的環境進行整理,集體參觀整理后的教室,每到一處,就請幼兒說一說他的整理方法。
3. 討論:怎樣整理和保持衛生。引導幼兒用分類的方法,如筆放入筆筒,紙張對齊用夾子夾住,書可按大小整齊地橫放、豎放,床鋪疊整齊,不亂扔垃圾,用過的物品要放回原處等。
4. 看圖講述《游戲以后》。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講述,引導幼兒了解在家中不及時整理,家里的心情也會很煩躁。
結束部分:請幼兒根據畫面內容繼續編故事,并將其畫在背面。
活動延伸:
(1)請值日生運用整理的方法做好值日,自己記錄、評價值日情況,做的好的可以給自己貼小紅花。
(2)請幼兒在美工區設計提示整理的標志,懸掛、張貼在教室內。也可將設計的標志張貼在幼兒園適合的地方,以提醒全園的小朋友遵守,增強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分類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類,或對已分的兩類物品再次分類。
2、提高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參照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6頁上的圖樣,繪制12張實物卡片,制作成貼絨或磁性教具。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小件商品的包裝,并貼上標簽,如:飲料(2元),牛奶(3元),洗潔精(3元)……。活動前將以上商品陳列在一個貨架上,并用布蓋好。
3、在活動前一日,請幼兒完成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6頁上的操作任務。
活動過程:
一、會飛和不會飛。
1、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會飛的東西,老師這里有許多卡片,要請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東西,然后把他們分成兩個部分。
2、教師逐一出示卡片,幼兒指認后進行第一次分類,并說明分類的標準(會飛的和不會飛的)。
二、天生的和人造的。
1、這12張卡片還可以換一種分的辦法。怎樣分的呢?
2、啟發幼兒注意這些物體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們制造的,按此標準重新進行分類。
3、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檢驗,明確分類的標準。
三、超市管理員。
1、小朋友學會了分卡片的本領,超市里的叔叔阿姨要請你們幫忙整理商品。
2、揭示貨架。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
3、按物體的一個特征分類。這些商品一樣嗎?請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4、幼兒進行第一次分類活動,并說明分類標準。
5、再按另一特征給已分的物體進行第二次分類。這些分好的商品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能給他們再分一次嗎?
6、請兩名幼兒操作,并相互交流分類標準。(價格)
7、全體幼兒檢驗分類結果,再次明確分類標準。
目標:讓幼兒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簡單情況,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
材料:用積木搭幾條街道,十字路口搭一個民亭;用椅子搭幾個家;已布置好的兒童商場一個。
過程與指導:
1、分配角色。老師扮演大姐姐,幼兒扮演小伙伴,助教扮演民警。
2、創設情景。大姐姐和小伙伴一起到很遠的商場去玩,回家時,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
3、姐姐啟發幼兒想辦法,誘導幼兒去請民警叔叔幫忙,提醒幼兒詢問民警時要有禮貌。
4、民警叔叔向幼兒了解情況,指導幼兒大膽回答民警叔叔的問話。
5、小朋友謝謝民警叔叔幫助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結束活動。
建議:
1、在組織此活動前應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告訴幼兒有關家庭的簡單情況。
2、民警了解情況時,應一一詢問幼兒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里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姓名及工作單位等情況。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9
學具:三型
輔助材料:
紙制大積木四塊,六個面上分別涂上學具的六種顏色
主要目標:
認識三型學具的顏色,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識別能力
滲透目標: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導入方法:
幼兒集體邊唱手指歌邊做動作
二、展開方法:
(一)學習向前翻轉學具
1、出示準備好的學具塊,粉底色朝上,讓幼兒說出其顏色。
師:“對,是粉色的。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是粉色的?”(幼兒舉例說各種粉色的東西)
2、認識黃色,學習將粉底色翻成黃底色
師:“小朋友現在老師要變魔術了,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看看老師是怎樣變的。”(將學具向前翻成黃底色)
師:“老師把學具變成什么色了?你能說一說什么東西是黃色的嗎?(幼兒舉例說各種黃色的東西)
師:“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學變這個魔術,將粉色變成黃色。”(教師巡回指導,因人施教)
3、認識藍色,并學習將黃色翻轉成藍色
師:“老師又要變魔術了,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向前再翻一下,你看看黃色有變成什么色了?誰能說一說什么東西是藍色的?請你再學著老師的樣子翻一翻。”
4、認識綠色,并自己學會翻轉
師:“小朋友,現在我想請小朋友自己來變一下魔術,把學具向前翻一下,變成綠色,看誰變的又快又好。”
師:“小朋友表現的真棒,那請你說一下什么東西是綠色的。”
三、結束方法:
教師發出翻轉各種底色的指令,看誰翻的又快又好。
最后,做導入部分的.游戲結束本活動。
幼兒園托班社會活動設計--嘗嘗味道
一、內容:嘗嘗味道
二、活動目的:
1、豐富原關食物味道的知識,豐富詞: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2、能正確運用感官,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及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布娃娃一個,錄音機、音樂磁帶,有關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四、活動過程:
1、以樂樂小朋友過生日引出課題:嘗嘗味道。
今天是樂樂的生日,他很高興,他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要請小朋友吃。小朋友吃的時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東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邊吃邊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2、集中活動內容:
(1)你剛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糖果味一樣是甜甜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楊梅味一樣是酸酸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花生味一樣是香香的?
