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范文(精選3篇)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范文 篇1
一、活動目的
本次新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迎接20xx級新生的到來;幫助他們盡快認識和熟悉自己的同班、同專業、同學院的同學,彼此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他們的集體歸屬感;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一個積極良好的開始,提倡大家利用智慧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二、活動名稱
教育科學學院20xx年迎新生團體心理輔導
三、活動對象
教科院研究生一年級新生
四、活動時間
20xx年9月18日(周日)
早上8:30-10:30;下午15:00-17:00;晚上19:00-21:00
五、活動地點
教育科學學院101室,院樓中間空地
六、主辦單位
教育科學學院研究生會實踐部
七、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基本于9月14日之前完成。
1、招聘心理培訓師
9月14日之前在我院范圍內招聘本次團體心理輔導的心理培訓師6名及助理培訓師18名,主要為研二、研三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已招完)。由實踐部相關負責人負責招聘;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第十一屆研究生會
2、安排心理培訓師及助理交流會
于9月16日集中安排心理培訓師和助理結合本次團輔方案進行一次交流。由實踐部部員提前申請教室,并通知各位主教及助教交流會時間;生活部提前打印具體活動方案28份。另外,實踐部還需在交流會前一日確定培訓人員的分組,培訓班級。
主要由實踐部負責組織、交流,交流會當天實踐部全體人員必須到場。
3、道具購買
9月14日之前由生活部購齊團輔活動所需的水、道具、培訓師紀念品及獎品等,物品清單由實踐部提供。包括心理主教和助教的榮譽證書,總共28份。榮譽證書內容交由宣傳部撰寫,并蓋好章。
4、通知:由秘書處于14日前負責通知研一各班班長團輔的時間、地點及注意事項(要求同學穿比較休閑的衣服,方便活動,不要攜帶貴重物品。于活動前一日再一次提醒。
5、團輔學生人數及時間安排表:根據新生專業及各班人數進行分批參加:
地點組別時間教科院101(9月18日)
室學前教育21人,教育史9人,第一組8:30一10:30計量心理2人,教育領導科學9人共41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32人,職業教育5人,第二組15:00一17:00教育管理5人共42人。課程與教學論19人,比較教育12人,基礎教育7人共38人。教科院里面一樓空地教育學原理21人,高等教育15人,成人教育6人共42人。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第十一屆研究生會基礎心理11人,應積極理碩士19人,第三組19:00一21:00心理健康教育11共41人。應積極理37人,小學教育7人共44人。
(二)活動當天工作安排
1、9月18日7:30之前,工作人員(實踐部、宣傳部)到場布置場地、搬水、獎品、道具;實踐部協助培訓師準備開展活動。
8:00之前,主教和助教到現場,準備活動的開展。
另:工作人員在18日7:30,14:30,18:30,都要到達現場;
2、實踐部、宣傳部工作人員在團輔開始前在門口做迎接工作;
3、活動開始后宣傳部負責全場照相,攝影等記錄工作,每場結束都需要合影留念;
4、團輔期間,由實踐部負責工作總體安排;
(三)活動后期工作
團輔結束,全體工作人員收拾現場。實踐部做好活動照片的整理和歸檔,撰寫活動通訊稿和活動總結。
八、經費預算
物品水單價(元)1.5個數4028總價(元)60168備注(用途)所有參與人員分發給主教、助教獲勝小組3/人+3/45+12工作人員教練紀念主教20/人+助教6+18品10/人16300分發給主教、助教活動過程用的道具。
實踐證明6榮譽證書獎品171分發給獲獎選手A3紙+方A3紙+方案打印0.5x28=16案總計7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第十一屆研究生會
九、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細節
1、注意和研一班長聯系,確保新生都能出席本次活動。
2、實踐部提前申請101室,活動中一定要安排專員對教室的設備進行檢查維護,確保活動正常進使用。
3、活動前一天晚上秘書處發短信提醒相關工作人員按時出席。
4、安排專職人員跟進活動當天各工作人員的工作,各部門部長分配好本部門負責的工作,詳情見活動當天工作安排。
5、每個教室每場次的活動都安排兩個負責人協助主教和助教開展活動。
6、主教和助教多準備兩個游戲,以防個別小組迅速完成游戲。
十、活動負責人
,聯系電話:
,聯系電話: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范文 篇2
為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特制定屈原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如下:
一、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隨著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學生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市場經濟的沖擊,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升學的壓力,離異家庭的增多,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等,使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諸如厭學、心理脆弱、性格孤僻、獨立能力差、親子沖突呈增加趨勢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滿足同學們自身發展和適應社會性發展的需求,為了培養人格健康的未來人才,為了幫助同學們克服成長中的種種心理困惑及問題,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勢在必行。
二、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思想定位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應定位在“優化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在工作思路上,著重于全體同學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使學生不斷地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等方面常識,增加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對于少數有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與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
