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業質量提升措施方案(通用3篇)
小學生學業質量提升措施方案 篇1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我校優質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兒童現象也特別突出,加之教職工對取消“小升初”考試后的小學教學質量意識明顯下滑,部分同志也對素質教育、“減負提質”等工作片面理解,導致抓教學質量措施不力、整體水平不高,離當前全縣抓小學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差距。為了改善以上面貌,努力辦“學生樂學,老師善教,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百姓身邊好學校,特制訂我校提升教學質量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縣教委“創氛圍、強管理、樹示范、補短板”的指導思想,在全校樹立“硬抓質量、抓硬質量”的意識,通過加強過程管理、深化校本教研,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努力,力爭用二~四年的時間,明顯提升我校教學質量,實現片區前三、全縣同組前十一的目標,其中20xx年春季學期教學質量實現六年級抽考排名片區前二,全校優生率普遍上升10%,平均分、合格率兩項指標明顯提高,學困率明顯減少,20xx至20xx學年度教學質量考核位列全縣同組前十四名。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過程管理
1.向月考工作要質量。落實月考“三個一”行動。每月一次交換監考閱卷(同年級段之間)、每月一次校級“學習進步之星”、“學習小能手”評比表彰、每月一次教研組質量分析交流。教務處設臺賬,記錄完成情況,納入月常規考核內容。(月考完成情況記錄表冊見附件一)
2.向教學常規“六認真”要質量。以縣教委抓教學常規“六認真”指導精神引領全校教學常規更細、更實。教學常規實行不定時抽查、月通報,加大常規檢查情況的反饋及跟蹤力度。開展“曬常規”活動,增進教師間常規落實情況的交流。
3.向培優補差的效果要質量。各班在開學第二周確定培優補差對象,擬定培優補差工作計劃,在日常落實相應的專項練習,分層實施,采用知識點過關的方式進行,避免零敲碎打,此外,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機動開展培優補差工作,對后進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耐心。此項工作列為相關聯系領導重要督查內容,情況反饋教務處備案。(培優補差記錄表冊見附件二)
4.向行政蹲點聯系要質量。實行學校行政領導蹲點聯系班級抓好教學質量的制度,相關行政人員深入教學一線、走進課堂、關注課外,落實聽“推門課”、督查常規、反饋效果。加強及教師間的交流研討,立足于發現問題、督促改進,追蹤問題、解決情況,保障提質工作的深入落實。(行政蹲點聯系班級安排表見附件三,行政蹲點聯系班級抓教學質量工作記錄見附件四)
(二)深化校本教研
1.開展“小問題、大智慧”教學研討。各教研組隔周周三圍繞促課改、提質量適時安排經驗文章分享、視頻講座、日常教學問題探討等內容展開校本教研。可以圍繞一些制約教學質量提升的重大問題,進行歸類,確定研究專題,通過研究引領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有力地促進校本教研的開展。比如:復習課的有效訓練專題、如何有效落實教學目標、低差生的轉化策略等等。全體教師根據分組情況按時出勤、積極參及。
2.開展“向40分鐘要質量”主題教研活動。60%的教師要參及授課,本期重點安排語數及其余專業教師授課,授課數量不少于1節,自主題教研活動方案公布之日起每周語數學科各一堂,藝體及幼教學科教師可集中時間展開,具體時間及順序由教研組自行確定。
3.加大學習及反思力度。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各學科新的《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改革方向,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注重培訓的時效性。認真撰寫讀書筆記,每周不少于一次,督促教師每周教學反思的深刻性、實效性,充分利用周前會、教研活動等平臺“曬反思”,積極推廣教育教學經驗。
4.開展系列活動促進質量提升。教務處組織實施語文學科每期一次作文大賽,數學每期一次運算能力PK,各教研組針對學生參賽情況探討學科能力提升策略。落實“每周一篇”美文閱讀和欣賞制度,上午、下午課前各增加5分鐘,上午課前5分鐘美文誦讀,下午課前5分鐘歌曲傳唱。樹立大閱讀觀,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處理好課本學習及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開展升旗儀式中班級優質經典誦讀表演、四月讀書節活動,不斷提升學生閱讀素養。(“每周一篇”推薦書目見附件六)
(三)完善考核制
1.設立教學質量目標考核獎
績效工資獎勵部分總額的30%首先用于教學質量目標考核獎的分配,分配依據為每學期縣教委質量評價系統統計數據,分配方式如下:
(1)第三類學校縣級統測:單科縣級前一至五名,分別獎給人民幣1500元、1400元、1300元、1200元、1100元,獲縣級前六至十名,獎給人民幣1000元,獲縣級前十一至十五名,獎給人民幣800元,獲縣級前十六至十八名,獎給人民幣500元;獲片區一至三名,分別獎給人民幣300元、200元、100元。縣、片區不重復獎,實行就高獎勵。經教委認定無特殊情況,單科成績排位居當年質量單項考核小組內中間名次及以下,從任課教師當年獎勵性績效工資中扣發300元,居全縣學校倒數一二三名者,分別扣發500元、400元、350元,并對該教師進行約談,年度考核教學質量板塊得分取最低等次。
(2)校級期末測試:按平均分、合格率、優生率三項指標達到學校規定標準的分別給予獎勵,每項指標起始獎金150元,其中平均分、優生率兩項指標在學校規定標準上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計發10元(四舍五入,保留整數),每項指標最高獲得200元,各項指標如下(以百分制試卷測算,若當期測試卷滿分有變化,按相應比值調整)。
2.表彰先進
根據縣教委抓小學質量方案精神及本方案要求落實的系列工作,制定《鹿鳴小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及評優評先方案》(附件七),組織實施各級表彰,其結果用于年度考核及獎勵性績效工資計發。
(1)縣級表彰推薦。此項完全按照縣教委關于中小學質量考核辦法執行。教育質量管理優秀個人每年評選一次,凡考核當年獲得等級獎,由學校校務會推薦1名負責當年監測年級教學管理者為縣級質量管理優秀個人。根據考核辦法精神,以當年質量監測為依據,推薦獎勵學業質量優秀教師。
(2)校級表彰。每期召開一次“教學質量表彰例會”,根據《鹿鳴小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及評優評先方案》專題表彰一批當學期以來在狠抓教學質量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
