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方案 > 活動方案 >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通用10篇)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3-10-22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通用10篇)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1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的保證。培養一流的人才,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因此,培養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治學嚴謹、科研水平強、業務潛力強的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由此,特制定以下學校骨干教師培養計劃。

  一、培養目標

  (一)總體目標

  1、塑造盡職履責典范

  透過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強化師風師德建設,樹立新教師形象,使骨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使在骨干教師引領下,員工們能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廉潔從教。

  2、提高教師教學潛力

  注重新課程理念的培訓。使骨干教師明確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化教育過程,為自己的教學打實基礎,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潛力。

  3、提升教師科研水平

  把問題變課題,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深化教師“以科研促發展”的意識,使教師能用心參與在課程改革的教科研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具備研究、開發、實施新課程的素質。

  (二)分級目標

  1、縣級以上骨干教師的培養目標是:使培養對象在教育觀念、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潛力與教育科研潛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素質、較高水平、較高知名度。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具有自己教學風格、科研專長,能在本校乃至縣、市區以上教育教學工作中起示范帶頭作用,逐步使教師從“教書匠”向“教育專家”過渡。

  2、校級骨干教師的培養目標是:根據縣教育局的要求,使其成為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具有必須教育教學及科研潛力,在本校范圍內具有指導、帶頭作用,為高一級骨干教師評選儲備人選。

  (三)目標要求

  根據學校發展要求,力爭每三年培養省級骨干教師1-2人,市級骨干教師3-5人,縣級骨干教師5人以上,校級骨干教師6人以上,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骨干教師隊伍。

  二、培養措施

  1、學習提高

  (1)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學習有關課程改革方面的文章,使骨干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念,明確課改的.時代背景、目的、好處、增進參加課改的主動性,自覺性。

  (2)要求每人至少訂閱一份與本專業有關的刊物,采用自學——研討——反思——總結的方式進行自我培訓,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及文化素養,并留有詳盡的理論筆記。

  (3)采用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法,爭取更多的機會讓骨干教師受到各層次的培訓。

  (4)用心參加觀摩評議及各級各類研究課,對同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以提高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5)每學期要求骨干教師執教一節校級研究課,以此為契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次大型研討活動,同時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潛力。

  (6)及時反思教學,積累教學中的心得感悟,在實踐中提高。捕捉自己課堂上的創新點,與廣大教師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中發揮主體作用。骨干教師要用心參與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中擔任主力,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和課題組成員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和潛力。

  2、經驗成果推廣總結

  (1)骨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認真構成并收集好各種實驗資料、數據及階段成果,并進行建檔。

  (2)抓好骨干教師的課后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檢查與期末集中檢查評比相結合,促進骨干教師不斷反思、總結,提高工作實效性。

  (3)開展好骨干教師的示范展示課活動,認真做好評課,廣泛征求評課意見,構成經驗成果。

  (4)組織好骨干教師的教學評估工作,重視評價狀況的分析、反饋,做好評價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要求骨干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篇與本學科有關的專題論文,有學校收集并進行評比、記錄、總結。

  3、引領輻射

  (1)確立帶徒對象,制定帶徒計劃,有針對性的透過各種渠道進行帶徒工作。

  (2)對帶徒對象進行跟蹤培養,善始善終。

  (3)認真進行聽評課活動,用心進行經驗交流,促進共同提高。

  三、保障措施

  1、加強導向,營造氛圍

  (1)觀念導向。骨干教師要提高認識,加強學習,牢固的樹立四種意識:一是“科研興教”意識;二是“科研興校”意識;三是“向教育科研要質量”意識;四是“教師是教科研的主力”意識。

  (2)示范導向。骨干教師是領路人。力求做到“四帶頭”:一是帶頭學習科研理論;二是帶頭參加校本培訓,三是帶頭參與課題實驗;四是帶頭撰寫教科研總結或論文,促進學校教學工作跨越式發展。

  2、健全制度,完善機智。

  (1)不斷完善制度,將骨干教師評定納入科學化的管理軌道。結合市教育局要求定期考核,實行優勝劣汰制。

  (2)增加投入,保證骨干教師工作順利進行。以獎勵方式選派愛崗敬業,教育教學成績顯著的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讓骨干教師、優秀教師不斷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提高自己的實踐潛力。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2

  學校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

  一、總體目標

  本計劃旨在吸引、穩定和培養數以萬計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業的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高等學校要在提高教師隊伍全面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基礎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師專門培養計劃,鼓勵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師在職提升學位層次、及早參與科研工作、進入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重點科研基地研修學習、開展經常性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創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二、實施原則

  1.學校主體原則.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主要由高等學校負責.

