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游戲方案(通用5篇)
幼兒音樂游戲方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機器人走路、跳舞的姿態(手、腳伸直,動作僵硬),培養節奏感。
2、能大膽合作創編,體驗游戲的愉悅。2、學習遵守游戲規則。
二、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生活經驗較為豐富,同時隨著心理水平的提高,在智力活動中也體現了積極性。對規則性的游戲表現出更大的興趣,自制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強。因此,音樂游戲在能是幼兒獲得相應的情緒體驗的同時,也要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技能和在活動中的規則意識。
《機器人》這首游戲分為兩個樂段,節奏鮮明,適合做機器人僵硬的動作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創編動作,進行合作游戲,能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三、材料和環境創設:
1、機器人的玩具及圖片。
2、活動前了解有關機器人的基礎知識。
3、錄音機、磁帶。
四、重點與難點:
能大膽合作創編,遵守游戲的規則。
五、活動流程:
一、聽樂曲、做動作。
1、幼兒聽樂曲,熟悉樂曲的旋律。
2、引導幼兒聽樂曲學做機器人的基本動作。
二、創編動作,講規則。
1、引導幼兒創編機器人勞動等動作。
2、肯定幼兒創編活動的情況。
3、告訴幼兒音樂游戲的規則。
三、明規則、做游戲
1、教師擔任“管理員”,與幼兒一起游戲一遍。
2、幼兒拖選一名同伴擔任管理員”,游戲進行一遍。
3、引導幼兒評價游戲的情況后,游戲繼續進行。
幼兒音樂游戲方案 篇2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和孩子們一起去結識樹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它們的生長過程,細致入微地觀察芽苞苞的色澤、質地、形狀。在音樂活動《嫩芽長出來》的旋律中,他們用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嫩芽、新葉的生長,他們像花瓣兒那樣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氣息、生計勃勃的精神有神韻地表現出來。讓幼兒與自然交融,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獲得發展。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想象嫩芽初綻和生成新葉的情狀。
2、結合音樂感受和想象,并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嫩芽的生長過程,體驗隨音樂用動作表現的快樂。
3、借助嫩芽發芽生長的圖示為線索來表現音樂,幫助幼兒記憶表演情節。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幼兒觀察樹上的嫩芽;音樂磁帶及錄音機;多媒體課件:有關樹葉、種子的生長過程畫面:嫩芽發芽生長的圖示。
活動過程:
一、隨著音樂《郊游》進入活動室。
二、與幼兒談論觀察到的嫩芽,引出話題。
1、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在郊游時觀察到樹枝上發生了什么變化?嫩芽是怎樣長出來的?它是怎樣長成綠葉的?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
2、教師播放多媒體畫面,幼兒欣賞。
啟發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芽苞苞,自由的用動作表現發芽的過程。
3、教師以肢體動作和充滿活力的神情,引導幼兒一起表現發芽的過程。
三、聽音樂感受嫩芽的生長過程,分辨樂曲結構。
1、師:請小朋友邊欣賞音樂《嫩芽長出來》,邊想一想嫩芽是怎樣長成嫩葉的?
2、師:你們聽了音樂后,有什么感覺?是不是看見嫩芽長出來了?
3、教師結合幼兒的想象,邊出示嫩芽發芽生長圖示邊說音樂意境。
師:聽了音樂,我們好像看見芽苞苞長出來,一點一點長成了嫩芽。嫩芽抬起頭,太陽照者它,暖洋洋的。嫩芽又仰起頭喝雨水,就這樣,嫩芽慢慢長成了一片綠綠的新葉子。
三、幼兒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創編嫩芽的生長過程。
1、幼兒再仔細聽一遍音樂,教師引導幼兒感受音樂,注意樂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邊看嫩芽發芽生長的圖示邊用語言提示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
2、幼兒隨著音樂,創編嫩芽的生長過程,教師觀察幼兒創編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3、教師肯定每位幼兒的表演,并請個別表現力較強的幼兒表演,大家說說喜歡誰的表演,共同商定用哪些動作來表現。
四、完整地隨音樂表演
1、教師根據幼兒的創編,帶領幼兒按圖示情節邊聽音樂邊完整地做動作。
2、教師提出表情要求,幼兒進行練習。
延伸活動:
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戶外的大樹下,隨著音樂把自己創編的舞蹈給大樹、小草表演,比一比誰跳得最棒,表情最美!
