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公司關懷方案(通用3篇)
兒童節公司關懷方案 篇1
一、活動主題
六一我當家
二、活動時間
x月x日——x月x日
三、目的
1、通過在兒童節搞本次活動來提高賣場在少年兒童心目中的影響力。
2、以家庭參賽的方式借助兒童節來提高成人的消費。
3、以特殊的比賽形式來進一步提高賣場的知名度。
四、方案主要內容
在兒童節通過以“孩子選商品,大人買商品”的方式來吸引大量家庭到商場來參加比賽,再根據實際購買情況選出一部分獲獎家庭。
五、方案動具體步驟安排
(一)第一階段:時間:x月x日至x月x日
1、當日在商場購物累計滿二百元或者購買兒童用品(玩具,兒童衣物,學習用品等)滿一百元均可憑當日購物小票到總服務臺領取一張“小當家”活動券。
2、凡年齡小于十四歲的兒童均可憑該活動券在x月x日至x月x日到指定地點填寫活動報名表,領取參賽號碼。
3、活動報名表應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父母親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電話、參賽編號等。
4、x月,參賽選手挑選。以年齡為標準,分為兩個小組;第一小姐為四周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第二小組為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根據報名表,從每個學齡段中挑選兒童來參加六月一日至六月三日的活動。
5、挑選工作結束以后,安排出場時間和出場順序,并及時通知參賽選手的家長,如果無法聯系到,則從候補名單中再選。盡量保證位的參賽數量。
(二)方案第二階段:時間:x月x日至x月x日,每天分為兩個參賽時間段,即早上段,下午段
x月x日只有一個參賽時間段,即早上段。具體時間劃分如下:早上段:9:00—12:00;下午段:13:30—16:301、每個時間段,在各學齡段各有xx名選手參加活動。
1、每位選手各由一位工作人員陪同進入活動區(活動區為商場購物區的一部分,商場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劃定活動區,活動區內所有商品均要參加活動,參加活動的商品都必須要有一定的折扣率,而折扣率只針對比賽有效)。
2、在選手進入活動區之后,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挑選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或者是家長告之想要購買的商品,確定購買之后,由工作人員出示購物卡讓營業員填寫。每位參賽選手可選購十件商品。如果十件商品選完或者規定時間一到,則工作人員帶領選手離開活動區,并把購物卡交給選手家長。
3、家長在拿到購物卡之后,可進入商場再次挑選,如家長買下了購物卡上所注商品。則當值收銀員在購物卡上的該商品對應確定購買欄內打鉤,并簽字作證。
4、家長必須在x月x日3:30以前把購物卡和購物小票一起交至工作臺進行登記,活動組織人員根據統計情況進行評獎
5、購物卡:品名、貨號、單價、折扣率、實際價格、營業員、收銀員、實際支付等項目。
(三)方案獎項設置
1、最和諧家庭獎(五名):各獎x元購物券一張評選辦法:在一定的購物金額的基礎上,按照購買成功率的高低依次評選。(各學齡段分別評選)
2、最有眼光獎(五名):各獎x元購物券一張評選辦法:根據購物卡上實際購物金額高低依次評選。(各黨齡段分別評選)。
3、最佳小當家獎(一名):獎x元購物券一張評選辦法:購物卡上實際購買金額最高。(所有參賽選手共同評選)
兒童節公司關懷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節日的向往。教師在“六一”前夕,通過談話提出問題:“馬上要過什么節日了?”
2.與幼兒討論了解節日的辦法。教師引導:“老師也在收集資料,小朋友也可以收集資料,我們大家一起來交流”。
3.討論收集資料的辦法。教師鼓勵幼兒用找報紙、上網、看書、問成人等方法尋找答案。
物質準備:
1.廢舊紙盒、各種彩紙、書寫紙筆等。
2.幼兒園內的角色游戲材料、區域材料都可供幼兒使用。
活動流程安排
1.教師引導幼兒按組為單位作為一個合作小組,討論本組的慶祝方式。并將討論的意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2.準備什么材料由小組做記錄,分頭收集。
3.師生共同商定活動日期。
4.幼兒向家長發出邀請。自己設計邀請函,教師提示邀請函的要素(時間、地點、活動內容)缺一不可,自己帶回家交給父母。
5.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了解每個小組的設計情況,做到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意見。
6.師生共同布置活動場地和環境。
活動過程
一、集體談話活動
1.師:兒童節快要到了,我們都查過資料,誰來告訴我們兒童節是怎么來的?
2.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今天我們小朋友特別能干,自己把爸爸媽媽請來和我們一起慶祝節日。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熱烈歡迎。在活動的最后我要向家長公布一個我和孩子們之間的秘密”。
3.師:“老師知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的節日都做了很多準備,老師和小朋友都特別想知道”,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幼兒逐一發言,教師作必要的點評。
5.師:“剛才小朋友們將自己的爸爸媽媽為我們節日所做的事情都告訴我們了。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特別愛護和關心我們?”“我們怎樣做才能報答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呢?”“平時應該怎樣做呢?”
