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河道污水整治方案(精選3篇)
社區河道污水整治方案 篇1
一、城鄉中小河道黑臭的判定標準、分布和成因
(一)河道黑臭的判定標準
堅持感官評判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判定河道是否黑臭的標準為:一是投訴多、環境差、有異味;二是參考水質指標,主要有三項:氨氮大于5毫克/升、溶解氧小于2毫克/升、透明度小于25厘米。
(二)黑臭河道的分布和成因
按照上述判定標準,根據歷年信訪投訴、媒體反映、現場調查和水質監測情況,經市、區水務、環保部門反復排摸,并經各區縣政府復核確認,確定全市名錄內黑臭河道為471條段(含列入住房城鄉建設部考核的56條段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長度631公里。其中,市管河道15條,區管河道23條,鎮村管河道433條,覆蓋9個國考斷面和23個市考斷面。在區域分布上,涉及15個區、127個街鎮,主要集中在近郊結合部和郊區。
經分析,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有:沿河違章建筑和直排污染源是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農業面污染和禽畜養殖場點污染是影響郊區中小河道水質的重要因素;混接污水和初期雨水通過雨水泵站放江是影響中心城區河道污染的重要因素;河道填堵和水系不暢也是影響河道水質的因素。
二、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順應群眾期盼,以20xx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為目標,動員全市上下打一場城鄉中小河道水環境整治攻堅戰,切實提升市民群眾對水環境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卓越的全球城市筑牢生態環境和城市安全的底線。
(二)基本原則
1、源頭控制、水岸聯動。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將河道清淤、水質改善與岸上拆違、截污納管、綠化造林相結合,綜合施策、多管齊下,從源頭上控制水體污染,并發揮政策的疊加效應,提高水環境治理實效。
2、遠近結合、統籌安排。統籌處理好近期與長遠、治標與治本、水環境改善與防汛安全的關系,將城鄉中小河道黑臭整治與國考、市考斷面和水功能區達標建設緊密結合,既確保明年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又為20xx年全市河道水質基本消除劣Ⅴ類打好基礎。
3、條塊結合、以區為主。嚴格落實各區中小河道黑臭綜合整治主體責任,強化屬地管理、屬地責任;注重發揮市級管理部門的綜合職能,強化協調推進、政策引導和監督考核。
4、嚴格執法、注重長效。堅持科學治理與嚴格執法并重,切實加強水務、環保、城管執法等多部門協作,建立信息暢通、反應迅速、處置高效的河道巡查、執法工作機制,及時查處河道管理范圍內違法違章建筑和違法排污等行為。落實定期巡查、保潔、管養責任,進一步健全河道長效管理機制。
5、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堅持市民評判、社會評價、科學數據評定,讓群眾全過程參與黑臭河道的篩查、治理和評價,定期向社會公布中小河道的水質監測結果,全過程接受社會監督,治理結果以市民群眾滿意和考核達標為最終標準。
三、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驗收標準
(一)治理目標
20xx年底前,實現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水質有效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為20xx年全市基本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劣于Ⅴ類)打好基礎。
(二)主要任務
列入本次水環境整治攻堅戰的中小河道總計471條段、631公里。其中,20xx年計劃實施142條段、196公里;20xx年計劃實施329條段、435公里。
(三)驗收標準
整治后連續三個月或20xx年10月、11月、12月的水質平均值達到考核指標(溶解氧大于等于2毫克/升、氨氮小于等于5毫克/升、透明度大于等于25厘米);整治后或20xx年底河道的感觀及公眾滿意度調查比整治前有顯著提升。
四、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按照“水岸聯動、截污治污,溝通水系、調活水體,改善水質、修復生態”的治水思路,具體措施為:
(一)控源截污
1、開展黑臭河道周邊環境專項整治。結合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將黑臭河道兩岸各1公里范圍內的區域納入市、區、街鎮20xx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區塊,其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區級、街鎮級重點區塊的選擇須與黑臭河道整治相結合,按照“五違四必”的工作要求,實施專項整治。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環保局
2、實施黑臭河道周邊污水截污納管和污水管網完善。以黑臭河道兩側1-2個排水系統(或1-2公里)范圍為整治單元,20xx年11月底前完成摸底調查工作,20xx年內完成區域污水管網完善工程方案制定。加大截污納管投入力度,20xx年基本完成黑臭河道周邊直排污染源的納管任務。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