  2.項目引導原則.教育部將通過項目引導各地和高等學校加大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培養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全面提高素質原則.注重對青年骨干教師的業務能力、政治素質和組織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優先遴選、推薦業務突出同時又承擔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參加教育部負責組織實施的骨干教師培訓項目.

  4.向中西部高等學校傾斜原則.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派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參加各種培養計劃項目.鼓勵東部發達地區高等學校和重點高等學校為中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培訓青年骨干教師.

  三、加強政策引導,切實使高等學校將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實

  1.不定期向社會公布各高等學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結構狀況,引導高等學校將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培訓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經常性工作,促進高等學校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列出專項經費支持青年骨干教師培養,使各校每年參加學習培訓的人數不少于本校青年教師總數的10 % .

  2.將高等學校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的成績和效果作為高等學校水平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促使高等學校進一步重視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師進行在職學位提升,進入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重點科研基地研修學習,及早參與主干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

  3.追蹤青年骨干教師的工作情況,對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作成績突出的高等學校進行表彰,并作為今后資助高等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

  4.高等學校要采取相應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師整體學位層次,在招聘新任教師時主要招聘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人員.

  5.要加大高等學校博士后流動站建設力度,努力擴大高等學校博士后研究人員規模,積極吸引出站人員充實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隊伍.鼓勵并積極安排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承擔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強青年骨干教師的全面鍛煉,提高全面素質.

  四、采取多種措施,推動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1.實施“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在職學位提升項目”.教育部每年從列入國家有關重點建設工程的高等學校中選擇若干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作為開展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在職攻讀學位工作的培養單位,并根據學校重點建設投入情況和學科優勢,提出該校承擔培養任務的學科、專業和年度招生計劃.5年內為高等學校培養上萬名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青年骨干教師,提升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學位水平.

  2.繼續實施“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資助項目”.設立“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鼓勵、支持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在高等學校不斷作出創造性成果.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學校工作的.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對每個資助項目的年資助金額一般為5至15萬元,資助期為五年,由教育部和高等學校按1:1比例配套支持.具體資助金額按申請項目的性質、申請資助金額預算和專項資金資助能力確定.

  3.繼續實施“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設立“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通過提供科研啟動經費等方式,支持更多的優秀留學人員回國到高等學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每年資助1000人左右,資助金額平均為4萬元/人.資助對象為在國外留學三年以上并在外獲得博士學位、或在國內獲博士學位后在外留學一年以上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4.實施“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鼓勵并積極推進高等學校與國外著名大學的強強合作和強項合作,加大力度選派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外高水平大學進修學習.教育部通過“訪問學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項目以及各類國際合作項目,每年資助5000名高等學校骨干教師到國外高水平大學進行訪問學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讀博士學位,追蹤學科發展前沿,提高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其中,1000人由國家留學基金全額資助;1000人由國家留學基金和學校按1:1配套資助;3000人以國家留學基金的名義派出并提供旅費,學校提供其他費用或爭取對方免費.

  5.實施“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設立“高等學校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資金”.在學校申報基礎上,遴選國內重點高等學校的重點科研基地、優勢學科、專業接收國內其他高等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做訪問學者.通過個人申請、單位推薦、教育部宏觀調控的方式,每年選拔1000名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赴國內重點高等學校參與科研工作,跟蹤學術前沿.

  6.實施“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以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南各區依托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舉辦“學科前沿和專業知識高級研討班”.每年培訓教師20xx人.

  以名師巡講和精品課程推廣使用為主,充分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和行業學會的作用,開展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師培訓(講習)班;圍繞“兩課”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展舉辦“兩課”教育教學骨干教師培訓班.每年培訓20xx人.

  五、附則

  1.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2.“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的日常實施工作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牽頭負責.