幼兒音樂游戲方案 篇3
音樂技能
節拍演奏
學習階段
模仿 穩定節拍、樂句感受
早上好
詞曲:陳蓉
●教師請孩子圍坐成一圈。教師雙手舉過頭頂用“Br-”歌唱第一小節SOL的音高,讓孩子一起跟著做。教師放下雙手,心中默唱《早上好》,并用雙手在雙腿上演奏穩定節拍。至第六小節處,再次把雙手高高舉起并演唱“Br”,請孩子模仿教師的發聲。教師將雙手放下,演奏穩定節拍至最后一小節處,雙手指向孩子并歌唱 “你好”。
默唱
首先默唱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樂句的感覺,同時考驗教師對樂句的把握。《早上好》中包含兩個樂句,教師只在第一、第六小節處歌唱并做動作,以更好地表現樂句的句讀。
穩定節拍
穩定節拍也成基本拍,是節奏學習的基礎,掌握穩定節拍能幫助孩子在學習節奏型組合時有穩定的速度感覺,并且感知不同節奏組合中的時值長短變化。
預示
穩定節拍的學習需要教師帶動小班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在膝蓋上跟著演奏。因此,教師演奏穩定節拍時的動作需要鮮明,拍擊膝蓋時雙手抬高來預示孩子使用雙手至膝蓋之間的空間距離來感受穩定節拍。
仔細觀察孩子的反饋情況。當孩子基本跟上后,教師開始演唱全曲。孩子邊跟著教師做動作,邊聆聽教師的演唱即可。在第五小節處加入拍手的部分,觀察孩子在第五小節的拍手節奏。
觀察
觀察是評估教學的最佳手段之一。時刻觀察孩子的反饋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孩子接受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聆聽歌唱
學習音樂,孩子必須具備良好的聽覺。能夠學習聽辨,才能正確掌握歌唱、演奏等技能。因此,小班的孩子無需立即學習歌唱,而是學習聆聽,聆聽良好的音色、正確的音準。這里對教師歌唱的音準及樂句的穩定節拍等也都有要求。
拍手
我們可以把第五小節看做兩個樂句中的“休止符”,用拍手將它們表現出來。在《從頭到腳玩音樂》中我們介紹過聲勢,聲勢分為身體打擊樂和嗓音打擊樂,而拍手屬于身體打擊樂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再次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做動作,告訴孩子在最后一小節處一起說“你好”,并雙手指著教室里面的其他伙伴。
●告訴孩子這次向教師問好,歌唱到“你好”處孩子都指向教師,向教師問好。
●再次完整地演唱全曲,并要求孩子向今天穿紅衣服的孩子問好。
●向所有的樂器問好。
●啟發孩子還可以向什么問好。
幼兒音樂游戲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⒈感受歌曲的旋律,學習用輕松愉快的歌聲演唱。
⒉用不同的方式(念白、動作)接唱歌曲,感受接唱樂趣。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一、藍天白云真美麗——初步理解歌詞及歌詞節奏
⒈我們幼兒園的名稱你知道嗎?(也可從天氣入手)
⒉根據幼兒回答貼出圖譜,并有節奏念
白云飄飄白云飄飄,它飄在哪里?
藍天藍藍藍天藍藍白云飄飄白云飄飄這樣的天氣好嗎?好天氣我們可以說天氣晴朗—,天氣晴朗的時候填空還有誰?太陽紅紅太陽紅紅太陽紅紅—。
⒊藍天藍藍白云飄飄太陽紅紅的天氣,你的感覺是怎樣的?閉著眼睛想象一下。
⒋閉著眼睛再來用耳朵聽聽“藍天白云”這首歌吧!
二、學唱歌曲
⒈教師范唱歌曲。
歌曲的名稱是什么?你能聽了這首歌將這幅圖貼完整嗎?
⒉請一個幼兒來貼節奏圖,老師再次演唱。
他貼的對嗎?最后一句他是這樣貼的,誰來說說歌曲里怎么說的?
曬曬太陽曬曬太陽心情多么好—
老師演唱最后一句,問孩子,你心情好嗎?你呢?
這么好的心情,那我們演唱歌曲時就要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
⒊用愉快輕松地聲音演唱歌曲兩遍。
⒋不同方式演唱
⑴請你聽聽老師這次演唱有什么不同?老師每一樂句的前半句有節奏念歌詞,后半樂句接唱。
你們想來試試嗎?幼兒學習演唱
⑵再來聽聽我是怎么唱的?前半樂句不唱,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示(第一句—一首叉腰,一手指指;第二句—兩手有節奏在頭頂飄動;第三句—兩手在面前做太陽狀擺動;第四句—兩手抱肩左右擺動),后半句接唱。
你行嗎?來試試。帶領幼兒聽伴奏進行,用動作提示幼兒前半句不唱。
怎樣才能完成這樣的游戲?
一定要認真聽好、想好才能有趣地進行這樣的游戲,我們再來試一次。
三、結束部分
在音樂中帶幼兒到外面感受太陽暖暖曬在身上的舒服,問問孩子,心情好嗎?
幼兒音樂游戲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歡快、抒情的聲音唱出對愛。
2、感受歌曲中寶寶對愛。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一、“笑臉”導入
1、這是誰的笑臉?你看到你的媽媽笑臉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2、笑臉給我們溫暖的感覺,就像太陽照著花朵一樣,有首歌曲叫《只要媽媽露笑臉》我們來聽一聽。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教師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這首歌曲聽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為什么?
歌曲非常歡快。那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⒉第二次欣賞歌曲。
⑴歌里唱了些什么?
⑵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同時用歌詞或演唱再次重復歌詞。
⑶還有一些沒聽清楚的,我們再來聽一聽。
3、第三次根據圖譜演唱歌曲,讓幼兒尋找發現遺漏的歌詞。
三、用歡快、抒情的聲音演唱學唱歌曲。
1、幼兒看圖譜聽琴聲演唱歌曲第一遍。
哪里演唱還有困難?
2、幼兒演唱歌曲第二遍。
歌曲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加入琴聲讓幼兒傾聽。
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演唱前半段?那后半段呢?
小結:用歡快活潑稍輕的聲音演唱前半段,用連貫抒情稍響的聲音演唱后半段。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用歡快、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第三遍。
4、分組演唱。
還有什么好辦法讓演唱更好聽?
三、歌曲表達的愛
⒈對媽媽表達愛,除了說好聽的話,用擁抱的動作,還能用好聽的歌曲來進行,今天回去對媽媽唱一唱這首歌,也許你的媽媽也會唱。看看媽媽聽了你唱的歌曲會怎樣呢?明天來告訴老師。
⒉給老師一個笑臉。看到笑臉,我也很溫暖。微笑是最美的表情,我來用手機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