3、加大黑臭河道周邊工業企業整治力度。20xx年11月底前,完成黑臭河道周邊1000多家企業排污狀況排查并制定整改計劃。對未經批準擅自設置的入河排污口,依法予以拆除,通過截污納管、調整關閉等方式消除直排污染源。推進綠色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和裝備,提升企業治污水平;對不符合區域和產業規劃、達不到環保標準的,堅決實施產業結構調整。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水務局
4、實施市政雨水泵站治理工程。20xx年底,完成武進、北虹南、交通南等14座中心城區市政雨水泵站旱天截污設施改造任務,工程由城投集團負責立項建設(涉及外排截污管網的,由各區縣政府會同城投集團負責建設),列入20xx年市級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或市級城市維護計劃。郊區于20xx年11月底前,明確提出市政雨水泵站旱天截污設施改造任務。針對與黑臭河道整治相關的其他市政雨水泵站,20xx年11月底前,按照“一站一方案”的要求,制定混接點改造、就地處理和調度方案;加快研究制定市政雨水泵站雨天放江(包括初期雨水部分)污染負荷削減技術并加以應用,大幅降低泵站放江污染負荷。
責任單位:城投集團、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
5、加強郊區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以黑臭河道周邊3公里范圍為重點,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對范圍內規劃保留的33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加快完善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杜絕影響周邊河道環境;對范圍內88家規劃不保留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按照“一場一方案”逐一排出退養計劃,確保20xx年上半年完成70%以上退養計劃,三季度末完成60萬頭的退養任務。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光明集團
協調部門:市農委、市環保局
6、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20xx年底,完成黑臭河道周邊尚未收集處理的4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任務。同時,加強周邊村莊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和養護。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
7、實施船舶污染治理。對黑臭河道范圍內存在的“三無”船只進行清理;對全市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違規經營碼頭實施專項整治。加強通航管理,確保河道內合規碼頭、船舶規范作業。根據河道實際通航情況,采取水上移動收集或在沿岸碼頭集中收集的方式建設船舶、港口污染物的接收設施,并規范處置。20xx年11月底,完成內河船舶污染整治專項實施方案。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綠化市容局
(二)溝通水系
1、開展黑臭河道中斷頭河治理。對黑臭河道范圍內已確認的179條段斷頭河,20xx年底前完成分類整治方案,并通過拆壩建橋、疏通箱涵、實地開河等措施,溝通河道水系,增強水體流動能力。對市管道路、區管道路涉及斷頭河治理的橋梁(涵)工程,分別列入市、區20xx年交通維護項目投資計劃組織實施;其他項目納入水利專項組織實施。市相關部門要加大管線搬遷工作的協調支持力度,各相關管線單位要支持和配合斷頭河治理所涉及的管線搬遷工作。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交通委、市路政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各管線單位
2、制定水系連通工程整體方案。對易引發河道水質黑臭或水環境質量惡化的斷頭河進行調查摸底,結合地區規劃,20xx年底前,研究制定河網水系連通三年行動計劃,逐年組織實施,防止因斷頭河水流不暢引發新的河道黑臭和環境惡化。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交通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
(三)生態修復
1、開展河道綜合整治。推進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方案中水利配套項目建設,研究制定河道疏浚淤泥的分類處置方案,加強底泥清淤疏浚,因河制宜建設生態護岸。將河道綜合整治納入20xx-20xx年水利專項計劃,20xx年底完成整治任務。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
2、開展河道生態治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通過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濕地、生態浮島和配置水生植物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工程和生物措施,改善水質,逐步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
(四)執法監督
