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冬季保溫方案(精選3篇)
大棚冬季保溫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發展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為目標,以“設施農業+產業化”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連片、示范帶動”為原則,立足發展“名、特、優、新”品種設施大棚栽培,通過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逐步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的特色產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熱帶高效農業的科技生產水平和整體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穩定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經濟基礎。
二、設施農業資金安排及實施單位
市政府投入設施農業發展資金7000萬元,其中瓜菜設施農業和果蔬儲存項目資金1900萬元,花卉設施農業資金5052萬元。
(一) 750萬元用于在崖城鎮朗芒田洋建設瓜果菜設施大棚150畝(三亞海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實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為了更好地發揮設施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設150畝鋼架大棚發展無公害瓜菜生產。
(二) 880萬元用于在崖城鎮建設果蔬儲存銷售運輸中心項目(三亞海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實施)。果蔬儲存銷售運輸中心項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農產品批發、集散、冷藏、加工、包裝、檢測、信息一體的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將有助于解決崖城地區及周邊地區果蔬“爛市”情況,解決農民果蔬銷售、運銷難題,提高果蔬的利用價值,帶動農民發展高效農業,促進增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目是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預計總投資8000萬元,建設規模200多畝,目前企業已投入建設資金6000萬,缺口資金20__萬,政府扶持資金880萬。項目資金由市農業局負責管理,實行報帳制。
(三) 270萬元用于設施大棚地方標準化建設(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負責實施)。我市設施農業規模不斷擴大,建設設施大棚標準每畝1萬、3萬、5萬、8萬不等。在全省還沒有設施大棚地方標準和大棚栽培技術地方標準的情況下,我市投入270萬元用于建設樣板工程,制定適應不同作物和栽培環境的6個大棚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由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驗收通過。業主為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負責,項目實行報帳制。
(四) 420萬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復農場建設蘭花基地。建設蘭花大棚30畝,其中溫室大棚10畝,扶持發展戒毒康復農場生產項目,解決1000多名戒毒人員和留場就業人員工作。項目資金由市林業局負責管理,實行報帳制。
(五) 499萬元用于扶持三亞叢耕花卉專業合作社建設蘭花基地。高峰地區老百姓脫貧難度較大,毀林開荒現象嚴重,為了推動該地區經濟發展,建議扶持該地區發展蘭花產業。三亞叢耕花卉專業合作社建設蘭花基地100多畝畝,計劃投入1475萬元,目前已投入300萬。基礎設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畝。
(六) 4133萬元用于扶持三亞蘭德種業有限公司在亞龍灣建設都市農業示范園。該項目用地位于亞龍灣二期開發區內,規劃為基本農田。項目總投資1.3億元,公司自籌資金8700元,建設規模2755畝,建設成集玫瑰種植、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該項目可以填補我市玫瑰花發展的空白,做大做強花卉產業,美化亞龍灣環境,帶動亞龍灣周邊村莊群眾致富。政府扶持資金主要用于建設基礎設施和排灌系統。土地租金每畝1400元,每十年遞增10%,政府扶持4133萬元以固定收益回報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報給農民。業主為三亞蘭德種業有限公司。項目資金由田獨鎮負責管理,實行報帳制。
三、相關要求
(一)成立機構,加強管理。由市監察、財政、發改、審計、農業、林業、科信等部門組成三亞市20__年設施農業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設施農業項目的指導、服務、監督、檢查及驗收工作。
(二)項目資金實行報賬制度。各項目實施單位資金撥付由實施單位提出申請,報項目主管單位審核,由設施農業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驗收、審計,再由項目資金管理單位按進度撥付各實施單位。
(三)各項目實施單位要盡快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報市委、市政府審批后實施。
大棚冬季保溫方案 篇2
一、為了加強大棚蔬菜生產管理,明確工作內容和責任,規范操作要求,保證經濟效益,調動生產積極性,特制訂本方案。
二、大棚蔬菜生產實行公司統一管理下的員工個人或員工小組承包負責制。公司負責制訂承包方案。員工或小組愿意按照方案承包進行生產的,可向公司報名,經公司同意后,分配給大棚,開始實施承包。
三、蔬菜生產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有機產品》GB/T19630.1—20__和本公司制訂的《有機生產管理手冊》、《有機蔬菜生產管理匯編》的要求進行。嚴禁使用化學農藥、化肥、轉基因、激素。
四、每個承包人或小組承包一定面積進行種植管理。根據土地和大棚狀況,一個男工承包種植3畝,女工承包種植2畝,瓜果類蔬菜面積減少三分之一。2至5個員工可組成1個小組進行承包。
五、公司負責大棚建設、棚外道路水溝建設、噴灌設施、運送基肥、拖拉機耕地、生產計劃、種植品種、技術指導等工作。
六、大棚生產承包人負責大棚設施日常維護、調整薄膜遮陽網、施撒肥料、起壟做畦、播種栽苗、噴水灌溉、清除棚內外雜草、防治病蟲害、引蔓打枝授粉、清理內外水溝排水防澇、采摘蔬菜、清理采摘后土地等工作。具體工作要求按照《大棚蔬菜生產承包操作規程》的規定執行。
七、承包工資實行基本工資加效益工資方式。男工基本工資20__元,績效工資0至20__元,女工基本工資1334元,績效工資0至1334元。
八、每月出勤29天以上,超出天數每天獎滿勤獎基本工資除以30天數;出勤19至24天的,扣未出勤天數每天15元伙食費;出勤18天以下的為自行退出承包,改按臨時工計算付給工資。
九、績效工資按照公司每月評定的業績評級計算付給。葉類菜長勢良好、符合要求、畝產1500斤以上,為優秀級,績效工資全額付給;葉類菜長勢一般、有輕微病蟲害、符合要求的蔬菜產量畝產800至1499斤,為一般級,績效工資按一半付給;葉類菜長勢不好、病蟲害嚴重,符合要求的蔬菜產量799斤以下,為較差級,不付給績效工資。員工的績效工資,待30天后(期間經蔬菜檢測合格和未發生投訴應負責任問題)付給。
