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長會方案(通用3篇)
大班家長會方案 篇1
一、大班第二學期幼兒主要面臨的問題:即幼兒入學社會適應性
(一)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異
1、生活環境的變化:活動室變為教室
2、生活方式的變化:作息時間、作息制度、作息內容的變化
3、主導活動的變化:
(1)幼兒園以口頭語言為主,小學則以書面語言為主,面臨著識字與閱讀的雙重任務。
(2)幼兒在園學習的內容比較形象簡單,小學的學習內容概括系統
(3)入小學學習是一種社會義務,并承受學習的成功和失敗的評定。
(4)幼兒在園自由選擇的機會較多,入學后更多的精力被固定的課程占用。
4、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的變化:
(1)交往人數增多
(2)與教師的關系發生變化
(3)兒童的地位、體驗有新的變化(在園是最大的,在學校是最小的)
(二)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實質
1、社會適應性問題是主體適應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與幼兒的學習水平成正相關。兒童初入小學后主要表現行為和學習不適應問題,學習問題主要是知識準備和能力準備不足,而能力準備不足尤為突出。
2、兒童社會適應性是適應小學活動的關鍵
(1)任務意識及完成任務的能力(能把完成任務與玩分開)
(2)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
(3)獨立性與生活自理的能力
(4)人際關系
3、大班幼兒社會適應性的狀況
(1)執行規則的意識、能力較差(自控能力)
(2)缺乏明確的任務意識和必要的完成任務的能力
(3)獨立意識淡薄,自理能力差
二、大班第二學期主要教學任務:
學期目標根據五大領域制定,作息時間按照小學的規律性來制定,學習注重游戲性、愉悅性,體現幼兒年齡特點。(不是小學化的課堂模式)
1、盡快組織幼兒參觀小學,萌發幼兒對上小學、對學習的向往與渴望。初步了解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包括環境、生活兩方面。只有了解了不同,才能引發幼兒自我調整的主動性,從而幫助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習慣(上課隨便講話、走動,不注意傾聽、插話)
2、注重幼兒入小學能力的準備與培養
加強獨立性培養,將幼兒在園一日的活動列出課程時間表,時間由30’/節~40’/節過渡,強化課間10分鐘幼兒的安排。重在良好習慣的養成:舉手回答、傾聽、任務(留簡單的作業)
3、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的準備,思維、能力的培養
(1)學前知識方面:
①認讀、書寫拼音字母,學習拼讀,閱讀活動
②“三個一”活動:每日一字、每周一首詩、每月一個故事
③漢字書寫活動:注重筆順、握筆姿勢、書寫姿勢
④計算活動:10以內數分解組成、20以內加減運算、口編應用題、認識時間、認識圖形、數數
(2)學前能力培養方面:
①自我服務能力:整理書包、書箱,喝水、入廁、增減衣服
②口語表達、理解能力:新聞快車、寶寶日記、看圖說話、表演故事、小記者活動
③交往合作能力:主題活動(我的新朋友、我們的班級報)、活動區活動
④自控能力:模擬課堂、模擬課堂小標兵
⑤思維(判斷、分析)能力:“快樂家園”教材、“入學準備”教材、智力競賽、科學探索活動、棋類活動等
⑥英語:強化日常環節口語,重在理解與運用
三、家長工作:
1、做好心理準備,從作息時間保證(按時入園、按時睡覺),有時間觀念
2、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舒適的書寫小桌椅、隨時閱讀的圖書)
3、多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練習的機會,避免包辦代替,加強獨立性的培養。
4、及時與老師溝通,保證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大班家長會方案 篇2
一、家長會的目的
①讓家長感知幼兒學習方式,理解幼兒通過游戲來學習。
②分享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呼吁家長放開愛的雙手,促進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③傳播先進的育兒理念,提供正確育兒方法,用智慧的愛陪伴孩子成長。
二、會前準備
1、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家長的需求
為了提高家長會的針對性、實用性,在召開之前,可以給家長發放一份問卷,讓家長將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者棘手問題寫出來,還可以將想要了解孩子的哪些方面也寫下來。
老師們會前將這些資料匯總分析,摸清家長們想要了解的點,有針對性地安排家長會內容,用開放的形式和鮮明的主題,為家長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為家長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2、正式真誠的邀請很多老師通知家長開家長會就是通過讓孩子告知的方式,這樣比較松散不正式,孩子也容易遺忘。
正確的做法是:親自給每位家長發送通知或邀請函(電子版即可),明確時間、地點、行車路線及停車方式。將家長會的簡略流程提前告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主題,讓家長感受到家長會的重要性,體會到老師們的努力和真誠,并對此充滿期待。還可以讓孩子親手制作家長會邀請函,這樣孩子也會對爸爸媽媽參加家長會充滿了期待。
三、家長會流程
1、家長簽到做好人員分工,進行迎接、簽到和拍照,讓家長有良好的參會體驗。
2、觀看照片或視頻,了解幼兒的一日生活教師播放幼兒入園以來的照片或視頻,讓家長看到幼兒一日生活的精彩片段,感受幼兒在幼兒園的快樂生活和點滴進步。
3、班主任開場致辭非常感謝大家頂著酷暑來參加今天的家長會,時間過得真快,您的孩子入園已有一個學期了。這里記載了他們無數的歌聲和歡笑聲,留下他們成長的足跡。在此,我謹代表兩位配班老師衷心地感謝各位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