(2)豐富詞: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3)小朋友你喜歡吃什么味道的東西呢?但是不能吃太多甜甜的東西,這樣,牙齒會吃壞的。
3、按味道分類:
(1)樂樂請我們吃東西,我們也送好吃的東西給樂樂吃好嗎?樂樂要我們把禮物放在三個籃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個裝糖果的標記的籃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個裝楊梅標記的籃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個裝花生標記的籃子里。
(2)樂樂說你們分得真好!這是甜甜的味兒;這是酸酸的味兒;這是香香的味兒。謝謝小朋友送來這么多好吃的禮物。
4、播放單音樂《生日快樂》,活動結束。
讓我們唱歌跳舞來祝賀樂樂的生日吧!
幼兒園托班社會活動設計――熊寶寶不會哭
活動目標:
知道熊寶寶為什么會哭,讓幼兒愿意幫助它,會說短句:熊寶寶不要哭,我為你做。
活動流程:
故事講述-->情感體驗-->幫助熊寶寶
材料與環境創設:
熊寶寶的臉上貼滿淚水;熊的新衣服;長毛絨熊。
活動過程:
一、故事講述
1.這是誰?它怎么啦?你怎么知道他哭了?(看見它流眼淚了。)
2.故事講述:春天來了,小鳥、小蜜蜂它們都穿著新衣服出去玩,熊寶寶說:"我沒新衣服、新褲子,我不出去玩啦!嗚嗚嗚……"
二、情感體驗
1.熊寶寶為什么哭?
2.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它不哭嗎?(擦眼淚、抱抱它)
三、幫助熊寶寶--給熊寶寶做新衣、褲
1.裝飾衣褲(蠟筆、印染、棉簽畫等)。
2.送一句安慰熊寶寶的話(學說句子:"熊寶寶不要哭,我為你做……")。
3.幫熊寶寶穿上新衣服。
幼兒園社會活動方案 篇10
活動名稱:《我是誰》
活動目標:1、認識自己的身體,說出幾個部位名稱。
2、愿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
活動準備:音樂伴奏、樂樂玩偶
活動重點:介紹自己的.姓名及年齡。
活動難點:鍛煉幼兒的膽量及愿意與同伴親近。
指導要點:通過趣味游戲,讓幼兒感知集體生活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碰一碰”。
游戲方法:引導兩名幼兒面對面在小椅子上坐好,距離適當(使幼兒可以接觸到對面小朋友的身體部位)。老師帶領幼兒說:“碰碰手”,大家相互碰手;說“碰碰肩膀”,大家相互碰肩膀;說“碰碰膝蓋”,大家相互碰碰膝蓋;說“碰碰小腳”,大家相互碰碰小腳。要求輕輕觸碰。
二、與幼兒討論:
這是什么?引導幼兒回答“手”、“肩膀”、“膝蓋”、“腳”這幾個部位的名稱。
三、出示樂樂玩偶:提問“他是誰呀”?幼兒回答玩偶名字。
1、老師用樂樂的口吻向幼兒做自我介紹示范,“我是樂樂!我三歲了”!引導幼兒模仿樂樂口吻來做自我介紹,并提醒幼兒向樂樂問好。
2、游戲“傳樂樂”:樂樂傳到哪位幼兒的手里,哪位幼兒便在大家面前做自我介紹。(在游戲時播放快速音樂)。
①老師鼓勵每一位幼兒大聲介紹自己,并在每位幼兒介紹完后帶領小朋友鼓掌以求鼓勵。
②其他幼兒向介紹的幼兒問好:“好”!
3、活動延伸
可讓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有自己記號的物品,比如口杯、書包等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