十、承包員工家庭住處距離公司比較遠的(指4公里以外),公司提供住宿和早中晚餐。距離較近的,公司提供中餐。
大棚冬季保溫方案 篇3
一、項目建設背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對農產品供應的豐富性需求日益漸盛,這給我鄉的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因歷史因素的制約我鄉的農業產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主要是農業資源的配置不合理,優勢農產品缺乏集約化經營,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為此,圍繞市場需求,突出特色產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就是擺在鄉委、政府面前的一大課題。紅河縣浪堤鄉大棚蔬菜種植業,就是利用我鄉蔬菜種植歷史悠久、群眾積極性高、種植技術嫻熟、市場反映好的優勢,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用于彌補某一季節對一些蔬菜的消費要求,從而獲得產品緊缺性收益,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
二、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原則、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建基地、成特色、興產業、拓市場”的發展思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經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特色產業,著力創新開發生物資源,按照市場多樣化的需求,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新產業。
(二)項目實施原則:示范與推廣相結合原則;政府扶持與農戶參與相結合原則;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原則;重點突破、綜合開發、全面發展相結合原則;專款專用與實行報帳制管理原則。
(三)項目建設可行性:
1、項目區于20xx年建設5個蔬菜生產大棚進行試驗,通過一年來的種植,其畝產值在1萬元以上,冬季不能生產的茄果類蔬菜也能生產了。通過大棚蔬菜試驗生產示范,周邊的菜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積極向鄉委、政府要求,給予補助大棚建蓋資金,形成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2、實現蔬菜供求平衡,解決菜籃子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活水平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軌,食物消費結構中的無公害蔬菜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蔬菜不能自足的浪堤鄉,建蓋大棚生產蔬菜是解決菜籃子問題的途徑之一。
3、開辟商品市場,發展地區經濟。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食品,如果浪堤鄉大棚蔬菜種植項目能夠順利實施,生產的蔬菜不僅能滿足浪堤鄉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將有一部份蔬菜投放到迤薩、羊街、車古、垤瑪、三村、架車等市場,不僅繁榮了市場,而且還增加了菜農的經濟收入。
4、從養殖方面來看,蔬菜老葉是豬、雞最好的青飼料,因此,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對農村發展畜牧業也很有意義。另一方面,豬、雞糞便,是優質的農家肥,是生產無公害蔬菜不可缺少的優質肥料。
(四)項目建設必要性:
(1)大棚蔬菜的發展,拓寬了農業結構調整的路子。大棚蔬菜的發展加快了露天農業向設施農業調整的步伐,可改善本地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有力地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并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2)大棚蔬菜的發展,帶動了生產方式的轉變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打破了傳統的生產模式,實現了一季生產向多季生產,一季增收向四季創收的跨越,同時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向精細、集約型轉變,并且隨著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明顯增強,可以加快規模化經營的步伐,提升我鄉蔬菜的市場競爭力。
(3)大棚蔬菜的發展,加快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大棚蔬菜對品種、栽植、管理的技術要求高,通過種植大棚蔬菜,能有效促進勞動力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周邊村組的示范輻射作用也會增強,加快了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三、項目建設條件、內容及規模
(一)項目建設條件
1、土壤條件:項目區土地資源豐富,土壤為水稻土、黃壤土,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地形完整,地勢平坦,有蔬菜種植地500畝,PH值在―之間,屬正在開發的土地資源。
2、氣候條件:項目區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光熱條件好,雨量充沛,農業條件優越,海拔1827米,年平均氣溫℃,1月最冷只有℃;7月最熱達到℃。年平均降雨量為1164毫米,5―10月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森林覆蓋率43%,相對濕度65%以上,項目實施區域有利于農作物一年多熟。
3、水利條件:項目區水利資源豐富,可充分保障項目的用水。
4、交通條件:浪堤村委會位于集鎮中心,地處紅河縣境中北部,屬于迤北路交通要道中心地段,到達縣城只需1小時,距離車古、羊街40分鐘路程,距離樂育、架曲小時路程,交通條件便利,為大棚蔬菜生產、經營、運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有富余的勞動力作保證:在項目建設區(浪堤村委會)有1166戶4885人,其中:勞動力2620人,項目建設既解決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又保證了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的順利建設。
6、有豐富種植管理經驗和積極性:我鄉農民栽種蔬菜歷史較長,產品頗受市場歡迎,并于20xx年進行了大棚蔬菜種植實驗,獲得了成功。近幾年,隨著科普知識的傳播及農民親眼看到大棚蔬菜的高產,因此當地農民對發展大棚蔬菜的愿望和要求十分迫切,積極性高,易調動其開發投資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