  3.本辦法由教育部負責解釋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3

  一、 指導思想:

  21世紀的現代教育充分體現其國際化、信息化、現代化的顯著特點。一流的教育依賴一流的師資,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所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與根本。為了更好地構建我校教師的發展平臺,以學校" 加強學習化團隊建設,推動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總課題研究為主線,立足校本管理和學校文化建設,積極投身二期課改,聚焦課堂,提高質量,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優化師資隊伍,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我們將通過“綠葉工程”行動計劃的實施,以點帶面,逐步滲透,促使學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通過開展“特色班組”和“創意教師”評比活動,促使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通過教育教學的改革攻堅等實踐鍛煉脫穎而出,在學校建設發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二、 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三、 工作進程與具體安排:

  (一) 準備階段(20xx年9月初--10月底 )

  1、 成立工作領導小組

  2、 擬訂工作計劃

  3、 宣傳動員

  4、 “特色班組”和“創意教師”申報、推薦

  5、 確定培養對象

  (二) 實施階段(20xx年11月初--20xx年7月)

  1、 “特色班組”和“創意教師”申報對象制定發展規劃

  (見教研組、年級組、部門工作計劃和教師個人發展規劃)

  2、 具體措施:

  (1) 專題培訓

  形式一:開設校長講座,介紹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有關舉措。

  途徑:

  第一講 “教師專業發展內涵體系”(校長轉述丁剛報告);

  第二講 “如何寫課例”(鄒靖美轉述王潔報告并介紹我校低年級部數學課例的研究進展);

  第三講 “教師個人發展規劃年度行動計劃的書寫指導”(由余皓偉老師介紹,校長解讀);

  第四講 “intel未來教育行動優秀方案展示”(三位老師介紹,校長點評);

  第五講 “二期課改背景下的.高考、中考改革”;

  第六講 “教師焦慮心理的分析與調節”;

  第七講 “拓展型課程的實踐探索”;

  第八講 “研究型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第九講 “各教研組優秀課例展示”;

  第十講 “ 各年級組創優特色展示”。

  形式二:組織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以部門、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工會組為成

  員組織,開展專題研討。

  途徑:

  第二周 部門活動 主題:“希望與措施”新學期計劃交流;

  第四周 部門活動 主題:“發現與整改”教育教學工作研討;

  第六周 部門活動 主題:深化“愛生志愿者”活動,個案交流;

  第八周 部門活動 主題:“發揚與傳承”教育教學工作反思;

  第十周 工會組活動 主題 “ 走出去,帶回來”社會實踐考察活動;

  第十二周 年級組活動 主題:“特色班組的創建”專題論壇;

  第十四周 備課組活動 主題:“學習化團隊創建”專題論壇;

  第十六周 教研組活動 主題:師徒合作小組教育教學成果展示;

  第十八周 工會組活動 主題:“‘我的學習理念’專題論壇”;

  第二十周 部門活動 主題: “回顧與總結”學期工作總結

  (2) 考察學習

  形式:學校定期、定向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學習、調研,拓寬視野、提升實際工作水平。

  途徑:以“品茶文化、視聽文化、觀課文化”為活動載體開展學習交流。

  說明:品茶文化——建設信息文化交流平臺,以茶文化的形式組織開展互動信息交流活動,擴充信息量。

  視聽文化——走出去請進來,通過觀摩優秀作品、高雅藝術,加強藝術熏陶,提升文化素質。

  觀課文化——建立觀課網絡體系,加強觀課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3) 校本教研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眼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服務于課程改革,培養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教育行為。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點,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

  5、以教育科研改造課堂教學,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的轉變。

  三、具體目標任務及措施:

  (一)教師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

  方式:講座、研討會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周周前會議政治學習10分鐘。

  職能部門:校長室、大隊部。

  (二)新課程標準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以學科組為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業務學習、各教研組活動時間。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

  目標:要求教師實現“四會”:會文字處理,會制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方式:1、定期開展教師電腦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2、采取定期練習及考核的辦法相結合。

  (四)教師讀書活動:

  目標:要求40周歲以內的教師每月讀兩本書;40周歲以上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

  內容:優秀學科書籍。

  方式:教師自學與集體組織相結合,并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征文、“書走動”起來等活動調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

  (五)教研與科研活動:

  目標:通過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中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能手要占教師總數的10%—15%,骨干教師要占教師總數的60%,中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達到50%,中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并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

  內容:1、每學期集中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準》、《教學常規》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不少于15次)。

  2、繼續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堅持教師要走出去、請教師走進來的教學活動。

  3、開展“人人上一堂好課”的活動,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評優活動。

  4、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日和教學輪崗活動。每次活動時家長、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繼續開展校級優質課、優秀論文、說課、評課等教學競賽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常規展覽活動,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活動方式及時間安排:

  1、每學期開學前,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內容的學習。

  2、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教研活動,方式:集體與分學科相結合。

  3、每學年進行優秀論文、經驗總結、優秀教案評選。

  4、每學年舉辦優質課比賽。

  5、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比。

  (六)學歷教育培訓:

  目標:要求專任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達90%,本科學歷達30%;同時要加大力度,引進和培養英語及藝體等學科教師,實現各學科教師比例合理分配。

