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幼小銜接方案(精選5篇)
幼兒園中班幼小銜接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弧線畫柳條,用棉簽點畫的方法畫春天柳條上的嫩葉。
2、培養幼兒認真觀察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3、體驗棉簽點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課件《春天的柳樹》;
2、每個幼兒一張畫有各種形態的柳樹樹干的圖畫紙;
3、水彩筆、棉簽、綠色水粉顏料。
知識準備:課前帶幼兒觀察柳樹,觀察其枝條和葉子的特征。
活動過程導入:
一、開始部分
1、觀察討論春天到了,小朋友覺得春天漂亮嗎?你看見了春天里的什么?(桃花、油菜花、柳樹、梨花)。
2、老師覺得春天就像一塊大花布,(出示課件)花布上有?(紅色、黃色、綠色、白色)。
3、柳樹的樹枝越來越長,還長出了嫩芽,春風吹呀吹,把柳樹妹妹的頭發吹亂了,我們來幫她梳梳頭吧!
二、基本環節:
引導操作
1、請水彩筆來當梳子,給柳樹妹妹梳頭發。
2、老師、幼兒輪流嘗試給柳樹梳頭:請一幼兒給柳樹姐姐梳頭,“從頭頂彎彎地梳下來,一直梳到腰上,長長的,長長地垂下來。教師指導,演示將兩根頭發梳在一起對嗎?為什么不對?(打結了)。
3、頭發梳好了,樹葉發芽了,快樂地跳起舞來。(在直線兩旁點小點)
幼兒創作
好多柳樹妹妹的頭發都亂了,請大家來幫柳樹妹妹梳頭。
1、提醒幼兒從柳樹的樹干上往下畫弧線,畫到柳樹樹干的腰部。
2、柳條上長出了好多的葉子。(鼓勵幼兒多畫柳樹的葉子)
3、小朋友還可以給柳樹妹妹添上一些她的朋友,像小花呀、小蘑菇呀。
三、交流評價
1、誰把柳樹妹妹的頭發梳得最好看?作業展示。
2、幼兒扮演柳樹,隨著音樂,舞動手臂玩春風吹,柳樹飄的游戲。
幼兒園中班幼小銜接方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中國龍的知識,能動手畫出或制作一條有創意的中國龍。
2、能運用美術手段創作出中國龍的形象,并能表達作品的寓意。
3、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情感,體驗動手創作的收獲與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范畫、學具準備:畫筆、彩色卡紙、固體膠、顏色工具。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中國龍的傳說故事。如神話小說《西游記》中龍的形象。聽故事,想象中國龍的形態。
1、圖片賞析:《龍形玉佩》《九龍壁》。
2、形態各異的中國龍。
3、我們身邊的龍文化。
4、同齡幼兒佳作賞析。
(二)
1、發現:龍的造型、結構。
2、說說:你最喜歡哪種形態的中國龍?
3、討論:有關龍的民俗文化(舞龍、劃龍舟等)。
4、總結:創意中國龍的表現方法和特點。
5、幼兒創作:畫一條有創意的中國龍。
6、師巡回指導。
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設計的中國龍造型。
1、巡回查看幼兒作業,了解幼兒的完成情況。
2、挑選有代表性的作業引導幼兒欣賞(創意新穎的和存在問題的)
3、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4、學生欣賞,感知作品的亮點和不足。
5、根據自己再發現,修改作品,繼續創作。
提出評價點:創意、造型、色彩。繪畫中國龍展示。
活動延伸:欣賞西方傳說中的龍的圖片,了解西方龍的象征意義。
幼兒園中班幼小銜接方案 篇3
一、目標:
1、根據要求進行美工創作。
2、通過美工活動的進行學習運用手部小肌肉進行“撕、貼”活動。
3、通過活動的進行讓幼兒體會美術創作的積極情緒。
二、準備材料:
1、16開鉛畫紙(畫有蘋果)。
2、紅色、綠色美工紙若干。
3、固體膠管。
4、桌椅。
三、活動過程:
導入過程:
1、呈現畫有大蘋果的鉛畫紙,問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2、簡述及活動目的,并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蘋果貼成什么顏色的(強調要年貼在蘋果圖形內部)
3、進行示范活動告訴幼兒如何用手指撕紙、如何用膠水粘貼、
操作過程:
1、幼兒進行創作活動、
2、老師巡回指導、
展示、交流、分享
1、夸獎孩子們貼的蘋果非常的美麗、
2、請愿意介紹自己蘋果的小朋友來講講、
3、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可以老師寫,也可以鼓勵小朋友自己創作特殊符號表現自己的名字)
四、延伸活動
如果時間允許或者孩子們興趣還是很高的話,可以鼓勵孩子們給自己的小蘋果畫上葉子等其他的添畫、
五、評價
1、在圖畫之內進行粘貼
2、撕紙粘貼得快面小
3、畫面爆滿,最好不露空白、
4、顏色(會用兩種顏色的)
幼兒園中班幼小銜接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這是什么?師: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
2、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師: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3、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刮著風的話,雨還會斜著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
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三、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才我們用身體表現了各種雨,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滴好嗎?(好)教師邊示范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四、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后畫刮風時的雨。
(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么?