二、幼兒表演自己排練的節目
1.你們都準備了什么節目?請幼兒每組派一名代表將本組的創意設計告訴大家。其他小朋友可以補充。
2.每組將自己設計好的創意展示給爸爸媽媽看。有的是表演歌舞、兒歌朗誦、武術表演,還有的合作畫一幅畫請爸爸媽媽欣賞。教師提示幼兒表演節目時可以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如:用簡單的樂器伴奏、和著節奏鼓掌等。
三、邀請爸爸媽媽和我一起表演
方式一:以家庭為單位表演節目
方式二:家長單獨表演節目
方式三:家長參與到小組表演中
四、活動結束
說一說和家人一起表演節目的不同感受,教師總結,活動結束。
兒童節公司關懷方案 篇3
一.活動主題:
6.1用愛,傾聽孩子的笑聲
二.活動時間:
6月1日
三.活動地點:
四.主辦單位:
大學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
五.承辦單位:
六.活動背景: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兒童在生存與發展、提供基礎服務、加強健康行為和習慣、減少教育方面的性別歧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實現兒童權利的工作還任重道遠。在兒童健康、教育和保護的可及性和質量方面,不同經濟和社會群體間的差異依然愈加趨向明顯。由于貧困的現實處境,在我國“留守兒童”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質匱乏的壓力。他們只能孤獨寂寞地成長,享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和親情。更現實一點兒,他們根本看不到知識將會給生活帶來什么改變。學習成績的好壞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沒什么實際意義。5·12,地動山搖,頃刻間毀掉了多少孩子的幸福童年!廢墟中的課堂,瓦礫中的書聲,將是災區最大的希望和未來!6.1國際兒童節,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導下,在校訓“艱苦自立”校風“求是,求實,求新,求精”的鞭策下,我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定于6.1國際兒童節開展“用愛,傾聽孩子的笑聲”活動。繼續秉承“提供志愿服務,弘揚志愿精神”的宗旨。
七.活動目的:
通過組織的一系列活動,讓大家對兒童節的起源及意義,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且用我們的行動,讓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那些不幸的兒童送去真誠的`幫助,與溫暖的祝福。在這個“六一”,我許下三個愿望:在我們的祖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兒童因家境貧窮而沒辦法上學,我第一個愿望給他們,愿他們能早日重返校園;“5.12”地震奪去許多孩子的生命,愿他們在天堂也有“六一”兒童節;第三個愿望是給災區的孩子們,愿他們早日走出地震的陰影,健康快樂地生活!
八.前期準備工作:
1、街坊調查征集百張笑臉前往校園附近的地區,在街道上或者深入人家,向北方對象的家長或是任何監護人說明來意,并在征求其同意后公布照片。
2、收集相關資料,制作關于留守兒童,災區兒童現狀的幻燈片
3、搜索,打印100張郵票;
4、t恤需購買,以及與diyt恤制作廠商聯系,定做,人手一件;
5、展板與宣傳頁、問答題制作;展板與宣傳頁的內容為在舊社會中兒童悲慘的境遇,國際兒童節的由來、發展的經過、以及重要的意義,未來發展方向、終極目標等方面,還有對本次活動的宣傳。也包括用于展示100張笑臉照、郵票、及兒童書畫作品展。
6獎品準備工作出自行準備的相關禮品外,其他禮品均根據財務狀況合理購買。
7、工人員物品、工作場地準備
(1)辦公室進行場地申請和設備的準備;
(2)足量的小紅帽保證參加工作的志愿者每人一頂;
(3)足量的工作證,參加活動監督與服務的志愿者必須佩戴工作證。
(4)足量的水與一次性杯子,及飲水機,方便廣大志愿者和活動參與者。
(5)創可貼等應急藥品,處理活動中可能會發生的輕微意外。
8、t恤設計,書畫及手抄報比賽的通知與準備通知各部做好有關比賽的相關事宜,報名工作再通知下達一周內完成。
9聯系媒體,(選)聯系好校內外電視臺、報社、網站等媒體,及時做好詳細的活動報告。
九.活動內容
(一)[記憶]珍藏情趣:郵票上的“兒童節”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構思:欣賞這些出自小朋友之手的兒童畫郵票,讓人感受到童真的可愛。新中國成立后,曾多次發行有關兒童題材的郵資票品,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兒童節郵票,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新中國兒童的精神面貌。活動內容:在宿舍、教學樓的公共露天場地展覽郵票,供大家欣賞。
(二)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者活動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校方同意,組織這些孩子來學校參觀,并且輔導他們一個假期的學習。或者自發為附近的民工表演節目,宣傳知識,幫他們寫家信等等。或者和一些街道居委會聯系,請他們提供需要輔導的小孩子的名單。在社區里幫居民做事情。且每個城市都會有聾啞學校,智障兒童學校等等,以嘗試聯系他們,做一個長期的服務對象。
(三)優秀書畫作品及手抄報展覽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在宿舍、教學樓的公共露天場地展覽郵票,供大家欣賞。
(四)[追憶]幻燈片觀看,募捐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回顧過去的傷痛回憶,讓我門診以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喚醒我們的愛心與責任感,也讓我們將最好的祝愿送給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