20xx年11月底前,環保、水務等部門制定專項聯合執法方案。專業執法與部門聯動執法相結合,綜合運用執法手段和法律資源,完善聯合執法、信息互通、案件移送等工作機制,形成嚴格執法、協同執法的工作局面,對沿河違法排污、危害水環境的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公安、城管、交通、海事、電力及司法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配合環保、水務部門開展執法工作。
環保部門依據國家及本市環境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以中小河道周邊工業企業、畜禽養殖場為重點,對超標排放、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處理設施和采取逃避監管方式違法排污等行為從嚴從重執法。依法實施停產整治、按日計罰,依法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實施“雙罰制”。對涉嫌環境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水務部門依據國家和本市涉水相關法律法規,針對中小河道周邊企事業單位,在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覆蓋區域內,未按規定將污水排入城鎮排水設施的;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擅自設置排(水)污口的,依法從嚴從重實施行政處罰。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執法局、電力公司、相關區縣政府
(五)長效管理
1、健全和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借助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完善河道水環境巡查監督機制和發現機制,加大巡查力度,并根據市民投訴或各區進一步排摸發現的黑臭河道進行動態管理,基本符合判定標準的,發現一條,整治一條。其中:對水資源普查名錄內的中小河道,補列攻堅戰的計劃;對水資源普查名錄外的河道或水體,由區和街鎮負責治理,列入區和街鎮整治計劃,做到城鄉中小河道黑臭整治全覆蓋。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
2、加強養護和保潔。按照河道設施養護和河道保潔“兩個全覆蓋”的工作要求,落實河道維修養護責任,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提高維修養護水平;加強水面漂浮廢棄物、水生植物和落葉的打撈和清理,保持河道整潔、美觀。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
3、加強引清調水。重點開展中小河道引清調水(微循環),在實施“大(引江濟太)、中(一河八片)、小(圩區)”三循環引清調水的基礎上,逐條分析黑臭河道與周邊水系溝通情況和水閘、泵站配置情況,制定引清調水專項方案,通過增加臨泵等措施加大動力引排的力度,鞏固中小河道黑臭治理成效。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
協調部門:市水務局
4、加強水質監測。市環保局會同市水務局年內完成制定統一的水質監測方案,并對中小河道綜合整治開展全過程水質監測。整治前,開展一次背景水質監測;整治期間,開展每月一次的水質跟蹤監測;整治后,開展三個月的水質驗收監測,用科學數據準確評估整治成效。完善水質監測臺賬制度,定期發布水質監測通報,水質監測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相關區縣政府
5、加強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市、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和指導職能,組織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專項視察和督察活動。暢通“12345”市民服務熱線、政風行風等政民互動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解決群眾反映的水環境問題。充分發揮輿論的宣傳引導作用,用足用好媒體資源,加強對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宣傳引導,組織志愿者開展愛水護水活動,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的良好氛圍。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政府新聞辦、團市委、相關區縣政府
五、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的組織保障和政策保障
(一)建立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協調推進機制
市級層面成立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水環境綜合整治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市水務、環保、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管理、財政、公安、經濟信息化、交通、規劃國土資源、農業、綠化市容、新聞、城管執法等部門、單位和各區縣政府,以及通信、電力、鐵路、城投、申通、燃氣等單位參加。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辦公室由市水務局和市環保局共同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治理和考核評價工作;辦公室成員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指導和監督,并細化和制定落實具體實施方案。