  方式:自我進修。

  四、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承擔的任務:

  1、肖魯負責教師的師德師風的培訓工作。

  2、段、曾負責數學教師、教師的信息化的培訓工作。

  3、謝負責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

  4、陳、謝負責教師的讀書活動工作。

  五、保障措施:

  1、設立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構建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管理網絡。建立由學校校長和學科帶頭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指導。

  2、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每學期請有關的教育專家、教研員來校做專題講座。以備課組為依托,開展切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推進學科教學建設;開展青年教師培訓活動,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以市教研室為依托,開展專題研究,推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出臺傾斜政策,建立激勵機制。將業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并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努力打造一支學科齊全、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4、結合學校辦學情況和師資水平狀況,有計劃地安排學科教師參加省、市級培訓、進修和觀摩。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5

  一、培養目標

  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幫助骨干教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等培養對象樹立現代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在教育教學中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充分調動培養對象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幫助他們認真分析與找準各自發展方向,通過切實有效的培養,使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在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教學能力、教科研能力、運用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教學業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早日達到各級各類名師的申報條件。

  二、培養內容

  1、加強科學發展觀和優秀教師愛崗敬業事跡學習,注重教師職業道德提升。

  2、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現代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新情境的校本學科理論學習。

  3、課程改革實驗,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實施的經驗與問題反思,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學科課堂教學觀摩和教學實踐的教研培訓。

  4、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與教育技術的整合,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理論與實踐。

  5、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教育科研課題立項研究、結題與成果鑒定,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課題研究與實踐。

  6、鼓勵培養對象參加更高層次學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為適應今后教育發展需要奠定文化基礎。

  三、培養時間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為骨干教師培養工程的一個周期。

  四、培養方式

  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培養與個人研修相結合,專題講座與教學觀摩研究相結合的方式。

  1、集中培訓。舉辦專題講座,教學觀摩研討,外出觀摩與考察,專題研討、論文交流等。

  2、導師結對指導。各類骨干教師培養對象,聘請教學第一線的`已經具有相應稱號的名師擔任導師,與培養對象結成對子,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加強個別指導。

  3、個人研修實踐。要求培養對象從本人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制定出自我提高計劃。同時,定期組織交流培養對象成長過程的經驗,促使培養對象不斷地自我約束,自我總結,自我發展。

  4、開展課題研究。各類名師培養對象要積極參加課題研究,主持或承擔一定的研究任務,不斷提高其教科研層次和水平。

  五、培養活動和要求

  1、對照申報條件各校對各類培養對象提出相應的要求,個人制定成長計劃。

  2、拜師結對。

  培養對象在教導處指導下,主動拜同學科或相近學科已具備名師稱號的教師為師結成交流對子,在指導教師具體指導下,對照相應評審標準,自我分析差距,針對個人實際情況,修訂個人提升計劃;培養對象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自己成長情況,做到一學期要互相聽課5節以上。

  3、讀書研討活動。

  不同類別的培養對象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教育專著進行自學并寫出3000字以上的讀書心得,定期組織交流。

  4、課題研究活動

  培養對象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選擇校本課題參加課題研究,文教局定期組織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的交流。

  5、教學提升活動

  各類培養對象,要積極參與教學研討,不同層次和類別的培養對象在備課組、教研組和集中教研活動中起骨干帶頭作用或積極參與其中。積極上好學校、區、的示范課、公開課、研討課,同時要積極參加各級舉行的教學大比武活動。組織各類骨干教師培養對象,交流教學心得和體會。為提高教學研究的理論水平,培養對象要撰寫相關學述論文和心得體會,并不斷地向有關雜志投稿和參加論文比賽。

  6、教育技能提升活動。

  組織培養對象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專題培訓,要做到在教學中將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過程相結合,將組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優秀展示課”活動。

  7、學歷提升活動。

  將鼓勵支持培養對象參加不同層次的學歷進修,特別要參加碩士研究生學歷(位)的學習,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活動。

  8、各類培養對象按《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成長檔案收集內容的要求》建立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成長檔案。

  六、保障措施

  1、要進一步增強實施培養工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2、要明確專人負責培養工程的實施工作,部門明確職責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培養工作。

  3、要為各類名師培養對象的成長創造條件,并推薦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教學、教研比賽活動,盡可能提供幫助和支持他們參加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教科研成果展示、各種形式的論文或課件評比活動,各級各類的示范課、研究課比賽,盡可能地為培養對象的外出培養考察提供條件和方便。

