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幼小銜接教育方案(精選3篇)
幼兒園科學幼小銜接教育方案 篇1
幼小銜接一直是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視的問題。《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對于幼兒來說,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長為學校的小學生,角色變了,要求也變了。
小學和幼兒園的生活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的習慣等,面臨著許多不適應,所以幼兒園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學習習慣,認真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幫助大班幼兒順利度過這個轉折期,減少家長的焦慮和擔憂。
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的相關知識,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范,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己服務能力、自己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4、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家園同步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具體實施方案:
1、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1)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
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改變作息制度和環境布置
為了使幼兒入學后,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可延長時間,適當增加課時,并逐步減少睡眠時間;在環境布置上,可按小學桌椅的形式排列課桌,并設立黑板。
(3)帶領幼兒參觀小學
讓幼兒熟悉小學和激發幼兒入學的愿望,還可與小學生聯歡,請小學教師來園做講座或者上課、搞“大手拉小手”活動,使幼兒從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學準備。
(4)加強紀律教育
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沖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備熱愛集體等道德品質。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
小學生課間和課余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這就要求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己觀察、自己體驗、自己監督、自己批評、自己評價和自己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
(3)提高自理能力
要求幼兒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自己的學習用品,懂得自己保護。我們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來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
(4)增強文明禮貌
要求幼兒會用日常禮貌用語;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5)講究個人衛生
做到飯前便后洗手;會正確使用手帕;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幼兒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
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學習工具。
(2)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次,通過適當布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4、家長工作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并能夠有針對性的為幼兒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同時向家長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幼兒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
(3)利用家園聯系冊、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幼兒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4)利用家校互動和班級主頁與家長進行多方面的溝通與交流,互相交流幼小銜接的一些困惑和心得。
(5)借助家委會的平臺,向家長進行推廣幼小銜接的信息,由家委會代表向家長征集一些存在的困惑或、問題,并通過家委會來進行反饋和解決,更有效、更快捷地做好家長工作。
(6)與小學教師溝通,或邀請來園做講座等形式,互相交流幼小銜接的要點,探討出具體措施,幫助幼兒更好的習慣小學的學習方式。
(7)請小學教師來班級為幼兒上一節語文課,讓幼兒感受小學生的上課模式,激發幼兒對小學
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兒園科學幼小銜接教育方案 篇2
幼兒升入大班,擺在他們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學,怎樣使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搞好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學習階段的重點。
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緩兩個學段的坡度,不搞知識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形成無間隙整體,這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質所在。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管理能力,是我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切入點,家園合作是我們做好銜接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將以新教材為主要教育內容并適當搞好教學補充,以確保教育、達到預期的目標。其具體如下: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首先,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變活動室的布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桌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小學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小學去參觀小學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小學生的課堂,參觀小學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回園后我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在園創設小學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兒生活意識。
再次,進入小學后,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培養大班幼兒的自己管理、自己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級加強了值日生的責任意識。
最后,加強紀律教育。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沖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班內每周評選優秀小榜樣。
二、幼兒入學的知識準備。
重點做好三個銜接。
1、注意水平的銜接。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小學生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己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游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
學習活動說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為幼兒入學作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因為大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兒學習小學知識?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游戲,根據每天學習的拼音進行游戲,拼拼讀讀鍛煉幼兒的發音。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后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銜接,教師要當作重要任務,認真對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學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并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幼兒園科學幼小銜接教育方案 篇3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大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除了組織一些專門的幼小銜接活動之外,還將一些要求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及區角活動中。本文介紹的就是我們針對幼小銜接目標而設計的區角活動。
目標:
1.嘗試在規定的三分鐘內完成任務,養成做事專注、投入的習慣。
2.提高競爭意識及自己約束能力。
環境和材料:
1.沙漏。
2.筆,記錄表,白紙,玻璃彈珠,筷子,計算式題紙,印有動物圖案的涂色紙。
3.根據記錄表在墻上展示“班級之最”。如“夾珠子最多的”“繪畫最多的”“計算最多的”“涂色最多的”等。
玩法和規則:
幼兒先選擇一個沙漏,然后選擇一種感興趣的內容(夾彈珠、涂色、繪畫、做計算題),轉動沙漏計時,幼兒開始操作。當沙漏完時,幼兒必須停下手中的活動,在記錄紙的相應格子內記錄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記錄方式由幼兒自己決定,可以用數字,也可以用符號、圖案。
拓展活動:
1.根據幼兒的興趣不斷調整游戲材料或內容,如:三分鐘卷幾支鉛筆,三分鐘整理幾本圖書等。
2.展示墻中的內容由關注速度過渡到關注質量,如“計算最正確的”“涂色最均勻的”“繪畫最逼真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