因此,要學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的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分布于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專門渠道是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渠道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要逐步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區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分階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比較初中學生來說,高中學生的自覺性、獨立性、果斷性、主觀性顯露得較為鮮明,他們的獨立一向十分強烈,常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他們有更強的求知欲,更廣的活動面,他們開始憧憬未來,著意為自己的理想刻苦奮斗。但學生的性格、氣質的不同,加之成熟期的不一致,便產生較多的焦慮、困惑,進而導致學生心理走向不平衡狀態,甚至出現不健康狀況。為此,根據不同的學年階段,有目標的進行系列心理品質教育活動。
高一年級:每期開設二節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通過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自己意識,自己管理能力,懂得心理保健知識。
高二年級:每學期定期安排兩三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教育學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繼續開展青春期性教育,正確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
高三年級:每學期定期安排一定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進行考試焦慮、學習高原等方面的心理保健指導,培養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總之,高中三年的心理教育與訓練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激發學生自己意識的健康發展,使之能成為一個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能自強自立,積極向上,成熟的人。
(二)、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心理咨詢是運積極理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給人以幫助、啟發和指導的過程,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同學們在認知、情感、行為模式上有所變化,解決其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挖掘其潛在能力,以更好的適應環境,保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積極促進學生的'發展。
中學生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有:①學習問題②情緒壓力③人際交往問題④環境適應問題⑤危機咨詢⑥家庭問題等。
心理咨詢室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心理問卷調查和測試,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分析、了解,使學生正確認自己、
增強自己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同時幫助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心理問題的學生,讓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健康成長。
(三)、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熱線電話
實踐證明,熱線信箱、熱線電話,十分有利于與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于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于顏面不好當面說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顧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心中組織的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的宣傳。主要的做法有:開設家長熱線信箱、熱線電話、講座等。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范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推行我校新教育實驗的開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讀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校園內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低年級“小書蟲”和中高年級“讀書之星”評比細則。
二、評比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樹立“與書為伴”的思想,讓孩子享受閱讀的快樂,享受生活的快樂。
2、通過活動,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通過開展活動,促進學生樹立持久讀書習慣,通過“小書蟲”、“讀書之星”的評比為讓小學生感受讀書的快樂,愛讀書,多讀書,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評比條件:
1、“喜歡讀書”。
A、閱讀量大,閱讀范圍廣;堅持認真閱讀學校推薦的閱讀書目,通過努力,閱讀能力明顯提高;
B、完成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校分年級段規定的閱讀總量,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深厚的閱讀興趣,每天閱讀時間不少于三十分鐘;
第一學段(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第二學段(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2、“會讀書”
A、掌握了閱讀方法。一二年級掌握默讀、朗讀;三四年級掌握誦讀、快速瀏覽、批注;五六年級掌握讀后感、書評。
B、閱讀質量高,有一定的積累和心得;每天一走進教室就能自覺閱讀,在班級或學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C、閱讀興趣廣泛強烈,積極參加各種讀書活動;(閱讀課、讀書筆記、建好閱讀反饋表、出好讀書小報、參與讀書實踐活動、讀書交流會、親子閱讀等);親子共讀書籍一學期不少于3本,每天能主動給家長講一個故事;
D、成績優秀,作業質量高,并能將讀書內化為一定的寫作水平;
E、品德高尚,精神強健,談吐不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書卷氣。
3. “愛護書”
看書時不損壞書籍,節假日愿意到書店買書籍、看書;
四、操作程序
1、成立“小書蟲”、“讀書之星”評選小組,每班按10%評選。
2、由個人提出申請,明確申報“小書蟲”、“讀書之星”。
3、遞交閱讀總量的證明材料、個人閱讀積累本、優秀文章等相關材料
4、每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閱讀活動小結,評選周“小書蟲”、“讀書之星”。
5、“小書蟲”、“讀書之星”評選小組每學期評選一次校級“小書蟲”、“讀書之星”,并進行優秀事跡介紹和隆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