  4、為培養對象的活動和獎勵提供必要經費。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根據《香濱小學課題實施方案》的要求,并以“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為培養目標,遵循骨干教師成長的規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徑的培養措施,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師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新型科研骨干教師隊伍,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目標與任務

  (一)培養目標

  1、區級及以上科研骨干教師的培養目標是:使培養對象在教育觀念、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素質、較高水平、較高知名度。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具有自己教學風格、科研專長,能在本校乃至全區教育教學工作中起示范帶頭作用,逐步使教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過渡。

  2、校級科研骨干教師的培養目標是:根據《香濱小學課題實施方案》的要求,使其成為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具有一定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圍內具有指導、帶頭作用,為高一級骨干教師評選儲備人選。

  (二)培養任務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力爭三年內培養市級科研骨干教師1-2人,區級科研骨干5-8人,校級科研骨干10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骨干教師隊伍。

  三、建立選拔制度

  1、各級科研骨干教師一般每兩年選拔調整一次。

  2、學校建立各級骨干教師后備隊伍信息庫,逐層選拔培養。

  3、建立公開、公平、公正選拔造就人才的機制。

  四、培養措施

  1、各級科研骨干教師一般2年為一培養周期,跟蹤培養。

  2、根據“注重能力、講求實效、更新觀念、發展自己、形成特色”的原則安排培養計劃。

  3、學校為各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創造各種學習、進修、研究和實踐的條件,為其成長提供舞臺。

  4、實行導師制,學校將聘請教學專家定期培養、指導各級骨干教師,并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

  5、建立各級骨干教師管理檔案制度,各級骨干教師每年度向學校進行述職,學校管理小組進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檔案。學校建立各級骨干教師管理檔案,進行宏觀管理,定期考核,培養對象經過考核合格者發給證書,為高一級骨干教師評選儲備人選,考核不合格者,學校取消其資格。

  五、表彰獎勵

  1、各級骨干教師具有指導培養下一級骨干教師(或教師)的義務,2年培養1-2人,培養對象被評選為區、校級骨干教師的,每人次獎300元、200元。

  2、各級骨干教師在任職期間內,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驗,每年度進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者,每人加量化積分(區、校)10、8分,否則不計分,同時學校根據《香濱小學課題實施方案》的規定,每年度評選一次優秀骨干教師,被評選為優秀骨干教師的每人次獎現金300元。

  3、骨干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課題的實驗與研究,獲國家、市、區科研成果的,分別在期末給予綜合獎勵100-200元。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7

  教學能手、教學新秀評選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教學質量升級年”的實施為核心,以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理論水平、課堂教學技能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一支適應素質教育和課改要求,教育教學理念先進、思想品德優良,業務基礎扎實的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二、教學能手、新秀評選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三、參評條件:

  1.師德師風高尚,業務水平精良。

  2.報教學能手需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中學一級以上職稱,教齡7年以上;報教學新秀需具有專科以上學歷,3年以上教齡。

  3.近五年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過文章或具有省市縣中教部門頒發獎勵,或承擔市級以上科研課題或結題,或承擔市、縣級以上教學公開課。

  四、參評學科: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

  五、評審程序:

  1.個人申報、學校初評后推薦。(學校初評時間:5月10日前完成)

  2.教師進修校中教部終評。

  第一階段:參評資格審查(需交原始證件及復印件,時間為5月11日——15日前)。

  第二階段:參評教師說課(時間為5月10——7月20日,說課內容按教學進度自選,需有課件。)

  第三階段:課堂教學展示、評課(時間為5月10——7月20日,課堂教學展示內容按進度自選,需有課件。評課采取現場聽課、聽后即評的辦法。)

  3.公布評選結果:

  高中組:每學科評教學能手、新秀4人。初中組:數、語、英每學科評教學能手、新秀10人,其他學科每科評教學能手、新秀6人。

  六、各校申報名額分配:

  按參評學科:語文、數學、外語各2人,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各1人。

  七、報名時間:

  20xx年5月11——15日前各校將申報教師材料交中教部王xx處。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8

  骨干教師是教學的中間力量,為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與徒弟共同成長,制定培養提高計劃。

  一、具體工作:

  1、師傅要教學過硬,要刻苦鉆研教材,虛心學習。要起榜樣示范的作用,要以身作則,要努力向上。

  2、要多給徒弟指導、幫助、解難,要與徒弟共同提高。

  3、每月與徒弟共同聽課、評課、反思,交流彼此的看法與觀點,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共同提高。