各區為轄區內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的責任主體,由區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牽頭成立工作小組,協調推進本轄區內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各區要切實履行屬地職責,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確牽頭部門,落實工作分工,實行目標管理,強力組織推進。
同時,結合市委、市政府領導聯系督導市級重點區塊工作機制,把對應各區的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納入市領導的督導范圍,督促指導各區推進治理工作。對小吉浦、小淶港、蘆勝河、界涇、西泗涇、機場圍場河等6條治理難度較大的跨區域界河整治工作,在現有整治工作機制的基礎上,由市聯席會議協調推進。
(二)健全考核問責機制
加快出臺本市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方案,強化責任擔當。對列入本次攻堅戰整治范圍的中小河道全面落實河長制,做到條條河道都有河長。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全市的總河長,各轄區內的市管河道由區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區管河道由區其他領導擔任河長,鎮村管河道由街鎮領導擔任河長。
將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納入明年市政府目標管理重點專項,由市政府督查室加強跟蹤督查和檢查考核。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責任人進行約談。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三)發揮政策的引導激勵作用
現有河道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態補償轉移支付以及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相關政策向中小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傾斜,用好用足相關政策資源,發揮政策聯動的整體推動效應。針對本次整治工作,進一步明確四個方面的政策。
1、加快項目審批和招投標進度。按照“年內開工一批,明年一季度全面開工”的要求,中小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分區打捆列入20xx年市重大工程,參照或按照市重大工程相關工作要求,同步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審批、證照辦理、招投標等相關工作流程。
在項目審批方面,項目(包括河道、橋梁、市政泵站改造等)立項報告可采用工可帶初設的一階段審批方式開展,市級主管部門加快項目的審批工作。在河道、橋梁工程中,有條件的區(經申請同意后)可由市級主管部門委托區級主管部門開展審批工作。各區必須于11月上旬前,完成上報工作,市或區主管部門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項目的審批工作。
在項目招投標方面,依據有關項目情況和特點,進行打捆招標,開展勘察設計一體化招標;采用平行項目評審方式加快審批,對無重大調整的項目,即可開展施工招標登記、發布招標信息等工作,批復后辦理中標結果備案;監理招標參照施工招標方案同步進行;中心城區項目由市招標平臺實施招標,郊區在確保質量和進度的前提下,也可由區招標平臺實施,浦東新區項目由浦東新區實施。
責任單位:相關區縣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水務局、市重大辦
2、加大土地使用計劃支持力度。河道兩側確需防汛通道的,對寬度不足6米的,按照農村道路進行建設;超過6米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由市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原則上由各區自行落實,對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無法落實的區,由市級調劑平臺予以支持解決。項目涉及占用基本農田的,可通過核銷區級基本農田機動指標方式予以解決。
責任單位:市規劃國土資源局、相關區縣政府
3、完善對黑臭河道斷頭河水系溝通工程的補貼政策。對179條斷頭河中市、區管河道水系溝通工程,按照現有河道整治補貼等政策執行。新增鎮村管河道水系溝通工程補貼政策具體為:
涉及市、區管道路的,在道路紅線范圍內的橋涵工程及其附屬管線搬遷等,由市、區交通部門列入維護項目計劃,其中,市管道路按照市管道路大修項目流程執行,并納入20xx年市路政局燃油稅返還收入預算;區管道路納入區維護項目計劃,并根據各區實際情況,按照大中修項目流程實施,按照道路寬度進行分類補貼,A類橋(道路寬度≥30米),每座補貼3600萬元;B類橋(12米<道路寬度<30米),每座補貼1560萬元;C類橋(道路寬度<12米),每座補貼1020萬元。資金來源為燃油稅返還收入。
涉及鎮村管道路的,橋梁列入水利專項計劃,管線搬遷工程按照實際發生數的50%給予補貼。補貼時限為列入20xx-20xx年建設的項目。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委、市路政局、市水務局、相關區縣政府