小學生學業質量提升措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學習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主體、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核心、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手段,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強化薄弱環節,規范辦學行為、從教行為,努力辦令社會、家長滿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標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組織領導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務處,涂國勝副校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安排部署,教務處組織實施,教研組具體落實。
四、具體措施
(一)加強校本教研,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1、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落實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廣大教師要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個人業務水平,不斷地給自己“充充電”。各教研組也需把提升組員業務水平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根據學科特點結合教師自身,各教研組每月開展一次集體大學習。
2、開展教學評優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教學評優各類活動,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
(二)加強課堂教學管理,落實課后服務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基礎及學科特點,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針對會議反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提出如下針對措施:
1、在課前下功夫。上一節課不難,上好一節課就不太容易,一如既往地上好每節課就更不容易了。教師在課前應認真鉆研教材,細致備課。
2、優化課堂。課上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教師要精講破難點,學生強化訓練。
3、抓課后服務。一節課下來,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所學知識是不切實際的。每個班級、每門科目總有薄弱生。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學習困難生檔案。任課教師對學習困難生做到心中有底。
(2)教師利用課后服務等其他時間有針對性地對學習困難生進行輔導。
(3)注重作業分層設計。注重作業質量,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做到有基礎、有拔高,讓學習困難生能“消化”,讓尖子生“吃得飽”。
(4)提高閱讀能力。圖書室定期定時開放,提倡學生到圖書室讀書,撰寫讀書筆記并在全校范圍內組織評選展示。
(5)課后學業評價。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后評價反饋,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針對學業評價,做好教學反思,教學分析。
(三)搭建師生提升參與平臺
在教師隊伍中組織開展以下教學活動:
(1)開展教學競賽類活動。主要開展形式有:課件設計大賽、說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課堂教育能力、新課標知識與技能大賽等比賽。
(2)開展“推門課”、巡課等活動。
(3)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4)開展青藍結對工程。
在學生中間組織開展如下活動:
(1)開展經典誦讀、課本劇表演、書法、習作、主題手抄板等競賽。
(2)開展口算、速算、推理等能力競賽。
(3)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保障落實方案的執行。每位教師要了解方案的基本要求,各教研組結合實際制定提升本組教學質量提升的具體辦法,確保人人有明確活動任務,教師積極參與。
2、加強業務培訓。教師要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線上線下培訓,同時利用好“對口幫扶”、“城鄉聯盟”、“送教下鄉”等各類外界資源提升自身業務水平。
3、加大硬件資源投入。優化校閱覽室、班級閱讀角等圖書配備。
4、建立獎勵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勵資金,每年召開一次教師表彰大會對教育教學提升中表現突出的個人進行獎勵表彰。在市、縣學業水平測試中教學質量受到市、縣獎勵的給予教師個人獎勵,獎勵對畢業班教師適當傾斜。具體獎勵方式按學校教育教學獎勵機制辦法進行執行。
5、增強后勤保障。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減少教師參與非教育教學活動。
小學生學業質量提升措施方案 篇3
一、目的
根據我校內涵式發展的要求,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優化師資隊伍,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經4月8日校行政會研究決定,本學期“教學質量月”活動即將開始,現將有關活動安排如下:
二、時間
4月中旬—5月中旬。
三、內容
第一版塊:開展“三筆一話”技能競賽活動(4月中旬)
1.對象:全體在崗教師(35周歲以下教師必須參賽);
2.時間:4月17日下午(周三)比賽;
3.要求:請各教研組于4月12日前將選拔參加“普通話”比賽的選手名單(無任何條件限制、選拔方案各組自定)及統計參加“三筆字”比賽的名單一并上報教導處。“普通話”比賽上報名額為:語文組10人、數學組5人、英語組3人、藝體組3人、行政組2人,“三筆字”比賽上報名額不限;
4.說明:
①因此次比賽的年齡結構和選手產生的方式均發生變化,不宜設四項全能獎,故只設單項獎(設獎面暫定為各項參賽總數的'60℅);
②“三筆字”比賽選手必須三項整體參賽,拒絕單項參賽。
③“三筆字”比賽紙、墨學校準備,其它自備。
第二版塊:“期中檢測”活動(4月下旬)
1.制卷:4月16日—4月23日組織教師命題制卷。
2.考試:4月24日上午考1-6年級語文,4月25日上午考1-6年級數學和6年級英語。
3.閱卷:4月24日下午閱語文試卷,4月25日下午閱數學和英語試卷。
(監考、閱卷安排由教導處另行通知,六年級分考場考試)
第三版塊:教學“常規檢查”活動(4月下旬至5月上旬)
1.4月下旬中層以上干部隨機推門聽課,要求當堂主動出示教學設計。
2.各教研組4月28日前必須拿出修訂的教學設計新范式,上報教導處備案。
3.5月上旬各教研組檢查教學設計和作業批改情況,教導處檢查課堂常規等情況。
第四版塊:組織參加區市有關教學活動(4月中旬—5月中旬)
1.組織語、數教師參加區“未來名師”工程培養對象課堂研討活動。
2.組織教師參加區教育局開展的送教下鄉活動。
3.組織教師參加市級論文評比活動。
第五版塊:開展第二屆“學生趣味運動會”活動(5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