  4、每月給徒弟做一節示范課,課后與徒弟一道交流,共同取長補短。

  5、指導徒弟每學期完成10篇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并發到博客上。

  6、同徒弟一起研修、網上學習,鼓勵徒弟主動參與學校或上級組織的教學活動,來不斷充實、提高業務水平及道德水準。

  二、預期效果:

  1、指導徒弟認真完成各項任務,敢于承擔教學任務,求真務實,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愿意與師傅、同行進行交流,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自己。

  3、能獨立并出色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4、養成勤學、勤問、勤練、勤動腦、虛心好學的工作態度。

  三、保證措施:

  1、師、徒彼此旅行各自職責,不懈怠。

  2、按計劃穩步實施,落到實處。

  3、做到有耐心、細心、恒心、信心,腳踏實地。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9

  為進一步落實“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戰略,配合省、市名師工程,培養-?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需要的骨干教師隊伍,特制訂本方案。

  一、培養宗旨:

  培養一支適應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需要的、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能夠帶領我區教育教學改革的名教師、骨干教師隊伍,促進我區教育教學發展,實現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二、培養目標:

  20xx-20xx年,培養30-50名骨干教師,20xx-20xx年,在骨干教師中培養10-20名名教師。

  三、培養措施:

  (一)、培養對象的選拔:

  1、政治思想與專業能力: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師德高尚;在本學科領域代表學校教育教學的最高水平,初步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旗幟、表率;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先進的教育思想。

  2、資歷:小學、初中具有專科以上學歷,高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教齡5年以上;年齡:男50歲、女45歲以下;中級職稱以上。

  3、推薦名額:中學,每個學科推薦2名;中心小學(麻章二小),語文、數學、英語各推薦2名;各鎮管理組,語文、數學、英語各推薦5名。

  (二)、培養策略:

  1、理論先導策略:培養對象要自覺提高理論水平,接受定期進修、培訓,閱讀有關教學論著和雜志,并結合教育實踐撰寫有一定價值的讀書筆記

  2、名師指導策略:利用本市、本區教育資源實行集中輔導或個別指導。

  3、校本研修策略:培養對象要寫岀自我研修計劃,要樂意接受區、校交給的教研任務,要在學校和本學科的教學研究中起帶頭作用。

  4、交流推廣策略:適當組織培養對象參加省、市名教師交流探討活動或市內外學習考察活動。

  四、培養對象的任務和權利:

  (一)、任務:名教師、骨干教師培養對象除了完成學校安排的工作任務外,還必須完成如下任務:

  1、骨干教師培養對象的任務:

  (1)每學期上1-2節教學示范課(保存教案及教學設計)。

  (2)主持一項校級或以上研究課題,并收集、整理好實驗資料,寫

  好實驗總結。

  每學期在學科組作--次教學經驗方法講座(保存稿件)0

  每學期至少學習一本理論專著及一種教育教學期刊,并寫好學習心得。

  每學期至少寫一篇內容比較充實的教學后記。

  每年在市級或以上報刊發表一篇教學論文或教學總結。

  2、名教師培養對象的任務:

  每學期上1-2節教學示范課,培養期間上過區級公開課或比賽課(保存教案及教學設計)。研究

  主持一項區級或以上研究課題,并收集、整理好實驗資料,寫好實驗總結,實驗效果、成果比較顯著。

  每學期在學科組作一次教學經驗方法講座(保存稿件)。

  每學期至少學習一本理論專著及一種教育教學期刊,并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

  每學期至少寫一篇內容比較充實的教學后記(500字以上)。

  每年在市級或以上報刊發表一篇教學論文或教學總結。

  (二)、權利:

  1、學校每年贈送一份教育教學雜志。

  2、學校每年報銷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費50-100元。

  3、每年由教育局組織外出學習考察1-2次,費用由所在單位報銷。

  4、評先、評優、職稱評聘、提拔任用有優先權。

  五、審查、考核與認定:

  各校推薦的名教師、骨干教師培養對象經教育局審批后向全區公布。培養對象由所在單位領導、科組教師、教師代表按照任務完成情況每學年考核一次,并寫出鑒定交教育局。區教育局將根據學校評價每學年抽查一次,兩年考核一次,對符合條件的培養對象發給骨干教師、名教師榮譽證書。

  六、組織領導:

  區教育局名教師、骨干教師培養領導小組:組長:彭(局長)副組長:(副局長)組員:人事股、教研室全體同志。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又是學校師資隊伍的中流砥柱。為了更好地構建我校教師發展的平臺,堅持“以人為本、理力并舉”的管理宗旨,凸現“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主動發展”的辦校理念,積極推進“名師工程”,通過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的培養強化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力爭讓優秀教師盡快脫穎而出,成為能實踐、善研究、懂創新的新型教師,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培養范圍

  已獲得縣級以上(含縣級)課堂教學比賽一二等獎、參加過縣級以上(含市級)公開課、觀摩課、獲得縣級(含縣級)以上教學能手、骨干教師、沂蒙名師稱號的教師,均列入骨干教師培養的范圍

  (三)培養目標

  完善師資培養的有效機制,使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精湛的教學技藝,掌握和運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創造性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并能不斷完善、發展自我。培養出一批省、市、縣級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形成優秀教師的'群體,形成擁有名師,名學科的名校。

  1、教師努力目標

  學生尊敬的人,家長放心的人,群體認可的人,實績突出的人。

  最終實現四高、四轉化。

  (1)由“接受型”轉變為“開拓型”,教師應主動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主動迎接新科技的挑戰,主動開拓自己發展領域。

  (2)由“單一型”轉變為“復合型”,教師從只會一門學科轉到教多種課程。

  (3)由“經驗型”轉變為“科研型”,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對先進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選擇、運用的能力。

  (4)由“同類型”轉變為“特色型”,教師應改變統一的教學風格,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2、教師發展方向

  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優秀教師→沂蒙名師。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方面能為人師(起榜樣作用);教學方面一專多能(起示范作用);教育方面造詣較深(起咨詢作用);教育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起帶頭作用),能操作現代化教育技術,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競爭意識、自信自尊、尊重他人、講究效率,有樂觀向上的健康人格,向“四高”目標發展。

  (1)高素質:具備現代化教育觀念,具有愛心、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有合作、競爭的精神。(2)高學歷:45歲以下全部達到大專學歷,有40%的教師達到本科學歷。

  (3)高技能:能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具備組織教學、指導學習、引導探究的創新能力。(4)高水準:具備科研的能力,善于總結和提練,干得出成績,講得出道理。

  (四)主要措施

  1、抓師德教育,促觀念更新

  以請進來與走出去方式相結合,采用聽、說、讀、寫等不同方式在教師中開展頌師德,揚師風,鑄師魂的活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和學生觀,具體落實到四心:愛心、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

  (1)學習課程化

  教師每月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并進,堅持做好學習摘記,保證每小周一次業務學習。每學期組織教師外出參加活動。在內容上突出時代性和科研性、探索性,形成教師學習的課程化。

  (2)、評選制度化

  結合師德學習,學校每年評選“十佳教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形成一種競爭的激勵機制,目的是推動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高尚的情操,科學的世界觀,先進的教育觀,形成優秀教師群體。

  2、抓自培力度,促整體提高:

  (1)高質量地做好工作。在教學工作中骨干教師要高質量地完成示范、觀摩、檢查、評估等的課堂教學任務。工作受學生的歡迎、家長的認可和學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居年級和本學科前列。

  (2)帶頭實踐課改精神。上好各類示范課、公開課,常上常新。

  (3)壓擔子分任務。讓部分骨干教師擔任教研組長,參與學校和教研組的管理,在實踐中打開思路,學會協調,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倡導自我培訓。提倡骨干教師充分利用時間自讀、自悟,把讀書和運用現代技術作為必修內容,上校園網,教育信息網,遠程教育網學習。要求認真參加校本培訓及各級各類骨干教師培訓、學歷培訓,并做到學以致用。

  (5)加強課題研究。結合新一輪課改精神,每人至少參與一個縣級及以上的課題研究,并把備課、上課、評課、理論學習與科研結合,兩年內有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有成果展示。

  (6)提倡一專多能。引導骨干教師多方位地學習,有奮斗目標,有主攻方向,不斷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7)繼續實行“師徒結對”帶教制度。能者為師,每位骨干教師都要帶一位青年教師,通過帶徒弟互相促進學習,共同提高帶教水平。

  (8)大膽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探索教改新路、敢于嘗試、反思和修正,敢于走自己的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3、抓激勵機制,促隊伍優化

  師資隊伍要形成一流優化,要靠精心規劃,措施落實,另一方面要創設一個積極的集體輿論,和諧的人際關系,從精神、物質、情感等多方面給骨干教師的激勵,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機制。

  (1)成就激勵。在教學、教育工作上創特色,每年進行上課、寫論文、設計教案等評比,優秀課堂教學拍攝錄像,搞個人專集,好的文章、論文推薦到報刊雜志,學校每年出專輯(包括學生作品專輯)。