4、明確污水管網完善工程補貼政策。對郊區20xx年底前完成的,為現有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而配套建設的一、二級污水管網項目,按照規劃管徑實施的管網長度進行定額補貼。具體為:浦東、寶山、閔行、嘉定、松江、青浦補貼120萬元/公里,金山、奉賢補貼180萬元/公里,崇明補貼240萬元/公里。補貼時限為列入20xx-20xx年建設的項目,資金來源由市級建設財力予以安排,補貼資金由各區統籌用于上述污水管網項目。
社區河道污水整治方案 篇2
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和區水污染治理指揮部印發的《龍崗區20xx年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為打好水污染治理這一污染防治攻堅戰標志性重大戰役,確保20xx年底前龍崗區水環境得到鞏固提升,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關于“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的使命任務,以硬措施、硬干部、硬作風,堅決完成“水污染治理鞏固提升年”的各項任務,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工作要求
(一)工作目標
20xx年底前,鞏固提升黑臭水體及支汊流的治理成效,實現“長制久清”;流域內主要一級支流達到地表水Ⅴ類;流域內暗涵整治全覆蓋;轄區水質凈化廠進廠污水BOD濃度達到100mg/L;消除正本清源改造的覆蓋盲區。
(二)工作內容
結合已建、在建和擬建工程,系統分析我街道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存在的問題,圍繞國家、省、市、區黑臭水體考核目標,結合《龍崗區排水系統提質增效排查與評估》成果,分兩階段實施街道轄區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
(三)工期要求
1.關于20xx年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要求4月底前完成一階段可研、初設工作;6月底前完成一階段子項施工圖設計工作,基本實現所有子項工程開工建設,同步開展二階段項建、可研工作;8月底前完成二階段初設及部分子項施工圖設計;9月底前完成二階段子項施工圖設計,基本實現所有子項工程開工建設;12月底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2.關于20xx年街道轄區的存量水務工程。大芬水龍崗大道分洪箱涵、粵寶路調蓄池、布吉-南灣污水轉輸管、布沙路暗涵整治、蓮花水綜合治理等工程均要求20xx年底前全面完工。
三、工作組織架構
建立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全覆蓋的“1+6+17”指揮體系。
(一)“1”,即成立布吉街道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具體如下:
第一總指揮:
總指 揮:
常務副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黨工委(辦事處)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維穩綜治辦、財政辦、信訪辦、勞動辦、經科辦、城建辦、城管辦、安監辦、執法隊、行政事務中心、土地整備中心、市政事務中心、水務管理中心、物業管理中心、各社區工作站、交警布吉中隊、布吉交管所、布吉供電分局、布吉供水公司、布吉教育辦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
成立專門的微信聯絡群,高效便捷地開展聯絡工作;各成員單位選定“1名主要負責人+1名業務骨干”入群,就工程推進過程中遇到的拆遷、管線遷改、設計變更等問題現場提出解決方案,需領導協調的問題現場上報。
(二)“6”即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宣傳專責組+審批協調專責組+工程建設管理專責組+拆遷協調專責組+監督專責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管理和跟蹤督辦。
1.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水務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由黃燕青擔任;常務副主任由莊慶輝擔任,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2.宣傳專責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3.審批協調專責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4.施工管理專責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5.施工協調及拆遷專責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6.監督專責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17”,即以社區為單位,實行社區黨委書記負責制,承擔征地拆遷、進場協調及信訪投訴等各項相關工作。
四、工作職責分工
鑒于20xx年布吉街道深圳河流域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覆蓋范圍廣、施工點面多、工程量大,按照《龍崗區20xx年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實施方案》“完成一批子項工程設計、申請一批子項工程審批、完成一批子項工程施工圖設計、同步動工一批子項工程”的滾動建設模式,區職能部門授權街道開展轄區項目管理,負責20xx年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的施工管理,組織設計、施工、監理落實工程設計目標,完成年度考核目標。各工作組及其他相關單位具體工作職責如下:
(一)辦公室: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跟進協調工作進度,收集和梳理上報需區級會議協調解決的問題;協調推進20xx年以前存量的水務類工程;會同區環保水務局妥善處理各類投訴事宜。
(二)宣傳專責小組:牽頭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宣傳,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行動機制;并做好工程推進過程中的跟蹤報道。
(三)審批協調專責小組:負責協調勘測、設計單位開展各工程項目的地質勘查、測量物探工作,督促設計單位抓緊工程項目的出圖效率和質量;參與工程中間過程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參與工程施工過程以及竣工決算相關資料的準備,對建設過程中相關資料進行簽字、確認;負責協調項目涉及道路開挖、綠化設施、管線改遷等相關審批工作的提請、聯絡事宜。
(四)施工管理專責小組:負責協助勘測、設計單位開展各工程項目的地質勘查、測量物探工作,督促施工單位制定施工計劃;負責工程建設的入場協調和工程施工過程管理,督促施工、監理單位抓好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管理,確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和規范施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下達整改意見書,提交建設單位,根據合同約定進行相應處罰;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與區水務建管中心一并處理涉及變更事宜,并按照相關規定,對變更事項進行認定;負責參與工程中間過程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負責參與工程施工過程以及竣工決算相關資料的準備,對建設過程中相關資料進行簽字、確認。
(五)施工協調及拆遷專責小組:負責施工進場協調,施工進場協調依序開展,第一層次由街道施工管理專責小組工程管理人員、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和社區工作站進行協調;第二層次由掛點社區的'街道領導帶領掛點部門、社區工作站、施工管理團隊進行協調;第三層次由專責小組進行協調。負責制定工程所涉及的征地拆遷計劃和方案,按時完成街道征地拆遷任務。
(六)監督專責小組:負責對各專責小組、成員單位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七)組織部:負責成立布吉街道20xx年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臨時黨支部,并按照工程項目管理需要,抽調有責任心、敢于擔當的干部,做好相應的考核。
(八)各社區工作站:根據指揮部的要求,配合各專責小組開展工作,負責施工進場和施工過程的協調工作;配合勘測、設計單位開展相應社區內的地質勘查、測量物探工作;發揮社區溝通協調的優勢,做好施工范圍內業主、居民的解釋工作,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議事規則。各專責工作組原則上每周組織召開工作例會,重點梳理存在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每周向總指揮部辦公室報送工作情況,及時報送需指揮部協調解決的事項;指揮部辦公室將根據事項的輕重緩急,召開會議研究需協調解決的事項。
(二)落實人員保障。由組織部門保障落實專業人員參與街道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管理。
(三)落實資金保障。街道財政要充分保障安排河流水質提升及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所需資金。
(四)落實管養覆蓋。進一步健全排水管網、河道、小微水體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運營維護全覆蓋,統籌“廠、網、河”管理運行,實現新建管網及河道整治完工一段、驗收一段、移交一段。加強日常巡查,定期開展汛前清淤,及時清掏雨水篦子等,確保排水暢通。
(五)加強社區宣傳。各單位要加強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宣傳,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行動機制。各部門、各社區要按照各自職能和分工,積極主動,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各項工作的落實。
社區河道污水整治方案 篇3
第一、指導思想
以“軍民融合發展,共建和諧首府”為主題,扎實開展雙擁系列活動,廣泛宣傳雙擁工作重要意義,在轄區大力營造雙擁共建氛圍。
第二、系列活動主要內容及形式
主題活動一:“光榮之家”送軍屬。7月中旬,核對20xx年冬季入伍義務兵名單,了解掌握中途退役人員情況,為20xx年冬季入伍義務兵家庭懸掛“光榮之家”牌匾,在轄區形成人人尊敬軍人軍屬,處處關懷軍屬家庭的社會風氣。
主題活動二:關愛進千家,心系當兵人。7月下旬對片區優撫對象進行慰問。發放節日慰問品,將黨和政府對重點優撫對象的關愛傳遞到他們手中,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深情厚意。
主題活動三:“表真情,暖軍心”慰問活動。社區廣泛動員和組織轄區單位、各行各業參與雙擁工作發揮優勢,為軍地雙方牽線搭橋。社區慰問組將對優撫對象通過入戶走訪廣泛開展走訪慰問,表達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