4、進行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教師可分別從班級教學工作、幼兒行為習慣培養、收獲的知識、動手能力等方面進行總結和分享,讓家長了解幼兒的進步和成長。有條件者可以進行教學成果展示。
5、家長代表發言幼兒在幼兒園生活學習了一個學期,他的變化家長是最有發言權的。教師可以提前邀請一位對教學工作較配合的家長作為代表發言,相信他們的'內心感言更能觸動其他家長的心。
6、表彰分享環節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幼兒,評出“進步寶寶”、“聰明寶寶”等獎項,發現幼兒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幼兒都有獎可得。
7、親子互動游戲游戲:比比看
游戲目的:通過穿衣服比賽讓家長理解自我服務對于小班幼兒的意義。
游戲方法:將全班家長分成兩大組,一組為“他人幫忙穿衣服”比賽隊,另一組為“自己穿衣服”比賽隊。
小結:比賽結果是“自己穿衣服的時間短,別人幫忙穿衣服的時間長”。道理很淺顯,自己的大腦指揮自己的手更直接、更迅速,別人的大腦指揮自己的手還需要反應過程。
請家長體會一下,我們在幫孩子穿衣服、褲子時,孩子是不是也不怎么配合?道理就是這樣。希望家長從此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少一些包辦代替,孩子就多一些獲得,多增長一些能力。討論分享環節
幼兒生活自理金點子
(分四組分別討論)
A:幼兒進餐,您是如何做的?
B:幼兒入睡,您是如何做的?
C:幼兒穿脫衣物,您是如何做的?
D:幼兒整理使用過的物品,您是如何做的?
活動小結:
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每個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學習做事的愿望和積極性,也具有做事的身體條件,如果此時父母和長輩能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在鼓勵、信任和引導聲中放手讓他們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順理成章又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8、假期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假期即將開始,我們要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注意事項
①注意通行安全
走人行橫道,過馬路時要看紅綠燈,不瘋跑,不獨自橫穿馬路。
②注意用電安全
認識電源插座,不用手或導電物(如鐵絲、釘子、別針等金屬制品)去接觸、探試電源內部插座。
③注意飲食衛生
不吃過量的零食,在家飲食要規律,按時吃飯,不挑食,多吃蔬菜。
④規律飲食和生活
請您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堅持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⑤控制看電視時間
放假了,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難免會過長,請您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提醒孩子與電視機保持距離1.5米以上,注意保護眼睛。
⑥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假期中請您堅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脫鞋子、自己吃飯等。
⑦預防疾病
放假期間,請注意做好孩子的傳染病預防工作,避免被傳染。
9、結束語: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上,我需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努力,同時歡迎各位家長多提寶貴意見及建議。
教育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同時,預祝大家開心快樂!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們的到來!
大班家長會方案 篇3
大班幼兒的家長會可以加入“幼小銜接”的內容,使家長明確幼小銜接不僅是知識銜接,更是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銜接,所以把大班幼兒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進行重點解釋,使家長能夠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一如既往地堅持培養,為幼兒入學做好知識、能力和心理情感上的.準備。
會議目標
1、介紹本學期工作內容,對本學期的工作重點做到心中有數。
2、家園共育一起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幼小銜接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工作。
會議過程
1、各班家長簽到、就坐。
2、班主任發言,向家長介紹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開學初需要家長注意和配合的方面。幼兒的學習方面:增加閱讀、識字、寫字、算術等活動的量,在教學形式上也會與小學接軌;幼兒的生活方面;幼兒的行為習慣方面;安全教育;家長配合工作方面。
3、幼兒園怎么做好幼小銜接? 需要家庭、幼兒園、小學、社區多方合作完成。制定詳細的幼小銜接計劃和方案,在制定每個學期的活動中有所滲透;從園所和家庭都要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家長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
4、研討本學期幼兒園的規定及相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