  (2)榮譽激勵。學校每年評選十佳教師、優秀班主任、明星教師等等。

  (3)物質獎勵。論文、講課比賽、公開課等按照《學校教科研獎勵制度》中的條款執行。

  (4)情感激勵。教師父母生病領導前去看望,家有特殊情況學校給予各種物質或精神的幫助,每年結合重大節日贈書、贈物,定時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在活動中聯絡感情,密切關系。

骨干教師培養方案(通用10篇) 相關內容:
  • 教師培養方案(通用19篇)

    第一階段為第一學期期中考之前的階段,目標以培養好教師的外在素質為主,兼顧內在素質的培養。外在素質主要包含:教師的語言、教態、板書、操作教具和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基本功。...

  • 2023年新教師培養方案(精選3篇)

    為了更好地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盡快的熟悉業務,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教育辦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結合我實際狀況,特制定這個新教師培訓計劃。...

  • 2022年新教師培養方案(精選5篇)

    一、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提高新教師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校本培訓、集中培訓、自學引領、分科指導、檢查考核等手段,努力激發參訓新教師在師德修養、文化業務和專業成長等方面的綜合提升。...

  • 教師培養培訓方案(精選6篇)

    為了更好地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盡快的熟悉業務,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教育辦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結合我實際狀況,特制定這個新教師培訓計劃。...

  •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書三篇

    篇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書為實施開發區教育品牌發展戰略,打造優秀科目和優秀師資,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構筑我校教師人才隊伍建設高地,擬定本計劃。...

  • 2020年新教師培養方案

    新教師是店集教育的未來和希望,為了促使新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適應教育崗位的基本要求,實現師德、教學藝術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以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建設,特制定本方案。下面是有20xx年新教師培養方案,歡迎參閱。...

  • 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根據黨的十八大有關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工作要求和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指示精神,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對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劃...

  • 青年教師培養方法和措施

    一、指導思想我校根據工作需要,每年都要聘任一些青年教師。這些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學歷層次較高、工作熱情高,但經驗不足。為了讓這些教師盡快適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將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為青年教師提供鍛煉的舞臺,促使其脫穎而...

  • 中學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為確保青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揚長補短,更快的成長,學校各層教學教研組織對青年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能力應緊密關注,對其教學工作進行跟蹤、觀察了解、教研分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并隨時提供幫助。...

  • 骨干教師培養措施與方法

    為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師,使他們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帶頭人,并能起到工作中的龍頭作用,帶動全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發展,特制定我校骨干教師培訓計劃:一、培養目標: 通過2-3年的努力,培養一支由學科帶頭人為龍頭,縣骨干教師、...

  • 2015年下半年區名教師培養培訓方案

    區名教師培養工程第二階段培訓工作將于XX年10月—XX年7月展開,現按照區名教師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制定第二階段的培訓計劃如下:一、 培訓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一) 總體目標實施“區級名教師培養對象培養計劃”目的在于通過培訓...

  • 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方案

    根據我縣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培養青年教師工作迫在眉捷。在摸清青年教師學科、崗位、人數等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將組建由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教研員等優秀教師組成的培養團隊,采取集中培訓、結對子輔導、搭臺展示、考核評選等方法對青...

  • 中學2011年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一、指導思想: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師資。為了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作為學校的校本培訓重要內容之一,以此提高青年教師思想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四個環節,...

  • 學校骨干教師培養方案(精選3篇)

    一、指導思想: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眼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服務于課程改革,培養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

  • 青年教師培養方案(精選3篇)

    一、培訓目標1、提高新教師的政治思想水平,提升師德修養和人文素養。2、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終生學習觀,緊跟現代教育的步伐。3、幫助新教師優化知識結構和拓寬專業知識,初步了解現代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

  • 活動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贞丰县| 天水市| 达拉特旗| 澎湖县| 韶关市| 新巴尔虎左旗| 迭部县| 松阳县| 长阳| 宝丰县| 蛟河市| 新绛县| 灵寿县| 宽甸| 苍溪县| 九龙坡区| 梧州市| 肥东县| 承德市| 山丹县| 于都县| 嘉义县| 綦江县| 准格尔旗| 宝鸡市| 天峨县| 岳西县| 寻甸| 仪陇县| 乐陵市| 依兰县| 元谋县| 菏泽市| 喀喇| 宁海县| 庆城县| 武夷山市| 阿瓦提县| 永定县| 察雅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