教學反思:
《雨》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所以本節活動我不但把讓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作為重點,而且我把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也同時作為本次活動的另一個重點,并以情感體驗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活動中。但我發現在活動中有個別一兩個小朋友參與的不積極,我分析可能是:
1、在活動中我太限制幼兒了,比如在自己用身體表演時我總是強調小雨滴—大雨—刮風時的雨,沒有讓幼兒自由模仿,這是本節活動比較失敗的地方。
2、我認為孩子們天性愛玩兒,他們喜歡一切可以拿來玩兒的東西,不放過一切可以玩兒的機會。“下雨”這種自然現象對大人來說也許挺麻煩的,意味著鞋襪會打濕,衣服會濺臟,出門得帶傘,……。可是對孩子們來說,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著雨傘玩玩鬧鬧。而本次活動對幼兒這方面有所忽視。今后在學習這一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大膽的安排成一個“玩”的過程,用一種游戲的方式去學習,讓幼兒在玩中感受,在玩中觀察,在玩中體驗,在玩中想象。
3、教師在豐富雨的種類時還不夠深入,如:大雨、中雨、小雨、雷陣雨、太陽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用你的聲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聲?比如:沙沙、沙沙——嘩嘩、嘩嘩——滴答、滴答——嘩啦、嘩啦——等。
藝術大師羅丹的那句話:“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能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從自然中發現美、表達美、創造美!
幼兒園中班幼小銜接方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六月,幼兒園中班的孩子面臨著畢業進入小學,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面臨這樣的轉變,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為孩子做著充分的準備,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不斷“鼓勵”和“暗示”下似乎也覺得自己能夠真的成為小學生了,可是成人是否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去關注孩子的想法?當我們班級的一個孩子怯怯地說:媽媽讓我去很遠的地方讀書,可是那里我一個人也不認識怎么辦啊?我感悟到,了解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是如此的重要。的確,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新的學習方式,面對如此多的未知數,孩子心理存有擔憂是很正常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準備好如何在新的轉變和處境里減少負面情緒,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去積極適應變化。
二、目的意義
從各方面的信息(初入小學的孩子、家長、教師)反饋:一年級孩子入學,往往出現下述情況,第一天很新鮮、很開心,第二天就有許多小朋友情緒低落,感到小學的生活沒有幼兒園開心。由于活動環境,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業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出現疲勞、消瘦、厭學的不適應的現象。而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關鍵。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幼兒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家庭共同重視、努力配合,才會取得效果。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小學適應性教育,必須在幼兒園貫徹落實幼小銜接活動,從而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指導思想
1、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幼小銜接活動的開展,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并體現后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應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與幼兒園的新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4、幼小銜接活動與小學"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特別在兒童發展的評價問題上,體現價值取向的一致性。
四、活動目標
1、有入小學的愿望和興趣,向往小學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范,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五、活動時間:
6月—— 7月
六、活動對象:
大三班全體幼兒、教師、家長。
七、活動形式
1、專家專題講座
2、幼兒外出參觀
3、模擬小課堂
4、宣傳園地
5、家園共育
八、具體工作幼兒園、幼兒方面。
(一)環境準備
1、心理環境:關注良好氛圍的營造。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同時,著力培養幼兒自我服務及自控能力。進入小學后,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發生新的變化。在幼兒園中,幼兒的一日生活多由老師提醒和引導,進入小學后,更多的是幼兒的自我管理,能控制沖動,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因此,從思想上讓中班孩子知道自己馬上要升入小學,需要不同于幼兒園的"自我管理",加大力度培養中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2、物質環境:注意適當調整活動室的布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小學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小學去參觀小學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她們帶進小學生的課堂,參觀小學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
(二)知識準備
1、注意水平的銜接小學生上課時需要的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而幼兒園的孩子需要老師的提醒與引導,多為無意注意,容易游離。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游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經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學習活動說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入學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但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中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在知識點的銜接上,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游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后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愿望。
(三)實施內容。
主題1——幼兒園與小學的互動實施:
1、組織幼兒到小學去參觀小學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
2、把幼兒帶進小學生課堂,比較兩者教學氛圍與組織形式的不同。
主題2——時間、內容上的銜接與調整實施:
1、內容與技能上的銜接。
(1)學會整理。
(2)學會生活。
(3)學會自主。
(4)學會勞動。
(5)善于傾聽。
(6)自主閱讀。
(7)握筆訓練。
2、物品上的準備每位幼兒堅持每天背小書包來上幼兒園,選擇每天要帶的生活用品。
主題3——結合新課程學習活動的銜接實施:
1、模擬小學課堂教學,在區域活動中創設"小學生之家""小課堂"等區域,創設與小學接近的學習環境,模仿小學生上課、寫字等活動,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小學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根據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組織幼兒生活、學習、游戲、運動。
主題4——我們畢業了實施:中班畢業典禮家長方面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幼兒園、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
具體形式有:
1、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中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學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并能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家長園地、成長快樂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每月一次的成長快樂手冊,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并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配合與支持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小學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3、家園互動充分運用好家園互動這一平臺,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次,把幼兒的情況及時用QQ、微信群中進行反饋與呈現,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家園合作與培養,以求發揮其優勢,改正其習慣等各方面的不足。
4、其它時間與形式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教師方面:
1、結合教研活動開展幼小銜接研討活動。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與小學老師座談,了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小學后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4、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小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小學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聆聽、視頻、記錄提升幼兒的觀察、傾聽和表示能力。